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607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

《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3 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docx

专题03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高考生物考点黄金30题解析版

第2题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1.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分子物质不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B.细胞中蛋白质的运输必需经过内质网

C.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都可经核孔运输

D.葡萄糖只能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某些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如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A错误;分泌蛋白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B错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质中形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C正确;葡萄糖进入细胞方式可以是主动运输,D错误。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A

【解析】

A、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减少能量的供应,进而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A正确;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阶梯进行的,B错误;

C、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

故选A。

3.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

管腔中Na+→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区别在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被动运输部不需要;主动运输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被动运输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肾小管腔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

肾小管腔Na+进入上皮细胞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也是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D

【解析】

A.纵坐标是实验前的长度/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1时,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比值小于1时,细胞吸水越多,比值越小,比值大于1时,细胞失水越多,比值越大,所以a、b、c三组吸水且吸水程度a>b>c,d、e、f三组失水且失水程度f=e>d。

由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比b组多,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

B.f组细胞失水,b组细胞吸水,B错误;

C.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c、d两组之间存在比值为1的数值,此时浓度为0.4~0.5mol·L-1之间,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5.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从而导致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是相同的,而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浓度<细胞液浓度,因此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外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进出平衡,B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

6.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两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两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由于甲组细胞用完全营养液处理,乙组细胞用清水处理,所以此时乙组细胞液浓度小于甲组,则用蔗糖溶液处理后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低。

故选C。

7.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注:

“+”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成熟的胡杨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因此放在低浓度或高浓度溶液中,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A项正确;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不断失水,导致液泡的体积变小,B项正确;分析实验表格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NaCl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否,C项错误;由对照实验①②可得,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

8.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

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

A.顺浓度梯度经自由扩散排出B.逆浓度梯度经协助扩散排出

C.通过离子通道排出D.含该酶的囊泡与质膜融合排出

【答案】D

【解析】

α-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高尔基体形成囊泡,与质膜融合排出,即运输方式是胞吐,体现质膜的流动性。

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D。

9.HDL将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送到肝细胞进行加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DL的外层是磷脂双分子层

B.HDL进入肝细胞无需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需ATP供能

C.胆固醇以HDL的形式存在,血液中HDL过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D.HDL进入肝细胞后被内质网小囊泡消化,血胆固醇含量降低

【答案】B

【解析】

A、HDL为高密度脂蛋白,其中的脂蛋白含量很多,脂质以磷脂为主,但不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故A错误;

B、HDL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肝细胞内的,不穿过磷脂双分子层,但需要ATP供能,故B正确;

C、血液中HDL的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故C错误;

D、HDL进入肝细胞后被高尔基体小囊泡消化,血胆固醇含量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10.在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

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该种负离子的载体蛋白和Cl-相同

【答案】D

【解析】

对玉米根细胞对K+和Cl﹣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协助,加入某种负离子对钾离子吸收没有影响,说明能量供应和K+载体正常,而对氯离子吸收有影响说明可能与载体有关,即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

故选D。

1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到乙需将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B.甲、乙、丙不能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液泡内溶液浓度较低D.由乙到丙的过程中需滴加清水引流

【答案】D

【解析】

A、由甲到乙,由于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收缩,不需要将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A项错误;

B、由甲到丙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甲、乙、丙可以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项错误;

C、与甲相比,乙液泡内溶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

D、由乙到丙的过程中需滴加清水引流,D项正确。

故选D。

12.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有关

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吸水需要消耗能量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

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答案】B

【解析】

A、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相对含量有关,如细胞液水的相对含量少,则根毛细胞吸水能力强,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失水,都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据图分析,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C正确;据图分析已知,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

13.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B.图二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C.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

D.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氧气含量

【答案】D

【解析】

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有多糖,多糖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说明上侧为是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据图二曲线可知,开始随O2含量增多,呼吸速率加快,提供能量增多,K+吸收速率增大,随后O2含量继续增多,K+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限制,不再增大,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为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故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C正确;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氧气含量还在继续增加,故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不是氧气含量,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

14.若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当平衡后,细胞仍保持活性状态,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可能吸水膨胀,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B.细胞可能吸水膨胀,此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C.细胞可能未发生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若该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会吸水,体积略微膨胀,A正确;若该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细胞可能未发生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蔗糖溶液)浓度,C错误;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浓度可能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

15.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细胞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

B.若X代表含氧量,则Y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且保鲜苹果的最佳氧浓度接近乙

C.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Y可代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D.若X代表实验温度,则Y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且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

【答案】D

【解析】

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中,原生质层与细胞壁距离越远,液泡色素的浓度越大,A错误;若X代表含氧量,则Y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则呼吸总强度应该先减后增,B错误;若X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距离越远,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C错误;若X代表实验温度,则Y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温度为乙时酶活性最大,故最适温度接近乙,D正确。

故选D。

16.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离心10min后,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A.10%氯化钠溶液B.0.9%氯化钠溶液

C.20%蔗糖溶液D.蒸馏水

【答案】D

【解析】

A、10%氯化钠溶液渗透压高于0.9%氯化钠溶液(等渗溶液),细胞会失水皱缩,上清液中不含钾离子,故A错误;

B、0.9%氯化钠溶液刚好是红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不吸水也不失水,故B错误;

C、20%蔗糖溶液渗透压高于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细胞会失水皱缩,钾离子依然存在于细胞内,故C错误;

