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冬瓜脚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094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455冬瓜脚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455冬瓜脚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455冬瓜脚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455冬瓜脚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455冬瓜脚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55冬瓜脚本.docx

《455冬瓜脚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5冬瓜脚本.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55冬瓜脚本.docx

455冬瓜脚本

冬瓜生产技术

冬瓜(whitegourd),又名白瓜、枕瓜等,学名BenincasahispidaCogn.,为1年生攀缘草本植物。

起源于中国和东印度,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冬瓜适应性强,产量高,耐贮藏。

每100g果实含水分95~97g、蛋白质0.4g、维生素C18mg、钙19mg、磷12mg、铁0.2mg等。

冬瓜质地清凉,含水量高,味清淡,有消暑、解热、利尿之功效,还可加工成蜜饯冬瓜、冬瓜干、脱水冬瓜和冬瓜汁等。

知识点1冬瓜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一)根

属深根性植物,主根、侧根均很发达,易生不定根。

直播时主根可深达1~1.5m,但育苗移栽时主根受损而影响其深度,其水平分布范围1.5~2m。

(二)茎

图1.1冬瓜的茎、叶、果

茎蔓生,攀缘性较强,5棱,中空,被银白色茸毛,分枝能力强,从第6、7节开始抽蔓后,每个叶节都有腋芽、花芽、

卷须,几乎节节都有腋芽萌发产生侧枝。

(三)叶

单叶,互生,掌状,5~7裂,绿色,叶及叶柄均密被银白色茸毛。

健壮植株一般1天就可以分化出1片小叶,3天就能长成1片功能叶。

(四)花

花多是异花同株,少数品种为同花同株。

雌花和两性花单生,雄花多数为单生,也有簇生的。

花朵钟形,花冠黄色。

子房下位,绿色,形状因品种而异,具有果实的雏形。

花器各部分均被茸毛。

(五)果实

图1.2冬瓜的花

果实为瓠果,内有3个心室,3个胎座。

果实形状有近圆球形、短扁圆球形、长扁圆球形、椭圆形、长椭圆形、长圆筒形等。

果皮绿色、浓绿色或浅绿色。

果面被白蜡粉或无。

果面有银白色茸毛,但随果实成熟而脱落。

果肉白色。

嫩果和成熟果均可食用,充分成熟的果实耐贮运性好。

 

图1.3冬瓜的果实与种子

(六)种子

种子扁平,近椭圆形,浅黄色或灰白色。

种脐一端稍尖,种皮光滑或有突起边缘,无突起边缘的种子较重,有突起边缘的种子较轻。

种皮比较坚硬,透水透气性差,故种子发芽较为困难。

二.生育周期

(一)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第1片真叶显露为发芽期,约需要7~8天。

与其它瓜类相比,冬瓜种子发芽过程中吸水量大,吸水速度慢,要求温度高,发芽时间较长。

有光、无光条件下冬瓜种子均可发芽。

(二)幼苗期

从子叶展开至具有6~7片叶、开始抽生卷须为幼苗期,约需要30~50天。

此期根系生长较快,花芽开始分化,腋芽开始萌动,较低的夜温和短日照有利于雌花的分化。

(三)抽蔓期

从植株开始抽生卷须、由直立生长变为匍匐生长至植株雌花显蕾为抽蔓期,约需15~25天。

此期植株的生长中心是扩大叶面积,即分化新叶和发生侧蔓。

(四)开花结果期

从雌花显蕾至果实生理成熟为开花结果期,历经结果前期、结果中期和结果后期,约需50~70天。

结果前期又称果实发育初期,是从雌花显蕾至果实坐住(果柄弯曲呈“弯脖状”),即开花坐果期;结果中期又称果实发育中期,是从坐果至果实停止膨大,即果实的膨大期;结果后期又称果实发育后期,从果实停止膨大至生理成熟,即果实的生理成熟期。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冬瓜属喜温耐热蔬菜。

种子发芽适温30~35℃,25℃以下发芽缓慢,低于15℃停止发芽;幼苗期和抽蔓期生长适温20~25℃,温度高易徒长,低于15℃生长不良;开花结果期适温25~35℃。

