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2050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

《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docx

九问茂名发展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

九问茂名发展:

为何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如影随形

2011年3月3日上午,茂名市委举行的新闻发言人媒体见面会上,九名党委新闻发言人正式亮相。

这个被称之为该市新闻工作“首次”举办的活动在各新闻发言人简单发表百字感言后结束。

没有冗长的领导讲话,没有答记者问,参会媒体经过严格的筛选——见面会耗时不长,气氛显得谨慎。

而无论是当地官员还是同行,在与记者的初次接触当中,“茂名目前正经历非常时期”及与之类似的说法也反复出现。

自茂名原市委书记罗荫国涉嫌职务犯罪被广东省检察院带走立案调查这一消息在2月11日被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核实并发布后,随着其落马原因及当地官场以权代法、官员裙带、买官卖官等黑幕被撕开,这场始自2009年底的茂名官场震荡由此到达顶峰——在罗荫国之前,茂名市先后落马的官员包括杨光亮、陈亚春等两名副厅级以上干部,含公安局局长在内的三名公安干警,一名区法院院长、一名市国土局局长;另有市检察院检察长跳楼自杀;而在罗荫国案发几天后,不仅爆出有茂名市及市属区县陆续有涉案官员被带走协助调查,更有企业老板牵涉其中。

  事实上,对于这起官场腐败窝案的调查直至三月上旬仍未结束。

“办案的人还驻扎在迎宾馆里。

”相关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这一细节。

迎宾馆坐落在市委大院附近,办案组将整个榕影西楼包下作为暂时的驻地。

“这是要给茂名刮骨疗伤,把病治彻底。

”在该知情人士看来,茂名官场积弊已久,官与官之间、官与商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尤难述清,何况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场官场地震的余震不可避免。

而这也正是人们口中所说“非常时期”的“非常”所在。

而案件又有了新的进展。

时至3月28日,当“罗荫国供出100余名处级以上官员,涉案人员范围扩大”的消息经由《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传出后,公众再度将目光聚焦在“一把手”腐败对官场生态的破坏力上,当地的官员对此则纷纷表示不愿多谈。

“但老百姓终归是高兴的。

”3月3日,一位刚参加完党委新闻发言人见面会的同行在与《大经贸》记者闲聊过程中,有感而发。

2月20日,茂名四套班子举行有史以来首次大接访。

距离市委五百米开外、位于油城六路上的市人民群众来访中心早被围得水泄不通。

手攥上访登记表及上访材料,表情焦灼的群众挤满了来访中心内外。

而在茂南区的信访维稳中心门外,有上访群众拉起大红色横额,上面赫然是“反腐败,惩贪官,人心大快”字样。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罗荫国时代的结束,当地政府的行事方式及做派正悄然酝酿一些新变。

据茂名市委办公室新闻科副科长曾嘉透露,大接访之后,新任市委书记邓海光在2月28日曾召开临时常委会议,提及宣传工作要“注意城市形象,善待媒体”。

而在忙于各种会议及接访活动以外,这位年轻的市委书记还在出席全国两会期间主动拜访央企,于广东省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座谈会上为茂名拉回11个总投资约1202亿元的央企战略合作项目。

这样的改变也许可看作茂名新时期的良好开端,但无论是在当地的“茂名在线”论坛上,还是在南方网广东发展论坛上,认为茂名在发展不力等问题上已经显得积重难返的声音不在少数。

在网民们看来,茂名素有“南方油城”之称,作为老牌的石化重镇、作为广东的农业第一大市、作为拥有深水良港的沿海城市,本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人们所憧憬的茂名的美好未来不仅没有实现,多年来茂名几乎与“落后地区”等类似字眼如影随形却成为现实——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茂名发展的滞后?

为什么“油城”越来越默默无闻?

强调“工业立市”战略,却无法做大石化下游产业链条又属何故?

城市形象经营不善、招商引资不力又该如何追究?

本土企业缺乏成长环境、商业形态扭曲的现状又该如何扭转?

