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008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docx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

环境学概论考研专业资料

一、相关概念

1.环境要素:

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各个具体的基本物质组成。

2.环境质量:

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是指对人群生存繁衍和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适宜程度。

3.环境容量:

在人类生存和环境不受害的情况下,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4.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者因子进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人类或者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5.环境干扰:

由于排放能量造成的环境污染,停止排放即可回复正常状态,如噪声、热等。

6.一次污染物:

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7.二次污染物:

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8.大气污染源:

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9.逆温:

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温度增高而升高的现象。

10.  水体:

水圈的组成部分,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水域。

11.  水质:

指水体中水相的环境质量。

12.  水资源:

一般仅指地球表层中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水。

13.  富营养化:

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4.  固体废物:

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和半固体废弃物质。

15.  有害废物:

又称危险废物,泛指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和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16.  生物多样性:

是指生物、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以及各种生态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的总和。

17.  景观:

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18.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  自然保护区:

是具有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功能性质的包括陆地或海域大自然保护区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环境的构成

自然环境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2.环境的特征

整体性、有限性、变动性与稳定性、区域性、危害作用的放大性和时滞性。

3.环境的多样性

自然环境多样性(物质多样性、环境过程多样性、环境形态多样性、环境功能多样性)

人类需要与创造多样性(物质需求多样性、精神需求多样性、创造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作用界面多样性、作用方式多样性、作用过程多样性、作用效果多样性)

4.环境规律

环境规律是指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五律协同人类实现重大战略目标,往往同时受到五类规律的作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使五类规律的作用成为协同者,从而达到目标。

5.全球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机制:

太阳热辐射的主体部分为短波和可见光。

当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难以维持,产生温室效应

危害:

对生态系统产生危害(使海平面上升、对动植物产生影响、使气候发生变化)

对社会经济发展危害(农业上出现海水倒灌,工业上也有一定影响)

对策:

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酸雨沉降机制: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酸性物质进入空气中,在通过沉降方式返回地面。

危害:

对生态系统(影响植物生长,进入水体对鱼类等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乃至生存构成威胁)

对人工环境(对农田、建筑物等均受到影响)

对策:

将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臭氧层破坏机制:

氟氯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危害:

紫外线进入地表增多,影响生物生存,引起基因突变等影响植物产量,对动物繁殖产生影响,加速物质材料老化变质。

对策:

减少氟氯烃等化学物质的排放。

6.影响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气象因素、地形地貌、污染源

7.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点污染源:

工业废水(污染量大、成分复杂、感官不佳、水质水量多变)

生活污染(包括厕所冲洗水、厨房排水、洗涤排水、沐浴排水及其他排水)

面污染源:

农村面源(过量施加化肥和农药,改变了土地的物理特性,引起地下水污染)

城市径流(含有重金属、氯有机物、悬浮物,对附近水体和水中生物产生危害)

8.水体污染物的分类

1)悬浮物(使水体浑浊,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悬浮物的沉积还会窒息水底栖息生物,破坏鱼类产卵区,淤塞河流或湖库。

此外悬浮物中的无机和胶体物比较容易吸附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等,形成危害更大的复合污染物)

2)耗氧有机物(生活污水和其他废水中含有的糖类等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降低)

3)植物营养物(重点指含氮、磷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刺激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4)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等毒性元素,不能为生物降解,在体内积蓄造成慢性中毒)

5)难降解有机物(大多为人工合成化学品,能在水中长期稳定的存留,并在食物链中进行生化累积,有一部分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6)石油类(含有石油类的废水排入水体后形成油膜,阻止大气对水的富氧,妨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经微生物降解需要消耗氧气,造成水体缺氧;石油类物质粘在鱼鳃上,可致其死亡;石油类物质还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危及身体健康)

7)酸碱(使水体PH发生变化,破坏水的自然缓冲作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严重的酸碱污染会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

8)病原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工业行业的废水中,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等,传播霍乱、伤寒等多种病毒传染疾病和寄生虫病)

9)热污染(水温升高时使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加快了水中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的速度,改变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生存条件,破坏了生态功能平衡)

10)放射性物质(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饮水水源,并且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内照射,使人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继而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小,长期可导致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

