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
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
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
(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
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
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
(板书:
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
(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
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
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
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
说说你的理由。
认识毫升(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正确的认识容量的含义和升这个容量单位,同时,通过生活实际,一部分学生已知道毫升这个单位,但对毫升具体含义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组织形式
2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
(板书课题:
毫升)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
(板书:
mL,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
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
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
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
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
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教学反思
探索乐园
学习目标:
通过参观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的情境,巩固认识更大的数和线与角的相关知识,并能综合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取信息
读数和写数
(1)我国最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占地面积3735200米2,其中水域面积1334000米2,国家投资近100000000元。
(2)营地内有勇敢智慧区、科学探索区、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种植了十万棵大树和一百二十万株花木,铺设了十七万米2的大草坪。
二、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从图中找出两组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线段。
2、这幢房子还未完成,你能帮助它设计门与窗吗?
3、从A点到小房子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画一画。
三、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说说思考过程
2、全班交流。
四、装饰房间: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交流。
课后反思:
………………………
第一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内容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1页的内容,第3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关键:
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
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
“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
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12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
写作:
×54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40
816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7
×210
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图片。
(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你有什么感想?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教师:
你能俦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允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扑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
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
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
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
70×30=2100
(4)小结:
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韪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2、选取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
第五单元:
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
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
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
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
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
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
“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
怎样商?
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注意一些特例。
可以适当扩充。
第4题:
先让学生说说根据三个条件,可以求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能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我2时行驶了120千米,
我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讨论,要判断谁跑得快,就是求什么?
引出速度的概念,推导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回到上课开始时的竞猜活动结果,由学生得出,看谁跑得快不快,就是看他的速度:
120÷2=60(千米/时),210÷3=70(千米/时)。
着重介绍速度单位的写法。
得出结论:
速度=路程÷时间
3、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4、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
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利用课本“试一试”帮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说出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表示。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
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
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用“
”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有余数的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前准备。
让学生做一道整十数的除法计算。
进行热身运动,温故。
2、仔细观察情境图,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先让学生估估可能有多少盆花?
学生自由发言,说他们估算的方法与理由,然后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
2、让学生利用算法多样性,得出结论后,着重让学生上台板书他们的竖式,说说是如何试商的。
学生完成154÷22的竖式(四舍:
把154看作150,把22看作20来试商,150里有7个20。
)
3、老师给出除法正确的竖式。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试商?
4、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组成几个图案?
还剩几盆花?
学生完成120÷18的竖式,学生在讲算理时,让他们与上题比较,说说为什么“18”看作“20”而不是“10”(五入)
5、举例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试商竖式计算,最后还要进行验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120÷18=70÷31=怎样试商?
让学生明白体会到“四舍”“五入”,把复杂的问题简便化,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第2题:
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归纳出填数的方法。
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根据图中条件,可以求什么问题,让学生验证自己的估计哪辆车快。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
(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
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同学提出的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
会发现什么技巧。
4、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
积大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
积小了说明什么?
为什么会小呢?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
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
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
电脑出示北京申奥的资料。
国家体育场是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观众。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小组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估测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积。
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
20万平方米呢?
3、课前要求学生统计好:
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大约有多少?
大约有多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数才达到1万人?
10万人呢?
4、小组讨论
你们小组能怎样描述10万人,怎样描述20万平方米?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验证。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谈论怎样估计。
2、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要几页?
3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估计什么?
四、小结与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探索与发现(4)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
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先给学生们讲猴子分饼的故事,蕴涵有商不变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出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记录表,提问:
你能发现什么?
二、建立模型。
行驶距离/千米483264
行驶时间/分241632
行驶速度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交流发现,你能帮助同学解答他的疑惑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再举些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发现的规律。
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
5、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
6、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
为什么?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完成“练一练”,找出规律:
10÷2=600÷20=
20÷4=300÷10=
40÷8=60÷2=
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几?
第2题:
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
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
为什么?
小结本课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讲解2月,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发生了6。
2级的大地震,造成许多学校的房屋倒塌,为恢复学校的正常上课,党和政府紧急调动各地的帐篷,使灾区的学生能按时开学上课。
你能为灾区学生做什么?
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独立列式计算完成课本提出的问题。
学生大部分会列分步算式,少数学生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