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525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docx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课程教学标准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 李小荣 编撰

一、课程性质、目标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第三段唐宋部分的教学标准。

教学对象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含基地班)。

主要讲授唐宋时期(含隋代、五代及辽、西夏、金)的文学知识及其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艺术之间的关系,了解当时多民族文学之间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俾使学生对此际文学产生、发展与衍变的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唐宋文学与艺术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纲要

本“教学内容纲要”是以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为教材来制定的。

本纲要仅是课程教学之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的提示,而不是全部教学内容的概括,它虽然规范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内容,但并不限制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纲要如次:

(一)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主要讲授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及贬谪与唐文学、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四大内容。

重点掌握隋唐五代文学生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重点了解隋代文学的风貌、南北文学的合流、初唐诗坛概况、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重点掌握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王绩、“初唐四杰”、“沈、宋”、陈子昂及张若虚的代表作,“上官体”的含义及沈、宋对确立律诗形式的贡献,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重点讲授作品:

※《野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感情基调。

“海内”二句赏析。

※《在狱咏蝉》:

触物起情,借物寓志。

※《春江花月夜》:

旧题材、新意境、新情趣。

艺术构思特点。

※《登幽州台歌》:

愤激不平的感慨的意义。

艺术特点。

《感遇》(兰若生春夏):

托物言志、寄慨遥深。

泛讲、自学作品:

※《人日思归》;《从军行》(烽火照西京);《长安古意》;《独不见》;《度大庾岭》。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主要讲述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群体、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群体、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群体。

重点在于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重点讲授作品:

※《过故人庄》:

平淡自然的风格。

《临洞庭》:

诗的境界。

※《山居秋暝》:

宁静、清幽的境界的创造。

“竹暄”二句赏析。

《使至塞上》:

“大漠”二句赏析。

《鹿柴》:

诗中的禅理。

※《燕歌行》:

深刻、复杂的主题。

对比手法的运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兼送别。

豪放磊落的情怀。

“忽如”二句赏析。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戌卒怀乡思亲之情的表现。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诗的主题的理解。

※《出塞》:

与无名氏《胡笳曲》立意、写法的比较。

※《鹳雀楼》,写景与议论的结合,诗情与哲理的统一。

泛讲、自学作品:

※《夏日南亭怀辛大》、《春晓》、《夜归鹿门歌》;※《观猎》、《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古从军行》;※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怀);《长信秋词》、※《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第三章李白

主要讲述李白的生平与思想、人格,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的绝句、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地位与影响。

重点讲授作品:

※《蜀道难》:

主题的探讨。

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梦幻的构思寄寓长安三年政治生活的感受。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将进酒》:

怀才见斥、蹉跎失意的感慨。

起落无端、跌宕多姿的结构。

※《望庐山瀑布水》: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惊奇的感受。

泛讲、自学作品:

《古风》(西上莲花山)、《长干行》、《金陵酒肆送别》、《月下独酌》;※《子夜吴歌》(长安一个月)、《早发白帝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夜泊牛渚怀古》。

第四章杜甫

主要讲授社会动乱与杜甫诗歌的关系、杜甫的律诗、杜诗的艺术风格、杜诗承前启后的地位与影响。

着重了解杜诗是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新高峰及其现实主义精神,如反映现实的广阔性、揭露社会问题的深刻性、忧国忧民情感的真挚性,还有杜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重点讲授作品: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诗史”的性质。

忧国忧民的怀抱。

揭露现实的深刻性。

风格特色。

※《春望》:

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深沉感情。

情景的交融。

※《石壕吏》:

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寓主观于客观的表现艺术。

紧凑精炼的剪裁艺术。

※《登高》:

深沉凄惋的情怀。

景与情的关系。

“万里”二句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生平第一快诗”。

一气流注而又曲折尽致的抒情。

泛讲、自学作品:

※《望岳》、《新婚别》、《春夜喜雨》;※《月夜》、《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江南逢李龟年》。

第五章大历诗风

主要讲述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顾况与李益,着重了解韦应物、刘长卿的山水诗、“大历十才子”的创作倾向、李益边塞诗的内容和风格、顾况诗歌的俗与奇。

