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535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

《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docx

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需求分析

软件工程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

  问:

可行性分析包括哪几方面的容?

  自考365网校解析答案:

可行性分析过程是确定系统是否值得开发的过程。

通常可行性分析从四个方面进展:

1、技术可行性,其研究目的是判断新的系统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否实现,或某种新技术能否获得。

2、组织可行性,它是研究所建议的系统能否成功地实现。

3、时间可行性,研究新系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开发完成。

4、经济可行性,研究开发的本钱和效益,判断系统运行得到的效益是否能高于系统开发的本钱,以及能否在规定的时间收回开发的本钱。

 

 可行性分析是要决定“做还是不做〞。

     

   需求分析是要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即使可行性分析是客观的、科学的,但决策仍有可能是错误的。

因为决策者是人,人会冲动,有赌博心态。

如果可行性分析说明做某件事的成功率是10%,失败率是90%,倘假设该事情的意义非常大,决策者也许会一拍脑袋:

“豁出去,干!

〞于是这世界就多了一份极喜与极悲。

一、可行性分析的四大要素:

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人

   目前国很多软件公司做系统集成工程,如果谈谈系统集成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将很有意思。

可是那些系统集成工程大多是政府机构的,由于软件行业尚不规并且客户方存在腐败现象,所以业流传“没有做不了的系统集成工程〞。

软件公司的注意力几乎全集中在“如何拿到工程订单〞以及“拿到订单后如何蒙混过关〞上,使我丧失了卖弄“可行性分析〞的时机。

既然不能正面指点一个人如何做好事,那么就奉劝他不要做坏事吧。

二、可行性分析案例——投资软件公司失败的教训。

   作者本来没有资格谈论投资,但事有凑巧:

近一年来我关闭了一个亏损30万元的软件公司〔我自己的〕;休克一个年亏损200万元的软件公司〔朋友的〕;扼杀一个200万元的投资方案〔陌生人的〕;踩灭一个处于萌芽状态的100万元的投资设想〔熟人的〕。

鉴于现在比拟富有的民营企业渴望投资软件行业的越来越多,值得谈谈这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我将讲述亲身经历后的感受,提一些建议。

    不管是为客户做软件工程还是为自己做软件产品,都要进展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最恼人之处是难以在工程刚启动时搞清楚需求,如果在工程做了一大半时需求发生了变化,那将使工程陷入困境。

三、需求分析为什么困难,4.4节讲述如何进展需求分析。

    本章的需求分析均不涉及编程,所以不考虑构造化、面向对象等分析方法。

四、可行性分析的要素

    做可行性分析不能以偏盖全,也不可以什么鸡毛蒜皮的细节都加以权衡。

可行性分析必须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联想集团领导人柳传志曾说:

“没钱赚的事我们不干;有钱赚但投不起钱的事不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没有可靠的人选,这样的事也不干。

〞柳传志为决策立了上述准那么,同时也为可以行性分析指明了重点。

    一般地,软件领域的可行性分析主要考虑四个要素:

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人。

本节只是泛泛地解释这四个要素,旨在建立全局分析的观念。

4.2节将结合案例围绕上述要素进展重点分析与评注。

〔一〕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

“本钱——收益〞分析和“短期—长远利益〞分析。

1、本钱——收益分析

     本钱——收益分析最容易理解,如果本钱高于收益那么说明亏损了,如果本钱大大高于收益那就亏大了。

商人都不喜欢做吃亏的事情。

有些商店成天贴着“最后一天跳楼大拍卖〞的标语,意思是:

我准备吃大亏让你占廉价,同志,你快上钩吧。

如果是为客户做软件工程,那么收益就写在合同中。

如果是做自己的软件产品,那么收益就是销售额。

     人们在预估产品销售额时常常过分乐观而犯下大错。

那些对你的产品说恭维话的人并不见得就是要买货的人,俗话说“嫌货才是买货人〞。

当你没碰到一个挑刺的人而感觉这产品好得会让你发大财时,就要做好会破产的心理准备。

     如果做的是小本生意,那可得对本钱进展细算。

软件的本钱不是指存放软件的那光盘的本钱,而是指开发本钱。

要考虑的本钱有:

