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主备人:
ydl
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
单元名称:
分数加减法
(一)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29-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例、有根据的思考。
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探索和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预习提纲
课时划分:
信息窗1: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2课时
信息窗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2课时
信息窗3:
同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2课时
信息窗4: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2课时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信息窗1:
裁纸
课题: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29页。
教材简析: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预习提纲:
看一看默读教材第29页----31页。
读一读1、朗读教材第29页----31页。
2、读一读例题,要求能够非常流利地朗读出来:
(1)、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说一说
(1)、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画一画用自己所喜欢的图形画一画。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摆一摆用小正方形摆一摆: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记一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想一想如何用短除法找出最大公因数?
说一说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如何用短除法找出最大公因数?
做一做课本第31页1、2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12课时)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
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师:
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
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
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
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
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
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生1:
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
(课件演示)
生2:
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
(课件演示)
生3:
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
(课件演示)
生4:
……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
最长是几厘米?
生: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
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
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
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
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
24的因数有哪些?
18的因数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4的因数18的因数
1,2,3,4,6,8,12,241,2,3,6,9,18
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24的因数18的因数
1,2,3,4,6,8,12,241,2,3,6,9,18
24和18共有的因数
1,2,3,6,
(三)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
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
书31页自主练习1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
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列举法1:
12的因数:
1、2、3、4、6、12;
18的因数:
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
1、2、3、6;最大公因数是6
列举法2:
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12的因数:
1、2、3、4、6、12;其中1、2、3、6也是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有:
1、2、3、6;最大公因数是6
3.师介绍: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1218用公因数2去除
用公因数3去除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2×3=6
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师:
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学生讨论得出:
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
限时作业:
自主练习2、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总13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
找出10和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
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课件出示:
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解答的过程,
二、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
1.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18和5424和72
(1)师:
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全班进行交流
(2)师:
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2:
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3)师:
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4)师生共同总结: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2.课件出示第二组数:
8和9、17和28、15和32
(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发现这些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师:
像上面这组数,它们只有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
8和9是互质数,17和28是互质数。
还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
(3)共同总结: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拓展练习
1.p32自主练习7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90和60的公因数。
2.p32自主练习8
学生审题,明确:
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厘米?
就是求16、32、56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四、限时作业:
p32自主练习5、6
信息窗2:
剪纸
课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33--37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合作探索”中的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认识最简分数。
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绿点部分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2.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4.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提纲:
看一看默读教材第33页----34页。
读一读1、朗读教材第33页----34页。
2、读一读例题,要求能够非常流利地朗读出来:
(1)、剪鲤鱼和蝴蝶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最简分数的概念是什么?
(3)、见蝴蝶比剪鲤鱼多用了张张值得几分之几?
?
说一说1、什么叫最简分数?
2、什么叫约分?
如何化成最简分数?
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3、同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
记一记1、什么叫最简分数?
2、什么叫约分?
如何化成最简分数?
想一想1、约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2、同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
说一说1、约分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2、同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
做一做课本第35页1、4题
说一说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14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今天我进了学校的网站了解了一下。
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几幅剪纸作品。
(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
是不是挺棒的,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的,是吧?
2.出示在网站上得到的信息。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习分数单位。
3.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一)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怎样列式?
为什么用加法?
你是怎样想的?
揭示加法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应该怎样计算?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
(信封中装有18和38的直观图)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不一定要小结出具体是什么法,可视情况而定):
方法一:
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小结:
图示法
方法二:
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
小结:
分数组成法
方法三:
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48,小结:
转化法
方法四:
18+38=1+38=48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出:
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
比如计算1120+3120,由此得出:
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也比较麻烦;转化法不能适用于任意的分数。
唯有第四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作。
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则。
4.规范计算过程。
18+38=1+38=48=12
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的合理性和简约性。
5.总结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
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计算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7.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
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
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
8.最简分数
(1)像12、18、13、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结合实例巩固认识
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
2.判断336、68是最简分数?
