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102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

《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docx

岩牡丹属植物的养殖

岩牡丹属(Ariocarpus)植物的养殖

一、岩牡丹属植物概述及分类

岩牡丹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北部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地区,由于常年的干旱炎热气候,该属整个植株在原产地几乎全埋在地下。

植株大多单生,成年株偶尔会从基孳生仔球,具甜菜状的肥大直根,植株地上呈莲座状,顶端附生乳白色绒毛。

体色青绿色,附生白粉,株幅根据品种不同从7-20厘米不等,疣状突起呈肥厚三角形。

花:

夏末秋初顶生,花径约5-6厘米。

该属品种包含:

姬牡丹、黑牡丹、龙角牡丹、花牡丹、玉牡丹、岩牡丹、三角牡丹、象牙牡丹、连山、龟甲牡丹、龙舌兰牡丹、勃氏牡丹等。

 

二、土壤与栽种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该属植物的生长特性,笔者在描述个人养殖经验的同时,参阅了大量源产地资料,从而更好的进行对比,描述。

在源产地,岩牡丹属植物都是生长于石灰性的土壤中。

由干终年较为旱的气候环境,使得该属植物同样拥有极强的储水及抗挥发的能力,通过原产地考察资料我们能够看到,岩牡丹属拥有巨大的地下块根,从而保证生命的延续。

在原生地的资料记录中,往往在那些有着渗水性好、易碎的多孔石灰石的地域会有大量的该属植物出现。

由此能够看到,可溶性钙及其他矿物质是岩牡丹属植物所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在多数情况下,石灰质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但是,通过原产地土质采样分析,大量的该属植物是生长在石膏质土壤(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里的。

石灰石碎片通常是与含有坚硬的沙质粘土、大量的矿物质及低水分的土壤混合在一起。

硫酸钙(石膏)是一种微溶的物质,通常地下水、雨水及露水都能够释放出钙离子,与之相反,碳酸钙作为一种难溶的物质,只能通过与水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重碳酸钙,从而被植物吸收。

要注意的是,园艺使用氢氧化钙无法进行剧烈的碱性反应,会对植物的根部产生破坏,因此是严格禁止使用的。

值得推荐使用的是同时具有碳酸钙及碳酸镁成分的是白云灰岩,它能够提供可溶性的钙镁重碳酸盐。

经过笔者实践,岩牡丹属植物很难在以泥炭土及类似的土质作为长期种植介质的种植环境中生长(根系不能够很好的透气),尤其是在成熟期。

尽管在短时间内,它们会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迹象,但最终只会导致其产生不良的根系,这种现象在三角牡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会导致其三角状疣变黄直至死亡。

通过原产地土壤分析比对及笔者经验,比较适合该属野生植物的理想介质应该是含有粗沙的肥沃土壤。

野生植物理想种植介质的配比为:

30%的重质粘土,50%的粗沙以及20%4mm左右的石灰石碎片。

该介质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够恰到好处地恢复到干燥状态,而不会在湿润的状态下变得密不透气。

当然对该配方中的各种成分的比例并没有严格要求,爱好者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干燥炎热的区域,可适当增加粘土的比例,降低粗沙的量及其大小,以防止介质中的水分流失过快。

同时在介质可加入一些如浮石类的多孔材料作为粗沙的一部分,而且还可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钾缓释肥料,这些对于种植该属植物都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该属的园艺品种,由于从小在大温差,高空气湿度的优质环境下生存,其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并不像野生植株发达,同时,为了促进生长,大多数养殖场采取砍根、无菌栽培的方式,以缩短成长年限。

使得此类植物体内的细胞浓度较低,抗干旱、抗病菌能力较弱,如按照野生植株培土及养殖方式,根系很难成长,同时由于没有野生大块根系的营养储备,叶片(疣)极易干缩、发黄,从而失去了园艺植株的观赏性,甚至死亡。

对此,笔者建议重质粘土的配比适当提高(以满足园艺植株弱小根系的生长);同时采用透气性较强的粗制陶土盆进行种植。

园艺植物理想种植介质的配比为:

50%的重质粘土,30%的粗沙以及20%3mm左右的石灰石碎片。

此种培土方式配以粗制陶土盆,能够有效满足植株根系透气及生长需要,保证毛发状根系的良好生长。

 

