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268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

《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docx

11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及其群体是人群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层面,他们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他们的问题与工业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因此,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予以特别注意。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关于“青少年”

(一)关于“青少年”的界定

青少年在人们的感觉中应指十几岁身体开始发育但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

英文的青少年(adolescence)一词包含两个意义:

成长(togrowup);即将发育成熟(togrowtomaturity)。

而在中文的典籍中,青少年则有很多种解释。

中国的古籍中,少年与青年往往是分开的。

较多地使用“少年”这一词,或“少”与“年”分开使用,泛指年幼、年轻或不满30岁的人。

如《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淮阴屠中有少年,有辱信者”的话。

《隋书·李雄传》中记有“吾儿既少,更事未多”,后来被引申为年少阅历浅,少不更事。

在我国古籍中较少使用“青年”概念。

在现代中文辞书中,大都设有“青年”、“青年期”的条目,较少有“青少年”的概念。

如199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辞典》中“青少年”的注释是“青年和少年,年轻的男女”。

而1991年出版的《张氏心理学辞典》中关于“青少年期”的注明是:

“由青春期开始到身心渐臻成熟的发展时期,女性自12岁到21岁之间,男性约13岁至22岁之间,儿童后期到成年期之间的大约十年期称为青吵年期。

”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则分述“少年期”和“青年期”,指出,少年期亦称学龄中期,指11、12岁至14、15岁的时期,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青春期来l临、身体发育的加速时期。

青年期则是个体由少年向成人过渡的发展时期,始于青春期,何时止则依个体达到成熟的情况而定。

从上述有关“青少年”的界定,我们可以认为,青少年指的是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

其起始年龄约为12—13岁,即青春期开始来临的时期,而下限的年龄则应止于社会成熟时期。

这个年龄界线依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而有所差异。

t

(二)不同学科对青少年概念的解释

对于青少年的界定,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角度,判断的根据亦有所不同。

生理学认为青少年是生理各方面发育迅速、肌肉发达、骨化逐渐完成、心血管系统发育尤快、各种活动能力(灵敏、精确、耐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体力增强的时期,特别是生殖器官与第二性征开始发育的时期,而性的发育完全成熟,则表示青春期的结束。

心理学则把青少年的标志定位于心智达到一定成熟的状态,具有不同于儿童期的抽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情绪也相对稳定的时期。

而当心智、智能发展成熟,情绪稳定,逻辑与抽象思维复杂时,个体就结束了青少年期而进入成人期。

社会学认为,青少年始于青春期的开始,结束时则依社会承认的标准而定,当青少年具有应付社会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社会的认可时,即可视为进入成人期。

社会标准会因文化的不同和社会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因此,这一标准就会是变化不定的。

法律上没有关于“青少年”的严格界定,依各国法律通则,一般将18岁以下视为未成年人,予以特别的保护。

而对于青少年的法律保护,则各国规定不等,有的上限为20岁,有的为22岁。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或指未成年人犯罪,或指18岁以上30岁以下的人犯罪。

这些解释将青少年这一概念作了充分的诠释,使之不再是个单纯的年龄概念,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界定。

(三)“青少年"的涵义

1.青少年是一个生理特别发展的时期

生理的快速发展是青少年最明显的特征。

个体的身高、体重、骨骼、内脏都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性征的发展尤为突出。

青少年生理的发展既是量的增长,也是质的飞跃。

应该说,生理的急剧发展是青少年不同于其他人生阶段或其他人群的最重要的特征。

2.青少年是一个转折期

青少年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

从生理上,它是由萌芽发育为成人的过渡;从心理上,是从不成熟的自我向成熟的自我的过渡;从社会上,是从一个生理的人向一个社会的人的关键性过渡。

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化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

如果人生发展是一条直线,青少年期就是一种蜕变、一种转折、一种转型,是一种质变的时期。

因此,这一时期发生种种成长问题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3.青少年是一个关键期

正因为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对人的一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尽管有不少研究认为婴幼儿的发育对人的影响十分关键,但其影响是基本性的,如性格、智力发育等,而青少年期对人的影响则是全面的,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生理心理,而且会全面影响其一生,婚姻、家庭甚至下一代。

