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623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docx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优选】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

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

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

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①矣。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古今,覙缕②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

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选自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有删改)

【注释】①刓:

磨平,被削弱。

②覙缕:

愿意为“详尽地查看”,这里指“纯熟地运用”。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    陈:

陈述

B.心所蓄者                蓄:

积存

C.微及豚鱼                微:

D.尽工尽善                工:

擅长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信的开头,白居易陈述了自己久未回复元九的原因以及写这封信的目的。

B.白居易认为天、地、人皆各有其文,并将具有抒情性的《诗经》看作六经之首。

C.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等若干诗句,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

D.白居易认为李白合乎“风雅比兴”的作品不多,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等名篇。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②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4)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

【答案】

(1)D

(2)C

(3)①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

②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

(4)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解析】【分析】

(1)D项,尽工尽善,意思是,做到了尽善尽美。

“善”,好,完美。

故选D。

(2)C项,“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错误。

根据原文“‘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意思是,“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

可见,不是原文赞美,而是否定和批判。

故选C。

(3)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既而,没过多久;泄,发泄;足下,您;幸,希望;留意一省,用心看一看。

②孕大含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微洞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泰,顺畅;熙,和悦。

(4)本题要求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

做法是,通读全文,抓住表明文学主张的语句: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概括出,诗歌应感化人心;“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矣”概括出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概括出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故答案为:

⑴D;⑵C;

⑶①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

②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

⑷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自从足下被贬到江陵府到现在,你赠送和酬答我的诗已近一百首了。

每逢寄诗来,你还不辞辛苦,有时作序,有时写信,都冠在卷头。

这都是用来阐述古今诗歌的意义,并且说明自己做文章的缘由和年月的先后的。

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诗,又理解了你这番意图,也就常常想要回答来信,概略地谈谈诗歌的基本道理,并陈述自己做文章的意图,总起来写一封信,送到足下面前。

但是,几年以来,为事故拖累,很少空睱。

偶然有了空闲,有时想做这件事,又想到我所说的并没有超出足下的见解,所以有好几次都是铺开信纸又做罢了的。

最终没能实现过去的心愿,直到如今。

   现在被贬调到浔阳任职,除去起居饮食之外,没有别的事可做,于是就浏览你到通州去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开卷阅读领会其中的含意,真好象和你会面谈心一样。

我长时蓄积于内心的想法,便想一吐为快,恍恍惚惚感觉你还在面前,竟忘记了你是在遥远的通州。

从而,我的郁积不平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就回忆起从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

希望足下为我用心看一看,是很以为荣幸的。

   所谓文,起源真是太久远了。

三才都有自己的文:

上天的文,以三光为首;大地的文,以五材为首;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

就拿六经来说,《诗经》又是为首的。

为什么呢?

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

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

上自圣贤,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

接受声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圣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范。

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串着隐密细微的事物。

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

三皇五帝所以按正确的道理去办事,垂衣拱手就把国家治理很好,原因就在于掌握了诗的义和音,把这作为主要权衡;也辩明了诗的义和言,把这作为主要的法宝。

   到了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了。

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以诗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

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补救政事缺失的道理遭到破坏。

这时候,六义就不完整了。

“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

大唐已经兴盛两百年了,其间的诗人不可胜数。

值得一提的,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

还有诗中的豪杰,世人把他们并称称为“李杜”。

李白的作品,才华出群,不同凡响,普通人没办法与之相比!

但是,探索其中的六义,在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

杜甫的作品最多,可以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

至于贯通古今,格律运用纯熟,做到了尽善尽美,又超过了李白。

但是举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这样的篇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也不过三四十首。

杜甫尚且如此,何况不如杜甫的呢?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

“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

“愿新公庙者,听!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B.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C.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D.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B.祭酒,古代飨宴时祭神的长者,后用于官名。

“国子祭酒”是主管匡子学或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C.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

D.邦,原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也泛指地方。

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勤奋好学,树立远大抱负。

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文学振兴一代文风的志向。

B.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

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

又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

C.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

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除去俗法,百姓深受其益。

D.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

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导百姓,建成新的韩公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②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答案】

(1)D

(2)D

(3)B

(4)①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②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文章和德行,并扩展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解析】【分析】

(1)所给句子主要需要看“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这部分的断句情况。

“岂”常用在句子开头,表反问,其前应断,排除AB项;“伏乞”,意思是“向尊者恳求”,用在句子开头,后面带请求的内容,从语义上看,应该是“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是目的,这部分的意思是“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可排除AC项。

综合看,D项断句正确,原句标点可以是: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故选D。

(2)D项,“含义相同”错。

文中“邦”意为州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意为“国家”。

故选D。

(3)B项,“又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错。

从文中看,选项与“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

‘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有关。

根据知识积累,“量移一郡”是指调到离京城稍近的地方,可知“袁州”不是更远的地方。

故选B。

(4)此题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既”:

已经,……之后;“谕以逆顺”,“谕”,告诉,使人明白,句子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意思是“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切至”,非常恳切;“畏重”,畏惧又敬重。

②“自是”,从此;“笃”,专心;“文行”,文章和德行;“至于”,到,到在;“易治”容易治理的地方。

故答案为:

⑴D;⑵D;⑶B;

⑷①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②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文章和德行,并扩展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

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多崇尚先秦诸子的学问,效法杨雄、董仲舒的著述,而以独孤及、梁肃最称深奧,儒士们都推重他们。

韩愈跟随们游学,精心钻研模仿,想振兴一代文风。

元和初年,韩愈被召入任国子博士,升任都官员外郎。

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派宦官杜英奇押领三十名宫人,手持香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

韩愈素来不信佛,上疏劝谏。

表疏奏上,宪宗很恼恨。

过了一天,把表疏拿出来给宰相看,准备对韩愈处以死刑。

裴度、崔群上奏说:

“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

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

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

”于是贬为潮州刺史。

皇上打算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到这事,看看宰相怎样回答。

而皇甫鎛憎恨韩愈耿直,害怕他被重新起用,所以抢先回答说:

“韩愈毕竟太狂妄,还是酌情调迁近处的一个郡任职。

”于是授任袁州刺史。

袁州有这样一种风俗,为了借钱把子女抵押在出借钱的人家服,过期无力赎回就被没入出借钱的人家永远成为奴隶。

韩愈到任后,想办法赎出被没收为奴婢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

还废除这种习俗,不准许蓄养奴隶。

元和十五年,韩愈被召入朝授任国子祭酒,转任兵部侍郎。

适逢镇州杀了田弘正,拥立王廷凑。

朝廷命令韩愈前往镇州宣谕。

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后改任吏部侍郎。

又转任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

韩愈在长庆四年十二月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旧唐书•韩愈传》)

   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

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

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确实不错啊,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

“有地位的人学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易治理。

”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

可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

前任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

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

“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

”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

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

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傍,日: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稍迁五官中郎将。

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

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

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京师为之谣曰:

“欲得不能,光禄茂才。

”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

蕃、琬遂为权富郎所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

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

   琬被废弃几二十年。

至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拔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

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匠、少府、太仆。

又为豫州牧。

时寇贼陆梁,州境雕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

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尉,更封阳泉乡侯。

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琬竟坐免。

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

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

及卓将李榷、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B.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C.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D. 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B. 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结合成的小集团,后世专指政治斗争中结合成的派别、团体,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

C. 右扶风,汉代三辅之一。

汉武帝时将掌管京畿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

三辅所辖地区也称三辅。

D. 豫州牧,“牧”字形似手持棍棒驱赶牲畜,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后为官职,代指掌管畜牧的地方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琬早年聪明,能言善辩。

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的情状,黄琬以聪明的回答替祖父解了诏对之难,从而深受喜爱。

B. 黄琬正直无私,为国选贤。

针对举三署郎中存在的弊端,黄琬与陈蕃戮力同心,力除积弊,受到权富郎的中伤。

C. 黄琬平定寇贼,政绩卓然。

他在豫州任上,寇贼十分猖獗,他率军平定寇贼,威名大震,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

D. 黄琬不畏强权,反对迁都。

董卓掌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与司徒杨彪一起反对,董卓最终免除了他的罪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②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

【答案】

(1)A

(2)D

(3)D

(4)①后来黄琼担任司徒,黄琬因是他的孙子被授为童子郎,他推辞有病不就职,在京城闻名(出名)。

②于是黄琬和陈蕃戮力同心,正大光明地选用有远大志向的人,平原的刘醇、河东的朱山、蜀郡的殷参等都因才能和德行得到推举。

【解析】【分析】

(1)句意为:

当时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极力规劝他不要这么做。

黄琬回答道:

"从前白公胜在楚国作乱,屈庐迎刃向前;崔杼在齐国弑君,晏婴不怕死而不与他盟誓。

我虽然无德但确实仰慕古人的节气。

暴怒,是同义词,意思是大怒,是指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不能断开;“琬必及害”,这里“琬”为主语,“必及”属于谓语部分,“必”,一定、会做状语,“及”,遭受的意思,“害”,宾语,毒害、祸患、灾祸。

故不可断开,排除B项。

“固谏之”,独立的句子,“之”后停顿;“琬对曰”,“琬”做“对曰”的主语,故在“琬”前停顿,排除C项。

“吾虽不德”,“不”,没有;“德”,名词,品德,这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诚慕古人之节”,“诚”,实在、确实,副词,做动词“慕”(仰慕)的状语,“古人之节”做宾语,这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句子,所以应该在“德”后“诚”前停顿,排除D项。

故选A。

(2)D项,“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代指掌管畜牧的地方官员”,错,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意御民如牧畜,"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故选D。

(3)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