〔1〕办公室房租。

〔2〕办公用品,如桌、椅、书柜、照明电器、空调等。

〔3〕计算机、打印机、网络等硬件设备。

〔4〕、等通讯设备以及通讯费用。

〔5〕资料费。

〔6〕办公消耗,如水电费、打印复印费等。

〔7〕软件开发人员与行政人员的工资。

〔8〕购置系统软件的费用,如买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等。

有些老板买盗版的系统软件,却按市场价算本钱,可从美国佬那里赚一笔。

〔9〕做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的交际费用。

〔10〕公司人员培训费用。

〔11〕产品宣传费用。

如果用Internet作宣传,那么要考虑建立Web站点的费用。

〔12〕如果客户是政府部门,还要充分考虑用于吃喝玩乐、行贿的费用。

〔13〕如果公司的风水不好,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管理费。

每戳一个红艳艳的公章都要化一把钞票。

2、短期——长远利益分析

     人们喜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想着别人家里的。

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兼得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

在商业上,这等好事可不会轻易降临。

     短期利益容易把握,风险较低。

国软件公司经常出现一窝蜂地去做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光盘、系统集成工程或Internet效劳。

每当我们沉迷于短期利益不思进取时,应该好好回忆童年时代那些伟大的抱负,给自己一些鼓励。

     长远利益难以把握,风险较大。

能为了长远利益不惜短期亏损的人,要么是雄心勃勃的将帅之才,要么是“纸上谈兵〞、“眼高手底〞的那一类庸人。

国目前有不少Internet企业,只投入不产出。

为了成就将来的霸业,甘愿现在拼财力、比耐性。

最后存活下来的几个公司将瓜分市场。

那些为长远利益奋斗的人们,你们可得把长征的路途走完啊,千万别让事业中途夭折。

技术

技术可行性分析至少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在给定的时间能否实现需求说明中的功能。

如果在工程开发过程中遇到难以克制的技术问题,麻烦就大了。

轻那么拖延进度,重那么断送工程。

〔2〕软件的质量如何?

有些应用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如果软件运行慢如蜗牛,即便功能具备也毫无实用价值。

有些高风险的应用对软件的正确性与准确性要求极高,如果软件出了过失而造成客户利益损失,那么软件开发方可要赔惨了。

〔3〕软件的生产率如何?

如果生产率低下,能赚到的钱就少,并且会逐渐丧失竞争力。

在统计软件总的开发时间时,不能漏掉用于维护的时间。

软件维护是非常拖后腿的事,它能把前期拿到的利润慢慢地消耗光。

如果软件的质量不好,将会导致维护的代价很高,企图通过偷工减料而提高生产率,是得不偿失的事。

技术可行性分析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做得了吗?

做得好吗?

做得快吗?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可行性至少包括两种因素:

市场与政策。

     市场又分为未成熟的市场、成熟的市场和将要消亡的市场。

     涉足未成熟的市场要冒很大的风险,要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潜在的市场有多大?

自己能占多少份额?

多长时间能实现?

     挤进成熟的市场,虽然风险不高,但油水也不多。

如果供大于求,即软件开发公司多,工程少,那么在竞标时可能会出现恶性杀价的情形。

国第一批卖计算机的、做系统集成的公司发了财,别人眼红了也挤进来,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就下降了。

     将要消亡的市场就别进去了。

尽管很多程序员思念DOS时代编程的那种淋漓尽致,可现在没人要DOS应用软件了。

学校教学尚可用用DOS软件,商业软件公司那么不可再去开发DOS软件。

     政策对软件公司的生存与开展影响非常大。

整个90年代,中国电信的收费相当高,仅此一招就把国互联网企业打得奄奄一息。

某些软件行业的利润很高,但可能存在地方保护政策,使竞争不公平。

政策不当将阻碍软件公司的安康开展,可最怕的还是政府干预企业的正当行为。

例如:

     现在家电行业竞争非常剧烈,其中有一个著名企业的总裁十分了得,把对手打得节节败退。

于是中央领导人就来视察该企业并作讲话:

“你们的业绩辉煌,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你们总得给兄弟企业的同志们留口饭吃吧!

