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课后题整理.docx
《农业标准化课后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标准化课后题整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标准化课后题整理
第一章思考题
1.分析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现状,阐述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必要性何在?
(1).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2).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3).是发展品牌农业,创名牌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
(3.)有利于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4).是实现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5).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涉及农业标准化的国际组织主要有哪些?
英文名称及缩写是什么?
Ø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Ø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
Ø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
共同组建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Ø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
Ø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Ø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
Ø国际种子联盟(ISF)
Ø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CEE)
Ø欧洲经济共同体(EEC)
Ø国际农产品联合会(IFAP)
Ø国际谷物化学协会(ICC)
Ø国际乳品业联合会(IDF)
Ø国际鸡蛋委员会(IEC)
Ø国际动物流行病局(OIE)
Ø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LIPAC)
Ø烟草科学研究合作中心(CORESTA
3.CAC标准的重要性及对成员的要求是什么?
a不得含有或掺有有毒、有害或有损健康水平的任何成分;
b不得含有不洁、变质、腐烂、或致病的物质或其它不适于人类食用的部分;
C不得掺假;
d不得出现标识内容的错误,误导消费者;
e不得在不卫生的条件下销售、制备、包装、贮藏农产品和食品。
4.说明食品法典(法典标准)的含义,写出花生、大米、小麦和硬质小麦的法典标准代号。
国际食品法典:
是国际上采纳的统一的食品标准的总汇。
这些国际食品标准称法典标准。
法典标准:
CODEXSTAN198-1995《大米》
CODEXSTAN199-1995《小麦和硬质小麦》
CODEXSTAN200-1995《花生》
5.CE标志的内涵是什么?
欧洲合格评定方法欧洲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的主要手段是CE标志。
它是欧盟推行的一种产品标志,证明产品符合指定的基本要求,如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被称为“CE合格标志”。
●CE标志的认证依据是欧洲新方法指令
●CE标志可以保证该产品能够合法地进入欧盟各成员国的市场。
6.我国标准化工作大体分为几个阶段?
阐述现阶段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阶段:
农业标准化起步阶段1949~1956年
农业标准化发展阶段1957~1966年
农业标准化基本停滞阶段1966~1976年
农业标准化全面发展阶段1976以后
问题:
1.标准的类型和数量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2.标准的内容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标准的制订和复审工作有待于加强
4.农业监测手段亟待完善和提高
5.农业标准化知识需要全面普及
7.我国“十五”、“十一五”期间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十五”期间农业标准化主要工作内容:
●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制、修订农业标准和农业产品质量标准。
●每年制、修订种子、种苗、种禽、农产品等级、无公害农产品、饲料安全卫生、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方面国家标准150项,“十五”期间共750项。
“十一五”期间农业标准化主要工作内容完成制修订农业、林业装备标准约200项
●拖拉机安全和环保标准;耕整种植和施肥机械标准;节水灌溉设备标准;高效植保机械标准;设施农业用农业机械标准;农林副产品深加工成套设备标准;收获、贮存与干燥机械标准;畜牧机械标准;农用运输机械安全和环保标准;综合农业设备标准;
●木材精深利用设备、人造板生产成套设备、竹材综合利用设备、林产化工设备、营林机械、园林机械、木材生产机械、森林保护装备、林特产品采收加工机械、林业调查设备和采运机械等方面标准。
第二章思考题
1.标准及其特点与形式
(一)标准(1996年GB3935.1-1996等同采用ISO/IEC1991)定义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称为标准。
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二)标准的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标准是关于可重复性事物特性的质与量的规定;(对象)
第二,标准是来自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并经有关各方协商后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上升到权威组织机构颁发的正式文件;(形成)
第三,标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约束力。
(性质)
总之,标准既有技术的特点,又有制度的特点,是制度与技术的有机统一。
(三)标准的形式:
一类是文字或数字表达的;另一类是实物
2.标准样品及其特点与作用
(一)定义:
具有准确的标准值,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特征。
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证书和标志的实物标准。
(二)特点:
均匀性稳定性
(三)标准样品的作用
1.用于校准仪器:
2.用于评价测量方法
3.建立实验室间试验获得的测量结果的可比较性
4.给材料赋值
5.考核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
6.用于生产线上的质量控制
7.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测定
8.建立测量结果的溯源性
3.我国标准是如何分级的?
每级标准的含义?
由哪些部门制定?
其关系如何?
(一)我国目前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二)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团体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ISO/IEC指南2)。
●我国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
行业标准
●我国行业标准是指中国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制定: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已正式公布的部分行业代号
农业
林业
烟草
水利
水产
环保
土管
气象
汽车
轻工
航天
NY
LY
YC
SL
SC
HJ
TD
QX
QC
QB
QJ
地方标准
●我国地方标准是指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
●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抵触,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制定: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标准代码:
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向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标准代号:
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行政主管部门加以规定。
例如:
Q/。
(三)四级标准间的关系《标准化法》规定:
1.“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2.“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
3.“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
4.“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4.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的国家标准代号是什么?
