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176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 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docx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

柯达起诉苹果HTC侵犯专利几乎覆盖所有产品线

2012年01月11日13:

59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1日电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柯达公司周二对苹果公司、宏达电(HTC)提起诉讼,称这两家公司侵犯柯达数码照片相关的技术专利。

柯达指控苹果侵权的四项专利中,包括用户可以直接从相机传输照片至另一个服务提供商的技术,从电子照相机中发送图片的能力,将图片发送电子邮件的能力,以及通过蜂窝或者无线网络选择性的发送图片的能力。

此外,柯达还向HTC指控了第五项专利侵权,一种在预览动态图片时截取静态图片相关的技术,柯达之前已经向苹果和加拿大动态研究公司起诉过这项专利侵权。

这些专利几乎涵盖了所有的iOS产品,以及HTC安卓设备大部分产品。

此前,柯达已就图像预览方面的专利起诉苹果公司。

该案件目前还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中等候审理。

目前柯达正积极寻找收购者,潜在的为申请破产保护准备文件。

目前该公司拥有1100项数字成像专利,这些对于照相机、手机和其他设备至关重要,目前公司也在考虑出售这些专利权,这些专利可能对于那些正寻找法律保护的公司非常有用。

(中新网IT频道)

柯达:

青蛙战温水固守传统领域屡陷破产传闻

2012年01月11日11:

25中国质量报

柯达:

青蛙战温水

□本报记者王惜纯

由于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位于1美元以下,1月3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向美国柯达公司(以下简称柯达)发出退市警告。

随即,即将申请破产保护传闻和评级下调等坏消息接踵而至,曾经在摄影、胶卷领域独步全球的柯达公司,一时间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曾几何时,遍布大街小巷的黄色柯达店,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据介绍,鼎盛时期的柯达,拥有全球超过14.5万名员工,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和谷歌。

一些影像业的专业人士称,尽管柯达1975年就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但同富士和奥林巴斯(微博)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柯达的转身显得沉痛而缓慢。

2003年9月,柯达正式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

然而,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柯达转向数码市场的巨大包袱。

2006年,柯达更换公司标识,去掉了自1971年开始就使用的“黄盒子”和“K”图形;2009年,柯达实施二次战略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

两次战略转型,并没有让柯达的经营业绩峰回路转。

随着胶卷市场的失宠,在数码大潮的裹挟下,对于2005年以来仅有一年盈利、2011年股价跌幅高达80%的柯达而言,没落已是在所难免。

目前,这家拥有131年历史的百年企业仍在做最后自救努力,期望以出售部分专利权方式筹措资金。

有报道说,柯达可能最早在本月或2月初申请破产保护;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

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柯达的没落,其战略管理的经典案例,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

创新动力匮乏,直接导致了柯达的“温水青蛙”效应。

所谓“温水青蛙”效应,是指将一只青蛙投入沸水中,青蛙会立即拼命跳出。

但如果将青蛙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则会在舒适惬意中逐渐失去生命力,等水温达到一定程度、青蛙意识到危险时,它已无力从温水中跳出,因为它的体能已不知不觉地在温水中消耗殆尽了。

“连年亏损导致的现金流短缺,成为柯达经营与转型的瓶颈,而且新的转型业务的效益没有显现出来。

”长期关注胶卷业发展的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春和如是说。

专家认为,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路线和产业链之间在基础研究、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各个层面激烈竞争,企业必须着眼点于长远目标,不断创新变革,而在技术驱动扮演重要角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尤其如此。

以GE为例,管理学家韦尔奇的原则是:

“不能成为最好,就必须砍掉。

”IBM同样如此,其个人电脑业务排名全球前三,但仍壮士断腕,将该项业务卖给了联想。

IBM的目标很明确:

要变成“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军者。

而柯达一方面挺进数码业务,但却激烈维持原有业务和原有模式,这也牵制了新业务板块的推进。

“缺少对现实的一种根本性改造,摧毁了柯达。

”在北京中关村从事IT工作的朱静女士说,喜欢把照片保存在硬盘里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社会的目标消费群体,这是不争的事实。