9.我国水体污染特性(地表水)

河流污染(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污染扩散快,污染影响大)

湖泊污染(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污染稀释和搬运能力弱;生物降解和累积能力强)

海洋污染(污染源多且负载,污染持续强,污染扩散范围广)

10.我国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有机物污染严重、重金属污染严重、富营养化、近海污染严重

11.各类水体污染的控制对策

水污染控制模式(一级——污染源头控制,二级——污水集中处理,三级——尾水最终处理)

污染源头的控制(实质是污染预防)

根据水污染发生源的不同,有不同的污染源头控制对策:

工业水污染(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清洁生产、就地处理、管理措施)

生活水污染(合理规划、公众教育)

面源污染(农村面源——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土壤侵蚀,合理利用农药,截流农业污水,畜禽粪便处理,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城市径流——充分收集利用雨水,减少城市硬质地面,增加城市绿化用地)

1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天然源:

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活动的火山)

人为源:

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影响范围广、危害大。

(主要来源为工业和城市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畜禽排泄物、生物残体和大气沉降物等)

13.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潜伏性(不直观,需要通过农产品以及摄食的人或动物的健康状况反映出来)

不可逆性和持久性(重金属进入土壤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一些污染物具有高稳定性,低水溶性和抗微生物降解的特征,所以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很难根除)

危害的严重性(不仅影响粮食生产,其污染物往往还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的健康)

14.土壤污染物影响人体的途径

主要是生物途径及生物(农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到植物体,转化到人体内。

15.固体废物的特征

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富集终态和污染源头的双重性、危害的长期性和潜伏性

16.固体废物处置应遵循的原则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7.固体废物的分类

城市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城建土渣、商业固体废物、粪便

工业固体废物

有害废物

18.我国生态环境的特点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19.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问题

北方农牧交错带(特点:

降水小、半干旱地区、土壤条件差、水是制约因素

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盐渍化)

北方干旱绿洲——荒漠交接带(特点:

降水少、地貌不利于农牧生产、地形高差大、风力强

问题:

荒漠化加剧)

南方石灰岩山地(特点:

土层薄,坡降大

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西南山地河谷生态脆弱带(特点:

降水量比较大,人口密集,耕地缺乏

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难频繁)

藏南山地(特点:

亚热带植被系统,生长速度快,上游大峡谷物种分布十分好

问题:

退化严重,包括物种损失)

20.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包括物种以及物种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生境破坏和破碎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各类生态系统特别是许多原始生境遭受严重破坏,使很多生物失去栖息地,某些地方种群规模缩小甚至灭绝,从而导致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减少。

生境破碎化限制了生物的活动范围,导致产生小种群,种群密度降低,遗传异性缺乏导致物种灭绝。

生物资源过度开发一般是指过多渔猎、过度采伐等。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超过生物本身的更新能力,不仅导致该种生物资源的枯竭,还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功能失衡等)

外来物种入侵可以丰富本地物种多样性,促进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

但是有些外来物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没有天敌,过度繁殖,破坏了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后形成的生态平衡,危及与它相关的几十个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失衡。

21.辐射的类型、表现和影响

电磁辐射来源:

天然源(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

人为源(脉冲放电、高频交电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

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使人体组织温度升高,导致身体发生机能性障碍和功能性紊乱,严重时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跳、血压和血象等方面的失调,还会损伤眼睛导致白内障。

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可诱发癌变,加速癌细胞增殖)

电磁辐射对安全的危害(电磁辐射会引发磁暴,特别是高场强作用下引起火花而导致可燃性油类、气体和武器弹药的燃烧和爆炸事故)

电离辐射来源:

核试验、核废料、医疗、彩电、荧光物质等。

危害:

对人、动物健康

危害:

对人、动物健康产生影响(破坏人体和动物的免疫功能,损伤皮肤、骨骼及内脏细胞,症状主要表现为白血病、骨癌、甲状腺癌等疾病,还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寿命缩短,还能损害遗传物质,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对通讯产生干扰

22.中国人口的特点和问题

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迅速;增长率变化明显;年龄结构变化(属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并出现一定的老龄化趋势);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23.研究人口的参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及迁出,即种群结构。