重点讲授作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寄全椒山中道士》;※《夜上受降城闻笛》;《》

泛讲、自学作品:

《长沙过贾谊宅》;《寒食》;※《滁州西涧》;※《喜见外弟又言别》。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重点讲授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韩愈、孟郊、李贺等人的诗歌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着重了解“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的风格、长吉体的特色、刘禹锡的刚豪诗风、柳宗元的山水诗成就。

重点讲授作品:

※《山石》:

散文式的艺术构思。

叙事、写景、抒情的结合。

写景的特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以文为诗的特点。

愤激交并的感情。

“云横”二句赏析。

※《游子吟》:

人情美的特色。

※《西塞山怀古》:

以对照手法突出主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郁却不失昂扬的感情。

“沉舟”二句赏析。

※《江雪》:

环境和渔翁形象的典型意义。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见景生情、借景抒情。

“赋中有比,象中含兴”。

※《雁门太守行》:

以“印象联缀式”的结构从侧面烘托将士爱国精神。

※《梦天》:

比较本篇与李白《古风》(西上莲花山)写法的不同,对现实情感的差异。

泛讲、自学作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见文学史);※《雉带箭》;《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杨柳青青江水平)、《石头城》;《渔翁》;《金铜仙人辞汉歌》、《苏小小歌》。

第七章白居易和元白诗派

主要讲述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白乐天的闲适诗。

重点了解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论及其进步性和片面性、白氏的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讽谕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长恨歌》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元和体的特点以及张、王乐府的来由与表现。

重点讲授作品:

※《卖炭翁》:

“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

肖像描写和心理刻划。

※《琵琶行》(背诵描写音乐的一段):

“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

琵琶女形象的典型意义。

有关江月的不同描写。

音乐描写之出神入化。

※《长恨歌》:

主题与题材。

长恨的缘由。

艺术成就及影响。

※《钱塘湖春行》:

描绘西湖风光富有行进感和季节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古原草”与“送别”情之关联。

“野火”二句赏析。

泛讲、自学作品:

《轻肥》、《问刘十九》、《花非花》;《野老歌》;《望夫石》;《遣悲怀》。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主要讲述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之关系、“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韩、柳的散文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重点掌握韩愈的生平、思想,韩愈丰富多样的散文及其艺术成就,柳宗元的生平、思想及其寓言小品、传记和山水游记的突出成就,了解唐代古文运动衰落的原因、晚唐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讽刺小品以及“三十六体”。

重点讲授作品:

※《进学解》、《师说》:

立论的针对性。

语言修辞富于气势、灵活变化的特色。

※《捕蛇者说》:

主题的深刻性。

以比衬手法突出主题。

※《小石潭记》:

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与孤寂凄苦之情交融。

对潭水、游鱼描写的虚实相生、动静相映。

※《三戒》:

创作题材来源。

寓意。

泛讲、自学作品: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杂说》(世有伯乐)、《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钴潭西小丘记》、《种树郭橐驼传》;《野庙碑》;《阿房宫赋》。

第九章唐代传奇和变文

主要讲授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及重要作家、作品,艺术成就,了解“变文”与俗讲的来源、体制与内容。

重点讲授作品

※《莺莺传》:

人物形象。

人文价值与表现。

※《柳毅传》:

故事来源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泛讲、自学作品:

《李娃传》;《虬髯客传》。

第十章晚唐诗歌

主要讲授杜枚的咏史诗和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苦吟诗人、温、韩的爱情诗与艳丽诗风、陆、皮等人的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郑谷等人的乱世之感与时事讽谕。

重点讲授作品:

《过华清宫》其一:

因小见大,托讽深远。

※《赤壁》:

史论特色。

“东风”二句的寓意。

※《山行》:

“停车”二句赏析。

《山中寡妇》:

从形象描写引发感慨,深化主题。

泛讲、自学作品:

《忆江上吴处士》;《泊秦淮》;※《题金陵渡》;《橡媪叹》、《白莲》。

第十一章李商隐

主要讲授李义山的生平与其诗歌的关系、李诗的多义朦胧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李诗凄艳浑融的风格。

重点讲授作品:

※《安定城楼》:

诗人的情怀。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情感的表述特点。

《锦瑟》:

诗境的朦胧与成因。

泛讲、自学作品:

※《夜雨寄北》、《乐游原》、《无题》(飒飒东南细雨来)、(相见时难别亦难)。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主要讲授燕乐的兴起与词的起源、词的体制特点、敦煌曲子词、中唐文人词、温庭筠词及“花间词派”、南唐词。

重点掌握温韦词风之异同、花间派的由来、冯延巳、李煜词的特色,尤其是李煜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重点讲授作品: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敦煌词的特点。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见文学史):

富丽精工的描写。

细腻、隐曲的心理刻划。

※《女冠子》(四月十七):

清丽词风。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即景抒怀,追昔抚今。

“问君”二句赏析。

泛讲、自学作品:

※《忆秦娥》(萧声咽);《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忆江南》(江南好);《梦江南》(梳洗罢);《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乌夜啼》(无言独上高楼)、《浪陶沙令》(帘外雨潺潺)。

(二)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主要讲授高度繁荣的宋代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了解宋、辽、金政权的并存与对峙、当时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化、封建经济与文化的高度发展对宋、辽、金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主要讲授宋初的散文与复古思潮、宋初白体诗人与王禹偁、宋初的晚唐体诗人及西昆体诗人。

重点讲授作品:

※《村行》:

清新悦目的情趣。

※《山园小梅》:

淡泊清高的情操与梅花形象的契合。

“疏影”二句赏析。

泛讲、自学作品:

※《对雪》、《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秋日西湖闲泛》、《春日登楼怀归》、《汉武》、《南朝》(俱见文学史)。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主要讲授晏殊与欧阳修词、范仲淹词、张先词、王安石词,特别是柳永词的表现及其在北宋词史上的地位。

了解北宋前期词发展概况:

富贵闲雅的晏殊词;开豪放风气之先的范仲淹;清丽深婉的欧阳修词;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的生平、柳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重点讲授作品:

※《浣溪沙》(一曲新词):

“无可”二句赏析。

※《渔家微》(塞下秋来):

情与志的矛盾。

苍凉悲壮的意境。

※《踏莎行》(候馆梅残):

递进层深的表现手法。

※《雨霖铃》(寒蝉凄切):

层层铺叙。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今宵”二句赏析。

泛讲、自学作品:

※《苏幕遮》(碧云天);《蝶恋花》(庭院深深);※《鹧鹕天》(彩袖殷勤);《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凤栖梧》(伫依危楼风细细)。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主要欧阳修的散文、辞赋与四六,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王安石等人的散文与诗歌。

着重掌握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的理论主张、梅、苏诗风的异同及半山体(荆公体)的特点与表现。

重点讲授作品:

※《田家语》:

时事背景。

诗人的态度。

※《庆州败》:

批判性。

细节描写,对比手法。

※《鲁山山行》:

平淡风格。

※《明妃曲》:

翻新与议论的深刻性。

※《五代史伶官传序》:

史论的写作方法。

用意的深刻性。

※《答司马谏议书》:

驳论的深刻性。

王安石的政治态度。

泛讲、自学作品:

《东溪》、《汝坟贫女》;《淮中晚泊犊头》;《醉翁亭记》、《秋声赋》;《河北民》、《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游褒禅山记》;《暑旱苦热》。

 

第四章苏轼

主要讲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道路,苏轼的文学主张,苏轼的古文、辞赋与四六及各类散文的成就,苏轼诗歌题材的广阔性和风格的多样性及其艺术特色,苏轼对词的题材内容的开拓(“以诗为词”)、豪放词风的开创、对词的形式的革新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了解苏轼周围的作家群,如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

重点讲授作品:

※《饮湖上初睛后雨》:

设譬取喻的特色。

※《新城道中》:

清新秀美的画面、拟人拟物的新奇形象。

※《题西林壁》:

景色、诗意、哲理的统一。

※《百步洪》:

博喻。

人生观与三教关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清逸深沉的情怀。

层层转折,舒卷自如。

写景、想象、抒情、议论的统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时空结合、江山人物合写。

周瑜形象的表现。

风格特色。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以孤鸿自喻贬谪后的处境、心情。

※《前赤壁赋》:

旷达的襟怀和人生态度。

通过写景、辩论抒情。

以跌宕起伏的结构转换境界。

泛讲、自学作品:

《游金山寺》、《和子由渑池怀旧》;《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夫聊发少年狂)※《水龙吟》(似花还似)※《定风波》(莫听穿林条雨声);《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

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主要讲授黄庭坚的诗歌、陈师道的诗歌、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重点掌握江西诗派的创作理论、得名由来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重点讲授作品:

※《登快阁》:

“落木”二句赏析。

《寄黄几复》:

力戒平俗的立意、句法和声律。

巧妙灵活的用典。

※《别三子》:

寒士生活情态。

诗风近似杜甫。

※《伤春》:

对时事剧变的描述。

学杜。

泛讲、自学作品:

《题落星寺》、《题竹石牧牛》、《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春怀示邻里》;《牡丹》。

第六章周邦彦与北宋中后期词坛

主要讲授黄庭坚、晃补之、晏几道、秦观、贺铸的词风,特别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人群的风格特征及周邦彦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重点讲授作品:

※《鹊桥汕》(纤云弄巧):

新颖的立意。

借景抒情与议论的融合为一。

※《踏莎行》(雾失楼台):

深挚之情造就的“有我之境”。

“郴江”二句赏析。

※《苏幕遮》(燎沉香):

“模写物态、曲尽其妙”。

※《六丑》(正单衣试酒):

咏物情怀及其技巧。

泛讲、自学作品:

※《满庭芳》(山抹微云),《望海潮》(梅英疏淡);《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瑞龙吟》(章台路)、《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

主要讲授李清照的词论与词境,朱淑真、朱敦儒、张元干、叶梦得、李纲、岳飞等人的词作。

特别是要掌握时事的剧变对词作内容的影响以及易安词在女性词史上的地位。

重点讲授作品:

※《醉花阴》(薄雾浓云):

“莫道”二句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情感的典型性。

出奇制胜的迭词运用。

情景交错的铺叙艺术。

※《永遇乐》(落日熔金):

景与情的鲜明对比,强烈反差。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爱国之情的抒发。

词情表达的转折顿挫、层层翻进。

借代、比喻手法的运用。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慷慨悲凉。

对比手法的运用。

※《满江红》(怒发冲冠):

爱国情怀。

民族精神。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忠愤气填膺”的感情。

对比手法的运用。

泛讲、自学作品: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念奴娇》(洞庭青草)。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主要讲授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陆诗的特点与爱国主题、陆诗的成就和影响,诚斋体的含义,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重点在于掌握陆诗与时代之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讲授作品:

※《初入淮河四绝句》:

共同的主题。

比喻手法的运用。

※《四时田园杂兴》(土膏欲动)、(蝴蝶双双)、(昼出耘田)、(采菱辛苦)、静看檐蛛)、(新筑场泥)、(黄纸蠲租):

各首描写的内容。

《州桥》:

感人的场景、富有概括力的艺术表现。

※《书愤》:

忆旧与抒怀。

取材的高度概括性。

《关山月》:

从不同侧面对妥协投降政策的抨击。

典型事物的描绘。

鲜明的对照。

※《游山西村》:

以“游”为线索写景、叙事、抒情。

“山重”二句赏析。

※《示儿》:

忧患意识。

复国希望。

※《卜算子》(咏梅):

咏物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遗貌取神的形象刻划。

泛讲、自学作品:

※《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沈园》、《钗头凤》(红酥手)、《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主要讲授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辛词对词境的开拓、辛词的艺术成就及辛派词人的创作特点,重点掌握辛词的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以文为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上的创新和独特成就,了解辛派词人及其创作特征。

重点讲授作品: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壮志难伸、抑郁悲愤的情怀。

间接曲折的表达方式。

用典特色。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借比兴以抒写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

层层翻进,沉郁顿挫。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以浪漫主义手法抒写报国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奔放的感情冲破格律的束缚。

※《永遇乐》(千古江山):

代古言今,表达作者的战略思想和雄心。

用典多而贴切。

悲壮苍凉的风格。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直陈国事,慷慨沉痛。

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泛讲、自学作品: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主要讲述姜夔的词作特点及其影响,其他格律派词人,如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的词作及辛派后劲,如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以及文天祥的词作概况。