主要国家标准代号
中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澳大利亚
丹麦
GB
ANSI
BS
NF
DIN
JASJIS
IS
AS
DS
5.强制性标准及其形式、范围,推荐性标准,举例说明两类标准代号和编号的含义
强制性标准:
是国家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形式:
全文强制(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需要强制)
条文强制(标准中部分技术内容需要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范围:
a、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生标准;
b、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动安全标准;
c、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
d、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
e、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种子粮食)。
f、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g、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
h、互换配合标准。
推荐性标准:
又称为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
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是对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采用。
6.解释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标准体系(表)
①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称为基础标准。
②产品标准:
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特性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③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④安全标准:
为保护人和物安全制定的标准。
⑤卫生标准:
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⑥环境保护标准:
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污染源、检测方法以及其他事项制定的标准,称为环境保护标准。
标准体系:
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将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有机整体。
标准体系表:
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相互联系绘制成的能反应标准体系特性的图表。
组成单元:
标准
7.掌握各类标准、国家实物标准、国家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和编号。
8.详述什么是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与标识方法,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图案含义。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KWICIndex)中收录的其它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性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和通行的团体标准,以及其他国际上先进的标准
采标:
是指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经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转化或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按我国标准审批程序审批发布,并组织实施和对实施进行监督。
(1)等同采用指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文本结构和措词上相同或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但允许存在少量编辑性修改,符号IDT(identical)
(2)修改采用指与国际标准之间允许存在技术差异和编辑性修改。
符号MOD(modified)。
(3)标准中标识采标程度方法示例:
①GB×××××-××××(ISO××××:
××××,IDT)
②GB/T×××××-××××(ISO×××××:
××××,MOD)
③GB/T×××××-××××(IEC×××××:
××××,MOD
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图案(标志含义)
外圈表示“中国制造”用CHINA的第一个字母C表示、里面是地球和ISO、IEC图样,表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订的国际标准,下面“采用国际标准产品”8个字画龙点睛地表示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系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标水平。
9.标准化的概念、对象、实质与目的、作用。
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
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标准化的对象: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成为标准化对象。
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1.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
2.标准化的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标准化的实质与目的: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
“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标准化的作用
●规范作用标准是“共同规则”,产品符合标准就合格,否则就不合格;技术也是如此。
●先导作用对科技人员,通过标准载体将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对生产者,通过标准知道怎样做好;
对于经营者,依据标准了解质量;
对于消费者,通过标准了解产品或服务满足要求的程度。
●评价作用标准是一种规则。
①打击制假制劣者;②解决贸易纠纷,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作用体现在市场竞争中。
①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地位;②强化对某种特定对象(安全、卫生、环境)的规定,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伤害。
●沟通作用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①确保产品的互换性;②保障人及动植物安全、健康、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利益方面达成共识与沟通。
10.标准化原理的基本内容、特点、关系及标准化原理的应用。
简化原理基本内容:
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应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
应用:
产品、生产过程、管理业务
统一原理基本内容:
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所确定的一致规范,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协调原理基本内容:
在标准系统中,只有当各个局部(子系统)的功能彼此协调时才能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最佳。
优化原理基本内容: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原理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1.简化原理和统一原理是从古代标准化形式中总结出来的;简化和统一相互渗透;但简化和统一又不相同。
2.协调原理和优化原理是从近代标准化的特点中概括出来的;简化和统一都要经过协调达到选优的目的。
3.经过充分协调,通过选优,以实现最佳效果的简化和统一。
11.标准化的主要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2.标准化法实施的意义
●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已进入法制管理的新阶段;
●有利于发展社会化大生产;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有利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
13.标准化的工作任务、标准化的管理体制。
标准化的工作任务:
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的监督
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体制:
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4.制定标准的原则
①利于保护国家安全、消费者利益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环境。
②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技成果,提高经济效益。
③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④有关的各种相互关联的标准之间,同类标准之间互相衔接协调。
⑤利于产品通用互换,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符合使用者要求
第三章思考题
1.我国制定标准的要求有哪些?
