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4988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9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

《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x

内蒙古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校代码:

10128

学号:

2012202010**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基于TD–CMA实验教学系统的

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

***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班

组别:

第*组

指导教师:

董志学王晓荣武文红

2014年7月10日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基于TD–CMA实验教学系统的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二、设计目的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后续设计性课程,通过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计算机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三、设计任务

在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研发、生产的TD–CMA实验教学系统平台基础上,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

要求学生自己定义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制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上搭建模型计算机系统,完成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调试任务,并用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程序,在搭建的模型机系统上输入、调试和运行程序。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完善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方案和电路图,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四、实验设备和环境

实验设备:

1.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箱1台

2.PC机1台

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

WindowsXP

2.CMA(实验箱配套软件)

3.QuartusII4.2

五、设计内容和要求

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结合时间进度安排和考核方面的因素,将本次设计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具体设计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模型计算机设计方案的制定

设计内容:

1.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设备、时序和启停等电路;

2.画出系统组成框图,指出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实现途径;

3.针对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每组学生自己定义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给出助记符指令格式,分配指令的机器代码,指出指令的功能;

4.写出设计方案。

设计要求:

1.所设计的模型计算机系统为8位模型机,运算器为8位运算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都为8位,输入设备为8位开关,输出设备为8位发光二级管指示灯;

2.每组定义的指令系统为6至10条指令,必须包含本组运算器特有运算功能的指令,每组必须有两条以上指令与其他组不同;

3.每组提交设计方案,包括简单模型机的结构框图、指令系统、

第二部分运算器的设计与调试

设计内容:

1.自定义运算器的功能;

2.使用TD–CMA实验教学系统提供的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EMP1270),根据指令功能选择(确定)相应的算逻运算,用原理图输入或VHDL硬件描述语言方法进行设计,在QuartusII软件中建立工程文件,实现相应功能;

3.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实验系统”上调试和完成运算器的设计工作;

设计要求:

1.认真阅读实验教材,了解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了解电路原理图;

3.了解QuartusII软件环境;

4.实现自定义运算器;

5.提交在QuartusII软件中建立的工程文件;

第三部分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

设计内容:

1.编写出实现自定义指令系统的微程序;

2.将所编写的微程序存储到控制存储器中;

3.在TD–CMA实验教学系统平台上调试和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工作;

设计要求:

1.认真阅读实验教材,了解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将所编写的微程序存储到控制存储器中;

3.用单步执行微指令方式执行微程序并观测所发出的控制信号;

4.每组编写的程序必须有助记符表示的汇编语言源程序,并把源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代码,并记录相关实验结果;

5.提交微程序流程图、对应的二进制微代码表。

第四部分整机调试

设计内容:

1.全面深刻地分析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的TD–CMA实验教学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为设计模型计算机系统作准备;

2.在TD–CMA实验教学系统平台下完成程序的写入、运行、调试。

3.连线搭建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

设备。

其中CPU由运算器(使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实现)、微程序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

5.调试并实现简单模型计算机的功能。

设计要求:

1.提交简单模型机的接线图。

第五部分设计报告的撰写和答辩验收

设计内容:

1.在完成以上模型计算机系统的实验测试内容后,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和所画的电路原理图;

2.准备好自己搭建的模型机系统平台和相关的实验测试数据,接受指导教师的答辩验收工作;

3.每个学生写出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

设计要求:

1.对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进行全面总结,完善设计内容;

2.在接受指导教师的答辩验收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包括平台准备,程序的输入,相关的测试数据整理等;

3.每个学生自己独立写出一份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必须计算机打印,要求设计方案和指导思想正确,格式规范,内容全面,叙述清楚,分析和总结合理。

六、时间安排:

设计内容

时间

第一部分模型计算机设计方案的制定

1天

第二部分运算器的设计与调试

3天

第三部分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

3天

第四部分整机调试

1天

第五部分设计报告的撰写和答辩验收

2天

七、考核方式

考查,最终成绩包括设计报告(30%)、平时成绩(30%)、答辩验收(40%),课程最终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分制评分。

八、参考资料

1.王爱英主编.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四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CMA用户手册;

3.CMA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

摘要

计算机组成综合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设计性课程。

通过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计算机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用可编程器件实现的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时序和启停控制等电路。

自定义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制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上搭建模型计算机系统,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实验调试过程,并用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程序,在搭建的模型机系统上输入、调试和运行程序。

摘要5

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1

1、1设计题目1

1、2设计目的1

1、3设计任务1

1、4实验设备和环境1

1、5设计内容和要求2

第二章设计方案2

2.1设计内容:

2

2.2设计要求:

2

2.3设计功能3

2.3.1模型机系统组成框图及说明3

2.4设计思路4

2.5指令系统4

2.6使用到哪些芯片及各个芯片的作用4

2.6.1使用74273芯片(如图所示)4

2.6.274244芯片5

第三章运算器的设计与调试5

3.1设计内容:

5

3.2设计要求:

