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139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

《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docx

福建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漳州一中

福建省漳州一中2018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2)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密《陈情表》)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

赵衰曰:

“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

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成王曰:

“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重耳曰:

“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

”王曰:

“虽然,何以报不穀?

”重耳曰:

“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楚将子玉怒曰:

“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

”成王曰:

“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

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

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遂受。

缪公大欢,与重耳饮。

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

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

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楚大国而固遇子重             固:

坚持

  B、晋人多附焉                     附:

附和

  C、今重耳言不孙                   孙:

  D、其国且伐                       伐:

讨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成就伟业是必然的”一项是(3分)

①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         ②成王厚遇重耳

③从者皆国器                   ④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

⑤ 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           ⑥为内应甚众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成王自称“寡人”“不穀”,这是一种谦虚的称谓。

  B、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款待重耳,重耳以"退避三舍"答楚成王回报的问题,激怒了楚国将领。

  C、晋国大夫栾、郤等听说重耳在秦,就和阴来等人一起来劝说重耳回国。

  D、晋惠公死后,在外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穆公的帮助下回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3分)

(2)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①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②,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③,何事惊麋鹿?

【注释】①南谷:

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

②杪(miǎo),末也。

“杪秋”,即深秋。

3机心:

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

(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简要分析。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分别是如何抒发的?

请结合诗句赏析。

(4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马斯洛娃感到自己在政治犯队伍里受到了公正的待遇,性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一个名为西蒙斯的政治犯也爱上了马斯洛娃,在爱的感召下,马斯洛娃恢复了原来纯洁、明朗的天性。

(《复活》)

B.由于秦氏去世,宁府人手不够,事务又极其繁杂,贾珍便拄着拐杖去请凤姐来协助办理丧事。

凤姐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心里十分乐意,征得王夫人同意后便应承下来。

荣宁两府的各种事务应酬虽然繁多,凤姐却治理得有条有理,赢得了上下的一致赞誉。

(《红楼梦》)

C.刚一到上海这“魔窟”,吴老太爷的“金童玉女”就变了。

这“金童玉女”是指跟随吴老太爷来上避难的七少爷阿萱和二小姐芙芳,他们刚到这个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就贪婪地注视与询问周遭的新鲜事物。

这让一直信奉昌帝君的《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无法忍受。

(《子夜》)

D.加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被捉拿,要接受法庭的审判,预审官是一个聋子,加西莫多也是一个聋子,他们的审问引来了满堂的哄笑,审判也草草收场。

最后判决加西莫多在广场的刑台上接受鞭刑,示众一个钟头。

(《巴黎圣母院》)

E.觉民躲在黄存仁家,整天被希望和恐惧折磨着,但是爱情的力量让他支撑了下去。

在觉新的安排下,趁张太太不在家,觉民与琴终于见面了。

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抱头痛哭,诉说着别后的思念。

(《家》)

8.简答题。

(任选一题)

(1)刘备前往江陵途中,曹军杀来,冲散了刘备队伍,张飞在长坂桥断后。

张飞的兵马并不多,他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的?

请简述。

 

 

(2)欧也妮进房把烛火放在桌上,声音发抖地说:

“弟弟,我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你的事;但是要是你肯宽恕的话,上帝也会原谅我的罪过。

”欧也妮做了什么对不起她堂弟的事?

紧接着发生了什么?

请简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孟子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B.子贡不能理解《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的意思,孔子不满。

C.孟子所说的“观于海者难为水”的涵义,与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一致的。

D.孟子认为“观水有术”,由流水“不盈科不行”,指出“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2)孔子的“告诸往而知来者”和孟子的“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有关学习的什么道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网络文学的价值

    网络文学以全民书写的方式,模糊了文学原有的边界,这种境况的出现,冲破了传统文学的樊篱,有助于形成一种大文学观,不仅使各个社会层面的精神思绪和文化含量得到全方位的表现,而且拓开了文学自身内部的容量和限度,扩大了文学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书写,还往往以自足自我为基础,将触角伸延到影视、话剧、漫画、音乐、游戏等艺术门类,在彼此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产业链和消费点。

可以说,网络文学的写作在抒发情感、表达自我的同时,也立意追求经济利益,在渴求得到网友读者的认可和点击阅读的基础上,提供文化消费并愉悦大众。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作者与新型读者之间是相互契合的,你带动我,我带动你地旋转着向前,彼此啮咬着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精神存在。

  网络媒介改变了人们观看和阅读世界的方式,在这里,传统文学文本中纯粹精神性所寄寓的精英化倾向被消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愉悦与精神消费并没有被摧毁,而只是以新的形态出现。

