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4814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

《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docx

六上研究教案全册教案

第1课时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发现2、3、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从中体会归纳思想。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2、5和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

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教法、学法:

研究、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第一步:

研究性学习的准备。

①知识准备。

师:

能被2整除的数还可以怎样表述?

怎样检验一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

②心理准备。

创设情境,激起研究欲望。

师:

请每个同学随意写几个数,自己先检验一下能否被2整除,等会儿老师可以快速判断你报的数能否被2整除。

生1:

报数“367”,

师:

不能。

生2:

“684380”

师:

“能”。

……

学生很惊奇,

师:

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吧!

第二步:

研究性学习过程

①准备研究数据。

师:

要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应准备怎样的数据?

生3:

“都是2的倍数。

生4:

“数据要多一些。

生5:

“排列最好有顺序,比较容易观察。

……

②先个体观察,后小组交流。

③小组汇报研究发现。

生6:

“我们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是0、2、4、6、8。

生7:

“我们发现它们的个位是双数。

生8:

“我们认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看个位,因为个位的数字是循环出现的。

……

师:

你们把自己的发现总结一下吧!

④自主验证,集体小结。

师:

任何研究发现都要经过验证,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请各小组检验自己的成果。

不论成功或失败都请派出代表介绍自己的检验方法和过程。

(小组活动。

代表介绍。

共同小结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⑤研究成果运用。

师:

我们终于揭开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神秘面纱,现在就请大家互相出题,尽展神奇风采,快速判断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吧!

第三步:

自主深入研究。

师:

我们研究出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你还想研究什么?

生9:

“我想研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生10:

“我想研究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

”“我想研究……”

师:

就让我们大家运用刚才发现的研究方法研究一下你想研究的问题,好吗?

(各小组自主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生说出方法

教师归纳。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法、学法:

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

(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

(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

×

(2)

×

(3)

×

(4)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

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

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

×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

律。

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求一个数与它的几分之几的差(和)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与合作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验“对应”这一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环保观念;让学生感悟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1、寻求所求问题对应的几分之几。

2、弄清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教法、学法:

研究、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上网了解全国各地的的旅游信息,收集全国各地的风景图片。

2、学生互想说说自已最想去旅游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过程:

师创设情境,出示以下信息。

暑假中一完小的老师组团去北京旅游,在选择旅行社时,他们发生了意见分歧,起因是由这样两组信息引起的:

出示小黑板:

北京双飞七日游

海门山水旅行社南通天地旅行社

北京七日游每人3200元北京七日游每人3700元

现降价1/5现降价3/10

问:

看到这些信息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

有两个旅行社,北京七日游的原先价格是:

海门山水旅行社每人要3200元,南通天地旅行社每人3700元。

他们都降了价。

师问:

现降价1/5表示什么?

生:

现在比原来降低了1/5

师问:

现降价3/10又表示什么?

生:

现在比原来降低了3/10

师:

根据上面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四甲中心小学的老师选择哪一家旅行社呢?

生:

我想应该找一家便宜的。

师:

这位同学说想便宜一点,那到底哪一家旅行社现在价格比较便宜呢?

现在请大家算一算,你选择的旅行社现在的价格到底是多少,有困难的可以画画线段图。

教师巡视,选择以下方法的板书:

3200-3200×1/53200×(1-1/5)

=3200-640=3200×4/5

=2560(元)=2560(元)

3700-3700×3/103700×(1-3/10)

=3700-1110=3700×7/10

=2590(元)

师问:

现在黑板上有四位同学的解题方法,跟第一种方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谁说说(3200-3200×1/)是什么意思?

生:

3200×1/5表示海门的山水旅行社降低了多少元?

再减一下表示现在是多少元。

下一算式表示南通天地旅行社现在是多少元。

师:

谁还能说一说。

另一学生作出相同的叙述。

师:

黑板上还有哪个算式?

我们给它标上号。

用这种方法解决的请举手。

师:

这种方法3200×(1-1/5)又是怎样想的?