柯达的离去不仅仅是一种储存介质的离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离去。

但也有质量界人士认为,柯达的转型,也并非毫无生机。

例如,2011年11月的第4届中国国际全印展上,柯达派出了强大的参展阵容,其个性化数码印刷解决方案、包装印刷解决方案、电子监管码解决方案等,仍吸引了不少参展商的关注。

人们期待着柯达这位昔日胶片巨头,能有个“华丽转身”。

《中国质量报》

时评:

谁打倒了柯达这个黄色巨人

2012年01月11日09:

48中国网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不用特别留意,就能看到柯达的黄色冲印点。

小小的黄色胶管,与那句经典的“分享生活每一刻”,承载了上个世纪中国人的一种集体回忆。

“我能做的都做了,是不是还有什么在等着我?

”1932年,处于事业高峰的美国胶片巨头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斯特曼因疾病自杀前留下这样的遗言。

80年后,“等待”伊斯特曼的却是柯达可能破产的厄运。

1月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柯达准备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届时,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柯达,胶卷时代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鼎盛时期拥有全球超过14.5万名员工。

它曾经是行业的代名词,“13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缩影”,曾经通过“傻瓜相机”让昂贵和谜一样的摄影技术走进寻常百姓家。

然而,短短数年间,柯达却因为在创新的新浪潮中没有“赶上趟”,面临着可能被时代无情淘汰的厄运。

曾经的“黄色巨人”或就此被打倒,令人唏嘘不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柯达几乎一统摄影江湖,在人们心目中,柯达似乎是永不会倒的品牌。

然而,这种无敌般的感觉反倒让其管理层滋生了过分的自信,面对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反应迟钝,错失转型最佳时机。

其实柯达进入数字摄影行业并不晚,甚至是数字摄影技术的发明者。

柯达1975年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

1991年,柯达与尼康合作推出了一款专业级数码相机。

不过,同富士和奥林巴斯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柯达的动作还是太慢了,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模拟相机胶卷生意上。

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胶片已达到了60%。

2003年,柯达才宣布全面进军数码产业。

当时佳能、富士等日本品牌已占据“数码影像”的龙头地位,就连韩国三星甚至中国华旗等企业亦已初具规模。

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利润率仅1%。

2010年财报显示,柯达持续经营业务亏损5800万美元,而且营收的主要来源仍是专利出售。

柯达1997年市值达到顶峰,约300亿美元。

然而,眼下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公司市值只有1.45亿美元。

业内人士预测:

“柯达破产是可以避免的,这家公司会越来越小,在很专业的市场领域,成为摄影发烧友们喜爱的小众公司。

那么,是谁打倒了这个“黄色巨人”?

德国专家博西尔指出,柯达在5/6的生命里一直是领先者,但在后面1/6的时间里,也就是数字影像大发展时期,却不求改变,“它并非自杀也非他杀,是被时代抛弃了”。

柯达的英雄末路,可以说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

前段时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5年最可能消失的品牌调查结果,柯达位居首位,并称没有人对这一排位感到吃惊。

传统行业的巨头总是希望能够延续以往的风光,因此在转型时就会瞻前顾后,甚至抗拒转型。

柯达的失败,是众多转型不成功的传统行业巨头的一个代表。

实际上,在柯达之前,很多摄影器材的佼佼者也倒了,如美能达、爱克发、甚至莱卡。

相反,积极转型数字摄影的企业,如佳能、尼康、奥林巴斯、卡西欧、富士,则开创了新的机遇。

事实上,不止相机行业,彩电业、手机业、汽车业同样不乏转型不成功的案例。

在平板电视诞生之前,法国汤姆森公司曾是全球CRT(显像管)电视的霸主。

但在平板电视崛起之后,汤姆森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2003年被TCL收归旗下。