(二)光照

冬瓜属短日照植物,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

抽蔓期和开花结果期要求较强的光照条件。

(三)水分

冬瓜根系强大,吸水能力强,但它茎叶繁茂,蒸腾面积大,果实大,消耗水分多,因此不如南瓜耐旱。

特别是进入开花结果期后,必须满足水分供应。

(四)土壤与营养

冬瓜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它在砂土、壤土、粘土等土壤中均能生长,但以物理结构好、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砂壤土为好。

适宜土壤pH5.5~7.6。

冬瓜对三要素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其吸收量随着生育过程而逐渐增加,发芽期和幼苗期吸收很少,抽蔓期吸收也不多,开花结果期占总吸收量的绝大部分。

教学重点:

冬瓜生物学特性与其他瓜类的区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教学难点:

冬瓜的生育周期及各期的生长与管理特点。

判断题:

1.冬瓜根系浅,抗旱力弱,适宜小水勤浇。

(×)

2.冬瓜属短日照植物,但在伸蔓期和结果期对光照要求较强。

(√)

知识点2类型和品种

一.类型

(一)依据果实大小分类

1.小果型;早熟或较早熟,第1雌花节位较低,单果重5kg以下,单株结果多,多为圆球形或短圆筒形,一般采收嫩果。

如北京一串铃、吉林小冬瓜等。

2.中果型;中早熟或中熟,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10节左右,单果重5~10kg,果实短圆筒形至长圆筒形。

如车头冬瓜、北京小车头等。

3.大果型;中晚熟或晚熟,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10节以上,单果重10kg以上,一般每株仅结1瓜,果实短圆筒形至长圆筒形。

如枕头冬瓜、北京大车头等。

大冬瓜较大,现一般切的卖。

(二)依据瓜皮颜色和有无蜡粉分类

1.白皮类型;

又称粉皮型,果实被白蜡粉,果实成熟度越高,蜡粉越多。

如粉杂1号、湖南粉皮等。

2.青皮类型;

果皮青绿,表面无蜡粉。

如广东青皮、广西玉林大石冬瓜等。

3.黑皮类型;

果皮墨绿,表面无蜡粉。

如广东黑皮等,近几年后两种类型冬瓜市场多一些。

图2.1冬瓜的品种

(三)依据熟性分类

1.早熟类型;

第1雌花发生早,着生节位低,果实较小,每株可结数果。

如江西早冬瓜、广东盒冬瓜等。

2.中熟类型;

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10节左右,果实较大。

如上海小青皮、成都大冬瓜等。

3.晚熟类型;

第1雌花着生晚,果实大。

如湖南粉皮冬瓜、广东大青皮冬瓜等。

(四)依据果形分类可分为圆球形、短扁圆球形、长扁圆形、短圆筒形、长圆筒形5类。

另外,冬瓜有一个重要的栽培变种叫节瓜,于南方地区栽培较多,本内容不作介绍。

二.品种

(一)早熟类型主要有北京一串铃、南京一窝峰、成都五叶子、吉林小冬瓜、上海白皮冬瓜、南京狮子头、江西早冬瓜、太原一串铃、天津一窝蛋、济南扁冬瓜、一串铃小冬瓜3号、一串铃小冬瓜4号、绿宝小冬瓜、绿春小冬瓜、绿春8号小冬瓜、小青小冬瓜、小惠小冬瓜、清心小冬瓜、泰平小冬瓜、农友细长冬瓜、农友细长2号冬瓜、京冬3号、京冬4号等。

(二)中熟类型主要有小车头冬瓜、大车头冬瓜、粉皮冬瓜、灰斗冬瓜、内江大冬瓜、广东牛脾冬瓜、绿虎小冬瓜、吉乐小冬瓜等。

(三)晚熟类型主要有北京枕头冬瓜、广东大青皮冬瓜、湖南粉皮冬瓜、白皮冬瓜、融安青皮冬瓜、扬子洲冬瓜、广西玉林大石冬瓜、福建沙县冬瓜等。

教学难重点:

冬瓜的品种特点。

选择题:

1.冬瓜大果型品种是指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0节以上,单果重10kg以上。

(√)

2.冬瓜白皮类型,果皮白色,光滑无蜡粉。

(×)

