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190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

《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

华南理工经济学考试大纲

868经济学(含宏观、微观)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经济学》作为全日制经济学学术型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课目,主要考察考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水平,注重考查考生应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与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达到甄别优秀考生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经济学的目的。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考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考试基本要求

经济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准确、恰当地使用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与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㈠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㈡答题时间:

180分钟。

㈢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50分。

微观经济学80分,宏观经济学70分。

㈣题型比例:

主要采用四个题型:

概念解释30%;简答题70%;计算题20%;论述题30%。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

(一)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理解需求的概念,了解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需求函数和需求定律,掌握需求定律成立的条件,能运用需求定律分析问题,熟练掌握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点在线上的移动和线的移动之间的差别;

2.理解供给的概念,了解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掌握供给函数,熟练掌握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之间的差别;

3.掌握弹性的定义,了解弹性的特点,掌握点弹性,弧弹性两种计算方法并能实际应用计算,掌握弹性的几何表示;

4.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掌握各种弹性的取值范围及其对商品的分类意义;

5.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影响供给、需求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供求分析工具分析各种因素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理解蛛网模型,了解蛛网模型的收敛特点。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理解效用的含义,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别,了解对效用的基本假定;

2.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其数学表示;

3.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掌握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掌握预算线的含义及其斜率与截距的数学表示;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推导,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能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分析消费者的决策;

4.理解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概念,能运用希克斯方法与斯勒茨基方法将价格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能根据分解结果判断正常品、劣制品与吉芬商品。

(三)生产理论

1.理解生产过程和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短期与长期的差别,掌握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的概念及其数学形式与几何表示,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曲线的形式与彼此间的关系,掌握生产的三阶段论;

3.掌握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能够推导生产者均衡的条件,理解生产者均衡条件并能用以计算最优要素组合,理解对生产经济区的分析,理解生产经济区与生产的三阶段论之间的关系;

4.掌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的形式与参数的经济含义。

(四)成本理论

1.深刻理解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差别;

2.理解短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短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理解长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长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掌握规模报酬的概念、测度方法与几何表示,掌握规模报酬先递增再持平最后递减的一般规律,掌握规模报酬递增与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差别,了解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掌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4.掌握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理解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五)完全竞争市场

1.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与实际市场的差别,能够判断哪些市场类型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2.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面临水平的需求曲线,能够推导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均衡条件,推导厂商的最优产量,掌握厂商关闭点的分析,掌握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理解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差别的原因所在,掌握长期均衡的特点与条件,能几何推出长期供给曲线,熟练掌握短期、长期均衡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或亏损的计算;

3.帕累托最优的概念,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为何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4.掌握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含义与几何表示,并能灵活运用来分析价格管制的福利影响。

(六)完全垄断市场

1.了解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了解垄断的各种成因;

2.熟练掌握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入线、边际收入线之间的关系,能够互相推导;

3.能够推导完全垄断厂商的均衡条件,熟练掌握厂商最优产量与相应的价格和利润的计算;

4.理解对完全垄断市场效率的评价;

5了解价格分歧的含义、类型与适用条件,掌握三级价格分歧的公式,了解两步收费和搭售的基本含义与适用范围。

(七)垄断竞争市场

1.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理解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主观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掌握其差别的原因与表现形式;

3.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能够运用均衡条件分析厂商的价格产量决策,理解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差别的原因所在,掌握长期均衡的特点与条件,能够实际计算长期均衡条件下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或亏损。

4.了解广告对需求的影响,以及最优投放数量的条件。

(八)寡头垄断市场

1.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复杂性;

2.掌握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趋向均衡的过程和最终均衡的特点,能根据古诺模型比较独立与勾结的利润差别;

3.掌握折弯的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刚性;

4.掌握两种主要的价格领导的形成过程与条件,理解主导厂商的价格与产量决策,掌握卡特尔的价格与产量决策,了解决定卡特尔成败的关键所在。

5.理解纳什均衡等博弈论基本概念,并能用博弈论的思想解释寡头垄断者的行为

(九)不对称信息下的市场

1.深刻理解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掌握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会产生的后果:

逆向选择问题

2.掌握信号发送的含义及其意义,了解信号发送有效的条件

3.理解信息甄别的含义

(十)宏观经济学基础

1.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思想与基本体系;

2.掌握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能够判断哪些活动的成果不计入GDP;

3.熟练掌握GDP的三种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给定数据实际计算GDP,掌握GDP的主要特征与分析功能,了解GDP的主要缺点和优势;

4.掌握GDP与GNP的关系,了解两个指标各自的适用范围。

(十一)简单凯恩斯模型

1.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理论及数学表达,掌握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概念;了解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掌握凯恩斯投资函数的理论及数学表达。

2.掌握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十二)IS-LM模型

1.掌握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及货币需求函数的数学形式,并了解其他有关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论;

