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162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docx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

历年地理高考考点解析与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环境保护

 

新课标全国文综卷从2010年开始有选修模块内容的考试,环境保护就是其中之一,分值为10分。

就掌握的得分情况看环境保护的得分高于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2010年自然灾害3.25分,环境保护6.72分;2013年自然灾害4.72,环境保护4.76(旅游地理选的学生很少,分值不作参考)。

一、2010-2013年环境保护考点解析(表1)

表1:

2010-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环境保护考点解析

2010

2011

2012

2013

呈现方式

资料

文字:

民勤沙暴频次多

图示:

民勤地图(经纬度、等高线、沙漠等)

文字: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格:

该区域湿地的变化(三个时间湿地斑块数目、湿地总面积和比率)

文字:

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的变化

图示:

不同时间上海是水源分布图

文字:

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

图示:

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图

设问

一问:

分析甘肃民勤沙尘暴多发的地理因素

行为动词:

分析

一题两问:

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行为动词:

分析、说明

两题两问: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行为动词:

分析、提出

一题两问: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行为动词:

说明、

相关知识

沙尘暴的自然成因

湿地的环境作用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对应考点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1)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1)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1)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2)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能力要求

ABC

ABC

ABC

ABC

注:

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

A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B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D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从四年的试题看,主要是通过材料中呈现的一种地理现象或地理变化确定环境问题,分析原因及危害,说明治理措施。

四年的试题有三次涉及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其中两次水资源、一次湿地)、两次涉及生态环境、两次涉及环境污染(都与水污染治理有关)。

试题难度相当,能力要求主要是四项地理高考考核能力的前三项。

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有文字、图示和表格,设问有一问、一题两问、两题两问三种方式,设问的行为动词主要有:

分析、说明、提出,2011、2012、2013年都为两问,这样虽然思考时间和书写量略有增加,但答题点增多,更容易得分。

二、2014年高考大纲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及与必修123的关联

2014年高考大纲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根据考纲,纵观地理必修123,相关的考点有: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地理1)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地理2)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5)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3)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6)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三、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我们以2013年高考新课标环境保护的试题为案例来分析。

从命题背景、试题选材、试题设问、命题立意、解题思路、答案要点来了解高考环境保护的命题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的复习。

43.(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图10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要点】危害: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2分)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2分)

原因: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2分)(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2分)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2分)

【命题背景】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

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次生环境由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危害,如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体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

本体命题素材中所提到的泉水污染问题就是人类面临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资源的资源。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于水的获取和对水的控制。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立方米,而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186.43亿立方米,地下水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目前,全国由2/3的城市以地下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约有四分之一的农田灌溉靠地下水,地下水开采总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5%-20%。

大量开采地下水,虽然增加了我国水资源的供给量,维持了区域经济的正常运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在大量开采和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地下水资源认识的不足和开发利用的不当,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导致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下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现象,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的生产,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

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去昂过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相关机构对我国118个城市进行了2至7年的连续监测,发现约由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题中所提到的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就是典型事例。

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与水资源的短缺密切相关,并且在我国已经造成了巨大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命题立意】以文字和分布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水污染的危害泉水污染难以治理的原因。

命题意图以能力立意为主,命题意图在于关注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这一世界性的的主题。

解题关键:

调动和运用地下水和水污染的背景知识。

【解题思路】泉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水源,因此泉水遭受污染必然导致生产和生活用水水质的下降,进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污染土壤,随着生物链进入农产品并在农产品中富集,污染物超标使农产品品质下降。

此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泉水污染难易治理,需要从泉水本身的属性去思考,泉水属于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其补给来源是地下水,而地下水深埋地下,具有循环更新周期长,人类干预难易实施等特点。

再加上泉水补给区域和使用区域不统一,区域广,需要不同省市,需要各方面联动协同。

由2013年环境保护试题的命题背景可以看出命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等新课程理念。

可见,培养公民应有的地理素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是高考的命题趋势。

试题不是通过难度来提高区分度的,而是注重思维的起点和终点,入题容易出题难,在朴实的考查中显得非常高明。

高考命题虽然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重在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作为载体的,离开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学科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以现实生活、生产为背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复习建议:

1、关注热点问题、关注人类发展

环境保护试题以地理时事为素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启示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发展。

2、落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间内在联系

四年环境保护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

切忌“多多益善”,宁多勿少的复习思想。

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结合点、重难点做一些针对性训练。

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

要针对个人能力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不在多,重在典型性和针对性。

归纳起来就是:

考什么,为什么考,怎么考,发现什么,解决什么。

抓主干,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

在这四年的环境保护试题中对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的考察偏多,可以考虑从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方面进行一个专题进行复习。

环境保护的内容在必修123中都有所涉及,故在必修复习是就可以把相关知识复习到,增强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在后面选修复习时,重在梳理知识,构建内在联系。

3、强化文字、图表材料信息的获取,提高信息意识和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以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材料切入,使得“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高考答题不是让考生背诵书本地理知识,而是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考查的主要是“能力”——文字图像的判读和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思维品质的综合和发散能力、书面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等。

高考答卷中暴露出“解题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平常地理学习中就未能梳理出分析该类或相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自然也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5、审读题干要求,明确设问指向

高考试题设问的陈述方式:

设问=提示词+行为动词+限定词+中心词,我们了解了常用行为动词及答题要求,在分析设问是就能很好地把我答题方向。

(参表2)

表2:

常用行为动词和答题要求

行为动词

答题要求

指出

列出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

简述

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

简单分析,提出理由即可

描述

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

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

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分析

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

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

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概括

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6、规范答题习惯,训练语言表述能力

就高考答题而言,不是仅要求考生“会知识”,而是最终要求“答案对”,这需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规范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规范呈现形式。

在规范规范步骤的训练中,重视对“审读题干要求,明确设问指向”、“分析所给图表,提取有效信息”、“揣摩命题意图,联系相关知识”、“思考答题方向,组织答案要点”等环节的指导。

强化规范表述的具体要求:

要点全面,不遗漏;用词准确,不随意;简洁精炼,不啰嗦;

顺序合理,有主次;富有逻辑,有因果;书写端正,有美感。

尽量让学生做到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