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358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上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上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上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上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计划.docx

《三上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计划.docx

三上计划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数数、交流、类推等活动,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

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制定老师审批教导主任

全册计划

(二)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在充分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以及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确定的。

在“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为主要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估算以及简单的口算,除法验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00以内),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估算,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一、二年级认数和四则运算内容的扩张。

教材还安排了认识常见的量以及直观认识分数。

千克和克是个全新的内容,教学中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在操作中自主发现克与千克的关系,24时记时法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单元。

在二年级从前后左右这四个角度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由两个或三个长、正方体拼搭的物体;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五次操作型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还增设了“你知道吗?

”栏目,结合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材还编排了适量的思考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算法,正确进行除法的笔算。

认识“万”以内的数,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自主发现千克和克的关系。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理解24时计时法。

难点:

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

建立正确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

计算的正确性,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

全册计划(三)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形成了一些差异,包括认知领域,习惯与态度等。

大多数学生已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专心听讲,发言踊跃,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但也有少数学生不够理想,有些是因为上课思想不集中,不爱动脑筋,其他学生的发言不认真听导致的,如:

姚成、黄晓悦等。

有些是因为理解能力比较差,讲了好几遍都听不懂而导致的,如:

毛杨洋、尹斯琪、龚思佳等。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困生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为学优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下学期优秀率争取达到90%,合格率争取达到100%。

 

教改措施

1、结合《大纲》和知识体系网络图,准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前后衔接。

2、自觉运用“学程导航”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注重小组合作机制的运行,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重视预习作业的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学困生的课前辅导,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信心;坚持“口算题卡”的使用,夯实数学学习的基础。

5、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通过表扬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发言、作业等数学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6、发挥学具的直观形象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口、眼、脑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除法

学科课外活动农村新貌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全单元教学内容以笔算为主线。

先通过比较容易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没有余数),教学除法竖式及除法的验算;然后教学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的情况;最后教学商的个位上是0的除法。

教材把口算、估算和解决问题合理穿插到各"想想做做"或练习中。

单元教学结束时安排了场景型的实践活动《农村新貌》。

本单元还编写了三道思考题,属于"弹性"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用。

思考题能帮助学生灵活地、综合地应用学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计划

(二)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的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1、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引发学生的操作活动,通过有序的操作带动有条理的思考,理解除法竖式的结构与算法。

2、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教学除法验算,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并充分发挥验算的作用。

3、科学地处理口算、笔算与估算三者间的联系,加强估算。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发展数学思考。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认数

学科课外活动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

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计划

(二)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记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2、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3、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及写的教学。

4、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千克和克

学科课外活动称一称

本单元教材分析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

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凝聚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单元计划

(二)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估计。

3、以千克为内容安排实践活动。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加和减

学科课外活动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前,学生己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还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口算的重要基础。

教材考虑到学习资源比较丰富,第45页与第47页的例题都让学生先计算,再把自己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相互说说。

为了便于学生独立学习,在两位数加法中先教学不进位的,再安排进位的。

类似地在两位数减法中也先教学不退位的,再退位的。

单元计划

(二)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1、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

2、要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

3、利用线段图启示算法。

4、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组建认知结构。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24时记时法

学科课外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分析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53-56页着重教学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第57-59页联系实际问题教学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60-61页是一次实践活动。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

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资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四周,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

例题先出现摘录的一段电视节目时间,从学生喜欢的"六一剧场"的开始时间切人,让学生讨论"怎么会有14:

00呢",引人了24时记时法。

"想想做做"中有学习和体育活动的时间、银行的营业时间、公共汽车站牌上标注的服务时间、交通标志上的起止时间、火车票上的开车时间、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告等等,无论是数学内容还是生活内容都十分丰富。

单元计划

(二)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刻。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2、形象地展开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

3、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求非整点时刻间经过时间的方法。

4、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长方形和

正方形

学科课外活动周长是多少

本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62-64页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第65-66页教学周长的含义;第67-69页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70-73页是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己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

教材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

要求学生拿几张(注意:

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量、比,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第62页的几张照片,起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的作用。

单元计划

(二)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

2、联系实际事例教学周长的含义,初步建立周长概念。

3、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乘法

学科课外活动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习本单元乘法的重要基础。

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相比,学生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会遇到下列一些新情况。

1、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一位数除了依次与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相乘外,还要继续与百位上的数乘,即还要进行几百乘一位数的运算。

这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新知识。

2、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往往会个位向十位、十位向百位连续进位。

这里虽然没有新知识内容,但经常是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

3、三位数的十位上可能是0,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会碰到三位数中间的0乘一位数,这是学生尚末学习的知识。

单元计划

(二)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各位都不进位),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1、1、先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向三位数乘一位数扩展创造条件。

2、2、放手学生自己实践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

3、笔算的同时加强估算教学。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观察物体

学科课外活动

本单元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教学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学生初步能识别这些物体的各个面的形状。

在此基础上,三年级(上册)继续观察由两个或三个长、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

《标准》指出,空间观念表现在能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一般情况下,物体的三视图是描绘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这三个面的形状的图形。

全单元内容分成两部分,例1、想一想及“想想做做”以观察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搭物与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拼搭物为主;例2、想一想及“想想做做”以观察三个相同的正方体的拼搭物为主。

学生初学几何体的三视图时会有些困难,为了便于教学,教材由易到难,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要求。

单元计划

(二)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形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1、1、先学习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或两个相同的正方体的拼搭物的三视图,再学习三个相同的正方体的拼搭物的三视图。

2、2、先教学观察物体并选择适宜的三视图,再教学根据已有的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先教学各个面都是平面的物体,再教学某个面不是同一平面的物体。

4、先教学几何体的三视图,再教学常见物体的视图。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统计与可能性

学科课外活动摸牌和下棋

本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初步学习了收集、记录、分类整理信息以及用简单的表格或涂颜色的方块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在摸彩球、玩转盘、抛圆片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单元继续教学“可能性”,使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差不多”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方法,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

把可能性的教学与统计方法密切结合是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

单元计划

(二)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1、从结果想原因,体会可能性有大、有小。

2、把两种统计图进行比较。

3、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

4、4、通过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实验、统计、分析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十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认识分数

学科课外活动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先教学几分之一,再教学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最后的“你知道吗”简要介绍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数学文化熏陶学生。

数是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创造的。

学习动机起于兴趣、源于需要。

教材在编写时力求创设学生的认数需要。

(1)第100页例题中两名孩子在平均分三种食品,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的数量都能用整数表示,每人只能分到半块蛋糕,无法用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

教材以此为契机,开始教学分数。

(2)第103页例题,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四份,在一份或几份上涂颜色。

涂的一份可以用1/4表示,涂两份、三份呢?

教材由此进几分之几的教学。

单元计划

(二)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1、创设情境,引发认数需要。

2、重点突破,提高认数效率。

3、以理解分数意义为重点,带出分数的大小比较。

4、在操作中体会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科第五册第十一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教时数

起讫日期

起讫周节次

整理与复习

学科课外活动

本单元教材分析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和大小关系,提高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与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积累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折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丰富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的认识,能选折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