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1比一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209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二1比一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识字二1比一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识字二1比一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识字二1比一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识字二1比一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识字二1比一比.docx

《识字二1比一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二1比一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识字二1比一比.docx

识字二1比一比

识字

(二)1比一比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比一比》教学设计一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小学部范伟燕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

  1.出示一张白纸、一张红纸,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

再出示一张红纸、一张绿纸,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

  2.教师和一位学生比高矮,这位学生再和另一个学生比高矮。

  3.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

可见,大小、高矮、多少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笔顺。

齐读课题两遍。

  [设计目的:

更加深入地理解题目,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比较的意识。

  二、情境识字

  出示课件情境图:

清晨,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小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动物、水果?

学生边说边出示相应的词语,然后借助图画读词语。

  (课件的运用,将学生带入情境,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离开图画,借助拼音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

  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早已认识了哪个字?

怎么认识的?

想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交流汇报。

  [设计目的:

多种形式认字,使学生加强记忆,并鼓励在生活中认字。

  三、朗读童谣

  比较一下动物、水果之间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

  检查:

指名四人,一人一节。

  教师提示,注意停顿。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可以同桌互读,一人一节,或一人一句话;也可以一起读等。

  [设计目的:

鼓励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识字,朗读课文

  开火车识字,齐读课文两遍。

  五、学习量词“群”“堆”“颗”

  1.“群”。

  课件先后出示一只鸭子和许多鸭子。

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是“一群鸭子”。

  课件再出示一匹马,一群马;一只羊,一群羊。

学生自由说。

  指名读第二节。

  2.“堆”。

  课件先后出示一个萝卜,一堆萝卜。

学生自由说。

  课件再出示三个杏儿,一堆杏儿;一个西瓜,一堆西瓜。

学生自由说。

  指名读第四节。

  3.“颗”。

  课件先后出示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

学生自由说。

  看到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自由说。

教师小结,这些东西都是圆形、颗粒状的东西。

  再出示:

“一颗()”,学生自由说。

区别“一棵树”。

  齐读第三节。

  4.再读课文,鼓励背诵。

  六、完成课后“我会说”

  小组合作,先说说,再指名说。

  七、写字指导

  1.齐读四个字。

  2.观察四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笔顺。

  提醒学生注意:

“牛、羊、小、少”四个字的竖画都压在竖中线上,两边部分基本对称。

认识竖钩。

  4.描红、临写。

  5.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号召学生向写得仔细、大方、占格位置正确的同学学习。

  《比一比》教学设计二

  

  广西南宁园湖小学李肖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四个字。

认识“亅”和“土”。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学习,学习运用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仿编韵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使用一些量词并能仿编韵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图片和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起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师生互比年纪、身高,提示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引入课题。

  二、开展竞赛活动,复习生字、词语、课文

  1.小组间开火车,赛读生字。

  2.指名两组比赛开火车,赛读词语。

  3.课件示图,师生齐读课文。

  三、运用插图、实物进行对比,理解“群”“颗”“堆”的意思和适用对象

  1.“群”

  

(1)看图,比较“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引导学生发现“一群”比“一只”多。

  

(2)出示“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企鹅”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群”表示数量多的同类事物聚在一起。

  (3)拓展说话:

一群

  2。

“颗”

  

(1)观察并比较实物:

苹果-枣、西红柿-花生、罗汉果-莲子、乒乓球-珠子,初步感知“颗”指较小且近似圆形的东西。

  

(2)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3)拓展说话:

一颗

  3.“堆”

  

(1)看图,比一比“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初步感知“堆”。

  

(2)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一摆、说一说自己带来的可以用“堆”表示的东西。

  (3)指名汇报

  (4)拓展说话:

一堆_______

  四、复习巩固,积累语言

  1.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小组协作学习:

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摆一摆,说一说。

  五、运用语言积累,仿编韵文

  1.齐读课文

  2.观看课件,仿编韵文。

  情境一:

菠萝和梨

  情境二:

葡萄和桃子

  情境三:

马和兔

  3.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4.指名汇报。

  六、写字练习

  1.课件示生字,伸出食指跟随电脑书写笔划。

  2.仔细观察,自主探究:

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练写生字,展示评议。

  板书:

  比一比

  羊图

  群

  蚂蚁图

  颗

  企鹅图

  堆

  教后自评

  《比一比》这篇课文的课题就充分说明了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那就是要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地使用一些量词。

这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活用教材,创设语文实践的良好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实习活动,关注并改善学生在教学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我们掌握语言惟一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中把它记住,语言材料多了,语言经验就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

《比一比》这一课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就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有些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说或不必说;有的量词的使用则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颗”多用于表示小而圆的事物。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过早、生硬地灌进他们的耳朵,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在本课设计中,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数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实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量词说身边的事物,进行“颗”“堆”“群”的拓展说话,都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机会。

本课的设计还体现了一个创新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那就是请学生仿编韵文。

通过前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对常用量词的适用范围有了初步理解,然后先齐读课文,再用课件出示菠萝和梨、葡萄和桃子,学生练说“一个(),一个(),——————————”,“一边(),——————————”。

出示马和兔,学生练说“一(),一(),——————————”。

这些有目的、有层次的训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潜能,结果就有了“一个瘦,一个胖,一匹瘦马一只胖兔”的佳句。

  二、进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引导学生理解“堆”的适用对象时,从图上的“一堆杏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堆”表示数量多的东西,那什么样的东西能用“堆”表示呢?

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说一说,有些学生举起一小袋的米说“这是一堆米”,“这么说对吗?

”教师引发疑问,学生们就思考起这一问题来,最后由学生自己纠正,明白在一个平面上无规则地把许多东西聚在一起就可以说“堆”,当然这一概念学生不必表述出来,心有所悟就行了。

之后再让学生拓展说“一堆”,体现了学生自疑、自悟、自解的探究过程。

  学生在拓展说“一群”时说到“一群老虎”,教师先不给予否定,而是强调“一群老虎”,于是就有学生主动指出:

老虎都是一只一只活动的,很少是一群一群的。

教师再问第一位学生“应该说一()老虎”?

学生轻易就答出了。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们希望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发挥,不待老师讲,便能主动地读;不待老师问,便能积极思考;不待老师布置和检查,便能主动学习。

学生如果有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独立钻研、探究的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增强也就有了基础与可能。

  感悟新教材内容的取舍──《比一比》教学设想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龙山实验小学罗敏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教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在合理安排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放、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新课标实验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对宽松、自主的教学环境,增强了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自主权。

基于这一点,我对讲授过的第一册《比一比》一课进行了认真、深刻的反思。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合理的“舍”

  《比一比》一课中的一类字“羊、小、牛、少”和部分二类字“猫、桃、苹、红、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对其有一定的印象,所以在教学中大可不必在认字上大做文章,完全可以视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少学甚至是不学。

再者本课要求学生掌握两对反义词“多-少、大-小”,我觉得凭学生的学前基础和入学后的学习,对这两对简单的反义词没有强调学习的必要。

基于如上想法,我认为对达到目标的内容和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及内容不要做硬性的规定,应结合学生的当前水平,尊重孩子的想法,满足孩子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合理的“舍”。

  二、关注学生的地区差异,做到认真地“思”

  本节课的另一教学目标是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新课程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促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因此,该教学内容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早已熟悉了“鸡鸭成群(帮)、沙土成堆、颗粒丰收”的农家景象,因而对“群(口语‘帮’)、颗、堆”这些量词理解起来相对轻松,在运用上相应是姻熟的;这些内容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理解,还需要动一番脑筋的。

所以面对地方差异,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认真的“田”

  三、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做到适当的“添”

  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教师要有灵活处理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教材中有的知识不一定要讲,但有些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却很有必要加进来。

在学完《比一比》中的量词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量词,试举例说明(如:

一斤黄瓜、一枝铅笔……)。

了解用“双、对、副”做量词的物品有什么特点;体会汉语言在使用上的多样性等等。

这就说明教学不仅仅在于完成给定的教学目标,还要兼顾知识的拓展与外延,从而做到适时、适量地“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