三、限时作业
1.第一关:
必答题(由每组派代表上台计算)
++29+4959+49310+910
2.第二关:
抢答题
1)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分数有()。
2)512和615都是最简分数。
()
3.第三关:
智力陷阱
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
张玲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淘气3000问》的12。
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
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总15课时)
一、复习导课
1、29+79724+2324415+8151320+272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同学们你是怎样计算的?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计算结果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827和98和942和54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解法、最简分数,复习最大公因数,为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约分进行铺垫。
二、经历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一)、尝试“变”分数。
1624
1.活动要求:
(1)尝试用以前面的知识解决。
(2)这个分数要和原来的分数大小相等。
(3)它的分子、分母要比原来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2.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1)用公有的因数2分几次去除。
分步约分
(2)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一次性约分
(二).归纳概念。
1.引导观察:
观察所变出的分数与原来分数的关系?
2.归纳意义:
启发学生由分数的大小和分子、分母的变化概括约分的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
3.规范格式
4.巩固练习
(1)观察这个分数能否再化简了?
为什么?
(2)游戏:
找最简分数练习。
要求学生两人合作,一个同学出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变出一个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把变出的分数写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能变几个就变几个。
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再全班交流。
(观察后发现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5.归纳提升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约分、什么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三、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出示情境图)
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被美丽的剪纸情境吸引住了,提出并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看,这里还有问题呢!
[设计意图]串联情境,引出问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旧知和生活经验,又可以引入下一步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呈现问题: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1)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试着做一做。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算法,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序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2.归纳方法提升认识
想一想: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解题思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归纳出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让多数学生尝试成功,从中获得积极的成功体验,进一步提升认识。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兼顾了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利于激发其思维的积极性。
五、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信息窗3作品统计
课题: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材P38-4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提纲:
看一看默读教材第38页。
读一读1、朗读教材第38页。
2、读一读例题,要求能够非常流利地朗读出来:
(1)、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2)、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说一说1、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2、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摆一摆用小棒摆一摆表示出来:
1、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2、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画一画用自己所喜欢的图形画一画。
1、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2、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算一算计算出:
1、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2、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记一记同分母的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想一想同分母的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有什么相识之处?
说一说同分母的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有什么相识之处?
做一做课本第39页1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16课时)
一、复习旧知(出示课件)
1、56的分数单位是()38是()个18
67是6个()()6个111是()
2、口答
14+34=518+718=920+1120=
45-45=1315-415=2845-1345=
师:
说一说,刚才这些题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任选两题说出计算方法)
(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产生知识迁移,为后续学习本课新知作铺垫)
生:
5个十八分之一加7个十八分之一,是12个十八分之一,得数是1218.
13个十五分之一减去4个十五分之一,是9个十五分之一,得数是915.
二、情境导入新知
师:
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剪纸作品,现在他们的功夫可是更加了得,不信你们看。
(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
师:
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
(给学生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
三、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
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生:
甲、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乙、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丙、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
丁:
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板书,在后续教学中解决。
)
师:
我们先来解决丙同学的提出的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5+215=315315+815=1115
115+215+815
师:
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三个分数直接连加,计算更加简便)
四、自主探索
师:
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计算出算式:
115+215+815=的结果,分组讨论。
(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
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
生甲:
1个十五分之一加2个十五分之一在加8个十五分之一,是11个十五分之一,结果是1115
生乙:
我认为这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15,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加起来就可以。
师: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连加的法则吗?
(概括能力的培养优秀生)
生:
同分母分数连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教师及时评价)
……
教师板书:
同分母分数连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指名说一说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法则,多范围练习,及时了解全班学生掌握情况。
五、同分母分数连减的学习
师:
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列算式,放手让学生探索计算)
教师提示:
总数是单位“1”,计算过程中这个1应该如何处理。
自主计算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思路。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19-59=
2、1-(19+59)=
师: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生:
1可以用假分数99表示,这样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9,就是9个九分之一减去5个九分之一再减去1个九分之一,结果是三个九分之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