24.控制人口是解决环境问题

1)土地资源:

人口增多,随之人均耕地减少;

人口增多,对粮食需求增多,导致对耕地的不合理过度开发,进而使耕地质量下降;

人口增多,人们对建筑用地等的需求增加,耕地被占用。

2)森林资源:

耕地需求增加后,迫使人们毁林开荒;

随之对林木资源的需求增加。

3)水资源:

人口增多,人均淡水量减少,耗水量增加;

由于人口增加,带来了更多水浪费及水污染问题。

4)能源:

人口增多带来了更多能量的消耗,加剧了能量的紧短。

5)物种(生物)资源:

其他各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威胁生物栖息地;

对生物直破坏,不合理的从生物本身获得药材、毛皮等。

25.景观环境类型的分类

庭院景观环境(人们日常活动所处的景观环境,包括住宿、购物等)

社区景观环境(人们日常户外活动所处的景观环境,包括锻炼、娱乐等)

郊野景观环境(即野外景观环境)

瞬时景观环境(具有时间性的景观环境,如日出、彩霞、春雨等)

26.自然资源的特征

稀缺性、区域性、多用性、整体性

27.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自然环境方面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即时对自然环境索取的过程;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与环境和谐共处;

当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2)社会(人工)环境方面

社会环境实际上是人们定向获得自然资源,带来目的性、创造性的劳动所形成的;

社会环境的快速发展迫使我们不断开发自然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社会环境亦会受到剧烈影响。

28.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耗竭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可再生资源)

29.生态保护的类型

按照保护的方式、目的:

生态维护(保护自然陆地与水体的原有模式不变)

生态保护(维持原状,但没有人为修整)

生态恢复(恢复原有状态)

生态重建(使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建设出一个新生态系统)

按照人工化的程度:

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

30.生态保护的尺度

空间尺度:

大尺度(往往指大流域的或跨流域的大区域性的破坏或保护)

中尺度(往往是流域内、省内、地区间的某项保护)

小尺度(往往是县域内、小的自然保护区、甚至是一个果园、一片试验田的保护等)

时间尺度:

大尺度(往往是以百年、数百年计)

中尺度(往往是百年以内,十年、数十年间的变化)

小尺度(指在年内的或数年间的变化)

31.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典型的生态系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特有的生态系统(红树林)、珍稀动植物、自然风景区(九寨沟)、自然遗迹

3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包括了当代和后代的需要、国际公平、国家主权、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

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

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

3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4.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对策

1)森林资源

①重要性(即森林的功能):

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繁衍物种、生物栖息。

②对策:

防火、防病虫;限制林内放牧、采集及毁林开荒;规划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水资源

①重要性:

作用上的重要性:

维持人类生命、发展生产、维护生态环境;

补给上的局限性:

淡水总量一定(可用数量有限)

②对策:

修建水利工程:

进行空间和时间调节;【开源】

合理开发利用地表及地下水(逐级利用及污水处理再利用);【开源】

城市节水:

生活用水(普及节约意识);工业用水(技术改造);【节流】

农业用水:

改进灌溉方法,提高水利用率;

综合管理,统一规划。

 

 

环境学概论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环境学概论考研真题(1995-2007年)

北京大学

199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环境学概论

    专  业:

环境科学

    

名词解释(40分,每题4分)

1.生物圈.

2.温室效应

3.天然水体自净作用

4.水体富营养化

5.重金属迁移

6.化学需氧量

7.酸雨

8.人口百岁图

9.能量金字塔

10.阳伞效应

简述题(40分,任选四题,每题10分)

1.南极臭氧洞形成原因的假说

2.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3.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主要原理

4.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性

5.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

论述题(20分)

论世界气候变化的“变冷说”与“变暖说”。

    北京大学

199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环境学概论

    专  业:

环境科学

    

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酸沉降

2.氯氟烃

3臭氧洞

4.非点源污染

5.濒危动物

6.富营养化

7.生物富集作用

8.可持续发展

9.活性污泥

10.赤潮

选择题(20分,每题4分)

1.夏威夷上空的大气检测资料表明,自1957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年增加(  )

(1)100ppm  

(2)10ppm  (3)1ppm  (4)0.100ppm

2.地球上人类能利用的有效淡水总量约为(  )