D、蒸馏水中细胞会吸水破裂,释放K+,则上清液中K+含量较高,故D正确。

故选D。

17.将豌豆根部组织浸在溶液中达到离子平衡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通氧状况与根细胞吸收Mg2+的量无关

B.若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吸收H2PO4-的量会不断增加

C.若溶液缺氧,根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会抑制NO3-的吸收

D.细胞呼吸电子传递链阶段产生的大量ATP可为吸收离子供能

【答案】D

【解析】

溶液通氧状况会影响根细胞的需氧呼吸,影响ATP的合成,进而影响吸收的Mg2+的量,A选项错误;不断提高温度,根细胞中需氧呼吸的酶的活性可能会受到抑制,影响需氧呼吸合成ATP,进而影响根细胞吸收H2PO4-的量可能减少,B选项错误;若溶液缺氧,豌豆根细胞厌氧呼吸为酒精发酵,会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C选项错误;细胞呼吸的电子传递链过程是[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并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可为吸收离子功能,D选项正确。

18.成熟植物液泡膜上有运输钙离子或氢离子的膜蛋白,这些膜蛋白将钙离子或氢离子运进液泡时需消耗能M(ATP)。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液泡膜两刪钙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都将趋于相等

B.钙离子进入液泡时.细胞内ATP含最会明显下降

C.该植物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均生成于原生质层内部

D.成熟植物细胞内膜蛋白的合成与无膜细胞器无关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钙离子和氢离子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不会引起膜两侧浓度趋于相等,A项错误;细胞内ATP含量少而稳定,即ATP含量不会因主动运输的消耗而明显下降,B项错误;植物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属于细胞质,在这些场所均可合成ATP,C项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无膜结构,D项错误;故选C。

19.将适量等长度等体积的相同土豆条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等体积的甲、乙、丙溶液中一段时间(甲溶液与丙溶液的溶质是同种物质),直至b时后,均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

实验期间持续观察土豆条体积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溶液中,丙浓度>乙浓度>甲浓度

B.甲、乙、丙溶液的溶质均能进入土豆细胞

C.甲溶液中土豆细胞液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渗透压

D.放回低浓度溶液后,乙中土豆条的细胞质基质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渗透压

【答案】D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溶液的浓度小于丙溶液,而乙溶液的渗透压与甲溶液差不多,但是两者的浓度不太好比,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丙的溶质可以进入土豆细胞,而乙不可以,B错误;甲溶液中土豆细胞液渗透压开始小于外界溶液渗透压,后来大于外界溶液渗透压,C错误;由于放回低浓度溶液后,乙溶液中的土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乙中土豆条的细胞质基质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渗透压,D正确。

20.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细胞膜表面存在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线粒体功能对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解析】坐标曲线图显示,a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A项错误;方式a即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项错误;方式b即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C项正确;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不会影响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D项错误。

21.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极低。

科学家将细胞膜蛋白CHIP28的mRNA注入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72h后将其放入低渗溶液中,与未注入此mRNA的细胞做比较,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注入的mRNA在细胞中可作为翻译的模板B.推侧CHIP28蛋白借助囊泡定位到细胞膜上

C.水分子自由扩散进入卵母细胞导致其涨破D.CHIP28蛋白增大了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答案】C

【解析】

注入的mRNA在细胞中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细胞膜蛋白CHIP28,A正确;CHIP28是一种膜蛋白,其合成在核糖体进行,加工、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借助囊泡定位到细胞膜上,B正确;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极低,未注入此mRNA的细胞(对照组)在低渗溶液不膨胀,可推知CHIP28蛋白增大了卵母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水分子进入卵母细胞是在CHIP28蛋白协助下的协助扩散,C错误;D正确。

2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蛔虫细胞和水绵细胞唯一共有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B.蓝藻细胞和小麦细胞都有细胞壁,但其成分有差异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核糖体和中心体是蛔虫细胞和水绵细胞共有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A项错误;蓝藻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肽聚糖,小麦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B项正确;胰岛B细胞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胰岛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流动性,C项错误;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接受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D项错误。

23.如图①~④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和甘油通过图①方式运输

B.图②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C.温度对图③方式不会造成影响

D.图④被细胞摄入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答案】D

【解析】

A、O2和甘油通过自由扩散如图②方式运输,A错误;

B、图③主动运输,最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B错误;

C、由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对图③主动运输方式过程中能量的供应,所以会造成影响,C错误;

D、胞吞(胞饮)图④被细胞摄入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正确。

故选D。

24.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产生的能量促使ATP合成。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C.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

【答案】B

【解析】

豌豆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故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该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由题意可知,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为协助扩散,C正确;光反应过程中水光解也能产生[H],同时也产生ATP,光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故类囊体膜上也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D正确。

故选B。

25.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

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

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是突触前膜

B.

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

C.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

结合后,将导致细胞

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突触小泡与①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①是突触前膜,A正确;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能分解而积累,B正确;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蛋白M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突触后膜神经元细胞Y兴奋,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故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2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27.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和水都能自由通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B.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叶表皮细胞原生质层紫色加深

C.可通过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D.甲物质也可能被叶表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

【答案】B

【解析】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甲物质和水都能自由通过细胞壁,A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叶表皮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变大,液泡紫色加深,不是原生质层,B错误;质壁是否分离可以通过原生质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C正确;如果甲物质能被细胞主动吸收,持续放在甲物质溶液中,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外界溶液浓度减小,细胞也可能发生自动复原,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