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409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

《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级化学上册学案.docx

九级化学上册学案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教案重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案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教具实验用品,多媒体

一、课前展示、精彩一练:

趣味实验

二.、创境激趣、引入新知:

图文解读: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解读插图,初步形成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性地去读,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物质相联系,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了解“变化”,形成认识:

(学生作助手)

1、白纸显字:

向用酚酞试液书写的白纸喷洒稀氨水,白纸上出现红色的字迹“变化之学,探究中学”;

2、反复无常:

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入稀盐酸,红色消失,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反复几次。

3、清水变奶:

让学生向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清水变成牛奶”,让另一学生继续吹气“牛奶变成清水”。

调查展示: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课前收集的实物材料、商标、说明及一些相关的高科技信息材料。

通过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调查展示,让学生亲身体会什么是组成、结构及性质,使化学的概念紧密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系。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讨论交流:

主题:

我心目中的化学

1、讨论化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

2、讨论、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

3、学生自主交流感受

四、展示汇报、巩固新知:

深化理解:

化学是什么?

化学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关系。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总结方法:

“变化中学,探究中学”——联系实际,积极探究。

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四.实践创新.拓展提高

学生通过课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获得信息,树立大课程意识。

活动与作业

1.阅读“绿色化学”。

2.预习课题

知识整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堂堂清

1.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物质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的分裂和__________的重新组合是__________的基础。

也就是说,__________会分裂,而__________不会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__。

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__________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化学是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的科学。

4.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哪些?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目标:

备课人:

温慧玲2012.年9月4日编号:

2号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⑵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学会归纳和整理.

⑵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⑵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变化的事例,并说出这些变化不同?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物质的变化

认真观察实验,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

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现象

变化后有无新

物质生成

1-1

1-2

1-3

1-4

三.展示汇报.巩固新知

2.物理变化

结合[实验1-1]何[实验1-2],举例什么是物理变化及其特征.

物理变化

举例

特征

3.化学变化

结合[实验1-3]何[实验1-4],举例什么是化学变化及其特征.

化学变化

举例

特征

四.实践创新.拓展提高

4.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2)物理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例子

五.堂堂清

1写出根据哪些物理性质区别下列各组物质

清水和白酒()蔗糖和食盐()

酒精和碘酒()酱油和食醋()

铜片和铝片()汽油和食油()

2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括号中.

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0℃时水结成冰(),100℃时,水变成水蒸气(),4℃时,水的密度最大,冰能浮在水面上,水比较稳定,加热不分解(),但在通电时,水就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四十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化学学科教案案

设计者:

金桂英时间:

2012.9.6编号:

3

课题: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教案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重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难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具:

实验用品.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发现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实验。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探究和描述

点燃前

颜色

状态及形状

气味

硬度

密度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

熄灭后

⑴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

说明什么?

 

⑵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那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

哪层最明亮?

哪层最暗?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

⑶燃烧产物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⑷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眼,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三.展示汇报.巩固新知

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什么感受?

⑴关注物质的性质

⑵关注物质的变化

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四.实践创新.拓展提高

请你自己设计一份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五.堂堂清

1.二氧化碳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白色浑浊。

2._______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_____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燃着的木条放进空气里,木条火焰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二.实践与应用:

1.当空气里二氧化碳的体积达到1%,对人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不省人事,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一些久末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容易积存二氧化碳,为保证人身安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人是否能直接进入这些洞穴。

 

四十一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化学学科教案案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备课人:

邢玉洁时间:

2012.9.10编号:

4.

教案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难点: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具:

实验用品。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时什么呢?

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以下信息可供你进行科学探究时参考。

你还可以继续查询有关资料,并通过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做出正确的结论。

⑴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⑵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的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混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

⑶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步骤1取两瓶空气,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和装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并记录

现象

结论

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现象

结论

三.展示汇报,巩固新知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比较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你能的出哪些初步结论。

四.实践创新,拓展提高

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你一定有一些收获或体会吧!

