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381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docx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拓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中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转化的策略。

我们学的是北师大版,课本上并没有明确提出转化二字,但转化的思想贯穿始终。

而且转化的策略在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很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做成一节拓展课,来给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所谓“转化”就是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

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转化策略对学习的作用,能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运用转化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在强烈对比中引出转化策略

1、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

师:

同学们,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聪敏的曹冲把当时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轻而易举的给解决了。

请问,曹冲把大象转化成了什么?

生1:

略。

生2 :

略。

师:

:

是啊,曹冲聪明过人!

他用转化的策略轻松地解决了难题。

这节课我们就向曹冲学习,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板书: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2、谈话导入,激发认知冲突。

师:

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猜一猜,哪个面积大?

(课件呈现)

生:

左边的大。

生:

右边的大。

生:

一般大。

师:

同学们猜得结果都不一样,我们请方格图来帮忙吧。

(课件呈现)

师:

猜左边大的请举手,恭喜你们:

猜对了。

师:

比较下面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再用数方格的办法方便吗?

生:

不方便。

师:

是不方便,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3、初步感受转化作用。

生1:

略。

师:

(课件动态演示)哦,你是这么想的。

将它

上面的半圆平移5格到对应的下方,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长5格宽4格的长方形。

生2:

师:

(课件动态演示),你是将这个图形

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旋转180°,它也变成了一个长5格宽4格的长方形。

我们再借助方格图,就比较出它们原来一般大。

师:

在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时,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

生:

转化

师:

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生:

能将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

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在复习旧知中感受转化策略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回顾整理一下: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

 

1、图形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

回顾有关公式推导过程。

(课件演示)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呈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计算公式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图形周长、内角和方面的应用

师:

在求周长、内角和等问题时,我们也要用到转化的策略。

师:

你有什么办法求出树叶和硬币的周长?

生:

用化曲为直的办法,把曲线段转化成直线段来进行测量周长。

师:

怎样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转化为一个平角。

3、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

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学会转化的过程。

不仅在图形的世界里常常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而且在数与计算方面也常用到这一策略。

师:

在学习认数和计算时,哪些地方用到过转化的策略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整理回顾,然后师生互动交流。

生举例说明:

如小数乘法是转化为整数乘法,分数除法是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的,等等。

师:

通过我们的回顾和整理,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

都是将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来解决的。

师板书:

[思考]结构性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

对转化策略的理解不能仅仅依赖直观的演示与形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学时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以逐步建构学生对转化策略的深层理解。

以上教学设计中主要从3个层面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

(1)图形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

(2)图形周长、内角和方面的应用;(3)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

在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中,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逐步深入展开:

首先,让学生经历直观的单一图形的转化;接着,让学生经历了形与形之间的转化(即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求周长和内角和中的应用)。

三、实践应用,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转化策略

师:

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将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的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用运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

 1、计算   

师:

请仔细观察,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

它们的分子都是1,且后面的分数总是前面那个分数的一半。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请同学们试着在作业纸上计算一下。

生①:

用通分的办法。

师:

如果算式中数据比较多,这样算就有些麻烦了。

生②:

用拆分法。

生③:

用画图的办法。

师:

这种数形结合的办法,真是巧妙,巧妙地把加法计算转化成了减法计算。

师:

按照这种思路,

,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

略。

2、师:

观察下面两个图形,想一想,要求右边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师:

哦,原来你是这么想的。

(教师动态演示转化过程)

师: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cm?

生:

略。

3、实践应用。

师:

刚才我们用转化的策略轻松地解决了两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足球场上的数学问题。

出示:

有16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进行。

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

生默读完题目后说一说什么是单场淘汰制。

师:

同学们试着做一做,做完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生①:

这道题我也是用画图的办法来解决的。

师: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生②:

16-1=15(场)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②:

因为冠军只有一支球队,需要淘汰16—1=15支球队。

因为是单场淘汰制,即一场比赛淘汰一支球队,淘汰15支球队所以就要比赛15场,也就是16—1=15(场)。

师:

你解释得真好,大家都听懂了吗?

掌声鼓励一下呀!

师:

求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

转化为求要淘汰多少支球队。

这样就简便多了。

之所以简便就是因为我们应用了什么样的策略?

生:

转化的策略。

师追问:

如果是64支球队参加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如果一共有n支球队呢?

4、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P74面,完成第2题。

(1)

生说过程,师操作演示。

(2)

生①:

我将空白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6小格。

那么涂色部分就是10小格,所以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师:

这位同学将问题转化为先求空白部分,这想法不错。

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②:

我将涂色部分分成5块,通过移一移,就能求出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了。

师:

通过将涂色部分移一移,确实能很快地看出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5、师:

下面这道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生①:

将原图周长转化为求一个大圆周长的一半和一个小圆的周长。

大圆周长的一半:

4×2×3.14÷2=12.56(m)

小圆的周长:

3.14×4=12.56(m)

原图形周长:

12.56+12.56=25.12(m)

生②:

转化成求一个半径是4米的大圆的周长就可以了。

2×3.14×4=25.12(m)

师:

为什么?

生②:

因为在这里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一半是相等的。

大圆周长的一半:

4×2×3.14÷2=12.56(m)

小圆的周长:

     3.14×4=12.56(m)

师: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将这个复杂图形的周长问题

转化为求一个大圆的周长,方法实在妙呀,大家掌声鼓励!

四、拓展延伸,在总结反思中提升转化策略

1、师:

我们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家们是怎么看待解题的?

生齐读:

“什么叫解题?

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2、师:

转化策略不仅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其他领域应用也很广泛。

 

师:

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测量灯泡的容积时,将灯泡里注满水,然后将水倒入一个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

这个水的体积就是什么?

生:

水的体积就是该灯泡的容积。

师:

爱迪生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什么策略?

生:

转化。

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3、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

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师相机指着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生①:

生②:

生③:

略。

师: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转化的过程,不断地将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的过程!

(师边小结边出示,将数学知识符号化,简洁明了。

师:

学好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对于我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尤为重要!

[思考]学习转化的策略,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转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应用转化策略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萌发,必须建立在充分体验策略价值的基础上。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教者不断组织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价值进行了追问与引领。

在课尾,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与过程,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然后出示数学家的名言,让学生从今天学习转化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力图增强数学学习的文化性、充分感受转化价值的魅力所在。

 【教学反思】

学习转化的策略,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转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应用转化策略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萌发,必须建立在充分体验策略价值的基础上。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教者不断组织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价值进行了追问与引领。

在课尾,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与过程,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然后出示数学家的名言,让学生从今天学习转化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力图增强数学学习的文化性、充分感受转化价值的魅力所在。

本节课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是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