6

3.3芯片的总线连接线路图和说明6

3.4运算器的设计原理图7

3.4.1加法运算器7

3.4.2与运算7

3.4.3或8

3.4.4移位8

3.4.5运算器整体电路图9

第四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9

4.1设计内容:

9

4.2设计要求:

10

4.4源程序清单与注释11

第五章调试过程12

5.1设计内容:

12

5.2设计要求:

12

5.3硬件连线13

5.4实验步骤13

5.4.1制定模型机设计方案13

5.4.2模型机系统总体框图14

5.5出现的问题15

5.6解决的方法15

第六章总结16

6.1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总结16

6.2体会与收获16

参考文献17

 

第一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1、1设计题目

基于TD–CMA实验教学系统的模型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1、2设计目的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后续设计性课程,通过设计一台模型计算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计算机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1、3设计任务

在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研发、生产的TD–CMA实验教学系统平台基础上,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和设备,时序和启停控制等电路。

要求学生自己定义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制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画出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上搭建模型计算机系统,完成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调试任务,并用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编写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程序,在搭建的模型机系统上输入、调试和运行程序。

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完善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方案和电路图,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1、4实验设备和环境

实验设备:

1.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箱1台

2.PC机1台

软件环境:

4.操作系统:

Windows2000/WindowsXP

5.CMA(实验箱配套软件)

6.QuartusII4.2

1、5设计内容和要求

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结合时间进度安排和考核方面的因素,将本次设计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具体设计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二章设计方案

2.1设计内容:

1.设计一个8位模型计算机系统,包括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简单输入/输出设备、时序和启停等电路;

2.画出系统组成框图,指出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实现途径;

3.针对所设计的模型机系统,每组学生自己定义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给出助记符指令格式,分配指令的机器代码,指出指令的功能;

4.写出设计方案。

2.2设计要求:

1.所设计的模型计算机系统为8位模型机,运算器为8位运算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都为8位,输入设备为8位开关,输出设备为8位发光二级管指示灯;

2.每组定义的指令系统为6至10条指令,必须包含本组运算器特有运算功能的指令,每组必须有两条以上指令与其他组不同;

3.每组制定一份设计方案。

2.3设计功能

2.3.1模型机系统组成框图及说明

(1)制定模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案

AR=xx

ALU_B#CST:

xx

MEM=

xx

FCS2

FZALU=xxS1

OUT=

xx

B=xx

S3S0PC_B#

A=xx

T4Cn

PC=xx

MR#MW#

T3

IOY1IOW#LOAD#LDPC

R0_B#R1_B#IOY0IOR#

R1=xx

IN=xx

WR

RD

IOM

IR=xx

R0=xx

T4LDR0T4LDR1T3

控制器

...MR#MW#IOR#IOW#

控制信号

图1

(2)框图部件概述:

运算器ALU:

对数据进01行运算

微程序控制器:

控制微程序的执行

通用寄存器:

储存输入数据

指令寄存器:

存储执行指令

程序计数器:

用来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的

地址寄存器:

存放地址

2.4设计思路

实现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与运算和记数运算。

将需要的操作数送到相应的寄存器中,然后由寄存器通过暂存器送往运算器各运算部件同时进行加法,乘法,按位与,记数运算,最后由相应电路选出所需的运算器的结果送往数据总线,并打入相应的寄存器。

2.5指令系统

表1

助记符

机器指令码

说明

INR0

00100000(20)

IN→R0

INR1

00100000(30)

IN→R1

ADD+AND

00000000(00)

(A+B)与A→R0

MOV

01100000(60)

A右移一位→R0

OR

10000000(80)

A^B→R0

OUT

01000000(40)

R0→OUT

2.6使用到哪些芯片及各个芯片的作用

2.6.1使用74273芯片(如图所示)

图2

作用:

74273实现数据的存储,

2.6.274244芯片

图3

74244实现数据存储及三态控制。

第三章运算器的设计与调试

3.1设计内容:

1.自定义运算器的功能;

2.使用TD–CMA实验教学系统提供的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EMP1270),根据指令功能选择(确定)相应的算逻运算,用原理图输入或VHDL硬件描述语言方法进行设计,在QuartusII软件中建立工程文件,实现相应功能;

3.实现该运算器——使用VHDL或HDL语言,

4.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实验系统”上调试和完成运算器的设计工作;

3.2设计要求:

1.认真阅读实验教材,了解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了解VHDL、HDL语言;

3.了解QuartusII软件环境;

4.实现自定义运算器

3.3芯片的总线连接线路图和说明

原理图

图4实现寄存器的功能

图5实现暂存器的功能

3.4运算器的设计原理图

3.4.1加法运算器

图6

原理:

由8个一位全加器组成一个8位全加器

图78位加法器芯片

3.4.2与运算

图8

原理:

由8个与门组成8位与运算电路

3.4.3或

图9

原理:

由8个或门组成8位或运算电路

3.4.4移位

图10

原理:

由8个与门组成1位移位运算电路

3.4.5运算器整体电路图

图11

第四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

4.1设计内容:

1.全面深刻地分析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的TD–CMA实验教学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为设计模型计算机系统作准备;