师出示线段图

学生结合图说明:

1-1/5表示现在的价格是原来的几分之几,3200乘4/5表示海门的山水旅行社现在的票价。

后面的算式表示南通天地旅行社现在的票价。

师:

谁还能说。

指名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

两家旅行社的现价是多少我们已经知道了。

那我们学校的老师会怎样选择呢?

生回答:

选海门山水旅行社

现在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

老师参与交流。

七、独立解答

1、出示信息。

由于旅行社价格比较优惠,我们原来有36位老师去,现在又增加了1/4,现在有多少位老师去?

2、同学先画线段图,用算式来表示。

3、反馈。

师:

我们先看这位同学画的线段图,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

生:

根据题意,画出了线段图,做到了线段与题意的相对应相一致。

师:

说说怎样根据线段图来解答的

生:

从图上可以看出,增加了1/4,就是增加了36人的1/4,可以先求出增加了多少人。

再加上36人,就是一共去了多少人。

八、回顾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老师解决了两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出示课题(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九、巩固内化

同学已经知道了我们学校去北京有45人,小红想对这些老师做进一步的了解。

出示信息:

老师:

中年老师有15人

青年老师有多少人?

青年老师比中年老师多2/3

男教师有多少人?

女教师占总人数的5/9

同学们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帮小红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

师:

你是选择哪个信息解决哪个问题?

生:

我选择“中年老师有15人,青年老师比中年老师多2/3,青年老师有多少人?

”,我是先根据第一、二个条件求出青年老师比中年老师多多少人,再求出青年老师一共的人数。

生:

………

生:

………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法、学法:

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明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

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还剩15千克。

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

是什么意思?

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

设买来大米X千克。

x-

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

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

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

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

χ=25(1+

)χ=25

χ=25÷

χ=20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学习互相帮助解决。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题关键:

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掌握怎样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教法、学法:

研究、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听到过投资一词吗?

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1、出示:

宋阿姨和张阿姨合伙开了家书店,第一年,她们各投资3万元,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其他费用,共获利润10万元,你们说,她们各应分得利润多少万元?

2、小结:

刚才两位阿姨由于投资额相同,所以他们获得的利润要按1:

1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

3、出示:

第二年,宋阿姨仍然投资了3万元,张阿姨投资了4万元,除去一切开支,共获利润14万元。

这一次,你说她们的利润该怎么分合理呢?

(组织交流)

二、引入新课

师:

这里的利润要按投资额的比进行分配比较合理。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揭示课题:

按比例分配)

三、初步感知

1、想一想,两位阿姨应该按怎样的比来分配?

(板书:

按投资数的比3:

4进行分配)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3:

4的具体含义。

3、谁能用算式表示两位阿姨各应分得多少万元?

(板书算式)

4、小结:

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认识了什么?

(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四、探索方法:

1、谈话:

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没有遇到过?

说一个给大家听听。

2、我们一起再看一个例子:

出示:

银燕电器厂有职工270名,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

4。

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

问:

这里是按比例分配吗?

你是怎么想的?

(全厂职工按男女职工的比5:

4进行分配。

)你能用刚才为两位阿姨计算分配利润的方法算一算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吗?

(1)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小组交流,说说想法。

(3)组织交流,形成思路。

预设:

(1)这里的5:

4,也就是在270名职工中,男职工占5份,女职工占4份,一共有9份,男职工占了全厂职工的5/9,女职工占4/9。

求男职工有多少人,就是求270名的5/9是多少,求女职工有多少人,就是求270名的4/9是多少。

(板书算式)

3、讨论检验:

你对求出的男职工150人,女职工120名有疑问吗?

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检验)你认为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组织讨论后交流,板书检验过程)

4、小结:

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觉得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关键是什么?

预设:

关键是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比转化成分数,再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乘法计算。

(板书:

比----分数

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乘法

5、举例学习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后问:

这里是要把什么按怎样的比来分配?

三个班的人数比是怎样的?

会解吗?

试一试。

(指名上台板演后组织交流评点,重点谈想法)

6、解决问题:

完成P59练一练第1、2题。

五、深化提高

1、填空:

学校美术组和合唱组人数的比是4:

7

(1)美术组人数占总人数的()/()。

(2)合唱组人数占总人数的()/()。

如果美术组和合唱组一共有44人,请你算一算美术组和合唱组各有多少人?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2、48个同学到校园除草。

一块地的面积是70平方米,另一块地是90平方米,如果按面积大小分配人数,这两处校园各应分配多少个同学?