青少年期发生的各种障碍,将直接导致各种心理的、社会的危机。

4.青少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代群,因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位置,青少年现象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

青少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会表现出区别于其他代群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人格倾向,故形成了独特的“青少年文化”概念。

这是根植于时代文化基础上的亚文化,是一种极具特征,既有积极意义又包含不安定因素的文化,其明显的“反叛性”常常令成人社会产生烦恼和不安。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

其主要内容为:

学业辅导;生活辅导;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心理咨询;婚前教育与婚姻介绍;休闲服务;矫治服务等。

这是从服务内容角度去定义的。

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则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至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应包括如下要素:

(1)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

这种划分是建立在“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之上的,即针对青少年期常见的问题,包括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出现的问题,如成长的困惑与烦恼等;从社会角度出现的问题,如青少年吸毒、犯罪等;针对青少年发展的问题,如青少年学习、择业等。

(2)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

和其他人群相比,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任务不但重要,而且十分艰巨,发展的项目多于成年人,复杂性亦十分突出。

而且,青少年期出现的不适应不仅会覆盖整个青少年人群,而且易出现较为激烈尖锐的形式,对个体的危害也较为严重。

因此,启发个体的才能和潜质,使其在获得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发展到最大限度,最终实现青少年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一致,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责任。

(3)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

国外不少著作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或青少年服务称之为“辅导”,即通过辅导和指导,发挥青少年的潜能,再予以适合其需要的指示、诱导、说服、纠正、同情、协助和服务,使之获得充分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不仅是成长问题较多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批判性’’是青少年文化的重要特征,他们一方面为自身的成长所烦恼,一方面对现实社会不满,批评家庭生活方式,批评学校教育与管理方法,反抗父母师长,甚至会出现激烈的反社会行为。

这时对他们的社会工作,精神上的辅导重于物质上的服务,特别需要通过适当的辅助和指导帮助他们渡过这一特别发展期,协助他们达到自我决定和自我辅导的境地。

教训、管制、责罚或逼迫就范都只能引起青少年的反抗。

(4)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

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青少年是社会上一个敏感而又有影响力的团体,青少年问题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比其他群体的问题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和震撼力;青少年产生的社会适应不良问题归根到底是个体如何积极地适应社会的问题,其问题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价值观、自我认知、与他人关系等问题上;青少年潜能正常发挥,自我健康发展最终表现在与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辩证统一中。

因此,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格外突出。

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状况,而青少年是人力资源的预备队和主力军。

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国家社会人力资源的最重要的开发,也是实现国富民强的最强有力的措施。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18世纪以前,现代意义上的青少年概念还没有出现,我们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

(1)以教育为主的前青少年工作时期。

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

如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嵇康著的《家诫》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读物《千字文》出现。

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传授做人道理的学园早在公元前386年就在希腊诞生了。

这一时期对青少年的工作主要是教育,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2)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工作时期。

1601年英国《济贫法》颁布后,社会救济工作相继在西方开始有组织地兴起,而救济的对象主要部分是青少年,特别是进入到“辅育院”和“园艺所”中的贫民大都是青少年。

这一时期,虽有面对青少年的工作,但并没有独立,因此也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3)以全面服务为特征的独立青少年工作时期。

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儿童至成人期的过渡日益显著,青少年作为人生重要阶段日益被社会所重视。

至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才逐渐有专门面对青少年的社会工作者出现,把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的青少年学科也相继出现。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一、生物进化理论

(一)生长顺序与时间理论

代表人物为英国的生物学者坦纳(J.M.Tanner)。

他研究的重点为青少年生理发展的顺序和时间以及类型与变异的情况,通过对身体生长,阴毛生长,女性胸部生长和男性生殖器官生长的研究,特别分析了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顺序性和骤增现象,指出男女在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个别差异现象。

这一理论提出了青少年生理发展的循序渐进性,有助于青少年工作者熟悉青少年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掌握其生理发展状况,对个别早熟或晚熟的个体给予更多的关怀与辅导,协助他们克服成长上的焦虑与不安。