2.在TD–CMA实验教学系统平台下完成指令写入及程序的运行和调试。

3.连线搭建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其中CPU由运算器(使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实现)、微程序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

5.调试并实现简单模型计算机的功能。

4.2设计要求:

1.为了搭建模型机实验平台进行调试和实验做准备,所设计的模型计算机系统应借鉴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系统的结构;

2.画出使用QuartusII软件设计好的运算器的接线图。

3.画出简单模型机的结构框图;

4.画出简单模型机微程序流程图及对应的二进制微代码表。

5.画出简单模型计算机的接线图。

4.3模块流程图

 

00

NOP

01

4.4源程序清单与注释

$P0020;INR0

$P0130;INR1

$P0200;ADD

$P0340;OUTR0

$P0460;MOV1

$P0540;OUTR0

$P0880;OR

$P0940;OUTR0

;//*****EndOfMainMemoryData*****//

;//**StartOfMicroControllerData**//

$M00000001;NOP

$M01006D43;PC->AR,加

$M03107070;MEM->IR,P<1>

$M04002605;R1->B

$M0501B201;(A加B)与A->R0

$M07003201;A右移->R0

$M0A00260B;R1->B

$M0B013201;(A)或(B)->R0

$M30001404;R0->A

$M32183001;IN->R0

$M33184001;IN->R1

$M34280401;R0->OUT

$M35000035;NOP

$M36001406;RO->A

$M3800140A;RO->A

第五章调试过程

5.1设计内容:

1.编写出实现自定义指令系统的微程序;

2.将所编写的微程序存储到控制存储器中;

3.在TD–CMA实验教学系统平台上调试和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工作;

5.2设计要求:

1.认真阅读实验教材,了解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将所编写的微程序存储到控制存储器中;

3.用单步执行微指令方式执行微程序并观测所发出的控制信号;

4.每组编写的程序必须有助记符表示的汇编语言源程序,并把源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代码,并纪录相关实验结果;

5.实现微程序功能后经指导老师审核验收。

5.3硬件连线

图1

5.4实验步骤

5.4.1制定模型机设计方案

(1)根据任务书要求,画出系统框图,设计模型及功能及模块流程图。

(2)根据设计思路,使用QuartosII将运算器以及寄存器、暂存器等芯片做好,进行运行调试,检查是否正确。

(3)根据框图写出微指令。

(4)将运算电路导入实验箱,进行验证。

(5)验证运算电路无误后,将为程序和主存输入实验箱。

(6)输入数据进行验证各个功能。

5.4.2模型机系统总体框图

AR=xx

ALU_B#CST:

xx

MEM=

xx

FCS2

FZALU=xxS1

OUT=

xx

B=xx

S3S0PC_B#

A=xx

T4Cn

PC=xx

MR#MW#

T3

IOY1IOW#LOAD#LDPC

R0_B#R1_B#IOY0IOR#

R1=xx

IN=xx

WR

RD

IOM

IR=xx

R0=xx

T4LDR0T4LDR1T3

控制器

...MR#MW#IOR#IOW#

控制信号

图11

1、各部部分的功能和实现途径

(1)LDPC微程序控制器输出的PC加1信号。

(2)LOAD微程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LOAD=0时,PC程序计数器处于并行置数状态;LOAD=1时,PC处于计数状态。

(3)ALU-BUS微程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总线BUS,低电平有效。

(4)PC-BUS微程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控制程序计数器的内容是否送到总线BUS,

低电平有效。

(5)R0-BUS微程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控制寄存器R0的内容是否送到总线BUS,低电平有效。

(6)SW-BUS微程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控制8位数据开关SW7-SW0的开关量是否送到总线,低电平有效。

(7)LDR0微程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寄存器R0。

(8)LDDR1微程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1。

(9)LDDR2微程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2。

(10)LDIR微程序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指令)输入到指令寄存器IR中。

5.5出现的问题

(1)前期出现的问题,根据课程设计任务要求,不能很清楚的写出微指令与模型机结构框图。

(2)在编译运算器时开始总编译不通过,出现错误,在引脚分配上也有名称重复的现象。

(3)验证运算器的正确性时,电脑出现一些问题,数据无法传入CMA实验箱中。

再微程序试验中,编写微指令。

将写好的微指令存入CMA实验箱中,按连接图连接线路,去无法正常显示。

(4)实验箱接线总是出问题导致一些功能的实现出现问题。

5.6解决的方法

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中遇到许多问题,自己小组讨论,和其他小组讨论,问老师及同学最后得到解决。

(1)通过自己查资料,问老师同学实现指令的确定及编写,在董老师给我们做了细致的讲解之后我们画出了模型机结构框图。

(2)通过更改引脚分配,修改了一些重复的连接线后编译通过。

(3)把线全部拔掉重新连接或在另一台实验箱上重新连线。

第六章总结

6.1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终于知道了只有亲自动手才能过学到知识的道理!

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

我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

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像深刻。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在此,感谢曾老师的细心指导,也同样谢谢其他各组同学的无私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爱英主编.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四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CMA用户手册;

3.CMA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