三、上盆及换盆处理

牡丹属植株的最佳上盆、移栽时期在春末及初秋,此时国内大多数气候适宜(白天30度;夜间20度);同时有着较大的昼夜温差,根据笔者经验,较大温差能够促进牡丹属植株的生根及成长,加上小型温室效应,白天温室温度能够达到40度;夜晚通风降至20度是最为理想的生根生长环境。

为了保证植株能够迅速恢复,在上盆前,应提前对根系进行处理(去掉毛发根系,保留主根)同时在处理伤口上涂抹杀菌粉,并放置通风处晾干。

根据野生、园艺类型不同,晾晒的时间也有所差异,根据笔者经验,新到野生植株,一般晾晒2周左右较为适宜;园艺植株由于其根系弱小,建议在没有根系损伤的情况下,晾晒3-5天时间即可(根系有损伤者可适当延长晾晒时间),从而保证植株的快速恢复。

晾晒过后,将植株上盆并放在高湿度大温差的遮荫环境中,1周后每隔3天从盆底吸水一次,15天后可正常浇水(所用水中可适当参入杀菌剂)。

对于岩牡丹属植物,种植2-3年时间进行一次翻盆对植株的生长是很有帮助的,通过翻盆的处理能够有效舒缓根系并在土壤中添加必须的养分。

对于健壮的野生植株,可直接退盆,去掉部分土壤并种入稍大的盆种;对于根系较弱及园艺品种,换盆可参照新上盆的植株处理方法,从而保证植株的健康。

四、浇水与施肥

浇水的频率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介质种类、介质的空隙大小、温度及通风条件,而最重要的就是植物是否处于生长期。

如采用上述介质进行种植的植物,在国内,通常是在三月下旬至十月中旬(此时正是岩牡丹属植物的生长季节)在温室环境下平均每两个礼拜浇一次水,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各地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的生长状况。

岩牡丹属植物属于季节性生长的植物,其在仲夏会进入半休眠状态,因此可根据其这一习性对其进行适量的控水,自仲春至初夏及末夏至其花期之前,岩牡丹属植物对于水量的需求达到巅峰状态。

如果恰好这段时间伴随的是炎热干燥天气,植株会很快干掉,因此需要每隔几天浇一次水。

花期结束后,该属植物一般会从11月上旬开始进入为期一个冬天的休眠,因此这段期间,要保持其绝对干燥。

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植株会需要更加多的水分,同时其生长活跃期、休眠期及花期也会受到其漫长的生长季节的影响。

尽管缺乏准确的证据,水的品质确实是对植株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雨水要比普通的水更加适合,因为其不含有一般水中的漂白粉成份。

还有不少种植者在其雨水存储装置的进水口,垫上了一块石灰颗粒滤垫,这样做不光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不溶物及酸性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气),而且还能以可溶性的重碳酸盐、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式为水源补充钙质。

这种水可以在包括岩牡丹属植物在内的所有多肉植物上使用,效果十分明显。

笔者在植株生长期,喜好将野生品种放在室外淋雨,以模仿原生地大雨补水的效果。

对于园艺植株最好通过浸盆的方式进行补充水分,所加的水量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内吸干的量。

通过浸盆法进行补充水分有两个好处:

首先植株的“颈部”不会过于潮湿,这样就避免了烂根的危险;其次能够使植株上的绒毛不至于缠结,保持美观。

浸盆法唯一的不足就是会造成盐分在土壤表面结晶,但是这个可通过少量的喷雾或者顶部浇水进行去除。

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最好是于浇水同时进行——在水中加入肥料与自吸性杀虫剂。

笔者建议所添加的肥料最好是含有丰富的碳酸钾或者是磷酸钾与碳酸钾混合物的可溶性肥料。

病虫害的防治可在每年的春天及末夏通过在水中加入自吸性杀虫剂进行一年两次的防治。

如果在这期间发生轻微的病虫害,最好使用马拉松及尼古丁酒精溶液进行防治。

五、光线、温度及通风

要想植株健康的成长,除了拥有强壮的根系吸收及正常的浇水施肥养护下,还需要充分利用光线、温度及通风条件进行调节,才能保证健康的生长繁殖。

✧光线

对于生长在墨西哥北部的岩牡丹属植物来说,适中的日照强度对植株的生长尤为重要。

在野生环境下,大多野生岩牡丹属植物被石土半掩埋在地下,能够有效抵抗高强度阳光的直射。

太阳光能够保持其叶片的紧密性,同时促进根系的发展,使植株健康成长。

当然,高强度光照能够促进硕大根系的形成,同时也会使植株叶片发黄、干缩,这对于爱好者养殖而言从失去了一定的观赏性(特别大多园艺品种,在强光下将迅速发黄、干缩,从而失去园艺观赏性),同时对于刚上盆的植株,高强的光照将使其迅速脱水,甚至导致死亡。