重点讲授作品:

※《扬州慢》(淮左名都):

以昔日繁华反衬今日荒凉。

洗炼的语言。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情痴神迷的境界。

※《双双燕》(过春社了):

咏物的艺术境界

泛讲、自学作品:

《点绛唇》(燕雁无心);※《暗香》(旧时月色);《金陵驿》;《贺新郎》(北望神州路);《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与四六

主要讲授胡铨、陈亮等人的政论文、陆游、范成大等的笔记,理学家的文论与散文创作,南宋的四六名篇。

重点讲授作品: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见文学史第194页)。

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主要讲授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宋末诗人的两个群体(遗民与英雄),辽代诗歌,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重点掌握永嘉四灵、江湖诗派、文天祥及元好问的诗歌创作及诗论主张。

重点讲授作品:

※《过零丁洋》:

写作背景;爱国主题。

※《癸已王月三日北渡》:

亡国情怀的抒写。

泛讲、自学作品:

※《武夷山中》;《山中》、《约客》;《游园不值》;《正气歌》;《西台哭所思》;《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其七),《歧阳三首》(之二)。

 

三、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一)课时计划安排

A.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每周4节,全学期以20周计,共80学时,其中教学时间18周,复习与考试2周。

教学中各讲课时分配如下,仅供教师参考:

《绪论》,5课时;第一章,5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8课时;第四章,8课时;第五章,6课时;第六章,6课时;第七章,6课时;第八章,6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4课时;第十一章,4课时;第十二章,4课时;复习考试8课时。

B.第五编《宋代文学》每周3节,全学期以18周计,共54课时,其中教学时间16周,复习与考试2周。

教学中各讲课时分配如下,仅供教师参考:

《绪论》,3课时;第一章,4课时;第二章,4课时;第三章,5课时;第四章,6课时;第六章,4课时;第七章,5课时;第八章,6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3课时;第十一章,1课时;第十二章,3课时;复习与考试6课时。

(二)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同时应设计课堂讨论与研究课题,以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

 

四、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课程作业每学期不得少于2次,主要以研究性的学术论文(或读书报告)为主,课堂作业则以抽查学生对相关背诵篇目的考查为主。

平时作业占期末总评的20%;期末成绩则占总评的80%.期末考试以笔试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史(含作品)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作品或文学现象的分析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2.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参考书目

A.隋唐五代部分

唐诗别裁集(沈德潜编)

唐宋诗举要(高步瀛选注)

唐宋文举要(高步瀛选注)

唐诗选(文研所编)

唐宋词选(文研所编)

读词常识(夏承焘)

唐宋传奇集(鲁迅辑)

唐人小说(汪辟疆校注)

王右丞集笺注(赵殿成笺注)

王维诗选(陈贻选注)

李太白集(王琦注)

李白选集(郁贤皓选注)

杜少陵集详注(仇兆鳌注)

读杜心解(浦起龙)

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

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

白居易诗选(顾肇仓、周汝昌选注)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等)

李贺诗选(叶葱奇选注)

杜牧诗选(缪选注)

李商隐诗集疏注(叶葱奇选注)

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

花间集(赵崇祚辑)

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著)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

《隋唐五代文学史》(罗宗强、郝世峰主编)

B.宋代部分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

宋词选(胡云翼选注)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释)

唐宋词简释(唐圭璋选释)

唐宋词选(社科院文研所编)

词学研究论文集(华东师大编)

唐宋诗举要(高步瀛选注)

宋诗别裁集(张景星等编)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

唐宋文举要(高步瀛选注)

欧阳文忠公集

苏东坡集

苏轼诗选(陈迩冬选注)

苏轼词选(陈迩冬选注)

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

黄庭坚诗选注(陈永正注)

陆游选集(朱东润选注)

陆游诗选(游国恩等选注)

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

姜白石词编年笺注(夏承焘笺注)

漱玉集注(王延梯注)

杨万里选集(周汝昌选注)

范成大诗选(周汝昌选注)

元好问诗集笺注(郝树侯选注)

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著)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

宋诗史(许总著)

宋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