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231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x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3月1日下午是本学期我们数学组的第一次大教研,我有幸成为第一位上示范课的老师。

我讲的这节课《除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经过紧张地备课、上课之后,我有很多感想,现整理如下,为以后工作做经验积累。

在备课时,我认真地看了教师用书和一些教案设计,使我明白了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它是在前面学生已经积累的平均分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通过创设熊猫平均分竹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表示的意义。

在巩固练习中,有分扣子、分小棒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写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本节课上课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进行听算比赛。

目的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放在平常来做。

前几节上课中我发现学生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还非常薄弱,所以我让学生每天和家长做听算练习,然后在课前都进行提问,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促进和提高。

另外有些孩子把乘法口诀已经忘了,所以让孩子再熟练地背诵,为我们本学期学习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我一共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复习平均分的知识,分为三个小部分:

首先什么叫平均分?

(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然后出示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等分,把6朵花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朵?

接着出示平均分的第二种情况,也就是包含分:

8盒饼干,每2盒分给1个同学,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重新复习平均分的含义以及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为后面学习除法知识做铺垫。

在上课中,我发现学生对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不会用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达,那么说明我们在前面学习平均分的时候,让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很少,在总结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上下的功夫不够。

所以说,在学习平均分的时候,既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分,又要会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对比学习总结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有意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新知环节。

在新知环节,我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例4的图片,发现大熊猫提出的问题:

有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

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这个平均分的任务。

学生分完之后,让学生回答他们是怎么分的,最后每盘放几个竹笋。

我对学生多种分法及时给予肯定,并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但是几个同学都总结得不完整不流畅,最后一点一点引导才说完整(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这说明在前面的铺垫做的不够,让学生读题审题方面还要下功夫,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示例4之后,就让学生去发现这道题中的数学信息(一共有十二个竹笋、平均放到四个盘子里),把这个信息进行强调加深记忆和理解,做好铺垫之后,学生在总结的时候才会比较顺畅。

然后让学生把这句话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

学生思考完之后的回答成为本节课的亮点。

学生出现了很多想法:

乘法算式、加法算式、减法算式、除法算式都有。

然后老师的引导点拨很重要,主要让学生明确问题问的是什么,哪一个算式更合适?

学生通过比较最后留下了两道除法算式,再让学生继续比较,发现得数应该在等号后面,所以12÷4=3最合适。

紧接着出示有关除号的数学文化小知识,学生明确除号表示平均分的意思,所以用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平均分,并体会到除法算式产生的意义和价值。

然后理解算式中12、4、3各代表什么意思,反复说12÷4=3这个算式的含义,让学生建立起算式中各数与题中各数量的对应关系,为后面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打基础。

(学生说得很准确)因为表达的需要,后面教学除号、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就水到渠成。

新知环节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概括总结、比较筛选来解决例4,让学生经历除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理解了除法的含义,成功实现了学习目标。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主要是巩固所学新知,对应目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第一个练习题是读一读,让学生读除法算式,紧接着让学生写出除法算式的读法。

并且强调除号的写法和“等”字的写法。

第二个题就是把15个扣子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

让学生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第三个题让学生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根?

学生会发现可以用12÷4=3来计算。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和例4中的算式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两个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决呢?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思考因为它们都是把12个物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所以都可以用这个算式,从而感受除法算式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

为了培养学生活学活用,我让学生再举一个也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的例子,学生举出很多例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这几个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成功地检测了目标的达成,也使这节课走向了高潮。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既有欣喜,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所以以后教学要加强备课,备课不仅仅是准备上课用的课件,还要多看教师用书,了解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实施建议,从学困生的角度入手,钻研教法研究学法,使目标、实施、评价的设计具有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在课堂上敢于让学生暴露错误,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在课堂把概念理解到位理解透彻,把算理算法弄懂弄会,加强学生计算能力训练,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将

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第2015位上的数字是(   )。

A.2                                           

B.4                                           

C.5                                           

D.8

2.14本书借给4位小朋友,总有一位小朋友至少可以借到(  )本书。

A.14B.4C.2D.1

3.一张正方形的桌子可以坐4人,同学们吃饭的时候把桌子拼在—起,如下图,那么8张桌子可以坐多少人?