快些在下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吧.

五:

堂堂清:

四十一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化学学科教案案

课题:

第一单元第3节走进化学实验室备课人:

温慧玲时间:

2012.9.11

编号:

5号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 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 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

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

滴管的使用

教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教案方法:

探究,讨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展示图片.仪器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教师: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1)、 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

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

应使用什么仪器?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

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 何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三.展示汇报.巩固新知-

1、 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

3、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4、   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5、  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三)量筒的使用: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6、2) 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7、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四.实践创新.拓展提高

练习取用固体液体药品,练习量筒的使用

五:

堂堂清

 

四十一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化学学科教案案

课题:

第一单元第3节走进化学实验室备课人:

金桂英时间:

2012.9.13

编号:

6号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 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 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

滴管的使用。

教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教法:

探究,实验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知

练习导入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四)滴管的使用1)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

2) 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五)物质的加热:

1) 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意实验事项是什么?

2) 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

(3) 怎样熄灭酒精灯?

(4)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5) 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

(6) 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

为什么?

7) 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

(六)洗涤仪器:

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如何洗涤试管?

(七)托盘天平的使用

三.展示汇报.巩固新知:

练习使用滴管、托盘天平、酒精灯

四.实践创新.拓展提高:

小组竞赛进行练习

五.堂堂清

1.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2. (08南通杭州)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3.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体B.实验C.物质D.运动

  2.下列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碘的升华C.铁丝弯曲D.纸张燃烧

 4.下面是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C.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D.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5.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

  A.预测B.推理C.实验D.计算

 6.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是(   )

  ①隔水透气的高分子材料②用来制造破冰斧柄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③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M铜④医疗上用的人造血管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是(  )

  A.原子、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B.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2000万种

  C.化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与其他科学没有联系

D.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8.*如右图所示,小猫坐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上,悠闲自在,该材料具有的

  性质是(  )

  A.良好导电性B.耐高温C.良好导热性D.易燃性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筒用来量取热溶液的体积

B.为了节约火柴,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外一盏酒精灯

  C.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口不对着人

 10.实验室中药品要注意节约。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而液体一般取(  )A.1~2mLB.2~3mLC.3~4mLD.4~5mL

 11.用特定的托盘天平(配套的砝码盒中的砝码是:

20g的砝码两个,50g、10g、5g各一个),称某物体的质量,下面记录质量正确是(  )

A. 105g               B.50g                C.50.1g      D.50.01g

12.*我们在206国道上经常会看到油罐车,在油罐车的尾部处贴的危险标志是(  )

  A.B.C.D.

 13.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14.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

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

下面属于绿色食品的是(    )

  A.海带           B.面粉              C.食醋         D.酒 15.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不溶于水

  B.蜡烛浮于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用指甲在蜡烛的表面轻轻一划,能出现纹迹,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

 

四十一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化学学科教案案

课题:

第二单元第1节空气备课人:

温慧玲时间:

2012.9.

编号:

7号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

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探究;

(2)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

描述,对相关的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谈谈就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里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和难点:

设计并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教法:

实验探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中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风实际上是什么?

引入新课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思考:

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

  

(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

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

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

追问:

上述实验不仅知道N2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展示汇报,巩固新知: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实践创新,拓展提高:

 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纯净物:

混和物: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

请注意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

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3)这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4)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为什么?

堂堂清:

1.下列对空气成分描述不正确的是()

A.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气为21﹪,含氮气78﹪B、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C、空气中各成分一氮气和氧气为主D、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2.小明用图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五分之四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3.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

①悬浮颗粒(粉尘)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氮气⑥二氧化硫⑦稀有气体⑧氮氧化物(二氧化氮)

A、①④⑥⑧B、②④⑦⑧C、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

4.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

5.下列现象的产生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攻击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6.2008年北京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