六、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题:

东方魔板--七巧板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有趣的七巧板拼搭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加深认识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法、学法:

研究、合作法、归纳法。

一、教学过程

1、背景情况

七巧板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创造,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板”,利用七巧板可以拼摆出许许多多的图案,本节课便是通过对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识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几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使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更扎实地巩固了基础知识。

2、课前准备

为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投影仪,并事先做了一个七巧板,用七巧板拼了几个图案,由于这是一节探究活动课,需要学生自己制作七巧板,所以学生又准备了必要的材料:

一块正方形硬纸板、一把剪刀、直尺、三角尺。

为了更好地体现团体合作精神和更好地表达与交流,我又将学生划分了几个小组,并且重新编排了座位,这样既体现了个体的独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协作精神。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上课前,我首先请同学观察投影仪上的图案,先是小白兔,然后是蜜蜂,猴子等等,看完图案之后,我请同学回答观察的结果。

学生回答:

“这些图案都是由七块板拼成的。

师:

“这七块板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

五个直角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有没有哪个同学玩过这种拼图?

(有一个女同学举手说玩过,但不知叫什么名字。

师:

这叫七巧板。

接着老师讲述七巧板的悠久历史,并引出课题:

有趣的七巧板。

师: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

师:

那这节课咱们就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你们可以展开想象,拼成你自己喜爱的图案。

学生们听后,积极性特别高,个个跃跃欲试,从而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学生的探究精神,我出示了黑板上的“七巧板示意图”,但我没有讲解如何做,也没有引导学生怎么找到某些点,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探究、自己动手制作,并且看看谁最先制作完,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有一些同学将某些点的位置找错了,没有做成,只好又重新找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题:

东方魔板--七巧板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有趣的七巧板拼搭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加深

认识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往、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1、背景情况

利用七巧板可以拼摆出许许多多的图案,本节课便是通过对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识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几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使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更扎实地巩固了基础知识。

另外,通过七巧板的拼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与几何形体联系起来。

同时,能用语言正确地表述自己的图案,并且在相互表达、评价和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2、课前准备

为了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投影仪,并事先做了一个七巧板,用七巧板拼了几个图案,由于这是一节探究活动课,需要学生自己制作七巧板,所以学生又准备了必要的材料:

一块正方形硬纸板、一把剪刀、直尺、三角尺。

为了更好地体现团体合作精神和更好地表达与交流,我又将学生划分了几个小组,并且重新编排了座位,这样既体现了个体的独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协作精神。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上课前,我首先请同学展示他们上节课做的七巧板图形,并请学生介绍自已的作品。

制作完七巧板,学生很高兴,很有成就感,我又让同学观察一下七巧板的特征,从而使学生认识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从而建立了几何理念。

然后我组织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摆出自己喜爱的图案。

同时,看一下自己的图案当中包含着哪些几何问题?

并且互相交流,用语言进行表述。

有一个同学上来拼摆了一只小白兔,她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图中哪个角是135度?

同学们同样积极踊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接着又有一名同学通过投影仪拼摆了一个金鱼的图案,然后他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图中哪些线段是平行的?

哪些线段是垂直的?

同学们很快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辨别图形的能力,我拼了一只狐狸并通过幻灯给同学展示一分钟,然后让同学凭记忆拼一个同样的图案,看哪个小组拼得最快最好。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几何图形有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我问同学:

利用手中的图形,你可以探究到哪些结论?

出乎我的意外,学生探究出了很多几何结论。

1、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可拼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3、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等等。

这些结论有很多是我们教师以前也不曾留意过的。

有一名同学问:

“老师,用七巧板能不能拼成一个圆?

”我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同学们回去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并写出不能拼成的原因。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执行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圆在心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

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

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法、学法:

合作交流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第一步: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师: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生1:

车轮是圆形的。

生2:

硬币是圆形的。

••••••

师:

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圆。

媒体演示:

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石子激起圆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