2.能够进行IS曲线的推导并掌握IS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3.能够进行LM曲线的推导并掌握IS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4.掌握各种因素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以及从不均衡向均衡移动的轨迹。

(十三)AD-AS模型

1.能够进行AD曲线的推导并掌握AD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2.理解长期AS曲线与短期AS曲线的差别,能够进行AS曲线的推导并掌握AS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3.熟悉AD、AS曲线的数学与几何形式;

4.掌握各种因素变动对均衡的影响,能够运用AD-AS模型进行政策分析。

(十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1.掌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概念以及实际计算方法;

2.掌握失业的类型及原因;

3.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影响;理解货币中性的理念;

4.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包括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所存在的问题。

(十五)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1.了解汇率的概念以及两种标价方法;了解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情况;能够区分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掌握均衡汇率的决定;能够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理解马歇尔-勒纳条件;了解汇率变动对国内平衡的影响等;

2.能够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数据的含义;掌握各种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

(十六)宏观经济政策

1.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

2.了解财政政策的手段及操作原则;

3.了解货币政策的手段及操作原则;

4.理解乘数、挤出效应、政策被预期到则无效等关于政策效果的分析,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优劣;

5.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所了解。

 

868经济学(含宏观、微观)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经济学》作为全日制经济学学术型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课目,主要考察考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水平,注重考查考生应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与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达到甄别优秀考生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经济学的目的。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考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考试基本要求

经济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准确、恰当地使用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与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㈠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㈡答题时间:

180分钟。

㈢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50分。

微观经济学80分,宏观经济学70分。

㈣题型比例:

主要采用四个题型:

概念解释30%;简答题70%;计算题20%;论述题30%。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

(一)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理解需求的概念,了解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需求函数和需求定律,掌握需求定律成立的条件,能运用需求定律分析问题,熟练掌握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点在线上的移动和线的移动之间的差别;

2.理解供给的概念,了解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掌握供给函数,熟练掌握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之间的差别;

3.掌握弹性的定义,了解弹性的特点,掌握点弹性,弧弹性两种计算方法并能实际应用计算,掌握弹性的几何表示;

4.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掌握各种弹性的取值范围及其对商品的分类意义;

5.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影响供给、需求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供求分析工具分析各种因素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理解蛛网模型,了解蛛网模型的收敛特点。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理解效用的含义,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别,了解对效用的基本假定;

2.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其数学表示;

3.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掌握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掌握预算线的含义及其斜率与截距的数学表示;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推导,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能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分析消费者的决策;

4.理解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概念,能运用希克斯方法与斯勒茨基方法将价格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能根据分解结果判断正常品、劣制品与吉芬商品。

(三)生产理论

1.理解生产过程和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短期与长期的差别,掌握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的概念及其数学形式与几何表示,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曲线的形式与彼此间的关系,掌握生产的三阶段论;

3.掌握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能够推导生产者均衡的条件,理解生产者均衡条件并能用以计算最优要素组合,理解对生产经济区的分析,理解生产经济区与生产的三阶段论之间的关系;

4.掌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的形式与参数的经济含义。

(四)成本理论

1.深刻理解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差别;

2.理解短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短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理解长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长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掌握规模报酬的概念、测度方法与几何表示,掌握规模报酬先递增再持平最后递减的一般规律,掌握规模报酬递增与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差别,了解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掌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4.掌握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理解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五)完全竞争市场

1.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与实际市场的差别,能够判断哪些市场类型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2.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面临水平的需求曲线,能够推导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均衡条件,推导厂商的最优产量,掌握厂商关闭点的分析,掌握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理解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差别的原因所在,掌握长期均衡的特点与条件,能几何推出长期供给曲线,熟练掌握短期、长期均衡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或亏损的计算;

3.帕累托最优的概念,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为何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4.掌握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含义与几何表示,并能灵活运用来分析价格管制的福利影响。

(六)完全垄断市场

1.了解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了解垄断的各种成因;

2.熟练掌握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入线、边际收入线之间的关系,能够互相推导;

3.能够推导完全垄断厂商的均衡条件,熟练掌握厂商最优产量与相应的价格和利润的计算;

4.理解对完全垄断市场效率的评价;

5了解价格分歧的含义、类型与适用条件,掌握三级价格分歧的公式,了解两步收费和搭售的基本含义与适用范围。

(七)垄断竞争市场

1.了解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理解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主观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掌握其差别的原因与表现形式;

3.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能够运用均衡条件分析厂商的价格产量决策,理解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差别的原因所在,掌握长期均衡的特点与条件,能够实际计算长期均衡条件下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或亏损。

4.了解广告对需求的影响,以及最优投放数量的条件。

(八)寡头垄断市场

1.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复杂性;

2.掌握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趋向均衡的过程和最终均衡的特点,能根据古诺模型比较独立与勾结的利润差别;