“南方油城”、“农业大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大水果生产基地”……几张城市名片或许记录了过去的辉煌,但这座粤西中部城市正因为现实中发展的迟缓及滞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变得无足轻重。

(一)要如何改变现状?

默默无闻的茂名何时才能重新抬头?

“如果不是这两年官场丑闻频出,外面的人几乎不会注意到茂名。

”一名当地的小老板在闲聊中表露了这样的看法。

他从事商贸行业,常年在各个城市间奔走,对比起省内外的其他城市,他为茂名的现状感到担忧:

“别的城市是越发展越兴旺,越发展越不一样,我们这里反而越发展就越倒退,甚至还远不如几年前,这样下去还有什么路可走?

用“越发展越倒退”来形容茂名的现状也许夸张,但不能否认的是其发展的迟缓及滞后正凸显出弊端——发展的缓慢导致城市在竞争中被逐渐边缘化,而边缘化现象则更让城市的发展背负上沉重负担,发展不力与默默无闻让这座粤西重镇陷入了恶性循环。

根据中共茂名市委办公室编印的《2010茂名市情手册》所收录《2009年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2005-2009年间,茂名全市生产总值从738.35亿元增长至1239.80亿元,但经济增速却从2005年的14.1%下滑至2009年的10.3%,2008年甚至出现增速9.8%的低谷;茂名近年来一再强调“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但在2005-2009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却出现直线下滑,从2006年18.3%的增速下跌至2009年增速不足6%。

加之国内贸易及对外经济贸易增速的不理想,作为一座面向珠三角、毗邻北部湾,本应奋起直追的发展中城市,茂名的未来被蒙上阴影。

“茂名如今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坏孩子’,让人痛心。

”发展不力导致的边缘化让茂名机会尽失,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政局官员这样向《大经贸》记者形容茂名的现状。

“可是话又说回来,按照过去的发展态势来看,茂名应该大有可为。

”这位在当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官员和其他当地人一样见证了茂名的历史及兴衰。

光荣与失落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成立的新中国百业待兴,但工业原料的极度缺乏成为发展掣肘。

这时候,从边远粤西地区传来发现能够提炼人造石油的油母页岩的消息,对于仍未发现大面积油田、又饱受“贫油论”影响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大喜讯。

建立茂名石化基地、相应设立茂名市,于是成为了当时新中国“一五”规划中重大的战略决策——1955年,茂名石化创建;1959年,茂名由工矿区改市——和后来依靠汽车产业崛起的湖北十堰、借助石油产业实现经济腾飞的黑龙江大庆一样,茂名属于产业建市的典型,某种程度上,它的建立还承载了支撑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

也正因为扮演着燃料制造机的角色,茂名早期的城市规划几乎完全围绕石化基地进行,那些老一辈人们所熟悉的“三万七”、“六百户”、金阳大道、百货大楼、银行大楼等工程在河西城区铺开,为石油企业服务的省办中型热电厂相继破土,高州水库开始建设,河茂铁路加紧动工——整体的战略构想在于为页岩炼油项目提供迅速而全面的支撑。

然而,页岩炼油因为成本高昂,国家随后压缩工业投资,茂名石油公司炼油项目一度面临下马的窘境;而随着大庆油田的投产,该项目又同时遭遇“淘汰”的尴尬。

这意味着一座刚开始兴建的城市将面临未知的前途及命运。

茂石化于是调整发展方向,完成从生产人造石油到以原油(94.15,-1.26,-1.32%)加工为主的战略转变,才最终奠定了这座新兴城市未来生存发展的基础。

由此,沉默的茂名也最终在国家石化产业发展战略中确立了“南方油城”的地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借助石化产业效应的带动,这座位于粤西边角的城市初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主,电力、化学、纺织等工业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

而此时,远在广东中部,顺流而下的珠江水滋润着两岸的稻田蕉林,当茂名以工业新城的姿态在地图上出现的时候,这个富庶的三角洲平原上,仍然弥漫着专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形态的稻香。