在手机行业,诺基亚也曾雄踞传统手机的霸主地位,但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逐渐失去往日风光。

2009年4月,美国第三大汽车商克莱斯勒宣布进入破产保护;2010年6月,拥有101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宣布进入破产重组轨道。

在科技面前,没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时代会抛弃一切落伍者。

对于老牌企业而言,要么在固执和傲慢中死去,要么在持续创新中重新焕发生机。

在创新世界中,没有近路,更没有退路。

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黄色巨人”倒塌的教训,也给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创新之路的中国企业更多启示。

百年柯达敲响生死警钟数码相机厂商应防重蹈覆辙

2012年01月11日01:

48每日经济新闻

百年柯达敲响生死警钟  每经记者陈时俊发自上海

这个冬天,对已经131岁的柯达公司来说,分外寒冷。

先是公司在纽交所面临摘牌退市风险,随后又被曝出“如果无法销售出持有的数码专利,柯达可能会在本月或下月初申请破产保护”。

曾经的如日中天,到如今的艰难维生,转型多年却依旧徘徊在亏损状态的柯达可谓是数码相机大佬的一个“警示牌”,因为,智能手机看似已经“黄雀在后”。

不难发现,目前功能丰富且具有实时社交功能的智能手机横扫市场,在成像质量方面与智能手机鲜有差异的卡片机(消费级数码相机)似乎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据市场调研公司NPDGroup发布研究报告称,2011年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拍摄照片、视频的比例约占总量的27%,同比增加了一成,相比之下,传统数码相机占44%,同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截至2011年11月的销售数字显示,卡片机的销量已下挫了17%,行业投资额减少了18%。

市场人士表示,“传统MP3播放器的销量受到手机的严重挤压,卡片机可能会成为‘下一个MP3’”。

尽管数码相机厂商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受智能手机影响的是相对低端的产品,却都已在排兵布阵,筹划转型。

黄巨人与绿富士

本世纪初,存储方式和成像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数码相机(以下简称DC)崛起,埋葬了一批传统胶卷相机大厂,转型或关门退出成为当时业界的普遍现象。

柯尼卡美能达影像株式会社这样的大品牌于2006年第一季度终止了照相机的业务,光学黄色巨人柯达和富士胶卷等则纷纷紧急转型变轨。

据了解,柯达的昔日竞争对手日本富士已于2000年开始进行全面转型,执行“绿富士”计划,即在将传统胶片业务压缩到了收入1%的同时,在医疗器械等生命科学领域(含化妆品)、打印设备生产制造等相关领域,延续其在光学领域的技术储备。

此外,另一家“胶卷时代”的大企业乐凯转型后从事的光学薄膜业务也经历数年的沉淀,开始稳定的“向上期”。

反观柯达公司,被指后知后觉的转型错过了机会窗口。

自1997年以来亏损状态就一直笼罩在柯达的账本上,仅2007年勉强实现全年盈利。

据媒体报道,自2008年以来,柯达通过出让专利“家底”的这种方式共取得近20亿美元的收入。

截至2011年9月的柯达十数年转型之路,公司市值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疯狂萎缩至21亿美元,仅剩此前市值的10%不到。

柯达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Perez)不久前表示,他将过去的2011年视为“柯达转型之路上的里程碑之年”,家用喷墨打印机业务将成为柯达未来的基石之一,将通过变卖旗下超过千项的数码图像专利并考虑转让部分业务部门,彭安东正计划募集更多的资金以勉强“过冬”。

柯达转型的惨痛案例,早已被众多残存的“胶卷时代”光学企业和新兴数码相机制造商看在眼中,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成为一种“必须”。

