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4832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docx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导语:

今年以来,市政府金融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狠抓力推,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为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5月9日,全市金融扶贫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总结交流各地在金融扶贫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新路子。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农行内蒙古分行行长贾登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乌兰察布市金融扶贫工作总的情况比较好,领导重视,进展顺利,工作扎实有效。

下一步,各地一定要继续努力,打好金融扶贫攻击战。

一要坚定信心,密切配合。

努力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二要稳步发展,扎实推进。

不搞大起大落,不搞形象工程,不搞行政命令,确保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

三要简化手续,防范风险。

简化手续的同时,要规范必要流程,尽可能防止金融风险。

四要转变职能,搞好服务。

扶贫部门自身要转方式、转职能,干部要转作风,当好裁判员,不当运动员。

五要创新模式,注重实效。

要大胆探索和创新,深入基层,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会议指出,农行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义无反顾的做好金融扶贫这项工作。

要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好准入关,做好贷户管理,简化工作流程,创新风险控制模式,最大程度的创新担保形式,搞好金融服务。

  会议指出,这次会议既交流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又提出了问题和推进办法,内容充实、指向明确,各级各部门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进一步推动全市金融扶贫工作创新发展。

会议强调,这次会议基本回答了群众关切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措施和明确要求,各地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按照要求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确保金融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市政府金融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狠抓力推,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为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广泛开展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

为实现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汇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试点工作。

市财政安排扶贫攻坚信贷担保基金1亿元、风险补偿金5000万元,按照1:

10杠杆放大效应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市场主体作用,解决群众缺乏抵押、缺乏担保、难贷款、贷款难的问题。

目前全市已注册登记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全市注册登记合作社1125家,注册资本金万元,全市行政村合作社覆盖率达到%,537个贫困村已实现全覆盖,10月底可实现村村全覆盖。

  二是全面推行“四融”平台建设。

针对农村知识、技术、交易等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瓶颈因素,农业银行成功研发了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功能于一体的“四融”平台。

这个“平台”非常适合我市农村发展实际,对活跃我市农村经济市场、促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加快金融扶贫开发步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今年,我市从解决网络覆盖、设备布放、资金组织、农产品质检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四融”平台建设,年内计划布放机具875台,截止9月末,已布放平台机具229台。

  三是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撬动、放大、引导作用,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在西峰、庆城、华池、环县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按照1:

2:

7的比例承担贷款本金损失,开创了“政银保”合作扶贫新模式,有效控制和分散了金融扶贫资金风险,并使中小微企业、农户在无需提供抵押和担保的条件下,以合理的融资成本获得银行扶贫贷款,拓宽了中小微企业、农户扶贫资金获得渠道。

  四是着力创新涉农金融产品。

不断创新完善融资担保机制,进一步理顺市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设置体制和监管运行机制,改制体量较大的1家民营担保公司,由政府控股,混合经营,为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担保。

建行庆阳分行积极争取设立了中小企业“助保贷”信贷产品,市政府安排担保和风险补偿基金亿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断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开创了“农耕文明”涉农个人贷款,建立了符合现代农业的“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订单”、“农户(合作社)+自然人保证”等3种信贷管理模式,创新确定了6种抵押担保方式,极大缓解了农民创业者融资难的困境,满足了农户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

目前已累计发放“农耕文明”涉农个人贷款22889万元。

西峰瑞信村镇银行启动了“百企千村万户支农助微”工程,计划通过2年的服务,为100户企业、1000名村组党员干部、10000个农户提供17亿元扶贫信贷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支农支小服务水平。

上半年存款余额亿元,贷款余额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亿元,占全部贷款的80%,存贷比达到%。

庆城金城村镇银行为了解决果农贷款难、担保难、难担保的问题,根据果企、果商需要,组织能人大户牵头、果农自愿参与,依托银行信贷资源,推出了“果真好”互助基金担保贷款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果农贷款难、果品仓储难、果品销售难和果农经营难的问题。

目前已累计发放“果真好”系列贷款10112万元,其中支持果农614户、6737万元,支持果商64户、1875万元,支持果企9户、1500万元。

  全市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我市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核心区域,所辖三县两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区。

我市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亟待提高,扶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重要的调节杠杆,近年来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更好的发挥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输血”和“造血”功能,使我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笔者从地方金融协调服务部门的角度进行了思考。

  一、金融扶贫工作的政策导向

  

(一)中央政策。

XX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XX年3月,央行、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方位覆盖贫困地区各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的目标。

  

(二)我市政策。

7月16日,中共巴中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将金融扶贫机制建立作为全市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项贷款增速、“八权一股”抵押贷款余额、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及金融终端服务设备贫困村覆盖率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

  二、我市金融扶贫工作的现状

  

(一)农村金融要素投入情况。

从各金融机构农村服务网点布设情况来看,全市银行机构农村网点共计275个,占全部网点的70%;全市保险机构农村网点和代办点共计1355个,占全部网点和代办点的90%。

银行机构中仅有农村信用社实现了乡(镇)网点全覆盖,保险机构中仅有人保财险、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机构在乡镇设有保险服务代办点;从各金融机构农村从业人员来看,银行机构农村从业人员人数为915人,占全部人员的%。

