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094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docx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高中《语文》必修4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萍乡三中:

刘长风

主备:

刘长风审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

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理解、探究和评价作者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

1. 引导、朗读、讨论、点拨

2.点拨法、问题探究法、比较阅读法(课堂上重点使用的是前两种,尤其是问题探究法,课下运用比较阅读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课型】展示反馈课

【教具准备】CAI课件纸质学案

【课时安排】2课时

【备课时间】2011年05月05日

教案(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

年龄段特征

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婴儿期)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幼儿期)

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童年期)

少年时期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

(成长期)

成熟时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成熟期)

二、点拨精讲(例题精析)

①根据最后两段内容,成熟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释疑解惑】独立、温和;自信、理智。

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②最后两段的有些内容看似矛盾,你怎么理解?

例如:

A.“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和“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矛盾吗?

B.“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和“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矛盾吗?

C.“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和“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矛盾吗?

【释疑解惑】均不矛盾。

A.理想的母爱会给孩子安全感的,现实中的母亲应该能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只有拥有安全感,才能学会独立,脱离母亲的庇佑。

B.这句讲了人成长的过程。

由崇拜权威,崇拜父亲,逐渐成长为相信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从而超越父亲的权威。

C.正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爱,对孩子而言,会感觉到严厉,会害怕父亲,所以理想的父爱才应该宽容,耐心。

三、教学步骤

1、分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练案(纸质)

2、指导研读高中语文必修4《同步课堂》P27-29和高中语文必修4《目标・素养・评价》丛书P53-58,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练案(纸质)。

3、整体把握

4、问题探究

5、练习点拨

四、答案预设(详见CAI课件)

学案(学习活动)

一、导学预习题

1.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伴随成长,我们会越来越感受到父爱与母爱的不同。

你有哪些体会?

答:

从略

2.简介作者

答:

弗罗姆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

弗罗姆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他把自己具体的世界观称为规范的人本主义,他论述最多的也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问题。

主要著述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之危机》等。

3.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罪孽(niè)秩序(chì)刹那(chà)惶恐(huáng)

咄咄逼人(duō)休戚相关(qī)归根结蒂(dì)

4.理清思路,列出结构提纲

答: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1段,说明婴儿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以外的世界的存在。

第2段,阐述孩子不断长大,渐渐地有母爱的体验。

第3段,论述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

从童稚的爱到成熟的爱需要许多年。

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4段,幼儿开始认识世界,与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

第5段,指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深深渴求母爱。

而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使人感到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第6段,概述母爱和父爱的本质区别。

第7段,阐释父爱的本质。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第8段,提出对母爱和父爱的不同要求。

第9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

结尾,总结全文内容。

二、问题探究

5.全文主旨是什么?

答: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6.作者在本文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

真的如此吗?

答: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作者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但是,弗罗姆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即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或是下意识的。

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也都会有“望子成龙”的思想意识。

这种空虚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这种“望子成龙”的意识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7.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

答:

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

“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

”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8.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

答: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

父爱的原则是:

“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9.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联系实际对作者的看法做一番评析。

答:

母爱的积极面是,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参考意见:

A.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

B.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

C.父爱和母爱的差别还有:

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10.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对爱的情感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11.抓关键性句子,有利于把握全文,试分析下例语句的深刻内涵。

①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答:

这是一个长否定句,转换成肯定句,意思就清楚了。

命运是指上帝或神。

上帝保护婴儿,婴儿诞生后离开了母体,也没有感到特别的恐惧。

这句话强调了母体对婴儿的重要意义,意味着安全感。

②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由自恋引起的孤独”怎么理解?

答:

自恋即自我中心,在偌大的世界中只看到自己的存在,没有同他人统一起来。

所以会感到心灵的孤独。

人如果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体验与他人的统一,这说明他对世界、人生的看法已经渐趋成熟。

③第一段的“自恋”是什么意思?

答:

瞻前顾后,后面两句就是解释。

即以自我为中心。

④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句中“祝福”和“和平”是什么意思?

答:

“祝福”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与爱护,包含有无私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意味。

而“和平”一词用得尤为巧妙,韵味颇丰。

它不仅指出了母亲温柔、平和的特点,而且有一种博大、宽厚的感觉,与下文的“大自然”“大地”“海洋”等词语结合起来,更能写出母爱的深度。

⑤我在这里提到的母爱或者父爱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提到了的或者荣格的方式爱孩子。

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和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

句中“理想典型”是什么意思?

答:

理想即作者的希望;典型即概括性的抽象的东西。

也就是作者理想中的父爱与母爱的本质。

是对于父爱与母爱的具体表现的一般特征与性质的抽象,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父亲或者母亲表现出来的情感。

弗罗姆希望母亲更多的鼓励孩子独立和正视困难,而父亲则应该更宽容,并且要给与孩子更多的自信。

12.课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答:

结构上,文章纵横交织;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既有详细阐发,又有高度概括;语言上精警凝练,又不乏形象生动。

(文章有很精彩的比喻句,例如: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文章既分析了生理现象,又透视了心理问题。

采用辩证的方法(父母之爱各有优缺点),站到了哲学的高度。

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选择式板演展示、表演展示

五、自我创新展示(质疑问难)

①题目:

②答案:

练案(自主练习)

一、检测反馈题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诞dàn生刹shà那撕sī碎缺陷xiàn

B.凝níng聚依赖lài典型xíng履lǚ行

C.求援yuán专横hèng辜gū负罪蘖niè

D.仁慈cí嬴yíng得渊yuān源秩zhì序

2.下列加点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A)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生病或者听话、孤立无援。

C.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D.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②⑤③①④B.①④②⑤③C.④①⑤③②D.①④②⑤③

二、拓展提高题

5.摘抄出100字左右你最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写出感想。

答:

从略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