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什么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810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有什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球上有什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球上有什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球上有什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球上有什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上有什么 2.docx

《地球上有什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有什么 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上有什么 2.docx

地球上有什么2

地球上有什么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8课地球上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方面:

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方面:

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3、科学知识方面: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地貌状况;识读地球、地球仪中表达的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经线、纬线等空间概念建立直观感知。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关地形地貌的相关图片。

地球仪、世界地形图。

2、学生准备:

搜集地球上有什么的有关图片及文字资料;小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生玩猜谜语的游戏。

谈话:

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爱玩猜谜语的游戏,今天咱们也来玩一次。

“什么球,圆溜溜,背着高山和河流;什么球,圆溜溜,种着庄稼盖着楼”它是谁?

生回答:

地球

2.提出问题:

师: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

上节课在航海家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发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地球的表面上还有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园。

(板书课题——地球上有什么)

【设计意图:

用谜语来导入新课,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在说谜语的时候,渗透了对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上有什么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给学生一种方法上的提示。

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表面有什么

活动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

师:

地球上有什么,这个话题很大,那让我们先从周围熟悉的事物说起吧。

我们的周围有什么?

(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周围有什么。

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周围都有些什么。

教师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

并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板书:

高楼、树木、田野、花园、操场……

同学们刚才说得仅仅是地球极小的一部分,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它的表面有什么,让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观察、交流自己周围有什么,初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说起,从周围事物说起,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交流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一切,并且知道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也为继续交流做好准备。

活动二、地球表面有什么

1.想象地球表面有什么

假如你乘上了“神州十号”飞到了太空,你会看到地球表面有什么呢?

学生想象交流。

2.课件出示地球影像图。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这是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影像图,从图片上你能看到什么呢?

跟你刚才想象的一样吗?

学生根据观察和已有的知识汇报交流:

蓝色的表示海洋,黄褐色的表示陆地;地球的表面积很大;海洋面积很大,陆地面积小等。

师统一认识:

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指导学生认识地形地貌的多姿多彩。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海洋上有什么,陆地上有什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很多资料,现在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展示图片

并板书:

水海洋、河流、湖泊、瀑布……

陆地高原、平原、沙漠、峡谷、森林……

4.教师课件演示图片,补充学生未搜集到的典型材料,进一步展示地球风貌

同学们真了不起,搜集了这么多的资料跟大家一起分享,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如:

南极冰川、热带雨林、青藏高原、法国巴黎、春夏秋冬图片……

南极冰川热带雨林

青藏高原法国巴黎

春夏

秋冬

所有这些美丽的景色、丰富的资源,都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实在是太神奇了。

【设计意图:

学生能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探究和交流,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让他们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三:

观察地图,谈发现。

1.课件出示世界地形图,组织学生小组观察交流。

同学们通过上面两个交流活动,大家对地球的表面有什么,已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出示世界地形图)我想大家对地图都不会陌生,看一看我们我们从地形图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小组内互相交流。

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或提问或补充。

(1)学生会发现:

这幅地图上是凹凸不平的。

师讲解:

这些凹凸展示了地球上的不同地形。

(2)观察地图上的颜色,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

地形图表面颜色不同。

同种颜色有的深,有的浅。

(3)引导学生发现:

地图上有各种颜色,在地形图中,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高地,白色代表冰川。

颜色的深浅代表地势的高低。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世界地形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发现地图上的相关信息,将知识点进行分解,为后面重点认识地球仪做一定的铺垫。

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四:

观察地球仪,交流新发现。

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分组观察,汇报交流小组的新发现

1.认识地球仪。

我们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为了便于观察和了解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师出示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底座、支架、球面、旋转轴。

地球仪能转动吗?

如何转动?

引导学生明确:

地球绕假想的地轴,斜着身子向一个方向转动,地轴指向北极星,在地球仪上,地轴与球面有两个交点,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

2.地球仪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

老师巡回指导。

师:

把你的新发现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

学生上台指着地球仪说出发现(南北极、经线、纬线、赤道、四大洋、七大洲、五带中的热带和我们所处的北温带……)

课件出示:

在地球的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极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它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根据地面接受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人们把地球分为五带。

此外,地球上还有七大洲、四大洋等。

然后阅读课本49页的资料卡。

进一步了解地球仪。

【设计意图:

在探究的过程中,先给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然后适时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层次更加深入,认识了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区域等】

3.认识图例。

地球仪上有许多红色的线,上面有箭头;还有许多蓝色的线,上面也有箭头;这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现地球表面事物,这就是图例。

引导学生认识图例。

明确:

红色箭头的线表示暖流,蓝色箭头表示寒流。

高度表:

有不同的颜色表示。

认识比例尺,了解国界线、洲界线、首都、一般城市用什么符号表示。

活动五:

生活实践与应用。

小组比赛:

根据老师的口令,依据地图的标识,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大的沙漠;最大的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纬线,了解了南北半球及五带的划分,讲解经线及经度,通过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认识到东西半球的划分,并通过认识图例,寻找地理位置等,深入研究,提升了学生的认识。

三、收获乐园

师:

这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呢?

请把你的收获记录下来。

生汇报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对自己的表现进行了肯定,又为自己确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进行品德教育,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一个。

可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出示图片:

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工业污染,过渡开采,造成地质塌陷等。

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交流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五、拓展活动。

1.课后请同学们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做一份科学报。

2.做个小小地球仪。

可以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地球仪,在地球仪上简单涂上赤道、两极、南北回归线等重要点和线。

【设计意图:

通过课后拓展,引领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并在自制地球仪的过程中,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地球上有什么

 

高楼、树木、田野、花园、操场……

水海洋、河流、湖泊、瀑布……

陆地高原、平原、沙漠、峡谷、森林……

 

教后反思

《地球上有什么》一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与我们的生活有联系但不是很密切,学生对地球概貌缺乏宏观的、整体的认识。

为了增强课堂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认识地球上的地形地貌、水的分布为主线,分两大部分进行。

课前让学生查找了有关地形地貌概况和水的分布的资料。

同时,自己也准备了有关的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开始,先播放了一组地球上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地球上有什么”先有一个较宏观的认识,为下面的交流作好铺垫。

教学第一部分内容——地球的表面有什么时,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充分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边交流边对资料整理、分类,并对学生难搜集到的图片、音像资料进行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在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时,为了不使学生的观察漫无目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有所收获。

我引导学生有序观并记录,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内容——地球仪或地图上的“线”、地球仪或地图上的“颜色”,进行有目标的观察。

我还借助多媒体课件、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在图上找、画等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学到科学知识,整个课堂,学生活而不乱。

今天在课堂中我看到了学生在知识的吸引下积极思维,努力合作的学习状态。

刘桂美荆河街道荆西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