据媒体消息,佳能的转型方案似乎已经出炉。

“佳能计划到2015年实现5万亿日元(约合648.4亿美元)的收入预期,这中间一大举措就是将通过向医疗设备和电影摄像机等领域拓展多元化业务来完成。

其中,医疗设备领域的年销售额将从目前的300多亿日元提升至千亿日元,而有望进入电影摄像机等专业领域的安排,则将于2012年正式开始。

卡片机销售持续下滑

数码相机彻底取代传统光学相机,迎来全盛时代不过十余年,却又面临被追赶至沙滩上的危险,竞争者正是智能手机等新一代手持照相设备。

2011年4月,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Analytics报告指出,受高端手机市场快速推动,全球拍照手机销量在2011年很可能会达到11亿部,较2010年将增加21%,同时“预计500万以及更高像素的可拍照手机的销量或达3.61亿部。

根据捷孚凯(GfK中国)此前公布的全国零售数据显示,2011年第3季度DC市场的零售销量中,单反相机的销量为56万台,同比上涨22%,而卡片机销量为314万台,同比下降了14%。

成都捷成摄影器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尉捷曾向媒体表示,其经销的卡片机2011年销量同比缩水了两成以上,且“这种下降趋势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目前国内市场上,中高端智能手机照相功能的主流配置基本为500万~800万像素,前后置摄像头。

在光学元件的选择使用上,卡片机与高端智能手机的配置正越发接近。

如超过1200万像素、主打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已纷纷投石问路,主攻细分人群。

同时,智能手机与大多数卡片机一样,其拍照的辅助软件功能也正在迅速完善,自动对焦、人脸识别、去红眼、防抖功能、支持连拍功能和滤镜等方面正发展得更具竞争力。

上述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指出,当年数码相机击败并完全取代传统胶卷相机,最主要是从机身的轻便性、成像的高质量以及存储方式的长久性和极易编辑等方面取胜。

现在从这些角度来看,智能手机无一不能胜任。

“内置的摄像头和软件功能本身就省去了原先要同时携带卡片式相机和手机的不便,相比之下,智能手机的一些优势传统相机却无法做到。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微博等SNS社交功能的兴起以及蓝牙文件传输、NFS(近场通讯技术)的普及,手机厂商将照片的拍摄成像、后期编辑、上传分享、邮件传输等功能几乎‘一键式’的强化整合在一起,极大地迎合满足了用户的需要,而使用数码相机,则还需要把照片导到电脑等终端上进行上传。

相机厂商达成调整共识

对智能手机正在带来的冲击,数码相机厂商并非毫不在意。

此前,佳能(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曾表示,智能手机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让其备感压力,“现在佳能正在加快带WiFi功能相机的推广,并且今后会在更多的机型上增加这样的功能,以应对智能手机的冲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上海几大数码3C销售中心了解到,单反相机和卡片机目前的销售也“冷热不均”。

一位专营数码相机多年的店主告诉记者,由于销售数字越来越淡,目前其对卡片机进货的产品线已经越来越少,主要集中在每个品牌最热销和功能外观最为出众的几款,“尤其是第二梯队的一些品牌,在外观和品牌知名度上都没有明显优势,销售比起前两年来说很不理想。

在众多DC生产企业眼里,卡片机的市场表现日渐疲软也早已被重视,业务调整和转型的打算被提上议事日程。

松下(中国)相机业务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市场上很多智能手机等拍摄便携设备的确拍照功能越来越强大,冲击低端相机的市场需求,但是从防抖、变焦和画质等方面来看,数码照相机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将继续向消费者强调这些方面。

“由低到高”的纵向式产品架构调整似乎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智能手机等可拍照设备使用的增长确实影响了数码相机市场,但拍照的人和拍照的机会越来越多,理光将会争取接触这些新的客户。

另一方面,单反相机在近年来非常火,我们相信单反用户在将来会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而分化”,理光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DC厂商重装上阵

目前,卡片机遭遇智能手机挑战,迫使其将事业重心转向更专业、利润更高的单反相机已成趋势。

据悉,2011年具有可自由装载镜头的专业级单反数码相机实现了12%的销售量增长,平均售价247美元、具有10倍以上光学变焦的主流级别产品也出现了16%的销售量增长。