知识点3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

冬瓜以露地栽培为主,也可以进行设施栽培;按其生长方式可分为爬地生长和架式生长2种,架式生长又可分为立架和棚架。

以黄淮地区为例介绍冬瓜的栽培时期。

一.露地栽培

(一)春茬(早熟为栽培目的)3月上旬阳畦播种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6月下旬开始采收。

1.爬地生长;

种植密度小,管理较粗放,节省架材,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图4.5.3.1)。

图3.1地爬栽培

2.架式生长;

种植密度大,管理费工,单位面积产量高,适于保护地栽培。

(1)立架较为普遍采用的栽培方式,其形式有篱壁架、人字架、三角架等(图4.5.3.2)。

(2)棚架有高棚架和低棚架之分,高棚架一般高1.7~2.0m,低棚架高1m左右。

(图4.5.3.3)

 

 

图3.2冬瓜立架栽培

 

图3.3冬瓜棚架栽培

(二)夏秋茬4月中下旬小拱棚播种育苗,5月下旬定植(多是与麦田套作),爬地生长,8、9月份采收。

二.设施栽培均采用架式栽培方式。

(一)日光温室冬春茬12月中下旬温室播种育苗,2月上旬定植,4月中下旬开始采收。

(二)塑料大棚早春茬1月中下旬温室播种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5月中下旬开始采收。

(三)小拱棚春早熟2月中旬阳畦播种育苗,3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开始采收。

教学难重点:

根据当地气候及环境条件合理安排种植茬口。

判断题:

1.冬瓜地爬栽培用工经济,易于管理,但单位面积产量低。

(√)

2.冬瓜架式栽培多用于保护地,管理费工。

(√)

知识点4栽培技术

一.露地栽培

(一)春茬立架栽培

1.品种选择;

仅从早熟角度考虑,宜选用小果型早熟品种。

但冬瓜露地栽培主要是选用长势强、耐热、耐涝、耐旱的中晚熟大果型品种,以高产为目标。

2.播种育苗;

一般采用阳畦、营养钵护根育苗办法,具体可参照其它瓜类育苗办法,但冬瓜种子发芽出苗较慢。

当幼苗具有3~4片叶时即可定植。

3.整地作畦;

因为春茬冬瓜采收期已近雨季,所以要注意选择地势高燥、易灌能排的地块。

每667m2可施用优质农家肥5000kg以上,过磷酸钙75~100kg,多采取开沟集中施肥办法。

可作平畦,畦宽1~1.2m,畦中间栽苗;或作高垄(畦),垄距1~1.2m,垄高20~25cm、底宽70~80cm;或作沟畦,按1~1.2m的距离开15~20cm深的沟,沟内栽苗。

4.定植;

带土坨起苗定植,栽后浇水。

定植密度因品种而宜,一般中晚熟大果型品种行距1.0m左右,株距50~70cm;早熟小果型品种行距50cm左右,株距33cm左右。

不同定植密度对冬瓜坐果率、单果重和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5.肥水管理;

缓苗后浇缓苗水,而后转入以中耕为主的控水蹲苗阶段。

当叶色变深、叶片变硬时结束蹲苗,此过程一般15天左右。

压蔓后浇1次水,并少量追施一些速效化肥,促进茎叶生长。

冬瓜开花时不宜浇水,坐瓜后要加强肥水管理,一般7~8天1水,15天左右追1次肥,每次每667m2可用复合肥20kg。

采瓜前7天要停止浇水。

6.植株调整;