(1)4万  

(2)2.8万  (3)1.2万(4)0.9万  (单位:

立方千米/每年)

3.预测人口增长趋势的可靠的资料是(  )

(1)总出生率  

(2)死亡率(3)净增长率(4)年龄金字塔

4.世界海洋的污染问题(  )

(1)将会越来越严重

(2)近期可消除(3)2050年可消除

(4)2100年后才可能消除

5.酸雨是指雨水的PH值低于(  )

(1)7.0  

(2)6.4  (3)5.6  (4)4.7

三.填空题(20分)

    1.臭氧层具有屏蔽(  )的特性,其含量减少使达到地面的(  )辐射增加,从而使患(  )的病例增加。

    2.导致平流层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1)许多化学物质进入平流层后,(  )与臭氧反应

      

(2)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的痕量气体浓度不断上升,(  )

             (剩余资料缺失)

    北京大学

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环境学概论

    专  业:

环境科学

    

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环境.

荒漠化

非点源污染

T型曲线

生物圈

写出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的名称及主要污染物.(10分)

列举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类型.(10分)

试述大气污染的四种类型及其重要污染物.(10分)

什么是生化需氧量?

如何评价BOD5所反映的水质污染?

(10分)

图示被污染BOD与DO变化曲线,请标明清洁水区,水质恶化区和水质恢复区.(10分)

            (剩余资料缺失)

    北京大学

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环境学概论

    专  业:

环境科学

    

说  明:

应届考生限选一到八题(题号),在职考生任选100分题

卷面要求:

字体规范,书面整洁,达不到要求者,扣1到40分.

    

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温室效应

氧垂曲线

生物富集作用

光化学烟雾

酸雨

生态学灭绝

人口年龄金字塔

活性污泥

荒漠化

富营养化

试述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0分)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分)

什么是生态平衡?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10分)

试述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10分)

试述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10分)

当前土地退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分)

试述传统能源的前景与出路.(20分)

举例说明大型水库对环境的影响.(20分)

举一个实例(非虚构)说明生态系统如何遭人类活动所破坏.(20分)

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环境学概论

    专  业:

环境科学

说  明:

应届考生限选一到九题(题号),在职考生任选100分题

卷面要求:

字体规范,书面整洁,达不到要求者,扣1到40分.

    

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盖娅假说

氯氟烃

二级污水处理

分贝

食物网

臭氧洞

赤潮

生化需氧量

J型曲线

荒漠化

你对当前的物质灭绝加速作如何评价?

(10分)

怎么评价今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0分)

根据能源性质和污染物组成,大气污染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10分)

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10分)

简述水体污染源的类型和特点.(10分)

试述使用化学农药的效益与问题.(10分)

试述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10分)

阐述你对”你定胜天”自然观的看法.(20分)

阐述你对某个或某些全球性问题的看法(如全球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20分)

    北京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环境学概论

    专  业:

环境科学

名词解释(20分)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生物多样性

农药

简答(30分)

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分类

重金属迁移及在水环境中迁移的基本类型

当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论述(50分)

南极臭氧洞形成原因的假说及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变化

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

  北京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环境学概论

    专  业:

环境科学

        

名词解释(20分)

    1重金属迁移

    2生物多样性

    3大气污染

    4环境激素

二.简答(30分)

  1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垂直变化,简述其分层方法及特性

  2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分类

  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

论述(50分)

  1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

  2需氧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溶解氧平衡

  3.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原因及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北京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环境学概论

    专  业:

环境科学

一.名词解释(8选7,21分)

1环境污染

2生物多样性

3环境规划

4城市热岛效应

5可持续发展

6环境影响评价

7清洁生产

简答(9选7,共49分)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土壤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3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及举例

4清洁生产的概念及三方面的内容

5环境外部性的概念及举例说明

6写出高架点源的高斯扩散模型公式及其假设条件

7写出两种以上温室气体及说明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8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列出5项现行环境管理制度并说明

9描述氧垂曲线的物理变化过程并绘制出曲线

概念模型(8选4,共48分)

    1设计一闭合模型,使其生产生活过程所产生的废物最小或没有废物产生。

    2从环境角度看,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