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417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

《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数学思维导图.docx

初一数学思维导图

第1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正数:

大于0的数;

负数:

小于0的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4)-a不一定是负数,也不一定是正数;

(5)自然数:

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6)a>0a是正数;a≥0a是正数或0a是非负数;

a<0a是负数;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1.2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3)有理数的分类: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

(5)一般地,当a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个单位长度;

(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一般地,设a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和a,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7)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

(8)一般地,a的相反数是-a;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

(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10)a、b互为相反数0;(即相反数之和为0)

(11)a、b互为相反数或;(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b互为相反数;(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13)绝对值:

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0)

(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5)绝对值可表示为:

(16);;

(17)有理数的比较: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的两数相反,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符号,并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

小的。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

(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均为0;

(2)倒数:

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积的符号与负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是正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乘时,当有因数是0时,积为0;

(4)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

乘法分配律:

a();

(5)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其倒数;即:

(6)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一不为0的数,都得0;

(7)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若无括号,则按照先“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运算;

1.5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

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中,a是底数,n是指数)

(2)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

0的任何正次幂是0;

(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进行;

(4)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5)近似数的精确位: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6)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第2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1)单项式:

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的次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3)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

(4)多项式的项:

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

(5)常数项:

不含字母的项;

(6)整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法则: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3)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4)去(添)括号:

若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若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5)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1)方程:

含未知数的等式;

(2)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标准式:

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方程的解:

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a±±c;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

如果,c0,那么;

3.2、3.3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

(1)合并同类项:

把含x的项合并在一起;

(2)移项: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反移到另一边;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去括号注意符号变化

移项注意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合并后注意符号

系数化为1等式右边除以x的系数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是计算工作量的常用数量关系式;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

“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画图分析法:

多用于“行程问题”

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3)列方程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程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先做的+后做的=完成量

(3)顺水逆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逆水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顺水路程=逆水路程

(4)商品利润问题:

售价=定价,;

利润问题常用等量关系:

售价-进价=利润

(5)配套问题:

(6)分配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1)几何图形:

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2)立体图形:

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3)平面图形:

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的几何图形;(如线段、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4)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联系,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

(5)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从上面看)

(6)展开图:

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7)几何体简称为体;

(8)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9)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点;

(10)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11)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4.2直线、射线、线段

(1)一个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直线的表示方法: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如直线l)

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如直线)

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类似;

(3)两条直线相交: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

交点。

(4)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由一条线段可以得到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

(5)线段的长度比较:

度量法;叠合法;

(6)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两个部分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类似有三等分点、四等分…)

(7)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4.3角

(1)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2)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分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

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3)角度制: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4)角的比较:

度量法;叠合法;

(5)角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

地有角的三等分线等)

(6)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7)互为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8)补角的性质:

等角的补角相等;

(9)余角的性质:

等角的余角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