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913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1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docx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试题1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9讲ATP和酶

对应训练

1.下面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只能水解产生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D

2.(2009年潍坊高三期末)在生物体的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没有ADP生成的是()

A.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B.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

C.叶绿体内C5的生成D.番茄根细胞对Mg2+的吸收

答案B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A.①②⑤B.③⑦⑨C.③④⑧D.④⑤⑥

答案C

4.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

由此可以说明()

A.RNA是核酸的一种B.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B

5.下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可说明酶具有()

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B

6.(2007年上海,32)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

 

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pH是7③最适温度是40℃④50℃时酶逐渐失活⑤0℃时酶逐渐失活

A.①③B.②⑤C.③④D.④⑤

答案C

7.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试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适量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稀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D.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C

8.将一支加入了一定量糨糊、唾液的试管,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后取出,再加入一滴碘液,糨糊不变蓝。

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淀粉水解为葡萄糖C.淀粉已经不存在了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9.如图所示,下列4支试管中都加入3mL浆糊。

另外A、C内分别注入2mL清水,B、D内分别注入2mLα-淀粉酶。

甲、乙两水槽水温分别为37℃、65℃。

保温5min后,再向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碘液,最可能不变蓝的是

()

答案D

利用坐标曲线考查影响酶的因素

例1

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γ-氨基丁酸和1molCO2。

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下图甲和图乙。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图甲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

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乙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

(1)见曲线1(评分依据:

每分解1mmol谷氨酸则产生1mmolCO2,根据CO2浓度变化曲线,可得到严格的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2)当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时,见曲线2。

其原因:

酶量增加50%,酶催化反应速率相应提高,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减少

当温度降低10℃时,见曲线3。

其原因:

温度降低,酶催化反应速率下降,但酶并不失活,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增加

(3)见曲线4(注:

曲线4为一条不经过原点的与原曲线平行的曲线,平移距离不限)。

原因:

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使一定量的酶失活,当加入的酶量使重金属离子完全与酶结合后,继续加入的酶开始表现酶活力,此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变化的直线关系不变

 

变式训练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答案C

关于ATP的综合考查

例2

下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与ATP关系的示意图,请回答:

(1)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图中的过程释放的能量转变而来的。

(2)某人感冒发烧,其体温上升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图中过程释放出来的。

(3)用图中的数字依次表示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

(4)医药商店出售的ATP注射液可治心肌炎。

若人体静脉滴注这种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内最少要通过几层细胞膜()

A.1层B.2层C.3层D.4层

(5)经测定,正常成年人静止状态下24h将有40kg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总量仅为2~10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生物体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答案

(1)④

(2)③(3)①②③④(4)C(5)ATP与ADP之间进行相互转化

1.(2008年上海生物,13)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高效性B.专一性C.稳定性D.多样性

答案B

2.(2008年广东,6)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酶是蛋白质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

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

答案C

3.(2008天津理综,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4.(2007年广东,6)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胆碱酯酶B.固醇酯酶C.脂肪酶D.磷脂酶

答案C

5.(2006年天津高考理综,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答案D

实验设计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3)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

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号试管。

答案

(1)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①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②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3

变式训练

为检测某种酶X在37℃时对3种二糖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5min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单糖

二糖

A.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单糖和二糖是否为还原性糖

B.酶X能分解3号试管中的二糖为单糖,但不能分解1、2号试管中的二糖,说明酶具有特异性

C.本实验设计不完善,因为没有设置对照组

D.实验中的糖A、糖B和糖C为自变量,实验后试管中的糖的种类为因变量

答案ABD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答案B

2.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

A.氨基酸B.核糖核苷酸C.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D.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答案D

3.ATP转化为ADP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A.H2OB.[H]C.PD.Pi

答案D

4.(2009年广州高三调研)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B.人体中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的pH可能不同

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

D.细胞中催化反应的酶如果是蛋白质,则需要更新;如果是RNA则不需要更新

答案B

5.下列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需要ATP的是()

A.葡萄糖→乙醇+CO2B.葡萄糖→乳酸

C.H2O+CO2→(CH2O)+O2D.蛋白质→氨基酸

答案C

6.(2008年孝感模拟)有关反应式ADP+Pi+能量ATP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表明了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B.反应①过程中所需的酶和色素,可分布在叶绿体的基粒和基质中

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时,没有发生反应②

D.有氧呼吸时,反应①过程主要发生在[H]与氧结合成水时

答案B

7.下图是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图,由此可确定()

 

A.A为ADP,B为ATP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D

8.(2008年菏泽模拟)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答案C

9.如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的不同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的不同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答案D

1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其合成包括转录和逆转录两个过程

B.活的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

C.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体缺乏某种酶就可能出现这种酶缺乏症

D.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要求的催化条件都相同

答案C

11.在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各酶的作用对象正确的是()

