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300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6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

《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docx

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国家规定的七种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甲烷

第一部分化学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甲烷;沼气

化学品英文名:

methane;Marshgas

分子式CH4

相对分子质量16.05

结构式

化学品的推荐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内装加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内装加压气体,遇热可能发生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漏气着火:

切勿灭火。

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

安全储存防日晒。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废弃处置本品及内装物、容器依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物理和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空气中甲烷浓度过高,能使人窒息。

当空气中甲烷达20%~30%时。

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

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

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

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组分浓度CASNo.

甲烷74-82-8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皮肤接触如发生冻伤,用温水38-42度复温,忌用热水或辐射热不要揉搓,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忠告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对应处理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特别危险性 与五氧化溴,氧气,次氯酸,三氟化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发生生应,燃烧生成有害的一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大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险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放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有限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楚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无资料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创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钢瓶装本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区有泄露,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未制定标准

美国(ACGIH未制定标准

生物接触限值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方法:

未制定标准,

生物监测检验方法: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个体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藏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味气体

pH值无意义熔点(℃)-182.6沸点(℃)-161.4

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

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燃烧热(kJ/mol)-890.8临界温度(℃)-82.25

临界压力(MPa)4.59辛醇/水分配系数1.09

闪点(℃)-218自燃温度(℃)537

爆炸下限(%)5爆炸上限(%)15

分解温度(℃)无资料黏度(mPa·s)无资料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甲苯等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第10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危险反应与强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卤素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LC50:

pph(小鼠吸入,2h)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空气中,当羟基自由基浓度为5.00×

10 5个/cm3时,降解半衰期6a(理论)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根据Kow值预测,该物质的生物累积性可能较弱

土壤中的迁移性 根据Koc值预测,该物质可能易发生迁移

第13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污染包装物 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因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971(压缩);1972(液化)

联合国运输名称压缩甲烷(压缩);冷冻液态甲烷(液化)

联合国危险性类别2.1包装类别

包装标志

海洋污染物否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未列入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目录:

列入,易制爆

危险化学品名录:

未列入。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列入。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列入。

类别:

易燃气体,临界量(t):

50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高毒物品目录;未列入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未列入

国际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未列入。

鹿特丹公约:

未列入。

蒙特利尔议定书:

未列入

第16部分其他信息

编写和修订信息缩略语和首字母缩写

培训建议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硫化氢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破化氢

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sulfide;sulfurhydride

分子式H2S相对分子质最34.08

结构式

化学品的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无机硫化物,还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内装加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致命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

加压气体: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内装加压气体:

遇热可能爆炸,吸入致命,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气体。

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戴呼吸防护器具。

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漏气着火:

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的制止,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

如吸人:

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送就医。

收集泄漏物

安全储存防日晒。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放,保持容器密闭。

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本品及内装物、容器依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物理和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接触反应表现为接触后出现眼刺痛、羞明、流泪、结膜充血、咽部灼热感、咳嗽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表现,或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神经系统症状,脱离接触后在短时间内消失。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急性轻度中毒:

出现明显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出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中度中毒:

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出现急性支气管肺炎。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度中毒: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呈植物状态;肺水肿;多脏器衰竭;猝死。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接触硫化氢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组分浓度CASNo2

硫化氢7783-05-4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避免口对口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5~10min,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对医生的特别提醒对症处理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灭火

特殊危险性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发生剧反应,引起爆炸,气体比空气重,沿地面扩并易个和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燃烧生成有害的氧化硫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载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

无关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

喷霉状水梓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

通风系统和有限空间扩散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可考虑引燃漏出气,以消除有毒气体的影响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

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

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G:

10mg/m³

美国(ACGIH)TLV-TWA:

lppm:

TLV-STEL:

5ppm

生物接触限值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方法:

硝酸银比色法。

生物监测检验方法: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的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体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味的气体

PH值4.5(1%水溶液)熔点(℃)-85.5

沸点(℃)-60.3相对密度(水=1)1.5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9

饱和蒸气压(kPa)2026.5(25.5℃)

燃烧热(kJ/mol)无资料临界温度(℃)100.4

临界压力(MPa)9.01辛醇/水分配系数0.23

闪点(℃)-106自燃温度(℃)260

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6.0

分解温度(℃)无资料

粘度(mPa·s)0.0128(25℃。

101.3kPa)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二硫化碳、甘油、汽油、煤油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危险反应与强氧化剂等禁忌物接触,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禁配物强氧化剂、减类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C50618mg/m³(444ppm)(大鼠吸人)

LCL0600ppm(人吸入30min)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家兔吸人0.01mg/L,每天2h。

3个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气管、支气管黏膜刺激症状,大脑皮层出现病理改变。

小鼠长期接触低浓度流化氢,有小气道损害

吸入危害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TLm:

0.0071-0.55mg/L(96h)(黑头呆鱼);

0.0448-0.0478mg/L(96h)(蓝德太阳鱼)

持久性和降解性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事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用焚使法处置。

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污染包装物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053

联合国运输名称硫化氢

联合国危险性类别2.3.2.1包装类别II类包装

包装标志

海洋污染物否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做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硫化氢中毒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目录:

列入,易爆危险化学品名录:

未列入。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列入。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

列入。

类别:

毒性气体,临界量(t):

5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高毒物品目录:

列入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

未列入

国际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

未列入。

鹿特丹公约:

未列入。

蒙特利尔议定书:

未列入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编写和修订信息缩略语和首字母缩写

培训建议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一氧化碳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一氧化碳

化学品英文名carbonmonoxide

分子式CO相对分子质量28.01

结构式O=C

化学品的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燃料及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内装加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会中毒

C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生殖毒性,类别1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内装加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会中毒,可能对生育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时间或反复接触对器官造成损伤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火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气体。

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按要求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漏气着火:

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如果接触或有担心,就医。

如感觉不适,就医

安全储存防日晒。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本品及内装物、容器依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物理和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球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椎体系或椎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意识障碍恢复后,约经2~60d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椎体系或椎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

组分浓度CASNO.

一氧化碳630-08-0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设施备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对症下药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特别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生成有害的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露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点火面。

根据气体扩敢的影响区城划定管成区。

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抑制蒸汽或改交蒸汽云流向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有限空间扩散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设操作人员佩戴白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技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记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

20mg/m3(高原海拔2000~3000m),15mg/m3(高原海拔>3000m);PC-TWA:

20mg/m3(非高原);PC-STEL:

30mg/m3(非高原)

美国(ACIGH)TLV-TWA:

25ppm

生物接触限值血碳氧血红蛋白:

5%Hb(采样时间:

工作班末)

检测方法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方法: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生物监测检验方法: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个体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藏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撒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

pH值无意义熔点(℃)-205

沸点(℃)-191.5

相对密度(水=1)1.25(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l)无资料临界温度(℃)-140.2

临界压力(MPa)3.50辛醇/水分配系数1.78

闪点(℃)<-50自燃温度(℃)610

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74.2

分解课度(℃)无资料黏度(mPa·s)无资料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危险反应与强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禁配物强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LC50:

1807ppm(大鼠吸入,4h)

皮肤射激或腐蚀无资料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微核试验:

小鼠吸入1500ppm(10min)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小鼠吸入2500ppm(10min)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大鼠、豚鼠、小鼠孕后不同时间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不同浓度,致中框神经系统发育畸形。

大鼠孕后1~22d吸入15ppm(24h)、103mg/m3以及小鼠孕后1-21d吸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