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应明确无歧义,并达到以下要求:
(1).在标准的“范围”所规定的界限内,标准内容力求完整。
(2).标准的条文用词准确,表述清楚,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
(3).一项标准或相关标准在结构、文体和术语应保持统一。
(4).标准的内容既便于实施,又要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为未来发展提供框架。
(5).协调性
(6).不同语种版本的等效性
2.我国制定标准的程序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阶段名称代码任务时间(月)ISO/IEC
预阶段(00)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PWI)00
立项阶段(10)提出新工作项目(NP)310
起草阶段(20)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WD)1020
征求意见阶段(30)提出标准草案送审稿(CD)530
审查阶段(40)提出标准草案报批稿(DS)540
批准阶段(50)提供标准出版稿(FDS)850
出版阶段(60)提供标准出版物(GB,GB/T,GB/Z)360
复审阶段(90)定期复审(确认,修改、修订)6090
废止阶段(95)95
3.标准中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关系
(1).根据要素的性质划分
①规范性要素(normativeelements)是“要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的要素”。
②资料性要素(informativeelements)是“标识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附加资料的要素”
(2).根据要素的性质和在标准中的位置分
①资料性概述要素(informativepreliminaryelements)是标识标准、介绍其内容、背景、发展情况以及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的要素。
②资料性补充要素(informativesupplementaryelements)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要素。
③规范性一般要素(normativegeneralelements)是位于标准正文前面的几个要素。
名称、范围等。
④规范性技术要素(normativetechnicalelements是标准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的重要技术内容。
(3).根据要素的必备或可选状态划分
①必备要素(requiredelements)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
包括名称、封面、前言、范围。
②可选要素(optionalelements)在标准中存在与否取决于特定标准的具体条款的要素。
即在某些标准中存在,在另外的标准中可能不存在的要素。
4.标准出版的形式
(1).作为一个整体出版的单独的标准。
(2)分为几个部分出版的标准。
5.标准一般分几个层次?
部分章条段附录等
6.标准复审的概念、周期、复审的结果有几种?
如何表示?
标准复审:
对使用一定时期后的标准,由其主管部门和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进行重新审核,以确认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周期:
一项标准自发布之日起至该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
予以确认经确认的标准,不改变标准的编号和年号,再版时,在标准封面上国家标准编号下写明“××××年确认有效”字样。
修改或补充国家标准修改单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编号加修改单代号(XG)、修改单顺序号和修改单发布年号构成。
示例:
GB/T34567-2006/XG1-2007
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其编号不变,仅把年号改为新修订的年号。
废止标准的废止由原标准的审批机关批准、发布。
第四章思考题
1.农业标准与农业标准化的含义、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农业标准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
它是对某项农业活动或事物达到的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
它是对农业活动或事物实施标准并对标准实施监督的有目的的科学活动。
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特征
●政策性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国家的农业技术政策,体现国家的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和方向。
●法制性农业标准由一定的权威机构审查批准,具有法规效应。
●目的性获得最佳的秩序和最佳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效果。
●系统性农业标准化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区别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农业标准综合体。
●协调性农业标准化系统内各单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2.标准化原理在农业标准化中的应用
简化原理各种农作物、林木、畜禽水产品、农用微生物业产品的品种、规格的简化,农业生产资料品种、规格的简化等。
统一原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农业标准化术语标准,粮食质量分级标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在局部或某一区域统一的有农作物生产技术田间操作规程等
协调原理农业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需很好地协调以达到有机的结合。
如水土保持标准化;品种与措施;种子质量和检验方法。
优化原理种子、种畜、种禽、种鱼等育种目标在农业技术方案的选择
3.农业标准化的特殊性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对象是有生命的-显著特点
农业标准化地区性较强
农业标准化的复杂性强
文字标准和实物标准同步进行
4.农业标准体系、构成
定义与实现某一特定的农业标准化目的有关的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构成围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范围制定的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的总和,还包括支撑和服务农业的饲料、动植物保护和检疫、化工、水利、机械、环保和农村能源等方面的标准。
5.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种植业标准化,林业标准化,畜牧业标准化,水产业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地域产品保护标准化,生态建设标准化,农业信息标准化。
6.种植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详细)
种植业标准化是对优良品种的种子,包括果实、种苗、种薯、菌种、砧木、接穗等所有的繁殖材料,实行标准化管理。
种子标准,品种标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原良种生产技术规程,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见课件)
7.林业标准化的特点、主要内容
定义:
是以林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
特点林业生产周期长,林木分布地域广。
林木生长区域性强。
林业既农又工是多专业学科领域。
林业生产社会效益突出,作用长远。
内容林木种子和苗木标准化
造林标准化
森林经营管理标准化
林产品标准化
林业机械标准化
8.原产地域产品的定义
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所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其原产地域地理特征的,并以原产地域名称命名的产品(GB17924-1999)。
9.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与原产地标记含义的不同
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表明产品的原产地;
●表明产品的质量与产地相关,是产品质量的象征。
原产地标记
●表示商品原产地(国);便于进口国的最终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真实来源。
●它不直接表示产品的质量好坏。
10.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含义、标志;三者的异同点
无公害农产品SafeFood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
●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对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管会2003年9月
绿色食品GreenFood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OrganicFood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