(二)复演理论

青少年研究的鼻祖霍尔(G.S.Hall)认为个体发展包含四个阶段:

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少年期,这是人类祖先由原始社会进化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轨迹复演,个体成长的历程就是在“复演”人种进化的历程。

青少年期具有现代社会的特征,这里充满了不安与冲突,是人生的“风暴期”和“狂飙期”,同时,也是人的“再生期”。

这一阶段充满“矛盾的倾向”:

活力、热情与冷漠、无聊;欢乐、笑声与忧郁、悲观;虚荣、自珍与谦卑、羞耻;理想的利他与自私;敏锐与冷漠;温柔与野蛮。

因此,青少年有极大正向发展的可能,也受到很多负向的力量。

霍尔开启了青少年研究的先河,但也受到了非常苛刻的批评。

复演论虽然在很多方面缺乏科学依据,但它可以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充分认识青少年期的过渡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二、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心理治疗上的一大学派,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性心理发展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以性心理发展为基础,并受早年经验的影响,而青少年期为性兴奋、焦虑以及会有人格困扰的时期。

弗氏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继承弗氏理论,提出欲力再现理论,即将青少年视为“欲力再现”阶段,认为他们由于生物的成熟而增加了性与攻击的能源,并因动态性冲突的结果而有两种负向作用的可能:

本我支配自我和自我反应固执僵化,以致产生特有的防卫——禁欲主义与理智化。

这对于社会工作者认识青少年出现的冲突、背叛、反抗或否定快乐追求、过分理想化等现象,理解其原因并寻找对策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二)人际关系理论

代表人物是被归为新弗洛伊德学派的沙利文(H.S.Sullivan)。

他以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发展作为了解个体行为的基础,并假设在个体生存的空间存有一个“人际场”,而人际沟通不良会导致人的心理失常。

他不同意性是青少年行为的动力,认为亲密关系才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他认为青少年有三个心理发展阶段:

前青少年期、青少年期、后青少年期。

他对青少年个案辅导的阶段性亦有清晰的说明。

这种理论从人际关系角度去解释青少年适应问题,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启迪意义。

(三)心理社会理论

代表人物是艾里克森(E.H.Erikson)。

他认为人生的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时刻的美德都是克服了心理社会危机后所产生的。

婴儿期:

信任对不信任;儿童初期:

自主对羞愧和怀疑;学前期:

创新对罪恶;就学期:

勤勉对自卑;青春期:

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成年期:

亲密对孤独;中年期:

活力对颓废;晚年期:

完美对绝望。

这中间,青少年是处于自我认同时期,他们需要辨别是非善恶,逐。

渐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认同危机,建立自我信心。

这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了解青少年发展与适应提供了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是重要的指导。

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把青少年的行为与人格看成是学习的结果,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影响和塑造了青少年的行为,青少年的成长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学习理论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关系最密切的有如下理论。

(一)操作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新行为主义的斯金纳(B.F.Skinner)。

他重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曾提出B(行为)=f(E)(环境)的公式,认为人们的一生都处在学习的环境之中,获得满足的行为会得到增强,而“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是改变与塑造个人行为的两个重要力量。

他提出的“操作制约”等社会控制的方法和“身体限制”等自我控制的技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上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二)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

发展阶段和任务的理论很多,美国人哈维格斯特(R.Havighurst)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青少年发展任务的理论最具影响。

他在1953年提出的青少年十项发展任务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做了科学的描述:

与同龄男女形成更成熟的关系;充当男性或女性的社会角色;了解自己的体格并有度地使用之;从父母或其他人那里获得情感上的独立;获取经济独立的保障;选择和准备职业;准备结婚和家庭生活;发展公民能力所需要的智力、技能;进行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形成指导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

哈氏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学习和实现发展任务的“敏感时期”,他的这些理论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提供了做好工作的科学依据。

四、认知发展理论

(一)道德发展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论将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他律道德行为和惩罚及服从导向;个别工具性目的交换导向;获得赞赏导向;权威导向;民主契约导向;伦理导向。