当瓜蔓长至6~7片叶、蔓长30~40cm时,在植株的一侧朝着准备立架杆的方向挖一个半圆形深5~7cm的沟,把茎节和叶柄顺着盘入沟内,盖土压紧,叫压蔓或“盘条”。

压蔓后要抓紧插架,每株插1根1.5m高的杆,插完后相互横绑牢固。

压蔓后长出30cm左右的瓜蔓时,开始引蔓上架并随瓜秧生长进行绑蔓。

第1次绑蔓距地面20cm左右,第2次绑蔓距地面50cm左右,第3、4次绑蔓已近架顶。

冬瓜的整枝方式一般有单蔓整枝、多蔓整枝等。

单蔓整枝就是摘除所有侧枝、只留主蔓生长方式。

小果型品种单蔓整枝时,可在主蔓上相间留瓜,在最后1瓜前留5~6片叶摘心;大果型品种单蔓整枝时一般只在瓜秧中部留1瓜,在瓜前留10~12片叶摘心。

多蔓整枝是在主蔓的基部选留2~3个健壮侧枝与主蔓并行生长(或将主蔓摘心),其余侧枝全部摘除,在各条蔓上选留瓜,并在瓜前5~6片叶或8~10片摘心。

冬瓜一般要进行人工授粉,选留第2~5雌花坐瓜,在幼瓜坐住时(300~500g大小)时进行定瓜。

在果实渐大时进行吊瓜,以免坠落而折断瓜秧。

7.采收;

冬瓜可分嫩瓜采收和老熟瓜采收。

一般早熟品种和部分中熟品种是先采收嫩瓜上市,后期采收老熟瓜入库贮藏以延长供应期,而大部分中熟品种和老熟品种是以采收老熟瓜为主。

为便于贮藏,老熟瓜必须充分成熟,并在采收时用剪刀带果柄和一小段茎蔓剪下,注意不要碰伤果实。

(二)夏秋茬爬地栽培

1.品种选择;

夏秋茬冬瓜主要是供秋后食用,可贮藏至深冬至早春,因此一定要选择耐热、抗病、产量高、耐贮藏的品种。

2.播种育苗;

于华北地区的4月下旬,尽管播种育苗时冬瓜已能露地生长,但多是采用小拱棚保护、营养钵护根的育苗方式来培育大壮苗。

3.整地作畦;

一般在麦田预留的畦上开大穴集中施肥,每667m2可施用优质农家肥300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20kg。

准备套作冬瓜的麦田一般是1.8~2m为1种植带,其中可作2个畦,大畦宽1.2~1.3m种小麦;预留的小畦宽0.6~0.7m种冬瓜(种冬瓜前还可种植1茬越冬菠菜)。

4.定植;

开穴定植,苗坨要稍低于畦面以便浇水,分株浇透水。

5.肥水管理;

浇过缓苗水后控水蹲苗,进行2~3次的中耕。

在5~6片叶时追施1次速效化肥以促进茎蔓生长。

在雌花开放前的抽蔓期,要适当控制肥水,以防徒长和化瓜。

坐瓜后要加强肥水管理,接近成熟时要严格控制肥水。

6.植株调整;

蔓长60~70cm时开始压蔓,在保留主蔓的同时,可以在植株中后部适当留些侧蔓,以增加营养面积,要注意根据生长空间进行合理压蔓和引蔓。

地爬冬瓜一般是在第25节后选留瓜,摘除第1雌花,在第2~5雌花中进行选择,多留1~2个瓜,最后定1瓜。

另外,爬地生长的冬瓜还要像西瓜一样进行垫瓜、翻瓜,以利果实周正和皮色均匀。

7.采收;

参照春露地栽培。

二.设施栽培技术

(一)日光温室冬春茬、塑料大棚早春茬栽培

1.品种选择;

一般选择早熟性好、长势中庸、耐阴耐低温的小果型品种。

2.播种育苗;

育苗期正值寒冷时节,而冬瓜要比黄瓜要求更高的气温和地温,因此育苗必须是在有加温条件的温室内进行。

该茬冬瓜的日历苗龄45~50天,生理苗龄3~4片叶。

为提高其抗性,冬瓜也可与黑子南瓜、南砧1号、壮士、共荣等砧木进行嫁接栽培。

3.整地作畦;

每667m2可施用优质农家肥5000kg、饼肥150~200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30~40kg、尿素25kg,采取地面撒施与集中沟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肥。

按大小行作高畦,大行距1.2m,小行距0.8m,平均行距1m。

4.定植;

按株距40cm开穴、浇水进行定植,将小苗定植在温室的前部,大苗定植在温室的后部。

全部定植结束后进行全园地膜覆盖,但地膜不用压实。

5.田间管理;

