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807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

《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docx

必修五24教学案教师版

必修五第二专题第四专题教学案(教师版)

徐州七中李洪祥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夙遭闵凶闵悯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又

3、愍臣孤弱愍悯

4、零丁孤苦零丁伶仃

5、借书满架借藉

6、而母立于兹而尔

7、悟言一室之内悟晤

8、虽趣舍万殊趣取

9、小知不及大知知智

10、三餐而反反返

11、而御六气之辩辩变

12、故夫知效一官知智

1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陲

14、此小大之辩也辩辨

15、辩乎荣辱之境辩辨

16、旬有五日而后反有,反又返

1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邪耶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古义今义

1、九岁不行不会走路①不可以,②不好,③不中用

2、至于成立直到表另提一事

3、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建立、设立;理由、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4、拜臣郎中古代官名<方言>中医医生

5、则告诉不许报告申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感情恳切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8、室仅方丈一丈见方寺庙住持

9、雨泽下注往下流赌博投注

10、借书满架堆积的书向别人借书

11、往往而是到处常常,总是

12、余久卧病无聊精神上无所依靠、寄托无意义而令人讨厌

13、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之)为,把(它)做成认为

14、列坐其次它的旁边第二

15、所以游目骋怀用来…的(美景)因此

16、所以兴怀…原因因此

17、或取诸怀抱胸怀抱负心里存有,抱在怀里

18、腹犹果然饱饱地表示不出所料,真的

19、神人无功不求功利没有功劳

20、圣人无名不求立名没有名声

(三)找出下列各句中的活用词语并解释。

1、臣具以表闻动词作使动使…知道

2、则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远离

4、雨泽下注名作状往下,向下

5、乳二世名作动用乳汁喂养

6、使不上漏名作状从上面

7、所手植也名作状亲手

8、前辟四窗名作状在前面

9、垣墙周庭名作动砌上围墙

10、东犬西吠名作状向西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状向南飞

1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作意动把…看成一样

13、齐彭殇为妄作形作意动把…看成相同

(四)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早、“悯“忧伤、不幸)

  2、慈父见背(我)

  3、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悯)

  犹蒙矜育(怜悯)

  愿陛下矜愍愚诚(怜悯)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顾惜)

  4、终鲜兄弟(又,少)

  5、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福浅,儿子)

  日薄西山(逼迫)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慰问)

  7、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逮奉圣朝(等到)

  9、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因为,推辞)

  10、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被授予)

  1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被授予)

  1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没有—办法))

  13、庶刘侥幸,卒保余年(庶几或许。

终)

  14、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环顾,放置)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

 1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围绕,挡住)

 16、、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等到,分家)

 17、、大母过余曰(探望)

  日过午已昏(超过)

  人往,从轩前过(经过)

18、、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整日,象)

 19、比去,以手阖门(等到,合)

 20、吾妻来归(出嫁)

 21、吾妻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

 22、其制稍异于前(规制,格局)

 23、此小大之辩也((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变化)

 24、之二虫又何知(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智慧)

 25、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

  圣人无名(声名)

 26、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27、而後乃今将图南(计划向南飞)

 28、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去往,返回,饱的样子)

 29、朝菌不知晦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30、众人匹之(比)

 31、穷发之北,有冥海者(不毛之地)

 3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指责,更加/愈加)

 33、修禊事也(举行)

  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长)

 3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都,年长年少的,都)

 35、引以为流觞曲水(汲引)

 36、列坐其次(地方)

 37、信可乐也(确实)

 38、向之所欣(以前)

 39、终期于尽(注定)

 40、死生亦大矣(重大事情)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凭)

  (3)臣具以表闻(用)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来)

  (5)能以足音辨人(凭)

  (6)以五百岁为春(把)

  (7)奚以知其然也(凭)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因为)

 (9)亦足以畅叙幽情(来)

  (1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为)

2.于

  

(1)急于星火(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向、对)

 (3)室西连于中闺(和)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5)某所,而母立于兹(在)

 (6)彼其于世(对于)

 (7)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在)

 (8)彼其于世(对于)

  3、而

  

(1)客逾庖而宴(修饰)

  

(2)而母立于兹(你的)

  (3)呱呱而泣(修饰)

  (4)而控于地而已矣(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却)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却)

  (六)翻译下列各句,注意句式特点。

  1、而刘夙婴疾病

  但是刘母一直被疾病缠绕。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的呈上表来使您知道。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为何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4、奚以知其然也

