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140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单选题:

共30题

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是我国地方行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因此A项说法正确;B、D项说法与题意无关,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在逐渐瓦解,我国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逐渐加强的,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

 

2.某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D项说法错误,丞相制度在明太祖时期已废除,清朝不存在丞相制度,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D。

 

3.“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

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和这种制度相对应的是

A.“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B.“立嫡以长不以贤”

C.“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制度是察举制,D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是科举制,科举制是当时较为公平的选官方式,可以排除;B项是嫡长子继承制,C项说法是李悝变法的内容,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4.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

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

A.鞍前马后B.为虎作伥C.狐假虎威D.爱屋及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当时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是因为极端专制缺乏民主制约的机制,所以宦官假借皇权而专权,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C。

 

5.《北京条约》中有如下条款:

“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这反映出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新特点是

A.商品输出B.掠夺劳动力C.资本输出D.掠夺财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根据材料信息“凡有华民情甘出口”可知涉及的是中国人出国的问题,再结合“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可以看出当时列强允许中国人出国,当然应该是为了满足其工业生产的需要,根据所学应该指华工出国这一条款,因此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B。

 

6.太平军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

“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

”“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

”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A.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B.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

C.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D.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出当时太平天国时期的外交政策,体现的是独立自主,因此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在“成熟的”,可以排除;A、B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C。

 

7.如图是20世纪初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关于这一时局的正确说法是

A.西方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气焰

C.反映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D.其结果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项发生在甲午战后,B项发生在1851—1864年,C项发生在1860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D项说法正确,当时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使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本题答案为D。

 

8.《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

这表明

A.清末新政失败B.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清朝统治覆灭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

材料大意是由原先的支持清廷变成支持共和,要求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进一步扩大了共和思想的影响,因此B项说法正确;1911年“皇族内阁”的骗局被揭露,标志着“预备立宪”破产,A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覆灭,C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其统治地位动摇,D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

本题答案为B。

 

9.“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

……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根据材料信息“青岛问题”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五四爱国运动,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10.观察如图的政治宣传画,其表达的主题是

A.反封建、反侵略B.反专制、求民主C.国共合作抗战D.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根据材料信息“张作霖、张宗昌”可以判断出图片信息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此A项说法正确;B、C、D项说法与图片信息无关,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

 

11.“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

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A.无产阶级暴力革命B.“工农武装割据”C.城市中心论D.议会斗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根据材料信息“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B。

 

12.“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上征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左”倾错误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征途”指的是工农红军长征,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主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因此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属于直接原因,可以排除;C、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B。

 

1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解放战争的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伟大的抗日战争。

根据材料信息“第一次全民族”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A项说法正确;B、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

 

14.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重庆谈判的结束

C.新中国成立D.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由表格的人员组成来看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均有,且国民党的代表人数比共产党的代表人数多,说明国民党在当时仍处于执政党的地位,该会议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因此B项说法正确,C、D项可以排除;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民党代表远远多于中国共产党的代表,A项说法错误。

本题选择B选项

 

15.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活动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2001年“入世”C.万隆会议D.中国重返联合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根据材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可知材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相符,因此C项正确;A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指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可以排除;B项属于经济角度的外交,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D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与材料信息不符。

本题答案为C。

 

16.“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

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

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

”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的背景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九二共识”的确定D.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根据材料信息“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香港回归,因此D项说法正确;A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B项发生在1984年12月,C项发生在1992年10月,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17.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雅典的民主,仅仅是少数人的民主

B.轮番而治等措施,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排斥外邦人导致了民族矛盾激化

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卓尔不群的雅典。

根据材料“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雅典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成为灭亡希腊的因素之一,B项说法正确;A、C、D项的表述均有误,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B。

 

18.“《十二铜表法》中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

”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哪一特点

A.注重保护私人财产B.注重诉讼程序C.法律至上D.内容广泛庞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人的法律。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十二铜表法》内容繁杂,因此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19.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政治的扩展。

根据所学知识代议制民主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不适合于英国,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B项说法不适合于德国,德国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D项说法不适合于美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就是总统,总统不对议会(国会)负责,因为美国的国会与政府互不交叉,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而四国立法权确实是掌握在国会手中。

本题答案为C。

 

20.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虽处于“统而不治”,但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因此C项说法正确;A、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B项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并且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C。

 

21.2016年11月9日在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击败了希拉里赢得了选举。

下面关于美国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统不能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B.总统可以任免大法官,而且大法官任职终身

C.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任期五年

D.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在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D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A项说法错误,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可以排除;B项说法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22.《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

“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择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但仍拥有巨大的权力。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依据的法律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1875年宪法D.1871年宪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政治的扩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员联席会议选出,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因此C项说法正确;A、D项分别为英国和德国的法律,两国没有总统,可以排除;B项为美国宪法,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C。

 

23.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这主要源于

A.联邦制原则B.中央集权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两党制原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的联邦制原则,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可以像“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又能像“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因此A项说法正确。

B、C、D项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

 

24.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B.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

C.广泛发动农民参与国家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B项说法属于巴黎公社的措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是巴黎公社的性质,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公社领导人是从公社社员中产生的,没有涉及到发动农民参加政权的规定,但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C。

 

25.列宁说:

“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谈及的“革命”是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起义D.七月事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根据材料信息“革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是二月革命,A项说法正确,B、D项说法可以排除;C项说法与俄国无关,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A。

 

26.杜鲁门曾说:

“地缘政治……它用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话来描述国际图景,以此来为即将实行的复杂的遏制战略铺平道路。

”这里的“遏制战略”是指

A.雅尔塔体系B.冷战政策C.北约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杜鲁门”“遏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是美国的冷战政策,B项说法正确;A项是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不涉及“遏制”,可以排除;C、D项是冷战政策的两个方面,包含于B项,排除。

本题答案为B。

 

27.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

属于冷战化石的是

A.联合国B.欧盟C.北约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冷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国等12个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C。

 

28.如图为漫画《梅开三度》,对该漫画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局面宣告结束

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C.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兴力量的崛起。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三大事件。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所以B项正确;A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可以排除;C项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正在加速发展,可以排除;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标志是日内瓦会议,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B。

 

29.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

“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这体现了舒曼的初衷是

A.掌握联营机构的领导权B.与英国争夺欧洲市场

C.联合西欧抗衡美苏D.实现和德国的和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兴力量的崛起。

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沦落到二、三流国家的现实,使欧洲国家要求联合与合作的必要性强烈表现出来,而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最大障碍就是法德关系。

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就是着眼于法德之间的和解,法德实现煤钢的共同生产,不仅促进了法德关系的改善,还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为欧洲联合奠定基础,因此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30.有学者说:

“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联系的密切,B项说法正确;A、C项说法片面,可以排除;D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B。

二、综合题:

共3题

31.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

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绝对皇权”在明清时期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美国革命分别创立了什么政体?

分析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

(1)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2)英国:

君主立宪政体。

美国:

联邦制共和制政体。

特点:

英国议会主权,国王统而不治;美国:

三权分立,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

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1787年宪法、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为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2)问,根据材料“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英国、美国革命分别创立的政体。

突出特点可以结合英国议会主权和美国三权分立总结答案即可。

第(3)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

 

32.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

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

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

……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

……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

……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试评价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援助中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

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答案】

(1)观点:

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

评价: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2)援助:

提供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提供贷款。

原因:

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特点:

较为公开透明;易为舆论监督;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举例: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

【解析】本题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