定植后5~7天,要密闭温室,尽量提高温度,白天气温最高可达35℃。

缓苗后白天温度30℃左右,夜间15~18℃;开花结果期白天25~27℃,夜间16~18℃,低于15℃和高于35℃会影响花器的正常发育。

缓苗后,选晴天的上午浇1次水,此后一直到蔓长30~40cm而不再浇水,期间掀折起地膜中耕2~3次。

当蔓长40cm左右时可在膜下浇1次小水,同时进行1次追肥。

为避免植株徒长,此次追肥最好是用腐熟的饼肥与少量化肥相结合进行,每667m2可用饼肥100kg和硝酸铵15kg,划沟埋施,再以水压肥。

坐瓜后开始加强肥水管理,一般5~7天1水,10~14天1次追肥。

每次每667m2可用硝酸铵或尿素或复合肥15~20kg,几种肥料交替使用。

6.植株调整;

均采用单蔓整枝方式。

由于冬瓜设施栽培是嫩瓜采收,因此可适当多留瓜、早采瓜,早采瓜也有利于其它幼瓜膨大。

其它植株调整技术可见春茬立架栽培中相关内容。

7.采收;

当果实长至2kg左右时可开始采收,及早上市。

(二)小拱棚春早熟栽培

1.品种选择;

宜采用早熟的小果型品种。

2.播种育苗;

见前面相关内容。

3.整地施肥;

每667m2可施用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15~20kg、尿素20kg,也是采取地面撒施与集中沟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施肥。

然后作宽80~90cm的畦,每畦种植2行。

4.定植;

按行距40~50cm、株距35cm坐水定植。

5.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密闭棚膜,尽量提高温度,一般要求晴天白天28~32℃,夜间12~15℃,夜间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温。

缓苗后白天25~28℃,夜间15~18℃。

开花结果期白天30℃左右,夜间16~18℃,期间要注意白天棚内的高温危害,而夜温过高又易引起徒长,需要及时进行通风降温。

缓苗后浇1水,而后进入中耕蹲苗阶段,可一直持续到开花坐瓜。

果实膨大期要加强肥水,每次每667m2可追施复合肥20kg左右。

6.植株调整;

植株开始甩蔓后进行盘条,棚膜揭除后即开始插架,并将经过盘条的主蔓绑引到架杆上,采用单蔓方式整枝,摘除所有侧枝。

当主蔓长有13~16片叶时,大部分果实已经坐住,即可进行主蔓摘心。

其它植株调整办法可见春茬立架栽培相关内容。

7.收获;

与其它设施栽培方式类似,当果实长至2kg左右时可开始采收。

教学难重点:

根据冬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及保护地环境调控。

判断题:

1.冬瓜种子种皮坚硬,可采取热水烫种。

(√)

2.春露地立架栽培,多采用大果型品种,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3.冬瓜定植后采取大水大肥管理直到开花结果。

(×)

4.冬瓜夏秋栽培一般选用抗病、耐热、耐储藏的品种。

(√)

5.冬瓜小拱棚早熟栽培宜选用大果型的晚熟品种。

(×)

6.冬瓜保护地栽培多以采收嫩果为主,宜多留瓜。

(√)

知识点5病虫害防治

一.常见病害

(一)冬瓜绵疫病

图5.1冬瓜绵疫病症状

   

1.症状;

主要为害近成熟果实、叶和茎蔓。

果实染病,先在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后病部凹陷,其上密生白色绵絮状霉层,最后病部或全果腐烂(图4.5.5.1)。

叶片染病,病斑黄褐色,后生白霉腐烂。

茎蔓染病,蔓上病斑绿色,呈湿腐状。

2.发生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

田间通过雨水进行传播。

一般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底8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

气温高,雨水多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定植前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苗期适时中耕松土,以促发根和保墒,甩蔓后及时盘蔓、压蔓;遇有大暴雨后要及时排水。

发现病瓜及时摘除,携出田外深埋或沤肥,秋季拉秧后要注意清洁田园,及时耕翻土地。

发病初期可采用以下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53%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60%琥铜·乙铝·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1次。

(二)冬瓜炭疽病

图5.2冬瓜炭疽病叶片症状

图5.3冬瓜炭疽病果实症状

 1.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被害,病斑呈近圆形或圆形,初为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

严重时,病斑相互连结成不规则的大病斑,致使叶片干枯。

潮湿时,病部分泌出粉红色的黏质物(图4.5.5.2)。

果实被害,开始产生水渍状浅绿色的病斑,后变为黑褐色稍凹陷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上生有粉红色黏质物(图4.5.5.3)。