这也昭示出了网络文学在自身展开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新元素。

一方面,网络文学往往以新潮的言语方式、丰富的想象力或可读性极强的故事情节取胜,能够根据当代人的精神理想和现实追求,调整创作实践和发展方向,使自身符合平民化的审美要求,在传播途径和吸引大众方面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新型读者更多追求的是通过借助于电子屏幕的“看”这样一种便捷直观的方式,涵纳尽可能丰富的信息,释放被压抑的情绪,达到自我认知与精神享受的目的。

由此带来的是网络文学时代大众化与娱乐性的崛起,但对于网络写作中所蕴涵的“娱乐”意味,我们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狭隘、庸俗甚至是媚俗的定义来理解,相反,这实际上是依托于网络进行阅读的受众为愉悦身心、寻求心灵慰藉而关注自身的精神期待和审美体验的一种积极尝试。

网络时代的文学写作还有一个新的特质,那就是批评的即时性、多样性和交流反馈的互动性的加强。

时代的变动以及文学内部的调整和文学自身的位移,给予了当下的网络文学丰厚的生长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对传统的文学样式和文学生产机制构成了冲击,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文学为整个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

对于传统的文学图书出版机制而言,网络上的写作和发表其实更多的是瞬时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网络文学批评亦然,这也是网络文学区别于以往的文学评论范畴所在。

也就是说,文学论坛、文学网站和电子期刊等新媒介的生成,不仅能够通过特殊的机制化管理和集约型的作品生产、消费途径,使得网络文学的传播和阅读过程更为顺畅,阅读和观看的“快感”在这里得到了更大的满足;而且为文学批评开拓出了新的空间,可以容纳更为大众化和平民性的话语,接受平实、朴素和直接的评论方式,建构多赢和互补的局面,甚至还形成了一种互动式的创作模式,即读者通过点击阅读和论坛式的即时批评,对开放性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进而参与到新文本的再生成过程中。

                              

 (选自2018年8月24日《文艺报》,有删改)

10.下面关于“网络文学”的表述,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 网络文学拓开了传统文学自身内部的容量和限度,扩大了传统文学自身的影响力。

B. 网络文学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传统文学的审美愉悦与精神消费,昭示出网络文学在自身展开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新元素。

C. 因为时代的变动以及文学内部的调整和文学自身的位移,给当下的网络文学提供了许多契机,从而使网络文学为整个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提供了诸多的可能性。

D. 网络文学立意追求经济利益,提供文化消费并愉悦大众,而传统文学不立意追求经济利益。

11、为什么说“对于网络写作中所蕴含的“娱乐”意味,我们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狭隘、庸俗甚至是媚俗的定义来理解”?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分)

 答:

 

12、本文的标题是“网络文学的价值”,那么 “网络文学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有删节)

王周生

曾经在《美国中学生获奖作文选》里,读到一篇作文,题目叫《先人们的快乐》。

说是2155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后的某日,有个叫汤米的男孩,在家中阁楼上惊奇地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这书是印在纸上的,纸头泛黄松脆。

他赶忙叫来妹妹,妹妹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字怎么“一动不动地停在纸上”,怎么不是在屏幕上移动的那种?

汤米告诉妹妹:

一个世纪前,也就是爷爷的爷爷从前读的书都是印在纸头上的,那时上课不是分散在家中,而是集中起来,去一个叫学校的地方,每天早上“上学”,每天傍晚“放学”,学校的老师不是电脑里那几个模拟人像,而是真正的人。

爷爷的爷爷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一路欢笑着走在上学的路上;爷爷的爷爷们乐滋滋地坐在教室里,和一个真正的人——老师,面对面说话,那声音是从老师的喉咙而不是扬声器里发出的;爷爷的爷爷和同学一起嬉笑玩耍,讨论功课,大家的笑声也是真实的,你能感受到同学嘴里呼出的气息……多么令人神往!

可是如今,对着家中的电脑上课,妹妹只有叹气的份儿,觉得爷爷的爷爷们真是幸福极了。

读那篇作文的时候,大约是1989年,我觉得像是天方夜谭。

我佩服美国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和编故事的能力。

那时的上海作家中,只有我和叶永烈先生刚开始用电脑打字,上网离我们还十分遥远,更不要说有那种能拍照、能发短信息、功能多多的手机了。

记得当时我用电脑打了一篇小说,被录用后,编辑竟要我将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纸头上,说是便于编辑,真是匪夷所思。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电脑、网络的神速发展令我们眼花缭乱。

每过一阵,一项新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就会出现。

用于写作的人越来越少,用电脑写作的人越来越多。

长年累月地打字,让我们连有些汉字都忘记怎么写了。

如今有人已经不用每天上班下班,而是坐在家里电脑前办公;有人已经不去学校,而在网上选修自己喜欢的课并参加考试……网上读书,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可视通讯,手机短信,手机小说……美国中学生的那篇《先人们的快乐》中的某些情景,已经提前来到。

我儿子前几年出国读书,有许多人问我,你想他吗?

