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开学考试试题 含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开学考试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开学考试试题 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开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班级:
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
题号
知识基础
积累运用
口语交际
阅读
习作
总分
得分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用“察”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小明看书入了迷,根本没有()到妈妈已经走到他的身边。
(2)我们不留心()身边的事物,就写不出好文章。
(3)最近,国家领导人来我市进行了()。
2、辨字组词。
嫌()驰()辨()洋()
谦()弛()辩()痒()
3、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4、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厨橱震振
()窗()艺()柜()奋()颤()慑
5、用“______”标出不同类的词。
(1)蒙古包民居竹楼四点金四合院
(2)京剧藏戏黄梅戏越剧戏剧
(3)虚伪夸耀勾当当机立断
(4)平易近人和颜悦色斩草除根循循善诱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_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饭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1.下岗女工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3.看了电影《生死抉择》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北京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3、辨析选择。
1.朗读、说话都要注意语句的语气,请选出语气最重的一句。
( )。
A.明天的会,你一定要参加。
B.明天的会,你不去不好。
C.明天的人,你非去不可。
D.明天的会,你能不参加吗?
2.一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对他的对手说:
“挣钱的办法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一种是诚实的。
”对手问:
“哪一种?
”他回答:
“正好是您不知道的那一种。
”他通过这些话讽刺了对手什么?
( )。
A.知识贫乏 B.不会挣钱 C.缺乏诚信 D.孤陋寡闻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与语境不符的一项是( )
A.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
B.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
C.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无比舒畅,几只蝴蝶在菜花地里欢快地飞舞,树枝上的小鸟彷徨流浪。
D.常听一位老人说,每逢春秋两季,月圆的时候,你要是心细,有时会听见长城上发现很低很低的声音,像吟诗一样。
老人说:
这是长城在唱歌,唱的是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面上写墨梅,实际上借花喻人,寄托着诗人的高尚节操。
B.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实际上是劝皇上,希望他能下决心改革,打破常规起用有才能的人来振兴国家。
C.王翰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的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生活态度,基调悲凉,伤感。
4、按要求写句子。
(1)湖面很平静。
(改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南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花落在头发上。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改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口语交际。
进入六年级后,学习压力渐渐加大了。
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让自己收获许多。
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自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有文气,就有灵魂;人有文气,就有气质。
“文苑”文学社决定开展“文气从哪里来”的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以免费领取价值80元的景区门票。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
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
截至大年初六,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
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
【材料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去了,抠墙皮、挖砖块的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
1、(《文苑》主编打算采用【材料一】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莫言的父亲打电话说:
真的受不了了,家里墙皮都快抠没了。
请你替他们家拟写一条标语,有效引导游客行为。
3、文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文苑》主编希望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则短评。
(60字左右)
2、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
“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
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
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阅读,再回答问题。
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无独有偶。
17世纪的一个夏天,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玫瑰花开了。
他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实验安排,便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
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
谁知当水落到花瓣上后,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匆匆忙()观赏()敏锐()
2、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用“∥”给段落分为三层。
3、“无独有偶”这是()句,在文中起到()作用?
4、用一句话概括波义耳所进行的科学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作文部分。
(一)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
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
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
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2、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察觉,观察,视察
2、略
3、峥嵘,眷恋,撇嘴,魁梧,侵蚀
揉搓,裤兜,荣誉,追悼,冻僵
4、橱窗,厨艺,橱柜,振奋,震颤,震慑
5、四点金,藏戏,当机立断,斩早除根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略
2、修改病句。
1.下岗女工在马路上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2.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都收听并记录当天的天气预报。
3.我看了电影《生死抉择》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北京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3、1.C 2.C 3.C 4.C
4、略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要点提示:
读书是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读书可以让人长知识;读书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每空的回答言之有理,针对性强即可。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1、示例1:
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
示例2:
用书声赢掌声凭文才领门票(词句简洁,能够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即可)
2、示例1:
墙皮有文气瓦匠早得奖
示例2:
抠墙皮有何用学莫言养文气评分标准:
词句简洁,能够体现标语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还有一定的特色,如采用了对偶、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幽默风趣,或者词句精警。
3、可以从多方面切入评论:
如社会引导,形成良好的氛围;家长重视,做出良好的示范;自我修炼,养成阅读的习惯;旅游景区,应有文化品位。
2、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
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3.能够针对两人不同的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语句通顺者即可给分。
3、略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