 病原称葫芦科刺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盘聚生,初为埋生,红褐色,后突破表皮呈黑褐色。

分生孢子梗无色,圆筒状,单胞,长圆形,单胞。

 2.发生规律;

 主要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或随病残株在土壤中越冬,亦可在温室或塑料木棚骨架上存活。

越冬后的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

通过雨水、灌溉、气流传播,也可以由昆虫携带传播或田问操作时传播。

湿度高,叶面结露,病害易流行。

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良,植株衰弱发病重。

3.防治方法;

见西瓜瓜类炭疽病的防治

(三)冬瓜病毒病

图5.4冬瓜病毒病叶片症状

 

图5.5冬瓜病毒病果实症状

 1.症状;

全株性系统花叶或瓜畸形,发病早的病株节间缩短或矮化,花期叶片出现褪绿黄斑,逐渐形成斑驳或大型环斑,使整株叶片凹凸不平.有些品种出现明脉或沿叶脉变色(图4.5.5.4)(图4.5.5.5)。

  

 2.发生规律;  

病毒引起的病害,病毒可在种子、多年生杂草、保护地中越冬,靠蚜虫、田间操作和汁液接触传播,在高温、干旱、日照强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此外,在杂草多、附近有发病作物、气温高、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虫多时发病严重.  

    3.防治措施; 

见西瓜病毒病的防治。

(四)冬瓜疫病

图5.6冬瓜疫病症状

   

图5.7冬瓜疫病症状

图5.8冬瓜疫病果实症状

1.症状;

冬瓜疫病主要侵害茎、叶、果各部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苗期染病,茎、叶、叶柄及生长点呈水渍状或萎蔫,后干枯死亡(图4.5.5.6)。

成株染病多从茎嫩头或节部发生,初为水浸状,病部失水缢缩,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维管束不变色(图4.5.5.7)。

叶片受害,先出现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绿色大斑,严重的叶片枯死。

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后病斑凹陷,有时开裂,溢出胶状物,病部扩大后引致瓜腐烂,表面常疏生白霉(图4.5.5.8)。

2.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翌年温湿度适宜,产生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传播。

冬瓜疫病的发生,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与冬瓜生长期问雨情关系密切,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雨季来的早,降雨量正常则发病轻,据报道上海地区5月中旬均温19.2℃,降雨量13.9mm,田间零星发病;6月下旬均温23.8℃,连降几天暴雨,雨量104mm,病害普遍发生;7月上旬,均温22.1℃,连降2天暴雨,雨量152.1mm,病害迅速蔓延,同样雨量条件下该病的发生还与排灌和施肥等管理技术有关。

不合理灌溉,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地、施用未腐熟带有病残体的厩肥及偏施氮肥,尤其偏施速效氮肥发病重。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青皮有白粉的冬瓜品种较抗病,如广东南海青皮冬瓜,黑皮冬瓜,杂一代12号、16号等。

(2)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3)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适期播种育苗,原则上当地雨季前已座瓜,作为确定播种期的依据,保证坐果率。

根据不同季节、品种,确定栽植密度,667平方米栽600-1000株为宜。

控制主蔓23-35节座瓜,50-55节摘心注意摘除侧蔓,根据冬瓜对养分需要每产5000kg吸收氮5-7.5kg,磷2-4.5kg,钾5.5-10kg,应以有机肥为基肥,避免氮肥过多。

(4)苗床药土消毒,每m2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g,施药方法参见黄瓜猝倒病。

(5)高畦深沟栽培,铺地膜,雨后及时排水。

(6)结瓜后垫草或搭架把瓜吊起来或垫高,避免接触地面,雨季适当提前采收。

二.常见虫害的种类与防治见其他瓜类虫害的防治方法。

教学难重点:

病虫害种类识别及科学防治方法。

判断题:

1.冬瓜绵疫病在高温干旱时易发病。

(×)

2.冬瓜病毒病的发生在蚜虫迁飞期,高温、干旱、光照强时易发病。

(√)

3.冬瓜防病首先选择用抗病品种,采用农业生物学防病。

(√)

4.冬瓜炭疽病果实染病,先在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后病部凹陷,其上密生白色绵絮状霉层,最后病部或全果腐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