我说,我并不觉得他离开我呀,几乎每天我们都在说话聊天呢,不是在网上就是在电话里。

只要愿意,接上摄像头,可以看见对方,看见各自房间的陈设,各自烧的菜。

除了不能将儿子喜欢的饭菜从网上传过去,别的和他在家没什么两样。

但也因此,作为母亲,对儿子的那份思念淡了,甚至没了。

可是80年代,我先生出国读书,一封信起码走半个月以上,等信等得望眼欲穿,越是等不到越是心焦,好不容易收到信的那一刻,喜悦自然不用说,那一封封信,自然成了珍品。

看如今男男女女,走在路上,坐在车里,甚至进入电梯,一个个在手机上不停按捏,信息以光速传递。

相亲相爱的少男少女,只要发出一条消息,就能在几秒钟后迅即得到爱的反馈。

但有一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有一些快乐,正在变得越来越浅显。

这两年,我渐渐发现,表现这种细腻和震颤感觉的文字越来越少人问津,人们忙于编造粗俗的笑话,离奇的故事,释放疯狂的欲望。

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拐了个小小的弯儿?

我不得而知。

我只是,小心翼翼地珍藏我曾经有过的那些感觉,让一百年后的人们羡慕和妒忌。

(有删节)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开头引述美国中学生的获奖作文,特别突出一个“真”字——真的书本,真的上学,真的教室,真的老师,真的同学,用以否定网络世界的虚拟。

B.作者选用十多年前编辑要她“将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纸头上”这一材料,目的是反衬电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C.文章将如今不思念远在外国读书的儿子与20年前焦急等待出国读书的丈夫的来信对比,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思念带来的痛苦和喜悦的感觉已经淡漠。

D.结尾处作者表示要“小心翼翼地珍藏曾经有过的那些感觉”,与开头段故事中“妹妹只有叹气的份儿”构成了呼应。

E.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在她看来,电脑、网络的应用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让人们失去了一些美好宝贵的东西。

14.题目中的“有一些感觉”,是些什么感觉?

试联系全文内容写出两种。

作者认为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的?

(4分)

答:

                                                                                                      

  

15.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6分)

  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拐了个小小的弯儿?

我不得而知。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人类本性的赞歌

中国人爱虎,自国画诞生以来,虎便和人物、山水、花鸟等一起被纳入国画家的表现客体。

纵观中国画史,以善绘山水、花鸟、人物而彪炳于世的大师,灿若星列,不胜枚举。

然而,以画虎称大师者,却是阙如。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辽宁本溪冷不丁冒出一个青年画家冯大中,以其工笔虎不仅新画坛行家之耳目,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今又经20余载的磨炼砥砺,冯氏虎画日臻成熟,终于填补了国画史的某种缺憾。