在此背景下,如同“断臂求生”一般,厂商尽力维持卡片机现有销售并着力转向单反,已经在过去一年的产品推出上有所体现。

去年佳能推出了多款新一代入门机型,而尼康也推出了几款当家机型与之竞争。

在微单相机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尼康、索尼、奥林巴斯、松下、宾得等相机厂商都加入了“红海竞争”,共先后发布了15款微单机型,数量远超同年的单反相机、卡片机新品。

反观卡片机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不难发现,去年推出的几款卡片机的市场推广力度较之前要弱,卡片机业务的受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认为高端产品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多年以来,长焦镜头相机的市场份额一直差不多占到3%~4%。

包括单反在内的高端相机,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大内康武表示,“从去年年底开始,富士加大了代表高端产品的X系列、代表高画质的采用EXR处理器的F及Z产品系列以及针对普通用户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宣传。

松下方面也提出了类似的下一步市场策略,“对于单反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我们非常欢迎,相信将来单电相机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这对于松下公司来说是扩大相机事业的好机会。

2012年我们将主要以推进G系列单电相机,提高换镜相机的市场占有率作为主要的目标。

DC大佬们的转型路线实则十分明确,如第一梯队的尼康和佳能,目前主要是兵分两路,其一是将产品线不断往专业市场走,或者说是把此前公司产品线中专业级别的产品下移到消费级市场(在业内售价在6000元以下的单反被称为消费级单反),其二的思路则是往产业链的上游挺进,成为其他企业主要部件的供应商。

第二梯队的富士、理光、松下等企业,对于现有的产品线中也将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卡片机往高端功能走的趋势似乎已经越来越明显,如光学变焦、可拆卸的镜头等功能的强化将是其继续领先于智能手机的有利武器,在接下来数年的对抗中尽可能维持市场份额。

柯达困境警示中国企业转型

2012年01月10日07:

13中国企业报

产业衰退逼企业破产,科技创新摧毁力加速

柯达困境警示中国企业转型

本报记者许意强实习生郭奎涛

百年柯达即将破产落幕,这绝不是传言。

日前,美国媒体报道称,柯达公司将要申请破产保护,计划为公司破产期间的正常运营储备大约10亿美元。

鉴于柯达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纽交所已在1月3日向柯达发出退市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仍然得不到改善,柯达将被勒令退市。

这家拥有着131年历史的全球胶卷业巨头企业一旦破产,意味着在全球企业发展史上将多出一家被时代淘汰出局的企业。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一大批传统产业正遭遇来自一大批新技术、新市场的严峻挑战与摧毁。

《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从数字成像技术替代传统成像技术推倒柯达,网络视频播放替代传统VCD、DVD推倒江奎逼走步步高,iPod等网络数字播放替代随身听、CD、MP3,平板电脑替代电纸书冲击上网本后也重创汉王科技和华硕,到眼下正在上演的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智能电视替代传统电视等一系列技术升级浪潮,造就了苹果、谷歌等一大批全球性新领军企业的同时,还让索尼、松下等当年的全球霸主暗淡无光,甚至还直接引发了柯达、江奎等行业代表企业的破产,全球PC巨头惠普的业务分拆或出售以及汉王科技、新科、步步高、万利达等的被逼转型。

产业升级的艰难转型

柯达的困局,只是全球消费电子技术创新驱动下产业“推陈出新”的缩影。

最近三年来,中国影碟机巨头新科、万利达、步步高、江奎、爱多等一大批企业,或转型或倒闭或破产。

一大批深圳的山寨手机、MP3数码产品的企业被迫转型。

当年,胶卷业务一度帮助柯达占据了全球66%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今却成为压倒柯达破产的最重一根稻草。

早在2003年,柯达胶卷业务的销售利润就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进入2005年则开始连年亏损。

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相比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市值已经蒸发了99%。

正是由于柯达一直满足于传统胶卷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导致其最终倒在了“胶卷”上。

如何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在产业技术升级受到冲击面临摧毁之际抢滩新的产业机遇?