他特别关注道德教育,认为好的道德教育应该刺激青少年向更高层次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是青少年重要的发展项目,也是社会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对象。

(二)社会认知理论

塞尔曼(R.Selman)的社会认知理论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他特别关注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社会角色取代作用。

他为研究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提供了人际了解五阶段论和友谊发展五阶段论,为青少年研究和社会工作提供了更大的范围。

五、社会文化理论

(一)文化人类学理论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米德(M.Mead)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待青少年,指明青少年是社会固有的文明的产物,她提出的“青年亚文化”即代沟的概念,指出要认识代与代之间的文化传递过程。

米德在家庭关系、成人社会与青少年之间关系等方面的不少论述可以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更正确地对待青少年。

(二)社会文化理论

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特(R.Benedict),该理论重视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社会组织的产物,社会就是由社会角色构成的。

她对“文化继承”的概念下了定义,其文化制约连续性的特点可以提醒青少年工作者不要人为扩大成人与青少年的差异性,而要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

六、社会学的角色扮演理论

社会学把青少年看作同其他群体和整个社会有着特殊关系的社会范畴,并把个体的发展看作社会群体和代的组成部分。

许多社会学理论与对青少年的分析有关,这里只介绍角色扮演理论。

角色扮演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米德提出的,她认为,个人通过角色扮演去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并与其他角色发生相互作用。

角色扮演不仅是成年人相互作用的特征,而且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

在角色扮演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角色冲突。

另外一个角色扮演中常遇到的问题是角色中断。

人们在扮演角色时出现一系列问题,并且都没有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时,就可能导致角色失败。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承担多种社会角色,同时,他们总是处在某一个角色丛中。

在这个角色丛中,他们要与其他各种角色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在这些联系中,有时各个角色之间会有所冲突。

青少年要学习从种种角色冲突中找到化解冲突的办法。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福利

一、青少年福利的涵义

青少年福利包括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中,是社会福利体系中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青少年社会福利有三个涵义:

第一,青少年福利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社会理念。

青少年不是作为社会中的弱者而受到关注和保护,国家和社会还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尊严;青少年期也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为成年阶段做准备的时期,而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人生发展必经阶段而受到尊重和肯定;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教育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自身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过程;青少年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需要,这些需要有必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种种途径来获得需要的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于青少年发展承担起不可替代的责任,等等。

这一切,正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在青少年福利问题上的体现。

第二,青少年福利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

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实施法案、形成法律等形式来把青少年福利问题转换为政府行为。

青少年福利问题是政府的一部分重要责任,它以社会政策的形式,通过社会政策立法的方式实现对青少年需求、权利以及发展的支持与保护。

青少年福利政策作为国家的一种社会机制,成为政府日常行政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

在社会政策的指导和制约下,通过政府的协调、统整,机构的服务、配合,程序的规范、衔接,制度的完善、全面等社会自身的机制建设,实现福利目标,保障每一个青少年的发展。

第三,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会行为。

青少年福利不仅仅是政府行为的一部分,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行为,不仅仅需要政府的行政举措,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要通过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社会行为为所有的青少年提供服务。

只有青少年福利发展到社会化的程度的时候,青少年福利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中每一个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

二、青少年福利的定义和分类

青少年福利实际上是对针对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政策、专业科学知识以及具体行为等的总称。

狭义的青少年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

该服务的提供者是有限而且是特定的,福利的享有者也不是社会中的全体青少年成员,而是特定的一部分青少年,服务的内容和数量也是相当有限的。

这种狭义的青少年福利在青少年福利发展的初级阶段比较常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广义的青少年福利服务。

广义的青少年福利是面向社会中的每一个青少年,旨在促进每个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全面的福利服务。

它的服务对象扩大了,福利服务的提供者也由传统的社会或者政府中特定的一个部分,转化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种。

当然,狭义的青少年福利和广义的青少年福利都是相对而言的,而由狭义的青少年福利向广义的青少年福利的转换过程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青少年福利除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还存在着其他的分类,如发展性的青少年福利和补救性的青少年福利。

