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197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说明()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名师点睛】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部分权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

王国越分越小,诸侯王的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

B.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C.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

D.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两次大变动分别是秦汉时期的变动和隋唐宋时期的变动,秦汉时期主要是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唐朝则是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二者在后世都得到了发展。

故答案选B。

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3.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

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

这一规定()

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

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

【答案】C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目的

4.刘绍玢说:

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张:

“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答案】D

【解析】

【名师点睛】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

(1)相同点: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后世各朝都产生重大影响。

(1)不同点

①时代不同: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和行省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度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②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

被分封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制则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③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同:

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的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考点:

5.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

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B.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C.中朝、内阁、军机处D.中朝、三司、尚书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重用近臣组成“中朝”参与政事,以削弱相权,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强化了皇权,雍正年间设军机处,以信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C与题意相符;枢密院、中书省是元朝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A错误;中书门下、枢密院是宋朝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B错误;尚书省是唐朝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内阁、军机处

6.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行省制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时间

夏朝到春秋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办法

依靠血缘关系世袭

察举、征召

依据门第等级

依据儒学经义和才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选官特点

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体现,官员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从考察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来看,都体现了封闭性的特点

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士族世袭政治特权,民意无从体现

择优录取,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7.梁启超曾说: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A.实行察举制B.实行内外朝制度

C.分封同姓王D.推行刺史制度

【答案】A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名师点睛】察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选官制度,它创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隋唐时期开创科举制,其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能否被察举的关键标准是“孝,廉”,即以德行为主才能次之。

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

”这一举措()

A.加强北部边防

B.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包头市”等字眼,这些地域均在祖国的北方,而不是“西南夷”地区、岭南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是属于秦朝对北方边防加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加强北部边防

9.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

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B.秦C.汉D.唐

【答案】B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郡县制

【名师点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秦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央设“三公”丞相(掌管行政)、太尉(主持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开创了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先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使用小篆,推广隶书

“焚书坑儒”(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

军事

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移民戍边,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开凿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10.若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年畅谈政治。

秦始皇说: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

“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太祖站起来说: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

“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A.1B.2C.3D.4

【答案】B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特点

【名师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的认识:

(1)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两对最基本的矛盾。

(2)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地方权力不断遭到削弱(明朝时废除了丞相制度)。

(3)分权是削弱相权的重要手段。

(4)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手段:

打击诸侯王的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削除地主割据的物质基础等。

11.“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

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废分封,设郡县B.设立中朝和外朝

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丞相,设内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找出支持汉朝在继承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了创新的史实。

A为秦朝的史实;C属于开始于隋朝的史实;D为明朝的史实。

只有B项为汉朝的史实。

汉朝在继承秦朝中央官僚制度的基础上即设立了外朝,同时又形成了中朝牵制外朝的权力,故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制度

【名师点睛】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所构成;外朝又称外廷,指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

汉武帝时,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加强专制皇权,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

这样,在宫廷内逐渐形成了新的决策机构——中朝。

由尚书、侍中、常侍等组成中朝之职。

以丞相为首组成的官僚机构则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外朝。

自从中外朝分立之后,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

12.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段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名师点睛】从贵族政治(分封制)向官僚政治(郡县制)的转变及其积极影响

(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13.秦律规定:

与盗者“不盈五人”,共赃“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只给予流放;但如“五人盗”,赃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有(又)黥以为城旦”。

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秦律尤其重视对“群盗”的惩治

B.秦律具有残酷性

C.秦律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

D.秦律具有公正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秦律该规定强调对是否“五人盗”的惩罚不同。

秦律对“五人盗”这样的“群盗”惩治更加严厉,故A项正确;该规定内容具有残酷性,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律该规定的目的,故C项错误;对是否“五人盗”的惩罚不同,无法据此推断秦律的公正性,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律》

14.关于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下列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

夏商周:

世袭秦朝:

军功授爵制汉朝:

察举制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隋唐宋:

科举制

A.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答案】C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5.《汉书》记载: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汉书》记载”“初令郡国举孝。

廉各一人”,说明是汉代开始实行的察举制。

世卿世禄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

故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16.“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D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名师点睛】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应该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就其发展过程而言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西周时期盛行分封制;②战国时代开始推行郡县制,到了秦代普遍推行郡县制;③汉朝初期推行郡国并行制;④唐宋时期主要推行州(府)县制;⑤元代行省制度开始推行,并辅以州(府)县制。

其特点是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的独立性不断丧失。

17.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虎符为秦代重要军事信物,此物一分为二,一半由皇帝掌握,另一半由将帅拥有,调兵时须将二者合二为一验证真伪,结合题意要求,可知“甲兵之符,右在皇帝”答案选A。

BCD三项无权拥有虎符。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1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C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王位世袭制确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提炼题目的关键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故选A。

B出现在汉代;CD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

20.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官职互相制约

C.秦一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答案】A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名师点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

(1)君主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横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制度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二、非选择题

2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初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院行使行政权;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有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从根本上看,这一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

材料四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哪些原则?

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从材料五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

(1)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

原则: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地位: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2)历史信息:

(任答3点即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即可看出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主要突出两点,一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利不断削弱。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的是主权在民,“参议院”等字眼体现的是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责任内阁制、自由平等则在材料中均有直接体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主要突出该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

【名师点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

责任内阁制的规定,有利于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2.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2)图2及图3所反应的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图2、图3中推行的制度分别是为了解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两对基本矛盾?

【答案】

(1)西周的分封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2)三省六部制:

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对后世影响深远。

行省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问考查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

通过图一中的西周、齐、鲁、燕、吴、楚、晋等国家名称,可以判断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图二要注意三个省、六个部,所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三注意图中的“行省”二字,反映的是元代的行省制度。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名师点睛】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尤其是涉及到对郡县制的考查更是举不胜举,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强化对郡县制内容的理解。

郡县制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