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377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

《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docx

教育学习文章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

第八课《拥护党的领导》导学案

  www.5y

  kj.co

  m姓名)第12周

  第2课时

  编者:

  课

  题第四单元情系祖国第8课拥护党的领导第1框辉煌的历史篇章课型新授课课时分配本课需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为本学期第2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3、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历史巨变。

4、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活动,动脑分析、思考,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通过对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学习,培养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历史巨变的原因和结论教学难点历史巨变的原因和结论知识准备一、预习活动:

搜集我党成立、发展、壮大的资料。

二、预习思考题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与宗旨分别是什么?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从中可得出哪些结论?

三、预习练习题1、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穷凶极恶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逐步沦为

  

  。

3、

  

  ,才使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的先锋队,同时是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

  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又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起

  ,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5、

  ,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特别是1978年

  

  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6、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和

  日益巩固和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

  

  的基本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学习内容一、预习检测:

★填空题: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宗旨是

  

  。

★请你说出:

党和国家采取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竞答题: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了什么?

二、探究交流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1、查阅资料:

同唱一首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定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列举史实说明这首歌所反映的道理。

史实:

道理:

2、回顾历史:

寻访先辈的足迹中国在20世纪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位伟大人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革命战争的胜利?

●你的思想感受:

3、观察生活:

感悟历史巨变展示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随后又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走上了平等、自由、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

现在请一些同学来展示准备的材料。

●引领抢答: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巨大成就?

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你知道吗: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来的奋斗对中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知识梳理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与宗旨分别是什么?

(1)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从中可得出哪些结论?

(1)主要表现: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②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

(2)结论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③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达标检测一、达标检测一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三个代表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毛泽东思想2、使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是(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社会主义改造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中国的建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改革开放4、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是(

  )A.新中国成立B.1956年底c.党的十七大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5、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党和政府采取的基本方针(

  )A.基本路线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改革开放D.依法治国6、"共产党她辛劳为民族,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下列对这段歌词理解不正确的是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B、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c、中国共产党只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D、中国共产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香港、澳门问题成功解决的原因有哪些?

对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启示?

(答案提示:

香港、澳门问题成功解决的原因:

一是我国政府采取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二、达标检测二1、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彻底改变了旧社会四分五裂的状态;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繁荣和富强。

这表明(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我们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灿烂前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2、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历史雄辩地证明了(

  )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②共产党从其诞生起就是中国的执政党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几乎所有的指标和目标都顺利实现,特别是党和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在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医疗事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问:

从十一五成就中我们能感悟到哪些重要结论?

(答案提示: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③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发展离不开合作。

⑤发展是硬道理。

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反思与总结  九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提纲

  (姓名)第13周

  第1课时

  编者:

  课

  题第四单元情系祖国第8课拥护党的领导第2框科学的行动指南课型新授课课时分配本课需3课时本节课为第2课时为本学期第23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党的指导思想。

2、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3、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感悟活动,理解并阐述党的指导思想的产生、内涵及作用。

2、通过材料分析,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理论和思想的能力,帮助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党的指导思想变化的认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坚持对人民负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每个公民都要提高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

知识准备一、预习活动:

搜集能体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料。

二、预习思考题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是什么?

其中哪些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系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的是什么?

并简要谈谈你对“三个代表”的理解?

4当前,必须以什么来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并简要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

5、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三、预习练习题1、

  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

  

  和

  。

4、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

  

  

  始终代表

  始终代表

  

  

  。

6、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7、XX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把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写进了党章。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

  ;根本方法是

  。

9、XX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的战略思想,强调要以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学习内容一、复习提问: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分别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什么?

二、导入新授“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见规矩、法则等思想和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那我们党是以什么样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她不断前进呢?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结果,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并感悟歌词歌颂的歌词歌颂了谁,主要反映了什么?

(哪一代领导人,理论成果)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2、“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3、“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着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二)毛泽东思想1、创立

  2、意义自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1、创立: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997年

  党的十五大2、内容:

  3、意义: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创立

  2、内容

  3、如何理解(五)科学发展观1、含义

  2、第一要义

  3、核心

  4、基本要求

  5、根本方法知识梳理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是什么?

其中哪些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其中后三者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的是什么?

并简要谈谈你对“三个代表”的理解?

(1)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就是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4当前,必须以什么来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并简要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

(1)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达标检测一、达标检测一(

  )1.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抓住的根本问题是①什么是社会主义②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③社会主义的本质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XX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3.XX年8月15El,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指出: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②三民主义③新三民主义④邓小平理论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二、达标检测二1.请你说说新中国成立62年,发生了哪些沧桑巨变?

①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②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④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

⑤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昂扬奋发。

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⑦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十一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①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④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⑤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⑦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从“十一五”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或给我们哪些启示?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6)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7)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

4.看到成就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

①从国内看: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资源相对紧缺.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社会矛盾仍比较突出;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②从国际看:

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压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5.你认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哪些矛盾和问题。

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传统产业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发展还不够均衡,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不容忽视等。

6.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②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④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等。

9.请你为家乡的崛起出谋划策?

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实施科技强市战略;②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铁军精神;⑤加强文化建设,⑥抓住沿海大开发契机,加强与兄弟地区和省份的交流与合作;⑦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⑧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⑨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⑩借助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滩涂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10.携手共绘十二五新愿景,如何做?

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需要不断改善民生,凝聚起最强大的力量。

更好体现以人为本,力促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是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国策、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11.请你畅想:

未来5年,哪些新生活值得期待?

生活更便捷:

普及物联网,享受“高铁”时代带来的便捷;百姓更幸福:

有房子住,有工作做等。

反思与总结九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提纲

  (姓名)第13周

  第2课时

  编者:

  课

  题第四单元情系祖国第8课拥护党的领导第3框伟大的基本路线课型新授课课时分配本课需3课时本节课为第3课时为本学期第2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2、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正确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正确理解党和国家关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思想。

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知道基本路线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初步确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信念。

教学重点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基本路线的关系。

知识准备一、预习活动:

搜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本市和家庭生活变化的资料。

二、预习思考题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和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各是什么?

3、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什么?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什么?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哪些现实意义?

6、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7、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是什么?

三、预习练习题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的科学论断,依据这一基本国情,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党的基本路线以

  

  为核心内容,以建设

  、

  、

  、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

3、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可靠保证。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最终目标是

  。

5、XX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

  的战略思想,强调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7、

  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8、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是为了

  

  ,都是为了

  

  。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申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确定了更为具体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

  。

10、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最根本的就是要

  

  

  

  。

学习内容

(一)预习检测:

  、快速记忆: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2、小牛解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含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道路,坚持

  理论体系。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议一议: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①探究:

说说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②结论: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领导核心:

◆依靠力量:

◆核心内容:

◆根本途径:

◆奋斗目标:

邓小平说: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2、想一想:

为什么发展是硬道理(提示:

至少从两个角度分析。

)◆角度一:

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

◆角度二:

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角度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角度四: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3、看一看:

耳闻目睹话改革①举例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②分析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作用。

③归纳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地位、意义。

4、找一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②教师归纳:

三、学习感悟:

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想说:

知识梳理8、3伟大的基本路线1、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内容2、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6、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达标检测一、达标检测一(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c.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