发展性的青少年福利是指这种福利的取向是发展性的,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发展,是指向未来的一种福利。

它的服务对象并不是在当前的社会境遇中十分困难,或者特别需要帮助的群体,而是属于健康和正常的成员。

为他们提供福利服务的目的不在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在于为他们处理日后可能遇到的不利条件和种种困难提供一种预防性的帮助。

发展性取向的青少年福利更具有现代福利的意味,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福利。

补救性的青少年福利在传统福利中占重要地位,主要是为处于弱势地位的青少年或者发展受到了阻碍和限制的青少年提供的一种救助、矫治和扶助服务,目的是使得他们从不利的境遇中走出来。

补救性的青少年福利一般不是社会正常运转体系中的一部分,而是出现在社会不能正常运转时的临时补救措施。

三、青少年的福利需求

青少年作为有别于其他群体的特殊群体,有着这个群体所特有的需要,这些需要也应该得到特别的满足。

中国台湾学者曾华源把青少年的福利需求归结为八个方面:

第一,青少年需要获得基本的生活照顾,家庭与社会应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基本生活和养育需求;第二,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包括适当的身心医疗照顾和预防保健服务;第三,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的需要,家庭应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管教的环境;第四,应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社会应为青少年提供充足的就学机会和良好的教育环境;第五,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家庭和社会应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场所和设备,并教导其学习良好的娱乐态度及习惯;第六,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家庭与社会应培育青少年有关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技巧、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价值观等多种能力;第七,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求,家庭和社会应协助青少年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的能力;第八,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保障青少年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及免于被伤害等权利。

青少年的这些特殊需要是青少年福利的基础,应该通过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得到满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需要都是青少年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需要。

青少年群体中的每个人的需求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青少年的个体间需要的差别并不比成年人与青少年的需要差别小。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他们的需要的不同,这种个体的独特需要也应该得到满足。

四、国际社会关于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基本原则

1996年联合国大会第50届会议上正式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以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简称《世界青年行动纲领》),为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事业提供了青年需求的基本范畴。

这包括:

(1)达到符合青年愿望的教育程度;

(2)得到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宜的就业机会;(3)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足够粮食和营养;(4)增进健康和避免患病致瘾,而且无各种形式暴力的物质和社会环境;(5)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或无任何其他形式歧视的人权和基本自由;(6)参与决策过程;(7)从事文娱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以改善农村和城市地区青年人的生活水平。

这为世界范畴里青少年的福利政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和思考的角度。

《世界青年行动纲领》还为制定和修改青少年福利政策提供了一些主要原则,包括:

(1)各国应为其青年人提供接受教育、掌握技能和充分参与社会所有方面的机会,以期他们能够获得生产性就业和过自给自足的生活;

(2)各国应保证所有青年人能按照《联合国宪章》和有关人权的其他国际文书的要求充分享受人权和基本自由;(3)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对青年妇女和女孩的一切形式歧视,排除两性平等、提高妇女地位和赋予妇女权利中的所有障碍,并确保女孩与青年妇女享有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充分而平等的机会;(4)各国应按照相关文件,在计划生育、家庭生活、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性传染疾病、HIV感染和艾滋病预防等领域,满足青年人的需要;(5)环境的保护、促进和改善是青年人认为对社会未来福祉特别重要的问题之一,各国应鼓励青年人包括青年组织,积极参与旨在保护、促进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方案和行动;(6)各国应采取措施,发展残疾青年接受教育和就业的可能性;(7)各国应采取措施,改善生活在特别困难条件下的青年人的命运,包括保护他们的权利;(8)各国应将促进充分就业的目标作为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事项,要特别注意到青年就业,并应采取措施消除对童工的经济剥削;(9)各国应为青年人提供必要的保健服务,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包括采取消灭诸如疟疾和艾滋病等疾病的措施,并防止他们服用有害药物和遭受吸毒、吸烟和酗酒成瘾的影响;(10)各国应将人置于发展的核心,使我们的经济方向能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确保青年人成为发展进程的积极参与者与受益者。

在实际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守这些国际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