1980年之后,人们穿过小东江,远离了因石化产业发展导致污染严重的旧城区,在河东开始新城区的规划建设,而河西则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石化基地;茂名港也在当地政府不遗余力的争取中正式成为对外开放港口,朝着未来向海滨港口城市的战略转变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而地方工业则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展现出其跃跃欲试的姿态。

事实上,在此五六年前乃至更早一些的时候,茂名仍在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指标埋头生产,珠三角诸城里弯腰割稻的老农已经时常从摇曳的稻穗丛中抬起头来默默遥望着香港这座近在咫尺的国际大都市,心中满是对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的向往。

于是,当改革开放的声音传来,借助与香港之间的地缘优势,三角洲上群起的农民迫不及待丢下锄头,承接起香港制造业的转移。

抢先成为香港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珠三角则由此开始了其迅速的工业化进程。

那的确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工业新城茂名却因为地处边远的粤西、思想开放度缺失、信息闭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表现出相对的滞后,面临失落的局面。

旷日持久的追赶

石化基地落户茂名,外力冲击带动当地先人一步搭建起工业基础雏形,但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茂名地方工业的发展才逐渐开始闪烁光芒。

高州生产的“尖峰”浅色松香填补了国家在该项生产上的空白;“M牌”釉面砖则成为当地陶瓷业出口香港、东南亚及美国的拳头产品,茂名也一度因陶瓷业的兴盛跻身广东省陶瓷生产基地之列;利用协和医科大学的配方专利,以本地特产山楂为主要原料生产出来的“协和可乐”一时名声在外,建设投产两年后即再扩建,使当时的年生产总量增加至4.2万吨……

然而,这些地方工业的阶段性成果如同流星一般迅速地暗淡,只有汉山锁业等极少数本土企业能够走到今天。

更残酷的现实是,无论是代表加工贸易的“东莞模式”,还是由贸易上溯工业制造领域的“南海模式”,依靠各自发展模式在广东第一轮经济腾飞中脱颖而出的顺德、南海、东莞、中山无疑已将粤东西北部包括茂名在内的其他城市远远抛离。

“四小虎”拉动着广东的经济朝前飞奔。

20世纪90年代,因年产30万吨大乙烯工程建成投产,茂名石化实现从以炼油为主向石油化工的战略转变,而茂名则因为茂石化的扩建成为当时拥有全国最大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城市;加之江泽民同志在总书记任上先后两次视察当地,种种条件都在为茂名的又一次发展营造环境,酝酿机遇。

2005年,茂名首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2007年,茂名GDP总量在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率先突破千亿大关。

如今,当地的人们却已经不愿再过多地提起这些看似辉煌的过去。

半个世纪下来,茂名与隔城相望的珠三角诸城相比,差距不言而喻。

而即使其近年经济增速在省内排名靠前,表现出一定的后发优势,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强而不大,服务业不大又不强”的三大产业病症已然困扰茂名多年。

发展的不力导致茂名在愈发激烈的城市竞争角逐中愈发落后。

甩不掉“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等类似前缀的茂名似乎也已经失去了扮演“粤西中心城市”这一角色的资格。

茂名东连阳江,南濒南海,西邻湛江,北接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又是有石化产业支撑、农业相对强大的粤西重镇之一,本应有足够的资本充当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当地一位媒体同行告诉《大经贸》记者,虽然“湛江和茂名私下里一贯为粤西老大的位子死掐”,但在茂名发展势头不错的那些年月里,由其担当粤西中心城市的呼声却一直很高。

情势的微妙之处在于,在后来的两三年当中,茂名空有朝前追赶的姿态,反倒是积蓄了足够底子的湛江开始发力。

尤其是2010年年末在湛江举行的首届广东省海洋经济博览会,预示着广东在又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将以海洋经济为新起点,而拥有相对成熟的海洋产业基础、临海工业基础的湛江在此中占据重要地位——茂名在与湛江多年的“对掐”当中,落于下风。

