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1.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学习时和同伴交流,彼此取长补短,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答案】
(1).淮南秋雨夜
(2).举杯消愁愁更愁(3).谈笑有鸿儒(4).燕然未勒归无计(5).怅望青田云水遥(6).三人行(7).必有我师焉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默写时,要注意淮、消、鸿、儒、勒、怅、遥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久违的鸟鸣打破了整夜的寂静,那声音婉转动听,是天籁之音,春之音。
驻立在窗前,聆听着鸟鸣,我好像也闻到了花香,哦,她换上了盛装,粉、白、红、黄、紫……各种颜色的花争yán斗艳,竟相开放。
世界顿时姹紫嫣红,无比美丽……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聆________yán____________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líng
(2).妍(3).驻(4).伫(5).竟(6).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1)注意“聆听”不能写成“伶听”;“争妍斗艳”不能写成“争研斗艳”。
(2)“驻立”应为“伫立”;“竟相”应为“竞相”。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
B.姚明精湛的球技,使与他同场竞技的球星们都黯然失色。
C.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
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D.林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A.“默默无闻”比喻人或事物没有名气,句中指人们不知道海啸的来临,不合语境;B.正确;C.“指日可待”是不久就可以实现的意思,与前面的“多年“相矛盾;D.“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句中指的是不加标点符号,该成语使用不当。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春天到了,西溪植物园里游人如织。
看到花红柳绿、碧水荡漾的美好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B.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A.缺少主语,删去“使”;B.搭配不当,应改为“晚年的作家杨绛先生,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C.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D.正确。
5.名著阅读
(1)《水浒传》中八条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什么地方?
请结合原著具体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水浒传》片段,完成题目。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欲将林冲打死。
正在这时,林中突然飞出一条禅杖,将水火棍一隔,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
①这段话出自哪一个故事情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结合小说故事情节分析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例如:
利用天时(天气炎热);利用地利(在小树林中找不到水喝);利用杨志和众军之间的不和;扮成枣贩,迷惑和稳住押送队伍;白胜故意不卖酒,激化押送队伍内部矛盾,增强诱惑力;晁盖等人先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故意抢吃另一桶酒,清除杨志疑虑;下药下在饶来的半瓢酒里,防不胜防。
(2).
(2)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或大闹野猪林(3).例如:
a、重情重义、侠肝义胆。
知道林冲被陷害,鲁智深便想方设法营救,得知林冲流放沧州,更是一路相随,在危急关头救了林冲。
b、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爱憎分明。
他同情被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救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远了,他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
c、粗中有细,勇而有谋。
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
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
d、慷慨大方,仗义疏财。
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识记关键情节,经典片段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1)智取生辰纲”中的“智”最集中地体现在几个环节上,一是假装成卖枣、卖酒的商贩,二是迷惑住杨志的关键动作:
刘唐当众在另一桶酒里打酒吃消除了杨志的戒备心,三是吴用则趁机在酒里下药。
据此回答即可。
(2)①本段中“胖大和尚”为鲁智深,此段文字出自“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节。
②从原著中与鲁智深有关的故事看,鲁智深是一位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热忱率直、粗犷刚烈的人物。
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回答即可。
6.综合性学习
实验中学八(9)班组织了一次《寻觅春天的踪迹》实践活动,请你来参与:
①踏春:
当同学们去田野中踏青时,要有一面旗帜引导,请你设计一条简洁的标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颂春: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准备出一期黑板报赞颂春天的美好,邀你做主编,请你为黑板报设计两个栏目。
答: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护春:
当你们坐在草坪上休息时,看见一位小伙子正把废塑料袋和空饮料瓶扔到地上,你赶忙上前劝阻。
针对小伙子下面这句话,请你结合【相关链接】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
【相关链接】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
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并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小伙子说:
小毛孩管什么闲事!
我只是扔个破塑料袋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与春有约,走,踏春去;寻觅春天的踪迹;记录春天的印象;描述美丽的春天;感悟春天的魅力。
(2).