根据笔者养殖经验,一般野生植株在上盆后可放入散光环境下养殖,光线较强时必须适当遮荫(从而保证植株不因光照过强而产生脱水现象),待植株逐渐恢复,可根据养殖环境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

笔者建议,在植株恢复期本着光线宁弱忽强的原则,从而保证根系的正常恢复。

等植株完全恢复并开始生长时,可将其移到全日照环境下。

国内大多数爱好者喜好将野生植株其放置室外接受全日照养殖是非常有利于岩牡丹属品系的保持(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一定待植株完全恢复后才可全日照养护)

对于园艺品种而言,其光线强度与野生植株养护有着较大的差别。

通过园艺及野生植株对比能够看到,由于湿度、水分、光照都适中,园艺植株长的非常饱满并且色泽艳丽,经过笔者的经验,园艺植株需要柔和的光线及较大的空气湿度才能保证其叶片的饱满性,如果在强光下照射,会使植株叶片立刻萎缩、发黄,从而完全失去园艺的观赏性,胜者会使根系供养不足从而导致死亡。

笔者建议,在园艺牡丹的养殖上应保持较为柔和的光线,从而使叶片柔美、饱满;同时,为了保证叶片的紧密性,应保持较长的光照时间。

根据光线检测:

色温6000oK,是最有利于园艺牡丹生长,能够保持良好叶色及促进开花的光线。

✧温度及通风

在第三小节“上盆及换盆处理”中,笔者对牡丹最佳生长温度进行了说明(室外:

白天30度、夜间20度;温室白天40度、夜间20度)

高于40度岩牡丹属植物生长缓慢,当长时间超过45度时植株停止生长,经过笔者经验,当温度达到50度,又无良好的通风条件,植株将迅速萎缩、疲软、有可能会发生植株被灼伤甚至有死亡的可能(此现象在园艺品种中表现更为明显)。

对此,在炎热的夏季,当养殖温度上升到45度,应加以强行通风、遮荫,从而舒缓因温度升高造成的植物损失。

根据经验,健康植株在5℃以上的温度就已经完全满足越冬的要求。

最难控制的是花期到12月中下旬及入春后第一次浇水后的这两段时间,此时植株的根部并没有完全干燥,如温度降低至5度环境,将可能导致根系腐烂现象,对此,笔者建议在冬季尽量维持10度以上温度,并适当保持空气湿度,从而有利于春季植株的恢复。

 

六、嫁接植株的落地处理

对于嫁接的岩牡丹属植物而言,由于木芯嵌入较深、自身发根时间较长,大多爱好者因前期处理不当,导致植株未生根就开始腐烂、发霉,从而使整个落地过程失败。

为了能够有效说明牡丹属植株落地的要点,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及网络相关资料进行了编辑说明,希望通过直观的图文解说表述落地操作的要点。

——本小结图片来源“仙人论坛”

✧第一步:

消毒

大多爱好者落地的牡丹在没有发根前就开始腐烂,除了环境因素外,主要是由于落地过程没有消毒,使得病菌感染了伤口。

笔者建议:

消毒用75%医用酒精,所有工具和植株上要开刀的地方都要用酒精擦拭,但是一定要等酒精完全蒸发后再动刀!

上盆所用泥土也需要消毒处理(微波炉或干蒸)

✧第二步:

下刀

牡丹属落地,下刀的部位非常关键,由于伤口不宜愈合,采用传统的挖木芯方式会导致伤口面错乱,伤口不宜处理的现象,从而导致组织无法愈合。

笔者建议:

为了保证伤口的平整性,建议拦腰横切,一直切到无接穗组织为止,操作结束后在伤口撒上杀菌粉,放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大概需要1个月时间)待切面干燥硬化方可进行下一步处理。

✧第三步:

发根

为了保证植株能够顺利发根,笔者一般将风干植株以栽种方向放于空花盆上并放入温室通风遮荫处,大约1个月时间,植株切面将长出新根,此时,牡丹落地以成功大半。

后期,将发根植株移入较为干燥的土质栽种(建议采用无营养的赤玉土)并按照园艺植株上盆方法精心养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