让当地人对茂名“怒其不争”的种种情状远不止于此。

狭小陈旧的长途客运站、残破不堪的出租汽车、每到车流高峰就出现混乱拥堵的小巷和十字路口,遭人诟病“吃老本”的城市建设与其“南方油城”、“园林城市”的形象相去甚远;作为城市发展经营者的政府的不作为更滋生了娱乐休闲业在只有吃饭财政水平的当地枝繁叶茂的乱象——相比起工作生活,人们更热衷茶聚、蹦迪、麻将消遣,茶楼客满、迪厅人满为患、酒店通道里麻将声充耳可闻是为常态。

所幸的是,这样的现象将有希望得到改善。

2011年2月22日,新任市委书记邓海光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表示,茂名已经折腾不起、耽误不得,他将与新班子共同努力打造百业兴旺、充满活力、在追赶发达地区队伍中表现突出的新茂名。

正如同邓海光在发言中所提及的那样,茂名工业基础扎实、农业发达,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是一个大有发展、大有可为的地方。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尽管罗荫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但茂名早已“百病缠身”、问题一堆。

要如何改变现状?

默默无闻的茂名何时才能重新抬头?

(二)茂名工业何时才能又强又大?

石化重镇何时重生?

“新中国成立前夕,茂名工业只有一些手工作坊,机械化工厂几乎没有,现代工业一片空白,工业生产能力极其薄弱……”

这是一段记载于广东工业大学数据库“广东工业发展史专题”中描述有关茂名工业早期发展的文字——由于并未设市,当时的茂名更多时候被称作茂名四县,和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路径大致相同,其早期的工业发展历程由制盐、建材、陶瓷、纺织等传统手工业填满。

随后,茂名随着国家石化基地的落户而建市,“工业立市”自然而然成为当地政府把握城市发展走向的战略方针。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茂名的工业发展进程并不如想象中理想。

“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强而不大,服务业不大又不强。

”2009年,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第三场粤西现场会上,曾经这样给茂名断症。

汪洋对茂名现存发展障碍的分析一针见血,而作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坚持以“工业立市”为发展战略的茂名,“工业强而不大”无疑是其目前最尴尬的现状。

路径偏离

从茂名建市后的工业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石化基地的落户或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当地地方工业从传统五小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

以1963年为例,随着茂油公司各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其工业水平在建国初期仍停留于传统手工业阶段的茂名迅速兴建起了市化肥厂、农机修理厂、机械厂,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工业为主,电力、化学、建材、纺织等行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之后,茂名工业的发展与石化产业的联系更为紧密,根据石化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初步形成了“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工业体系——茂名市与茂油公司于1981年联合组建茂名市化工纺织联合总厂,开发石油化工系列产品,生产丙烯腈和有机玻璃单体就是对茂名八十年代工业发展概貌的最好注脚。

然而,就在茂名加速重化工业发展进程、愈发将赌注押在茂名石化身上的同时,其工业内部结构事实上正在逐渐暴露出潜藏的问题。

以2009年为例,茂名生产总值为1239.80亿元,第一产业237.08亿元,第二产业460.93亿元,第三产业541.79亿元,茂名工业占比竟然不足40%,可谓工业化严重不足。

同时,在茂名的工业比重中,重工业比重已经超过80%,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同时,在茂名的重工业中,石化占据了相当部分,而茂名石化这个“外来大和尚”几乎长期霸占着当地龙头企业的地位——茂名石化的一柱擎天,帮茂名撑起了当地工业的一片天空。

但是,利剑往往是双刃剑。

过分依赖茂名石化,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按目前国际平均效益推算,原油炼制、乙烯生产和精细化工三个链条石油产品的经济效益比率是1∶5∶10的关系,但在茂名石化产业链中,这一经济效益比率未见体现;除此以外,茂名石化上游与中下游产业的比例为1∶0.5,远低于国际通行1∶50的增长系数。

可见,“油头大,化身小”的结构性矛盾在当地石化产业中属于突出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茂名的石化产品后续加工能力仍然薄弱,没有反映出石化项目“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最大特点,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未能充分体现,与“南方油城”的形象相去甚远。