保险机构农村从业人员人数为3400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0%。

  

(二)农村金融服务开展情况。

截止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净增亿元,增速达到%。

截止9月末。

全市保险机构本年度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其中,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保费收入亿元,森林保险保费收入万元,其他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万元。

  (三)金融扶贫效能发挥情况。

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来看,XX年以来,辖内银行机构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出“巴山新居贷”、“惠农兴村贷”等近10种贷款产品,有效的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至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已累计发放巴山新居贷款亿元,年均增速在6%左右;从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来看,近年来,辖内各涉农银行机构陆续推出了“惠农产权贷”“巴山惠农贷”“巴山兴业贷”等20余种涉农贷款产品,有效的支持了农业发展。

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农业产业化企业(项目)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新增亿元,较年初增长%;从金融支持民生改善情况来看。

近年来,我市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陆续推出“大学生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小额信贷”等普惠贷款产品,并成功发放以上贷款58亿元。

  三、金融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各类金融资源未在扶贫开发上有效集聚。

从信贷资金流向来看,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但其中仅有约42亿元用于贫困村、贫困户;从保费收入来看,截至9月末,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万元,仅占全部保费收入的%,其中仅有约968万元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源自贫困村和贫困户。

可见,金融资源向扶贫开发领域投入占比还明显偏低。

  

(二)金融扶贫工作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一是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工作仍需加劲。

截止9月末,全市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683万元,离每年发放5亿元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扶贫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虽然我市金融机构针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开发了一系列金融产品,但产品与产业发展实际契合度还不高、适应性还不强。

三是金融扶贫要素投入还有待加强。

金融机构在贫困农村的硬软件设施投入力度还不够,城乡金融服务水平还存在明显差异。

  (三)金融扶贫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目前,因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尚处建立初期,金融扶贫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开展,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加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往往具有轻资产的特点,在贷款抵押物上往往难以满足银行机构信贷条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四)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截至9月末,我市贷款不良率%,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名倒数第5位,较全省平均不良率高个百分点。

部分小微企业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业主诚信意识淡漠,还款意愿不强,影响了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积极性。

  四、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的措施建议  

(一)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进一步深化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适当恢复延伸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触角,扩大农业银行“三农”服务试点面和业务领域。

进一步深化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鼓励二类支行“向下迁址”,向城乡结合部和金融服务功能薄弱地区布局,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

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在稳定县域法人地位、维护体系完整、坚持服务“三农”前提下,推动全市四家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商行,优化产权结构,改善法人治理,不断增强金融扶贫效能。

  

(二)加大信贷政策倾斜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支农再贷款发放力度,力争该项贷款规模逐年提高,并按照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扶贫工作投入水平匹配支农再贷款额度。

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原则,对扶贫成效显著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当放宽贫困地区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核销效率。

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鼓励辖内银行业机构向上争取单列信贷计划,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推行尽职免责制度。

  (三)加快完善融资支持政策。

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财政5类基金配套推进机制,充分有效的发挥财政性资金的融资促进作用。

推动落实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担保费补贴、贴息政策,加快建立常态化的银贷、银担对接合作推进机制,激励准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业务,切实降低贫困地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建立常态化的对口帮扶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优势和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融资帮扶方案,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控制度和科学的远景规划,增强贫困地区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

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创新开发免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贷款产品。

大力研发“七权一股”抵押贷款产品,加快建立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和收储机制,不断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推动工作配套机制。

创新贷款抵质押方式,转变“唯固定资产抵押”的传统观念,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非实物抵质押贷款业务。

不断优化贷款产品设计,针对贫困地区实体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利率、还款方式和贷审流程。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简化服务手续,规范服务收费,对特定对象坚持服务优惠和让利原则,严格执行“两免两限”政策,切实降低涉农、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五)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分层次、分步骤地推动一批有规模、业务好、成长型企业通过上市和区域股权交易实现融资。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集合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实现直接融资。

加大对风险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和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的招引力度,充分发挥直接投资在聚集社会资本、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的作用,切实缓解贫困地区实体经济融资难题。

引导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基本功能,积极开展农产品、化工、金属等品种期货交易,降低市场风险,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六)充分发挥保险业保障功能。

积极转变职能,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作用,创优保险发展环境。

引导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巨灾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提供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三农”保险产品。

鼓励有条件的保险机构到贫困乡镇设立业务代办点,确保农村群众就地享受方便、快捷的保险销售和理赔服务。

加大市场治理力度,推动保险优化发展结构,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保险中介市场结构,规范经营发展秩序,充分发挥保险业改善民生保障职能作用。

  (七)大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扩大征信记录使用范围,建立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共享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全社会“重信守信”的良好氛围。

强化不良贷款清收,坚持机构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行政事业人员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建立预防不良率反弹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金融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信心。

加大对金融案件的办理力度,逐年提高已判决金融案件执结率和执行案件资金回收率,有效保护金融主体产权。

  (八)加大全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

坚持普惠性、公益性、服务性和持续性原则,大力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活动,通过金融知识讲座、搭台宣传、传单宣传等多种形式,将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延伸至各类院校、广大社区和偏远乡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理财产品和金融诚信、非法集资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切实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运用金融知识致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