(2)春之诗韵春之赞歌(3).春天的故事等(4).(3)示例:
叔叔,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责任一起爱护它。
你知道吗,塑料袋不易降解,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严重破坏环境。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一)古诗鉴赏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7.诗题为《雨后池上》,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
8.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案】7.①池塘水面上涨;②池水更清澈;③柳枝上缀满雨珠。
8.诗人用“明镜”来喻池塘,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或者恬淡心态。
【解析】
7.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抓住“水面平”“明镜””“垂杨舞”等分析概括即可。
8.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结合比喻的作用,分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即可,注意抓住池水平静的特点。
(二)文言品味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
唐太宗。
②致治:
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
只。
9.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
(3)上诘之(___________)(4)安可诬一世之人(___________)
10.翻译句子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11.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9.
(1).通“饲”
(2).等同,一样(3).责问(4).怎么
10.
(1)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11.
(1).托物寓意;
(2).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3).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12.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解析】(甲)选自《韩愈文选》作者:
韩愈年代:
唐
(乙)选自《资治通鉴》作者:
司马光年代:
北宋
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
“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封德彝惭愧的退下。
9.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食”,通“饲”,喂养。
(2)句意: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等”,等同、一样。
(3)句意:
太宗责问他。
“诘”,责问。
(4)句意:
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安”,怎么。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骈”,共同、一起;“非”,不是;“但”,只是;“于”在。
点睛: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写作手法而把握。
由甲文“千里马”的被摧残、被埋没,代指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可知甲文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揭露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的做法;由乙文中“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可看出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1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合情合理。
本题中先要理解“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意思,其意思是“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根据唐太宗这一观点来结合实际谈,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三)美文赏析
教子
孙道荣
①在我前面,手拉手走着一对母子,孩子四五岁的样子,虎头虎脑,很可爱。
②小区门口的岗亭上,笔直地站着一位保安。
小区物业为了改善小区的形象,做到文明服务,要求值勤保安,在业主经过时,必须敬礼。
母子从保安身边走过时,保安“啪”地向他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年轻的妈妈牵着儿子的手,忽然停了下来,弯下腰对儿子说:
“叔叔向你敬礼,你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啊?
”孩子看看妈妈,又仰头看着保安,也抬起手臂,学着保安的样子,敬了个礼,并用稚嫩的童音对保安说:
“谢谢叔叔。
”年轻的保安脸竟然红了,连连摆手:
“小朋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妈妈赞许地对孩子说:
“小朋友就应该这样讲礼貌。
”得到妈妈的表扬,孩子一脸灿烂。
③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
很钦佩这位年轻的妈妈,通过这样一些细小的举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做人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④他们沿着小区的道路,朝前走去,我也继续跟在他们后面往家走。
孩子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和妈妈讨论这件事。
“刚才那个保安叔叔,好帅啊。
”孩子说。
年轻的妈妈点点头。
孩子忽然仰起脸,激动地对妈妈说,“长大了我也要当保安,妈妈,你说好吗?
”妈妈停下了脚步,瞪着孩子,“没出息!
长大了,你要像爷爷一样当领导,或者像爸爸一样,自己做老板。
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去做保安。
”似乎还觉得不够,年轻妈妈又重重地加了一句:
“儿子,我跟你讲,长大了你要是不好好念书,就只能像刚才那个保安一样,一辈子没出息地替别人站岗,明白吗?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⑤听着这对母子的对话,我惊愕不已。
年轻的妈妈,又一次拿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了一回自己的孩子。
可是,这前后两次的教育,多么截然不同啊!