同样面临“柯达困境”的还有全球手机巨头诺基亚。

2011年11月24日,诺基亚宣布2012年上半年将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退市。

加上相继从伦敦、巴黎、斯德哥尔摩证交所退市,诺基亚的资本阵地只剩美国和芬兰。

原计划于2011年年底关闭的诺基亚罗马尼亚工厂提前一个月正式关闭。

正是在以苹果为首的互联网智能手机新秀冲击下,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企业都遭遇了发展困局。

后者已经被谷歌收购,前者一方面通过关厂裁员、减少支出等手段蓄势,另一方面则通过与微软等企业合作加大智能布局,谋求在全新商业时代背景下的“自我革命”式转型自保。

如果说诺基亚的命运尚待时间验证,汉王科技却是科技创新下“类短命产品”的典型受害者。

今年以来,遭遇平板电脑尤其是苹果iPad的冲击,电纸书的市场空间急剧缩小,以电纸书起家的汉王科技仅仅经历一年的繁荣,即迎来了连续亏损数亿元的尴尬局面。

日前,汉王科技发布2011年业绩预告,全年预计亏损高达3.6亿元。

由于在2011年受市场竞争冲击较大,汉王科技市场占有率高达63%的电纸书业务,创造的收入却下降了66.97%。

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也引发了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升级转型,一大批传统产业在数字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消失,与此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

产业分析师洪仕斌指出,“再大的企业也抗不过整个行业衰退带来的发展冲击。

当然,一家企业的兴起也将催生一个行业的崛起。

苹果的iPad就造就了全球的平板电脑热潮”。

技术创新的摧毁力

在柯达面临破产的背后,正是胶卷这一传统产品,受到了数字技术冲击后在市场上的快速消逝。

不只是胶卷,《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短短10多年以来,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创新带来的是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出现,如网络数字播放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伴随的是种种被淘汰、被遗忘的产品,如VCD、EVD、随身听、MP3,甚至还包括活跃一时的电纸书等“短命产品”。

当年,随身听、CD曾经为爱华、索尼在全球带来了发展的大机遇,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仅两三年的时间,随着宽带提速背景下数字播放产品MP3、iPod、视频网站等产品的出现,DVD、CD尽管价格一降再降,最后还是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出现以后,人们很快发现,使用MP3、MP4听音乐、看视频显然已不合时宜。

这一轮的数字播放技术因为“互联网视听播放”而惨遭淘汰。

在企业人士看来,“随身听、VCD,到MP3、DVD以及当前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技术创新引发的产品升级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产品从推广普及到成熟衰退缩短至2—3年内”。

当DVD和MP3们比较幸运地拥有长达数年的辉煌时,电纸书从成长到衰退只有短短2年多时间。

在经历了2009年推广、2010年爆发增长后,在2011年就迅速走向衰落。

除了内容版权、网民免费阅读习惯和法律环境等因素,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以及所具备的电纸书所没有的多媒体娱乐功能,迅速对前者造成了重创,也直接让这一行业的领军企业汉王科技,在2011年遭遇了“业绩下滑、经营亏损”等雪上加霜的困局。

上网本也面临着电纸书同样的命运。

2009年,轻薄、便捷的上网本“横空出世”后全球销量便达到了3440万台,增长近200%。

2010年,以iPad为代表的更加轻薄、更加便携的平板电脑的异军突起,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1360万台的销量超越上网本快速下滑后的730万台。

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兴起,甚至还对传统PC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

面对连年利润下滑的局面,全球最大的厂商惠普也一度有过分拆或出售PC业务的计划,最终抛弃从“硬件赚钱”向“系统服务赚钱”的新兴商业模式转型。

目前,华硕、宏碁等少数企业推出了几款性能更强、更加便携的“超级本”产品,能否拯救传统P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