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246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

《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必备 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docx

高考必备政治必修三高考母题解析

专题9

文化与生活

【2012年高考试题】

1(2012高考广东卷30)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12高考广东卷31)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

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2012高考北京卷24)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

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12高考北京卷25)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

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2高考山东卷23)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1年高考试题】

1.(2011•天津)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解析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根据材料,台湾果农的做法不仅是将不同原料的东西放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给该商品取了有着中国浓郁文化特色的名称。

A项入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与题意不符,不是侧重讲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C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能说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说法与题目无关。

本题选A。

2.(2011•江苏)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

输出产品属于经济行为,影响或者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既是文化现象又是政治现象。

因此①③正确,入选。

这些现象不是世界多极化现象,也不是强调资源的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②④不选。

答案:

B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考生对基拙知识的理解能力。

难度较小。

3.(2011•浙江)“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

 

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4.(2011•山东)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7分)答案: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党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正确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2011•北京)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情形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分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9分)

 

6.(2011•江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某校高三

(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

关注养老困境

同学们了解到,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养老院费用相对较高,多数老人希望在家里养老,但大多数子女因忙于工作使老人的不到妥善照顾,所以空巢老人逐渐增多。

政府为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一

 

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养老事

业,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企业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老服务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6分)

7.(2011·安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一: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2010年高考试题】

1、(2010高考·北京卷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

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运用3D技术制作电影”是文化现象,“创造27亿元的全球票房”“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

②④与题干主旨不一致。

答案选B。

2、(2010高考·福建卷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

“太精彩了!

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解析】A本题结合时政热点世博会考查了文化生活的骨干知识,其中有文化对人影响两方面特点的辨析。

美籍华人欣赏了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后,深受感染,由衷发出感叹,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深远持久则不选。

其它选项本身表述无误,但题干未

 

涉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们在文化的感染下,力量的增强,故BD二项与题意无关。

3、(2010年高考·天津卷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

“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4、(2010高考·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的来源、作用。

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②文化是由人民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得出正确答案C.

5、(2010年高考·江苏卷18)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D本题综合考查《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学生排除错误选项难度小。

①违背我国宗教政策。

④表述错误。

 

7、(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8分)

 

8、(2010高考·浙江卷41)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

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有人认为:

“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2分)

【2009年高考试题】

1.(2009福建文综31)《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2009广东单科31)“超女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由此推出了“大众选秀”节目的流行。

这反映了“选秀”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A.与经济相互交融B.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C.对经济具有反作用D.是选把拔人才的主要途径

2.AC。

本题材料揭示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AC符合题意。

“选秀”节目良莠不齐,因此不一定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故B不合题意。

D项夸大了“选秀”这一文化活动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AC。

3.(2009江苏单科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D。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

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

 

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2008年高考试题】

4.(2008山东基本能力62)在2006的1月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波特系列的6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口贸易的比例为10:

1,即引进10本,输出1本。

输出图书集中在武术、中医和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及汉语学习、普及性读物上。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

②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

③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因此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

④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还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③④⑤D.②③④

 

5.(2008山东文综18)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6.(2008年海南单科17)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6.B原生态文化不一定都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①错。

文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创造经济价值,所以④

 

错。

原生态文化也需要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传播和交流,故②正确。

文化能推动经济发

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③也正确。

故选B项。

7.(2008海南单科17)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8.(2008江苏单科37)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

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校高三

(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

奥运会会微和具有“篆书之美”的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请各举一例)

情境三同学们了解到,北京有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奥运志愿者行列。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江苏选拔产生了377名火炬手及137名护跑手,其中也包括中学生。

并非每个人都有当志愿者和火炬手的机会,但是人人都可以为奥运会增光添彩。

“心动不如行动”,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演讲赛。

(3)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就上述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演讲要点。

 

【2007年高考试题】

9.(2007宁夏文综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

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9.【答案】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

 

康的文化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审设问时,即可明确此设问考查的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包括区别与联系两个层面,结合材料梳理作答即可。

 

10.(2007山东文综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奉献”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

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1.(2007广东文基1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12.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基础性试题,用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本质。

故选C。

A、B、D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和

体现。

12.(2007广东文基14)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2高考试题】

1(2012高考福建卷33)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

①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2(2012高考浙江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

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2012高考北京卷26)随着国际和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虎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4(2012高考江苏卷20)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

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题干体现的是先进的技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体现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故选B。

AD说法题干没有体现。

C本身错误,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5(2012高考江苏卷21)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6(2012高考海南卷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④符合题意;②表述明显错误,不选;文化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实践,③错误。

选B。

7(2012高考海南卷20)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

②文化发展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③文化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④精神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

“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12分)

 

9(2012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