而近年,政府对于当地发展石化产业的前景又有了新的提法。

“政府提出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新目标,茂名本身有这个潜质,却错过了好几个往这上面发展的机会。

”在《茂名晚报》一位老记者眼里,茂名这个老牌的石化基地,已然错过了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先机。

所谓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语出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把茂名的石化基地打造成为世界级水平。

但从现状来看,这个目标更像一个距离遥远的愿景。

与此同时必须要指出的是,“一石独大”的产业格局,对于茂名的产业经济结构,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长期以来,茂名本土经济不振。

相比之下,珠三角的众多城市都曾产生过一些全国性知名品牌:

高新技术产业城市的代表深圳——华为、中兴、腾讯等驰名全国,规模庞大;工业城市的代表佛山——美的、科龙、万和等亦是行业楚翘,而茂名则几乎没有一家能够在广东叫得响的本土企业,形成了一业独大而百业凋零的怪局。

同时,茂名石化的“一枝独秀”,亦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毕竟,茂名石化的本质还是央企,只不过是暂时落户茂名而已。

既可以来,也可以走。

如果茂名不能培育其他支柱产业,他日有变,则茂名经济有空心化的危险。

这种情况,并非没有先例。

在湖北,十堰曾经因为二汽的落户,逐步兴起,崛起为湖北西部经济重镇。

但也因此,汽车行业在当地一业独大,至2003年,十堰经济随着二汽迁移到武汉而遭遇重创。

茂名如果不能早作准备,十堰的今日则有可能成为它的未来。

“守着一座大央企,相关产业发展不起来,非法炼油厂一大堆,地方本身的工业也一直在走下坡路。

还怎么发展?

”在民众眼中,罗荫国时期的茂名政府空有喊口号的姿态,对于扶持地方工业、开发石化下游产品并无动作。

而政府的不作为无形中成了“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的消极力量,让这座城市的工业发展身陷困境。

当地工业的强而不大,也就在所难免。

未来与挑战

“南国油城”,弹指50年。

虽然美国AP、广州化工等化工行业巨头已开始落子茂名,但新任政府班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于,尽管茂名属于老牌石化基地,产业基础深厚,却由于此前的发展多被耽误,错失先机,在竞争氛围更显浓烈的未来,其命运仍然充满挑战。

广东,一个资源和能源匮乏的经济大省,对于石化行业向来重视。

早在2009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及要将石化列为重点发展、加快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之一。

并规划“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将建设2-3个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欲将自己打造成为“亚洲石化基地”。

而广东在同年出台的《广东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当中,更明确提出了未来将重点打造茂名、湛江、惠州等多个石化基地。

同时,广东还将建成沿海带状动态产业集群,湛江—茂名—广州—惠州—粤东等有大港口、交通方便、有腹地支撑的沿海城市布局石化、钢铁等重化产业,目标在于2020年实现炼油过亿吨。

而无论是珠三角区域的发展纲要,还是广东省石化行业发展的整体纲要,都突破了单个企业,单个区域的界限。

将广东的一个石化之城演变为五大基地,打破了茂名石化一统南天的局面。

2009年3月,中石油(10.63,-0.06,-0.56%)炼化项目成功落户揭阳;6月,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投产;8月,目前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科炼化最终选址湛江;9月,中委石化项目落子揭阳……

石化项目的纷纷落地标志着广东新一轮沿海石化产业集群布局的完成,而由此各自形成的石化产业基地在已然对老牌石化重镇形成夹击之外,更预示着未来各城在做强做大石化产业上可能发生的激烈竞争——未来,茂名石化占整个广东石化的行业的比重将下降到不足30%,优势被稀释。

此外,茂名在广东石化产业上的龙头地位还将面临着来自“老大哥”湛江的严重挑战。

过去,茂名是著名的南方油城、华南最大的炼油和石油化工基地,甚至,茂名能够成为非珠三角中唯一的中国百强市,石化产业居功至伟。

然而随着中科炼化的落户,湛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千万吨级中科炼化项目落地湛江之后,湛江的炼油产能超过了2300万吨。

