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1718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

《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docx

8中考1对1全程精讲导练精品课后强化训练8物质的特性

课后强化训练8 物质的特性               

基础训练

1.(2013·金丽)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B)

A.液化B.汽化

C.熔化D.凝固

解析 加油站储存了大量汽油、柴油,这些汽油和柴油在常温下易汽化,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遇火花很容易燃烧而发生危险,因此加油站附近禁止吸烟、使用手机等,故选B。

2.(2013·舟嘉)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

解析 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故选A。

3.(2015·盘锦)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解析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C.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要吸收人体的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4.(2015·荆州)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C)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解析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故A正确;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食物容易熟,故B正确;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壶中喷出的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C错误;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故D正确。

故选C。

5.(2015·雅安)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C)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解析 A.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在皮肤上涂一些酒精,酒精蒸发时带走部分热量,会感到凉爽,故A错误;B.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如果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98℃的水也可以沸腾,说明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低,故B错误;C.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甚至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先凝固了,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故C正确;D.从冰箱中刚取出的易拉罐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6.(2013·义乌)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

下列事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C)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饲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解析 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里冒出来的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衣服上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发生了汽化现象;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变成液体,属于液化;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利用了冰的熔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14·湖州)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小吴每隔5分钟正确读取数据后,描点得到如图所示图像。

(1)根据此图,小吴得出结论:

X物质没有(选填“有”或“没有”)熔点。

(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知X物质是晶体。

则小吴实验中的不当之处是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X物质的质量太小)。

解析 

(1)由图可知,此图没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故小吴得出结论:

X物质没有熔点;

(2)小吴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而实验中却没有体现晶体的特点,原因可能是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使用的X物质的质量太小)。

拓展提高

8.(2014·济宁)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

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注:

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考生

小梦

小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

2.45g/cm3

2.52g/cm3

2.56g/cm3

2.60g/cm3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解析 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

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

故选D。

9.(2015·恩施)小江进行了如下测量:

①用天平测石片的质量m。

②往烧杯中加适量水浸没石片,在水面位置作上标记。

取出石片,用量简取水缓慢倒入烧杯,让水面升至标记处,如下图所示。

量筒内倒出水的体积V即为矿石的体积。

③计算出石片的密度ρ。

根据以上步骤,测出的密度值会(C)

A.偏大B.无偏差

C.偏小D.无法确定

解析 取出石片时会带出一部分水,再用量筒取水缓慢倒入烧杯时,会倒入比石片体积更多的水,使测得的水的体积偏大。

从而会使测出的密度值偏小。

10.(2015·黄冈)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

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解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当水结冰后状态发生改变,其密度也发生改变。

由密度公式可知,当水结冰后密度变小,质量不变,则冰的体积比水大,从而使石头裂开。

11.(2015·孝感)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D)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解析 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此选项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选项正确;C.雪糕周围冒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2.(2014·南京)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像可知: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1.2×103kg/m3。

②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37.4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45.4g。

解析 

(1)天平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调节横梁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小明的错误是在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2)①由图像可知,塑料(或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塑料的质量为30g时,对应的体积为25cm3,其密度ρ塑料=

=1.2g/cm3=1.2×103kg/m3;②烧杯和10cm3液体的总质量m总=20g+10g+5g+2.4g=37.4g;

液体的密度:

ρ=

=0.8g/cm3,

由ρ=

得,10cm3液体的质量为:

m液=ρV=0.8g/cm3×10cm3=8g,

由ρ=

可知,同种液体密度相同,20cm3是10cm3液体质量的2倍,故质量为8g×2=16g,

20cm3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37.4g+8g=45.4g。

13.(2015·嘉舟)如图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__甲__杯。

乙杯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__变小__。

解析 甲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杯的内壁上。

乙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杯的外壁上;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冰在水中是漂浮的,冰在融化过程中,浮冰的重力减小,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冰可知,冰所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14.(2015·北京)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

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的液体的总质量为__161__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50__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1.1×103kg/m3。

解析 

(1)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时候,要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

由图甲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100g+50g+10g+1g=161g;

(2)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50mL=50cm3;

(3)液体的质量m=m总-106g=161g-106g=55g,

液体的密度:

ρ=m/V=55g/50cm3=1.1g/cm3=1.1×103kg/m3。

15.(2015·长春)科技小组举办了以“土豆”为主题的实践创新活动,活动内容是测量土豆的密度。

在测量土豆密度时,由于没有天平,只有量筒,且整个土豆无法放入量筒中,小明用如下方法,测出土豆的密度。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轻质小盘漂浮在水面上。

(2)如图甲所示,将土豆切下一块,放入盘中使其漂浮,在烧杯液面处记下标记。

(3)将盘中的土豆取出后,用盛有50mL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28mL。

(4)将取出的土豆放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土豆的体积为__20__cm3,土豆的密度为__1.1__g/cm3.

(5)实验完成后,小明发现在向烧杯中加水的过程中,不小心将一部分水,倒入小盘中,则他测出的土豆密度与土豆真实密度相比__不变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 (4)未放入土豆前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8mL,将取出的土豆放入量筒中总体积为48mL所以土豆的体积为20cm3。

由于将盘中的土豆取出后,用盛有50mL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28mL,故土豆的质量相当于50mL-28mL=22mL水的质量。

根据密度公式m=22g,则土豆的密度为1.1g/cm3。

 (5)由以上分析土豆的质量相当于增加的水的质量,与盒子的质量无关,故烧杯中原来有水对土豆的质量的测量没有影响。

即此时测出的土豆密度与土豆真实密度相比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