艺术也是一种宗教,没有殉道者的精神,是难以叩开那神圣殿堂之门的。

冯大中祖籍辽宁盖县,1949年出生于一矿工之家,阖家七口仅靠父亲微薄薪水度日。

孩提时他迷上绘画,家无孔方,靠拣破烂儿换来纸涂鸦。

读初中时,他拜当地名士笑如先生为师,学绘工笔虎,显露颖异的绘画才能。

“文革”中,他到被称为本溪“西伯利亚”的山村插队。

沉重的劳动负荷,丝毫没有疲惫他追求美的饥渴灵魂。

夜里,他燃糠自照,攻读古今中外的画学画论;劳动间隙,他枯枝为笔,虚地为纸,将虎之恋绘于田畴。

插队回城后,空余闲暇,他几乎全消磨在公园的虎山下。

大中观虎起虎卧,虎行虎坐,虎饮虎斗,耳不旁听,目不杂鹜。

大中缅情于虎,如齐白石之于鱼虾,若泰戈尔之于飞鸟。

艺术家大都始于摹仿,终于独创。

因时代的局限,在冯大中之前,不管哪一家的虎,都离不开凶、猛、威,衬景也离不开山、涧、石、松。

建国后,喜绘虎者指不胜屈,然而大都东施效颦,陈陈相因,没有挣脱前人之绳墨。

遂有人嗟叹,中国山水、禽兽画已日暮途穷。

只读过初中的大中首先感到的是学养不足。

于是,他广采博取,不断从姊妹艺术里汲取养分,笔下增添了诗的情,画的意。

大中还深知,艺术是人与自然交融的晶体,是主体与客体交媾的产儿。

于是,他流连于北国的苍山莽林,忘情于南国的锦山绣水,让自己的生命与万物万有相连。

造化又给了他美的韵,妙的思。

使大中首先在画坛声名大振的是工笔虎《觅月》,这幅作品一经展出,便燃亮了行家与观众的眼睛。

画面上,一轮不染纤尘的明月悬于浩空,青幽幽的月光洒向山林湖畔,湖中的月亮呈玫瑰黄,一兽中王漫步湖边,显得惬意安闲,它饶有兴味地瞧着湖中月,似在发问:

“月亮怎么掉到水里啦?

”全新的的意境,崭新的技法,一开虎画新生面。

将野生物种虎视为人类的契友知音,用人性美攫住自然美的感知,在国画史上,首次将虎人格化,虎如同人一样,既有七情六欲,亦有天伦之乐。

大艺术必有大吐纳。

大艺术必有大难度。

大中的工笔虎有独特的绘画语言,尽精刻微的笔法如同丝绣发编,细而不腻,工而不匠。

不少美术工作者,对大中的工笔虎的“丝毛”不落笔痕,百看不解,甚至想掀起画轴,从背后瞧瞧那绒嘟嘟的虎毛是怎样从纸上长出来的。

1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个世纪80年代初,青年画家冯大中,以其工笔虎不仅新画坛家之耳目,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填补了国画史的某种缺憾。

B.冯大中以殉道者的精神追求艺术的真谛,不管贫穷还是劳碌都不能疲惫他追寻美的脚步。

C.中国禽兽画走向日暮途穷的原因在于喜绘虎者大都东施效颦,陈陈相因,没有挣脱前人之绳墨,严重缺乏独创精神。

D.冯大中的工笔虎细而不腻,工而不匠,深深吸引每一个观众,他们百看不解,甚至想掀起画轴,从背后瞧瞧那绒嘟嘟的虎毛是怎样从纸上长出来的。

E.在工笔虎《觅月》之前,没有人画过如此威中不失仁厚,猛中带着安详,勇中含着温柔的虎。

14.冯大中画虎与众不同之处是什么?

试作简要比较。

(4分)

答:

                                                                                                      

 

15.作者说“大艺术必有大吐纳”,请你结合冯大中的艺术实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3分)

倔强自重,清高狂狷,执着于真理,不屈服于权贵,__①__会使文人们人世坎坷,清贫困窘,__②__失去宝贵生命,__③__却能让他们特立独行,坚守原则,保持人格尊严。

想想看,胡铨、季羡林之所以④                      ,除了他们的道德文章,博学多才,不也包括他们傲骨铮铮,“又臭又硬”的倔脾气吗?

(1)请根据上下文语境补上虚词: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请在④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17.下图是“李宁牌商标”的新标志,仔细观察后,请根据要求答题:

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此图标的构成与象征意义。

(注:

图的颜色为红色)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7分)

2018年7月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刘路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学逻辑界。

随后,中南大学特批他硕博连读,并为其“量身打造”培养方案。

同时,还将他作为青年教师后备人才,进入数学家侯振挺教授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2018年3月20日,中南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破格聘请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教授级研究员和教授在待遇上有区别,后者负责给学生讲课,前者主要做科学研究),并由学校推荐参加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评选。

与此同时,刘路还获得100万元奖励,分别用于改善科研和生活条件。

对上面材料所述事实,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加以阐述。

(150字左右)

答:

                                                                         

                                                                         

五、作文(70分)

按要求作文:

先在空缺处选填合适的词语,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然后以此写一篇文章。

“敬畏”(真理、法律、道德、正义、传统、自然、生命)

要求:

1、选用括号内的备用词语。

2、立意自定。

3、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8年漳州一中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6分)

(1)响穷彭蠡之滨

(2)草色入帘青(3)银瓶乍破水浆迸(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落红不是无情物(一处1分,错、漏、添字的,该处不给分)

2.(3分)B  (亲附)

3.(3分)B(①②④诸侯王款待重耳)

4.(3分)C(阴:

私底下,暗中)

5.(6分)

(1)希望您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您兴起。

(3分)

(2)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

(3分)

6.

(1)    霜露浓重,黄叶覆地,寒花疏落,幽泉续断,无不体现了秋的特色。

(2分)

(2)       落寞、孤愤,故作旷达实则无奈。

(1分)前借景抒情、后化用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