⑥这让我想起另一次经历。
年前的一天,单位组织一帮人,去慰问扶贫结队户。
一位同事将儿子也带上了,同事想找个家里有同龄孩子的困难户,一方面帮他们一把,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儿子好好上一课,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多么幸福。
我们陪着那位同事,来到了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女主人因重病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上小学,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男主人一个人的肩上,日子过得很艰难。
在介绍了情况后,同事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让儿子亲手交给困难户家的男主人。
男主人推阻再三,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从孩子的手上,接过了那个红包。
同事的儿子还掏出了自己的几十元零花钱,送给了困难户家上小学的孩子。
两个孩子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⑦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同事的做法都大加赞赏,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同事摸着儿子的头,夸奖他今天的表现非常好。
孩子有点害羞地低下了头。
没想到,同事又趁热打铁地教育儿子:
“看到了吧,回去不好好读书,将来你就会和那个叔叔一个下场。
”
⑧一车人错愕不已。
⑨也许我的这位同事,与我在小区所遇到的那位母亲一样,急迫地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可是,这一课的背后,是多么让人悲凉和痛心的现实啊。
我不能确定,我们在孩子心灵中,到底埋下的是怎样一颗种子。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所写的两件事。
14.在小区里见到的一幕,使“我”对那位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用两个词语概括出这种变化。
15.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请说出你对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种子”的理解。
16.第⑦段中“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同事的做法都大加赞赏”,假如你是“我们”中的一员,这时你的心理活动怎样的,请描述出来。
(不超过50字)
17.生活中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教育的内容,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请对《教子》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奶奶的教育行为分别作出评价。
【链接材料】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
——贾平凹《月迹》
【答案】13.①小区里,一位母亲教育儿子做保安是没出息的。
②年前,单位组织慰问扶贫结队户时,同事教育儿子不好好学习也会成为困难户。
14.钦佩惊愕(或错愕)
15.
(1)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同事的儿子真诚、友爱、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2)比喻影响孩子成长的思想或行为。
16.根据语境,合理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心理活动,体现当时对同事这一做法的看法(即赞赏的原因)
17.母亲:
一方面能教育孩子懂礼貌,另一方面却又不尊重、轻视普通劳动者,价值观有误,教育不当。
奶奶:
了解童心,对生活充满热情,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
【解析】
13.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
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认真阅读短文,可知第一至五段写小区里,一位母亲教育儿子做保安是没出息的;第六至八段写年前的一天,单位组织慰问扶贫结队户时,同事教育儿子不好好学习也会成为困难户。
14.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
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
根据第三段“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
很钦佩这位年轻的妈妈”可提炼出词语“钦佩”,根据第八段“一车人错愕不已”可提炼出词语“错愕”。
点睛:
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16.本题是考查补写人物心理。
解答时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再用第一人称进行描绘。
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
解答时运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对同事这一做法赞赏的原因即可。
17.本题是对比异同阅读的考查,难点较大。
需要熟知两文内容,并且能归纳文章主旨,明确写作方法,才能知道异同点。
将文章和阅读材料集中起来,比较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
从小区里的那位母亲教育孩子方法上课看出她是一位不尊重普通劳动者的人她的教育方式不正确。
从链接材料中奶奶的做法上可知她是一位了解童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的老人,她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
18.人生旅途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助推着我们的成长:
亲人的关爱,朋友的情谊,阅读的引领,自然的熏陶……这些赐予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使我们在前行路上不惧荆棘坎坷,不畏狂风骤雨,自信地去拥抱未来,迎接光明!
请你以“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要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和人名;(4)不少于600字。
【答案】好书助我成长
最近,我读了本好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
保尔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创造出奇迹。
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保尔从未屈膝投降过。
他承受了最沉重的打击:
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他非常苦恼,不能自拔,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最终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战胜了自我。
前几天,爸爸让我练习做俯卧撑。
我一想到做到最后十几秒是那种十分难忍的时刻,我的心里就直发毛,我能忍过去吗?
大家都说那最难忍的时刻最能锻炼毅力,怀着挑战自己的心理,我开始了第一次练习。
也许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了,在做到个2的时候我的肌肉已经有点发酸了,咬着牙又做了1个,感到真的快不行了,头也昏、腰也酸,全身都显得不自在,几乎快崩溃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
放弃后躺在床上休息,脑子里想着刚才的情景。
啊,真是太难熬,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