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162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

《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docx

新基础五上语文第8单元教案

光明新区实验学校教案

课题

单元导读:

感受伟人风采

教学目标

1.养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习惯。

2.抓住场面描写,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4.领悟文章中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长征》一首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独特的魅力及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父亲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泽东在花山》深刻地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慈爱的父亲,普通的群众。

学生实际

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目的是将学生已经获得的孤立感受整合起来,使他们获得一个全方位的毛泽东形象,感受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的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同时,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更要通过他们的其他阅读中获得的资料来丰富毛泽东的形象。

提升点

领悟文章中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屏显毛泽东的照片,谈谈你所了解的毛泽东。

学生就毛泽东的生平、作品、事迹等进行介绍。

二、细读导语,窥斑见豹

 1.读导语。

2.自由谈:

你还从导语中知道了什么?

相机点拨:

(1)主要内容:

感受伟人风采

(2)主要任务: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①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②说说每篇课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综合性学习:

革命影视作品推荐

从最近读过的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用文字把它推荐给同学们。

3、浏览课文,提纲挈领

1.想一想,请为本单元的学习设计一个问题。

思路:

(1)这个问题要围绕导语:

本单元重点让我们学习什么?

(2)结合导语,默读课文:

可以问些什么?

(找出每篇课文的共同点)

(3)同桌或小组内进行交流,尽量让问题清晰。

2.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设计的问题。

3.相机归纳,指导笔记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概括地说一说)

(2)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用“”划出相关语句)

  

反思重建

光明新区实验学校教案

课题

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体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本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个字,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纵观全市,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学生实际

大部分学生通过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就能理解诗意,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提升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

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

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

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

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

气势雄伟。

泥丸:

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

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

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

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

“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

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

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

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

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

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背诵全诗。

五、欣赏歌曲《长征》。

六、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七、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反思重建

教学中,要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简笔画、背景资料、音频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

光明新区实验学校教案

课题

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学生实际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

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

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

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提升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学习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3、小结: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解读了题目,我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大概。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

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① 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

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声音”指什么。

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④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

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3、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①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

②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②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2、布置作业:

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多媒体出示: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

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招聘解说员。

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1)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2)出示会场布置的语句。

   抓住方位顺序画广场。

   抓住重点词体会“挺立”

 (3)出示群众入场的重点句子。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引导感情朗读,体会人们心情  

三、回顾全文,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场面描写,进行片断练习。

出示班级拔河比赛和踢毽子比赛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学习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片段。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前——盛大

典礼——隆重

阅兵——威武

游行——壮观

反思重建

光明新区实验学校教案

课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学生实际

提升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

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

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读字词:

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岸英!

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体会要点: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

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体会要点:

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体会要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师: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

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

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五、布置作业,领悟写法

 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反思重建

引导学生在体会主席在面对两份电报时,那种痛苦的矛盾心情一直处理不好,前后总共设计了不同的问题。

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

如果是一般的父亲,在自己的孩子遭遇不测之后,会怎样?

遇到像主席这样的抉择又会如何处理?

来加深对主席伟大精神的理解。

光明新区实验学校教案

课题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1、

学生实际

提升点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齐读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

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

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5)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哪儿呢?

”是什么意思?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生汇报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

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反思重建

这篇课文再次刻画出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引导学生引导通过事情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在细节描写中凸显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光明新区实验学校教案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目标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学生实际

提升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a.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b.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c.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