  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5、彼且奚适也

  你将到哪里呢?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空深蓝,是他们真正的颜色呢,还是高远而没有到达极点呢?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看成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作的。

 9、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向上看,偌大的宇宙,向下看,如此繁多的事物,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与听的饿享受,确实很快乐啊。

二、课内外阅读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日: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菌不知晦朔

②戊中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③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C.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2.从题干提示的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填人,各句的相应括号中。

绝:

A.断,断绝B.停,止C.高超,绝妙D.横渡,横穿E.超越

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④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⑤佛印绝类弥勒()

3.辨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①而彼且奚适也

②发闾左适戍渔阳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④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翻译下列句子。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译文:

1.A

2.①E②D③A④B⑤C

3.①往②通“谪”③迎合④享有

4.

(1)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2)我跳跃着向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盘旋,这是我飞翔的极限了。

但是你要飞到哪里去呢?

(二)真题在线

1、(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孔明,伊、周之徒也。

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

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

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厉精治蜀,风化肃然。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

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

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

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

而不知其言皆谲也。

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

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

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

“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

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

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

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

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

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

“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

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

”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

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

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

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

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

“天下奇才也!

”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

可以观其真情矣。

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

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

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

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

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

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

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

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                   拒:

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

现成的

答案:

1.A(“敌”——“能够敌(名词作动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

B. 孔明移军且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

D. 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2.B.(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陈述后半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放在相同结构的两个半句之间,这是明显的“顺承”标志,于是A项错误。

C项第一句的“也”字放在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末尾,这是明显的“语意结束”标志;第二句的“也”字放在什么样的人的末尾,这是明显的“判断”标志,于是C项不对。

D项第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明显的“结构助词”标志;第二个“之”放在否定的倒装句中,明显的“宾语前置倒装”的标志,于是D项也不对。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答案:

8.B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答案:

4.C

解析:

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文章的细节。

对于细节题其实就是要找出选项中与文章本意相出入的地方。

我们发现,这篇文章通篇是对比司马懿评价诸葛亮的,而这道题的C项却出现了“后人难以读懂诸葛亮的内心”这一论断,在定位到最后一段李靖的句子,发现李靖其实是“述孔明兵制之妙”,这又怎么可能是“难以读懂诸葛亮的内心”呢?

显然前后矛盾。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4分)

译文:

寄身在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臣子罢了。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3分)

译文:

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3分)

译文:

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2、(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贺兰祥字盛乐。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

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

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

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

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

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

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

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

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

又攻回洛城,拔之。

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

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

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

“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

是岁,大有年。

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

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

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

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

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

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

抚安西土,振旅而还。

进封凉国公。

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

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

指娶公主为妻。

②解褐:

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③詧(chá):

人名。

④絺绤(chīxì):

葛布的统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

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

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

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

统领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

“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B(D项的“款”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不常见的多义词,而且在高考常见的120个实词中也没有这个词(包括家、年、总在120实词中均没有)。

命题者可能是想考学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的意思,考有些学生好犯以今律古的毛病。

“款”的意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

由于语境不难,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

7、【试题答案】B

(解答此题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限定筛选范围短语(“全部”),明确筛选的方向,再确定筛选的信息点是“惠民业绩”。

然后推敲个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其中②是其“巡境内,观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

③句式说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惠民语言”不属于“惠民业绩”⑤是说他“清素”的性格。

8、A(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

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9、

(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参考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

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其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

最终就在那里安家。

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

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

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

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钟爱。

虽然在军队里,但常多方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

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

贺兰祥十七岁时,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

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

不就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

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锐。

又曾迎请魏孝武帝。

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

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儒。

又攻回洛城,攻克下来。

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

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

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很安心。

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

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

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

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

“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

”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

这一年大丰收。

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清廉。

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

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

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

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仁为大将军。

太祖因为泾水渭水灌溉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

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

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与晋公护师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密切,统军治国的大事,晋公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

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

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

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

安抚西边国土的白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

朝廷进封他为国公。

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中年四十八岁。

谥号为景。

三、写作素材积累。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1、李密《陈情表》

写作素材:

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

蜀国灭亡以后,晋武帝征召他任太子冼马。

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

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角度点拨:

①平凡的孝行却是伟大的人间真情;②顾小家者才能爱大家;③面对选择,要多一份冷静,少一份浮躁;④退一步海阔天空

2、归有光《项脊轩志》

写作素材:

百年老屋几度兴废,离开家园年月已久,亲人多辞世,家庭多变故。

但她们的举止动作、言语神情以及生活琐事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