     有一次我拜访了大学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

这个年青人,还是个党员,竞然这么说:

“我最近在研究国明星企业的兴衰问题,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明星企业一旦被政府领导人视察过,它就忘了自己是谁,就会做些走向死亡的蠢事。

 

    我实在不明白企业中为什么还要有“书记〞职位。

我以为“书记〞乃是天下第一号可笑的官衔,“书记〞本是“秘书〞〔secretary〕的同义词,是个可有可无的行政人员的称呼,在中国竟然成了最大的官衔。

每次看到新闻联播把国家主席错叫成总书记我都十分气愤:

因为总书记的称喟只对几千万的党员适用,国家的新闻机构难道不面向十多亿普通老百姓?

如果我将来的工作单位还靠“书记〞来管事,我每天准忙着生气,那里还有精力去编程。

    有句名言:

“人分四类——人物,人才,人手,人渣。

    如果一个软件公司里上述四类人齐全了,那么最好的分工是让“人物〞当领导,“人才〞做第一线的开发人员,“人手〞做行政人员,“人渣〞负责行贿。

    这里只谈公司的领导与开发人员“行还是不行〞。

“人物〞毕竟是少数,“人才〞可是济济的。

举重假设轻的那类“人才〞可以做领导,举轻假设重的那类人才适合做软件开发人员。

假设一群持有学士、硕士和博士文凭的毕业生到软件公司应聘,该如何录用呢?

我的建议如下:

    先选择本科毕业生,因为他们正当青春、干劲十足、不摆架子、不耻下问、要求不高、奉献甚多。

    其次选择硕士毕业生,如果该生没象进中举时那么老,并且在读硕士时没有天天去造文章而丢弃了编程工作,那么让有经历的学士程序员带他们煅练几个月就可以用了。

 

   如果学士、硕士被其它公司取光了,那只好捡几个博士充数。

博士到了软件公司有什么用呢?

我想不出有什么用,只知道他们挺值得可怜的:

从硕士读到博士出头,这六七年时间,真本领没学多少,倒学会“眼高手低〞甚至“弄虚作假〞;毕业时蓦然回首,觉察青春已被虚度,心灵已呈老态,唯有长叹短嘘,强把自负作自信。

我也将博士毕业,就要论为三手贷贱卖了。

真羡慕那些比我年轻的学士、硕士们,他们可以远走高飞,唉!

〔二〕可行性分析案例——投资软件公司失败的教训

    谈到软件产业,不能不提及比尔·盖茨与Microsoft公司。

因为比尔·盖茨创立了Microsoft公司并成为世界首富的事实,使得无数从事软件工作的人们心存同样的梦想。

有太多人急着想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有个年青人创造了一种汉字输入法,便在媒体上放言欲覆盖比尔·盖茨。

中央电视台特冲动地把一个上了年纪的院士请来,让他谈谈自己与比尔·盖茨的比拟,害得这位院士一个劲地辨解自己不是中国的比尔·盖茨。

    近几年来,一批Internet英雄企业如、Netscape兴起。

尤如打破了始皇一统的天下,重返春秋战国时代。

让软件人员走出了Microsoft的阴影,看到了灿烂的软件世界。

于是各色各样小不点儿的软件公司在国遍地开花。

    打破水缸的小孩子很多,但并不见得就会有司马光的业绩。

由于“经济、技术、社会环境、人的因素存在差异,有些事情美国人能做成,我们模仿着做未必就能做得成功。

虽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我们的国力薄弱,实在容不得把有限的火种扔到不毛之地。

所以要进展可行性分析,如果不可行,就不要急着去做。

本节三个案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我力求讲清楚错在哪里,并总结经历教训。

希望读者看后能提高警觉,免犯一样的错误。

可行性分析案例之一

    这个案例讲述我从开公司到关闭公司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我从本科三年级开场编写图形程序,一见钟情后便如痴如醉,不管一切地抛弃了本科与硕士的微电子专业。

1997年春季,我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读博士学位。

我幸福地梦想着大干一番自己喜爱的专业。

开学的第一天,我兴冲冲地奔向实验室。

进门不到5分钟,就因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