而茂名虽然将茂名石化的产能提高到2000万吨以上,但是离其“十二五”期间达到4000万吨产能的目标还很遥远,如果不能争取到新的石化巨头的落户,茂名的希望渺茫。

而就投资环境而言,湛江显然比茂名更有优势。

中石化投资茂名,某种意义上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而中科炼化落户湛江,则是湛江自身魅力在港口、区位等方面的体现。

此外,茂名石化一业独霸,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的多元和聚焦。

这意味着茂名必须在新的形势下尽快找准定位,避免在愈发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被边缘化。

“出路就在于扬长避短,既充分发挥石化工业的优势,又加快培育其他新型支柱产业。

”省委书记汪洋曾这样为茂名指路。

然而这座老油城的现状毕竟积重难返,情势不容乐观。

对比同样因石化兴市的大庆,这座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在通过石油石化经济迅速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考虑更长远的发展后续问题:

在不断形成集炼油、化工、化纤、塑料为主题的化工产业群之外,还默默进行着二次创业,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形成了石化和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1+5”的接续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各自的产业集。

将地方工业也锻造成推动大庆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

反观茂名自身。

虽然在省内“双转移”大浪潮汹涌之际,承接了毛纺织、电子电器、机械制造、海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的转入,但产业转移园内资金缺口大、土地征地困难等突出问题又同时制约着“有茂名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形成。

历史悠久的石化重镇何时才能浴火重生?

(三)海洋经济茂名能否实现十年再造一个海滨新城?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未来。

从国家的宏观视角转换至区域发展的相对微观,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乃至环渤海三角诸城,还有先人一步的港澳台,亦都是因海而兴的区域经济体。

更为重要的是,海洋经济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寄托了未来时代破局的重望。

广东战略下的茂名模式

就总量而言,广东仍然是海洋经济第一大省。

200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6800亿,而其全省总产值为39081.59亿元,海洋经济占其生产总值的17.4%。

从这个角度来说,广东连续15年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5,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5:

45.8:

50.7。

目前,广东省已形成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其未来目标是,到2012年即完成海洋经济占比达到20%以上,完成从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的转变。

广东虽然是中国第一海洋经济大省,但其“陆地经济”发达、制造业领先全国的地位,事实上将使海洋经济出现两极分化。

即海洋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城市深圳和广州,主要侧重海洋医药等高新技术行业,而在欠发达的沿海城市如湛江和茂名,则主要发展临港工业,进行适当重型化。

如此布局,某种意义上是将海洋经济作为东西两翼破局的突破口。

广东在海洋经济的整体布局中,以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海洋产业首当为重,意欲打造全国先进的石化、造船、钢铁和能源四大临海工业基地。

而事实上,这种笼统的说法一旦分解到各个城市,各自的优势自然明晰。

所谓的港口海运的发展,主要是针对深圳和湛江;而临港工业,则主要集中在湛江、茂名和汕头等东西两翼城市,造船、钢铁和石油,也基本落户于此;滨海旅游,自然又是服务业相对发达的深圳扛旗;广州和深圳,由于本身经济发达,更偏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而由于环境保护的压力,广州更是将部分石油和钢铁项目迁移到了湛江。

但就当下而言,广东海洋经济其真实的布局主要在于西翼。

而在西翼城市中,又是以茂名和湛江为主。

这样看来,茂名与湛江在海洋经济领域的竞争,将是一场拉力赛。

2009年,茂名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03亿元,占全市GDP8.3%,属于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点。

而茂名“十二五”海洋经济的发展规划是,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200亿,占全市GDP中比重上升至10%以上。

作为茂名来说,其海洋产业布局更应该朝浙江模式靠拢。

即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来综合本土大企业不足的缺点,先做大经济总量再说。

如此,未来茂名海洋经济的结构应该是“二一三”——优先发展石化等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