()

A.23B.18C.25D.24

4.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条线段。

A.21B.28C.36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B.今天的温度为0,就是今天没有温度

C.0没有倒数,所以的0的倒数是0

6.数甲是数丙的倍数,数乙也是数丙的倍数,那么()。

A.甲与乙的最大公因数是丙B.甲一定等于乙

C.甲与乙必有公因数丙D.甲与乙必有公倍数丙

7.

下列图形不是左面的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8.如果0﹤a﹤1,则

从大到小排列是()。

A.

B.

C.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条射线长50米B.一年中有6个大月,6个小月C.

:

和4:

3能组成比例

10.要反映六年级学生在体育健康测试中各个项目合格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情况,最好选用(   )。

A.扇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条形统计图

二、填空题

11.圆柱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大________倍。

12.用一根长18.84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13.在横线上填上“>”“<”“=”。

4分________ 400秒      1900千克________1吨90千克

4千米________3500米     2厘米5毫米________25毫米

14.在一张校园平面图上,量得长方形操场长为9厘米,宽为6厘米,而操场的实际宽为36米,这张平面图的比例尺是_____,沿操场走一周,要走_____米。

15.在“八成九,0.99与88.9%”这些数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

16.甲数是乙数的20%,乙数是甲数的________%。

17.x、y的大小如表,当x、y成正比例时,y=_____.当x、y成反比例时,y=_____.

x

2

3

y

6

18.一绳子长30米,剪去

,还剩(______)米。

19.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8.84分米,高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________平方公米。

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分米。

20.①有一列数:

5,10,15,20……,第n个数是(_______)

②贝贝用小棒搭房子,他搭三间房子用了13根小棒。

搭10间房子用(____)根小棒。

照下图那样搭n个房子用(____)根小棒。

(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

三、判断题

21.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______)

22.

(1)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_____)

(2)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_____)

23.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______)

24.“甲比乙多

”,也可以说是“乙比甲少

”。

(____)

25.一个商品降价20%,就是打二折出售.  (____)

四、作图题

26.按1:

3画出平行四边形缩小后的图形.

五、解答题

27.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体积.

28.学校里长方形草坪的长是6米,长是宽的2倍。

这块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29.从A地去B地,货车需要90分钟,客车需要80分钟。

货车每分钟行

千米,客车每分钟行多少千米?

30.书店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300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3:

2,后来又运来一些科技书,这时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9:

8,求又运来科技书多少本?

31.一列长120米的火车,每秒行15米,经过长6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秒?

32.“双十一”期间,一种工具书降价20%后是每本96元。

(1)这本工具书的原价是多少元?

(列方程解答)

(2)这种工具书实际是打几折出售的?

33.下面,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轴旋转一圈,求所形成图形的体积.(得数保留整数)

六、计算题

34.用递等式计算,能用简算的要用简算.

35.计算。

÷2=     

×

=68÷10%=

×72%=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A

C

A

C

C

A

二、填空题

11.2

12.26

13.<>>=

14.1:

600180

15.9%

16.500

17.4

18.12

19.247.1

20.5n414n+1

三、判断题

21.×

22.错误正确

23.×

24.错误

25.×

四、作图题

26.

五、解答题

27.84立方厘米

28.18平方米

29.

千米

30.40本

31.48秒

32.

(1)120元

(2)八折

33.144立方厘米

六、计算题

34.

28;13

35.

0.45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午3:

45用24时计时法表示( )

A.5:

45

B.15:

45 

C.17:

45

2.六年级有学生108人,今天全部出勤,今天的出勤率是(  )。

A.108%B.100%C.92%D.无法计算

3.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于

B.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C.一个质数加上1的和一定是偶数

D.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

4.下图是正方体展开图,与字母A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  )。

A.1B.2C.4D.5

5.

÷3=(  )

A.6B.1

C.

D.

6.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B.缩小原来的1/100C.大小不变

7.如图所示,把一个底面积为8cm2、高6cm的圆柱切开,切成4个小圆柱,它的表面积增加了(  )cm2.

A.16B.24C.32D.48

8.下面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A.

B.

C.

D.