3.掌握折弯的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刚性;

4.掌握两种主要的价格领导的形成过程与条件,理解主导厂商的价格与产量决策,掌握卡特尔的价格与产量决策,了解决定卡特尔成败的关键所在。

5.理解纳什均衡等博弈论基本概念,并能用博弈论的思想解释寡头垄断者的行为

(九)不对称信息下的市场

1.深刻理解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掌握在此情况下市场机制会产生的后果:

逆向选择问题

2.掌握信号发送的含义及其意义,了解信号发送有效的条件

3.理解信息甄别的含义

(十)宏观经济学基础

1.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思想与基本体系;

2.掌握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能够判断哪些活动的成果不计入GDP;

3.熟练掌握GDP的三种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给定数据实际计算GDP,掌握GDP的主要特征与分析功能,了解GDP的主要缺点和优势;

4.掌握GDP与GNP的关系,了解两个指标各自的适用范围。

(十一)简单凯恩斯模型

1.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理论及数学表达,掌握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概念;了解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掌握凯恩斯投资函数的理论及数学表达。

2.掌握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十二)IS-LM模型

1.掌握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及货币需求函数的数学形式,并了解其他有关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论;

2.能够进行IS曲线的推导并掌握IS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3.能够进行LM曲线的推导并掌握IS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4.掌握各种因素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以及从不均衡向均衡移动的轨迹。

(十三)AD-AS模型

1.能够进行AD曲线的推导并掌握AD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2.理解长期AS曲线与短期AS曲线的差别,能够进行AS曲线的推导并掌握AS曲线发生移动的原因;

3.熟悉AD、AS曲线的数学与几何形式;

4.掌握各种因素变动对均衡的影响,能够运用AD-AS模型进行政策分析。

(十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1.掌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概念以及实际计算方法;

2.掌握失业的类型及原因;

3.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影响;理解货币中性的理念;

4.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包括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所存在的问题。

(十五)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1.了解汇率的概念以及两种标价方法;了解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情况;能够区分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掌握均衡汇率的决定;能够分析汇率变动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理解马歇尔-勒纳条件;了解汇率变动对国内平衡的影响等;

2.能够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记录数据的含义;掌握各种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

(十六)宏观经济政策

1.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

2.了解财政政策的手段及操作原则;

3.了解货币政策的手段及操作原则;

4.理解乘数、挤出效应、政策被预期到则无效等关于政策效果的分析,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优劣;

5.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所了解。

869管理学考试大纲

1.考试目的

《管理学》作为全日制管理类学术型硕士学位入学的专业考试课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进行管理学领域深入学习和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考试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旨在考查应试者在管理学领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和应用能力。

考试范围包括管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理论和综合运用技能。

3.考试基本要求

管理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该能够:

初步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重点了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理论和技能。

熟悉管理学基本职能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理解管理学基本假设,掌握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正确评价组织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具备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准确把握管理学发展趋势,了解情景嵌入式的管理学热点问题。

4.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和主观试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相结合,基础知识测试和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答题时间180分钟。

5.考试内容(知识点)

《管理学》考试包括以下部分:

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综合应用、理论前沿等四部分。

总分为150分。

各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基本概念:

管理学、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管理学基本假设、管理学发展历史、管理学前沿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

题型:

名词解释题

(2)管理理论:

计划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组织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领导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控制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发展历史与前沿等方面的理论。

题型:

简答题

(3)综合应用:

就以上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要求的内容,结合组织管理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综合运用若干相关的知识内容,针对组织管理中实际问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提出理据和建议,文理通顺、逻辑性强,具有针对性的答案。

题型:

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4)理论前沿:

在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理论、新观点、以及新的管理情景,结合组织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考生了解理论前沿问题,把握理论发展趋势,针对新的理论问题提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分析判断。

题型:

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6.考试题型

《管理学》考试内容一览表

序号考试内容题型

1基本概念名词解释题

2管理理论简答题

3综合应用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4理论前沿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7.参考书目: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2

869管理学考试大纲

1.考试目的

《管理学》作为全日制管理类学术型硕士学位入学的专业考试课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进行管理学领域深入学习和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考试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旨在考查应试者在管理学领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和应用能力。

考试范围包括管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理论和综合运用技能。

3.考试基本要求

管理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该能够:

初步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重点了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理论和技能。

熟悉管理学基本职能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理解管理学基本假设,掌握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正确评价组织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具备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准确把握管理学发展趋势,了解情景嵌入式的管理学热点问题。

4.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和主观试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相结合,基础知识测试和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答题时间180分钟。

5.考试内容(知识点)

《管理学》考试包括以下部分:

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综合应用、理论前沿等四部分。

总分为150分。

各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基本概念:

管理学、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管理学基本假设、管理学发展历史、管理学前沿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

题型:

名词解释题

(2)管理理论:

计划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组织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