A.解旋酶—肽键、肽酶—碱基间氢键、ATP水解酶—磷酸基团

B.肽酶—肽键、解旋酶—碱基间氢键、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

C.ATP水解酶—NADPH、肽酶—碱基间氢键、纤维素酶—原生质体

D.肽酶—R基、解旋酶—脱氧核苷酸、ATP水解酶—ATP

答案B

12.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曲线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加一倍后,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C

13.下列生理过程中,不需消耗ATP的是()

①[H]的形成②C3的还原③肾小管重吸收Na+④抗体的合成与分泌⑤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⑥有丝分裂⑦主动运输

A.①②③B.④⑤⑥C.⑤⑦D.①⑤

答案D

14.根据反应式ATP

ADP+Pi+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为,在ATP→ADP的过程中,由于断裂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反应方向向,能量来自;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反应方向向,能量用于。

(3)在绿色植物体内,发生ADP→ATP的生理过程是在细胞内的、

和中进行的。

(4)在呼吸作用中,反应方向向,能量来自。

(5)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反应方向向,能量用于。

答案

(1)A—P~P~P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2)左阳光右还原C3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4)左葡萄糖等有机物

(5)右主动运输

15.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但生物活性洗衣粉则可以。

一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盒上印有以下资料:

成分:

蛋白酶0.2%,清洁剂15%。

用法:

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最佳;切勿用60℃以上的热水。

注意:

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为什么该生物活性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

(2)为什么洗涤前须先将衣物浸于有这种洗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

(3)试解释为什么此洗衣粉不能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

(4)为什么不能在60℃以上的水中使用此洗衣粉?

答案

(1)因为生物活性洗衣粉中含有蛋白酶,能分解奶渍中的蛋白质(或酶具有催化作用)

(2)为了使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充分分解衣物中的蛋白质污渍

(3)因为丝质及羊毛衣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如用活性洗衣粉会损坏衣物

(4)60℃以上的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使其失去催化能力,影响去污效果

16.(2009年青岛质检)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对于生物的新陈代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比较温和等特性,根据作用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

(1)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生成物量和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在反应物足够多的

情况下),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至少写两条):

(2)胞外酶如,在合成分泌过程中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

(3)酶的分布位置与它的作用体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有关的酶

分布在,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中。

(4)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生物体内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反应,所以生物体内也有多种多样的酶,如连接两段DNA分子的,在DNA复制时起重要作用的是

和,转录时起重要作用的酶有。

答案

(1)40℃左右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40℃以下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50℃以上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答其中任意两条即可)

(2)消化酶(其他的正确也对)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缺一不可)(3)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细胞质基质(4)DNA连接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DNA解旋酶)

17.(2008年扬州调研)某同学用含有不同种类酶制剂的洗衣粉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布料

污染物

水温

A(蛋白酶洗衣粉)

6×6cm

蛋白膜

40℃

B(脂肪酶洗衣粉)

6×6cm

蛋白膜

40℃

C(蛋白酶洗衣粉)

6×6cm

淀粉膜

4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该实验还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该实验中分别构成两组对照实验。

(2)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来判断酶的催化效率。

(3)蛋白酶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答案

(1)酶的专一性洗衣粉的用量、污染程度、水质、pH等条件应适宜且相同A与B、A与C

(2)蛋白膜消失时间的长短(3)用蛋白酶催化污垢中蛋白质的水解

(4)酶可被分解,又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第10讲光合作用

对应训练

1.下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

答案A

2.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绿叶后直接用杵棒进行研磨,不用作任何处理

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答案C

3.(2009年长沙质检)普里斯特利把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植物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存活很长时间。

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却有的能成功,有的不能成功。

以下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

B.该实验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

C.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小白鼠需要的氧达到了平衡

D.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与小白鼠呼出的CO2达到了平衡

答案A

4.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

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

答案C

5.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C.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D.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答案D

6.下列物质转变过程属于光反应的是()

A.①③⑤⑦B.①②④⑧C.②③⑦⑧D.①④⑦⑧

答案D

7.(2008年郑州模拟)如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C点与B点相比较,叶肉细胞内的C3、C5、ATP和[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升、升、升、升B.降、降、降、降C.降、升、升、升D.升、升、降、降

答案C

8.(2007年北京理综,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答案D

9.(2007年山东,8)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答案A

光合作用中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

例1

(2008年临沂模拟)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调节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B.a点下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答案A

变式训练

1.(2009年杭州模拟)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适当提高温度,则Y点应向右移动

B.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

C.若横坐标为CO2浓度,曲线表示C4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

D.处于Y点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答案D

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例2

(2008年上海,36)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①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

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②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

(3)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①当在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②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