9.记录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适合的统计图是()。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10.明明早上7:

30从家里出发,8:

00到校,路上走了()。

A.10分B.25分C.30分

二、填空题

11.在1〜20的自然数中,任意抽取一个数,抽取到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可能性是(_____),抽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可能性是(______)。

12.一种商品现价是原价的70%,表示降价了(____).一项工程,甲单独修要10天完成,乙单独修要15天完成,两队合修3天能完成了这项工程的(____).

13.一个自然数与3的和是5的倍数,与3的差是6的倍数,这样的自然数中最小的是______.

14.小铃准备炒一个西红柿鸡蛋的菜,她洗切西红柿用了1.5分,洗葱切葱用了2.5分,敲蛋打蛋用了2分,洗锅2分,把锅烧热1分,将油烧热用3分,炒4分,小玲烧好这道菜花了16分,请你配妙安排,设计出一个顺序,使烧好这道菜的时间最短为(______)分。

15.如下图所示,把高是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80平方厘米,那么原来圆柱底面积半径是____厘米,体积是____立方厘米。

16.如下图,整个长方形面积是阴影部分面积的________倍。

17.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差是5.6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____立方分米.

18.乐乐家距学校3km,在比例尺是1∶100000的地图上,乐乐家与学校的距离是________?

19.24和40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

20.据信息产业部资料,到某年一月份,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555769000户,这个数读作________,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________。

三、判断题

21.如果两个分数的值相等,那么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____)

22.两个圆周长相等,直径也一定相等。

(____)

23.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圆锥的体积与高成反比例。

(______)

24.

是分母为12的最简真分数,则自然数a的取值只有2个._____

25.一根电线,剪掉它的

,还剩下

米,剩下的比剪去的长.(____)

四、作图题

26.填一填,画一画。

①儿童公园与花城广场的图上距离是()厘米,的实际距离是()米

②花城小学在花城广场北偏东60°方向800米的地方,请在图上标注出花城小学的位置。

③吉祥路经过儿童公园与花城小学,请用直线标注出吉祥路的位置。

五、解答题

2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速度保持不变,行驶3小时后两车相距320千米,如果再行驶2小时,则两车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8.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利用你获得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所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

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

,为了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要饮用2.5L水。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全国约有660个城市,其中约有

的城市供水不足,在这些供水不足的城市中,又约有

的城市严重缺水。

其中A市属于供水不足的城市,南水北调后,A市现在平均日供水量达到了91万立方米,比以前平均供水量增加225%。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主要有:

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节约生活用水等等。

保护水资源,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约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

(1)爸爸体重78千克,他的体内大概含水________千克。

(2)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约有________个。

(3)一个人一年(按365天算)至少需要饮用多少升水?

(4)在南水北调前,A市平均日供水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29.在我校举行争当“文明示范生”的活动中.六

(1)班第一活动小组2名女生和3名男生共捡垃圾30次,2名女生捡的次数比3名男生捡的次数的2倍少3次,这组男生捡了多少次?

30.修一条48千米的河道,原计划20天完成,现在16天完成,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千米?

31.某校共有学生1159人,中年级学生人数是低年级学生人数的1.2倍,高年级学生人数是低年级的1.6倍.这个学校有低、中、高年级学生各多少人?

(按低、中、高的顺序填写)

32.先测量下列图形的有关数据,再计算图形的面积.(单位:

cm)

3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1)

(2)

(3)

(4)

六、计算题

34.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

cm)

35.速算

(1)

__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4)

_________

(5)4.646÷4.6=________(6)16×0.25×0.5=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8)

_____________

(9)2.004×730+2004×0.27=_______________(10)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A

D

B

B

C

二、填空题

11.

12.30%

13.27

14.12

15.502.4

16.4

17.4

18.3厘米

19.120

20.五亿五千五百七十六万九千55577万

三、判断题

21.×

22.√

23.×

24.×

25.×

四、作图题

26.①2400

五、解答题

27.800千米

28.

(1)52

(2)110

(3)912.5升

(4)28万立方米

29.11次

30.6千米

31.低年级305人;中年级366人;高年级488人

32.25平方厘米;8.25平方厘米;6.25平方厘米

33.

(1)8dm2;

(2)98m2;(3)81cm2;(4)187m2

六、计算题

34.63平方厘米

35.28.26230011.0124950

200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