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049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

《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docx

第345单元阶段检测题二

阶段检测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09年淄博模拟)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五谷”“六畜”可推断B项符合题意,表述最为全面。

2.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

A

解析:

由于“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商品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发展缓慢,从而没有能够产生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3.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

下列示意图中,起积极作用的因素F2

可能是()

①资产阶级政府的鼓励扶持

②民族实业家的主观努力

③帝国主义侵华产生客观积极因素

④人民群众反帝斗争和封建政府真心实意地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图中小车指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F1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F2是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项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4.小李查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

“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B.外商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

C

解析:

由题中“私家经营”、“外籍技师”、“中国职工”、“分付股息”、“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可知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民族工业由私人经营、依靠外国技术、资金短缺,受到外国企业的竞争。

5.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

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历程。

20世纪20年代随着一战结束后的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经营困难,故③正确,排除C项;抗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受国民党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日益萎缩,故⑤错误,排除A、B两项。

6.1896~1910年间,朱葆三、唐杰臣、祝大椿、虞洽卿等数十个中国买办、商人在十七家外资在华企业中投资。

这说明()

A.中外企业强强联合

B.列强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清政府腐败无能

答案:

C

解析:

1896-191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远未强大到可以和外商平起平坐的地步,中国商人投资外资在华企业是为了寻求保护和发展,这是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弱点决定的,正确答案为C。

7.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

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

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

并被征军用。

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强调的是“外部原因”,①显然是内部原因,应排除。

8.据史料记载:

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威仍是一卢布。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政策D.市场经济政策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数字可知,商品价格不随市场波动,这明显是一种计划经济政策导致的结果。

9.列宁曾说: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为此,苏维埃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D

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苏俄政策所采取的一种全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

10.(2009年启东高三期末)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一定限度内发展商品经济

C.无产阶级已经掌握国家政权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B

解析:

将两种经济政策的内容加以对比、分析。

A、C、D三项是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共同的。

故本题选B。

11.(2009年山东济宁高三质检)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答案:

B

解析:

大危机之下,各国通过立法手段,提高税率,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其它国家纷纷采取报复性措施,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12.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历史知识的分析与归纳能力的考查以及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利用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13.(2009年深圳外国语学校)清朝前期,广州因富足而得到了“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

这主要得益于()

A.广东小农经济的发达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内地经济的支持D.香港经济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金山银海”说明商品贸易比较发达。

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广州因对外贸易而富足。

14.(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集中了西方商人开设的各种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基地和资本中心,同时也改造着通商口岸周围地区的经济……”这说明()

①通商口岸的开设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②通商口岸的开设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③西方列强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具有客观进步性

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通商口岸的开设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健康发展,①错误;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15.(2009年百校联考卷六)“18世纪后期……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是

A.牛顿B.瓦特C.爱迪生D.爱因斯坦

答案:

B

解析:

工业革命中,解决机械动力问题的是瓦特发明改良型的蒸汽机。

16.20世纪初,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化:

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的腔调,传布到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报纸和广播B.铁路和飞机C.电视和电影D.网络和漫画

答案:

A

解析:

D项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可以排除。

与B、C相比,报纸和广播是当时促进文化传播的最主要煤介。

17.(09广东江门一模)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苏俄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实行粮食税B.废除农奴制C.兴办集体农庄D.收集余粮统一分配

答案:

A

解析:

农民的口号体现出农民对苏俄原来政策不满,出现政治危机,为了解决当时的政策危机,苏俄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A为正确答案。

18.(2009年无锡市高三调研考试)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

“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

”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

“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

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

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

”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无法从材料中判断④项的依据,故排除④项,选出正确答案A。

19.(2009年皋兰一中模拟)“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德里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为此,他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费德里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20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答案:

D

解析:

50-70年代,西方国家主要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来刺激经济发展,所以D选项明显与时代背景不符。

20.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的概念由此问世。

今天,“新经济”是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信息技术产业C.工业D.重工业

答案:

B

解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

21.(2009年百所名校示范卷八)1901年,英国人威廉·斯蒂德曾说:

早晨,一个普通人从新英格兰制造的床单上起身,使用杨基保险剃刀刮胡子,在穿着北卡罗来纳短袜的脚上套上波士顿靴子,扣紧康涅狄格吊带……(注:

材料所涉均为美国地名)从这段话可以推断出()

A.英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来自侵略

B.英国制造的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已失去市场

C.美国制造的工业产品表现出强劲的市场占有力

D.美国已完全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且与史实不符;D项不符合史实,美国完全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应是在二战后。

22.(2009年百所名校示范卷九)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洋雇佣著名的印刷业家族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

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发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

荷属东印度公司这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B.商业C.文化D.外交

答案:

B

23.(2009年百所名校示范卷九)在无赫鲁晓夫看来,摆脱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玉米的奇迹效应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良药。

他提出要在1960年使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

然而20世纪60年代,“玉米热”成了赫鲁晓夫的笑柄,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古古鲁沙”,即俄文“玉米棒子”。

对赫鲁晓夫发动的种植玉米运动,理解正确的是()

①注意到了斯大林时期经济比例失调的弊端②改革从农业开始是值得肯定的③这一运动脱离了苏联的实际④促进了苏联粮食产量长期稳定地大幅提高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之所以成为笑柄是因为种植玉米脱离了苏联的实际而以失败告终,不仅使玉米大量减产,而且挤占了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造成全国粮食减产,排除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4.(2009年百所名校示范卷九)下列图片所示欧美国家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美国航天飞机法国核电站

A.政府加强对科技的扶植B.制定经济计划

C.利用政府财政政策调节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把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的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举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故选A项。

25.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个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

“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一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这句话的实质是()

A.英国殖民者为自己军事侵略行为寻找借口B.世界已经形成统一的整体

C.深刻揭示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D.各国都能接受的交易行为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英国当时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通过购买原料与输出商品使各地“相互服务”,实质上反映了世界形成统一的整体。

二.非选择题(共四题,50分。

26.(09广东三校联考)(12分)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

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方向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分)

⑵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2分)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⑶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

(2分)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12分)

⑴原因:

①政治需要;②军事需要;③商业发展;④交通要道(或人口聚集区)(答任意3点即可)。

(3分)

⑵新特点:

①专业化城市出现;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分)

影响:

①出现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思想家,如黄宗羲等。

②出现重视工商业,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

(2分)

⑶特点:

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高潮。

(2分,答发展曲折给1分)。

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一战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

(3分。

答出任意3点即可)

27.(14分)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的人。

研究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让我们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认识几位风云人物。

步骤一观察人物,走近历史。

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⑴上面三位历史人物中在苏联历史上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6分)

⑵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结果如何?

(2分)

步骤二整合资料,探究历史真实。

⑶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学家,你觉得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步骤三反思历史,总结教训。

⑷斯大林模式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体现?

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4分)

答案:

⑴斯大林:

领导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开创了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

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率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

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⑵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农业和政治;失败。

⑶高度集权;未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脱离社会主义方向。

⑷体现:

优先发展重工业;个人崇拜盛行;高度集权。

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8.(2009年百所名校示范卷九)(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安德烈·纪德曾怀着对当时蒸蒸日上的国家的极大兴趣,到莫斯科旅行。

罗曼·罗兰一方面表示“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

纪德则写道:

“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而对某些享有特权的人来说则享受更多的优惠。

——钱其琛《外交十记》

材料二罗曼·罗兰则对苏联人的精神状况表示了担忧:

“我确信,他们有时甚至过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

即使资本主义的政府和制度是他们的敌人,也不能低估其他民族的生存力……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

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纪德则写道:

“苏联人对于国外的局势和状况处于惊人的无知之中。

他们被弄地深信:

外国的一切都远不及苏联好。

——钱其琛《外交十记》

材料三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位于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中国相继成为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的大发展为基础的。

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的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

在大危机中,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

Reform、Recovery、Relief。

请回答:

⑴当法国两位作家到达苏联时,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呈现怎样的特征?

(2分)

⑵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人们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工作有哪些?

成效如何?

材料二中罗曼·罗兰和纪德都对当时苏联的社会发展表示担忧,说明他们担忧的根据。

(5分)

⑶从19世纪晚期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过哪几次重大调整?

各有何作用?

NewDeal与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相比,最本质的变化是什么?

(5分)

⑷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成功的调整?

各起了什么作?

(4分)

答案:

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⑵经济工作: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成效:

完成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工业强国。

担忧的依据: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扩大,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积累,生产停滞;特权阶层形成,践踏民主,引起不满。

⑶调整:

19世纪末垄断组织出现;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

作用:

19世纪末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美国工农业总产值在19世纪末跃居世界第一位。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缓解了危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本质变化:

国家干预经济。

⑷调整及作用:

第一次,全国性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第三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全面振兴,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从空中看贫富加剧(夜间的地球卫星照片)

材料二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钢厂将严重污染环境的铁矿石厂转至菲律宾。

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看作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人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就业的机会。

——赖余贵《污染转移和生态移民》

材料三

雀巢公司标志舒曼——《全球化陷阱》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灯火通明与亚洲、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强烈的反差,这说明了什么?

(2分)

⑵如材料二所言,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件两条其美的好事”?

为什么?

你是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3分)

⑶有人认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陷阱”。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⑵否。

这是一个典型的污染转移事件。

本质:

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遇:

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

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