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901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docx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上课讲义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工程概况

1.1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起点位于建宁宁化县交界省道205线K407+203处,测设桩号为K0+000,沿老路改建至安远小桥,路线避开老路穿山嘴于安远乡南侧过境,穿插山后顺沟而上于K5+530处接上老路,沿老路改建经岩前、墩和、伍坊、永建、河龙、沙坪、中沙、下沙、肩条岭至K42+500(S205往连屋方向的小叉路口)甩开老路,路线沿直线沿伸至小涓村,然后路线左转于K43+728建一6×20预应力空心板桥(连屋大桥)跨过翠江后路线右转穿山而过,于K44+460下穿永宁高速公路桥至JD117(K44+770)路线左转至K45+135与县道796线平交后路线右转后直线沿伸到造纸厂,而后路线左转直线沿伸到宁化城南开发区过麦塅(城南)大桥后,于省道205线K549+810处接上老路作为本项目终点,本项目路线全长49.83044km。

1.2主要技术指标和工程数量

(1)工程名称: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

(2)建设单位:

宁化县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

宁化县安远乡、河龙乡、中沙乡、城郊乡、翠江镇

(4)项目性质:

改扩建

(5)建设标准:

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其中安远乡、河龙乡过境路段为12m)

12m路基段为:

K4+398.982~K5+550.756安远乡段路基宽度为12.0m;长1095.774m;

K20+766.776~K21+427.104河龙乡段路基宽度为12.0m;长660.328m。

(6)建设规模:

路线全长49.83044km,共设置大桥288m/2座(利用157m/1座),中桥58m/1座,小桥259.96m/10座(全部利用),涵洞194道(利用98道)。

(7)工程投资:

投资估算金额为18572.6632万元。

工程特性见表1.2-1。

表1.2-1项目工程特性表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省道205线建宁宁化界至城关公路工程

建设地点

三明市宁化县

建设规模

全长49.83044km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工程性质

改建

建设单位

宁化县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总投资

18572.6632万元

建设期

26个月(2009.11~2011.12)

二、主要技术标准

项目

技术指标

起点

终点

起讫桩号

K0+000

K49+835.19

路线长度

km

49.83

设计行车速度

km/h

40

路基宽度

m

8.5m(安远乡、河龙乡过境路段为12m)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60

最大纵坡

%

7.0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标准轴载(KN)

BZZ-100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次/年

1/50

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

次/年

1/100

小桥涵洞设计洪水频率

次/年

1/50

设计车辆荷载

公路—

公路—Ⅱ级

三、主要工程数量

项目

单位

数量

项目

单位

数量

排水及防护工程

万m3

13.76168

水泥砼路面

万m3

40.6267

桥梁

大桥

m/座

288/2

征用土地

hm2

97.12

中桥

m/座

58/1

拆迁房屋

m2

5904

小桥

m/座

259.96/10

拆迁电杆

303

涵洞

194

征用基本农田

hm2

6.82

1.3工程用地及拆迁

(1)工程占地

本项目占地109.77hm2,其中永久占地包括公路路基、桥梁等,面积为97.12hm2,临时占地包括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生活区和施工便道,面积为12.65hm2。

详细情况见表1.3-1、表1.3-2。

表1.3-1本项目永久占地统计表单位:

公顷

类型

水田

旱地

菜地

林地

果园

建设用地

老路

合计

合计

6.82

1.76

2.37

36.86

1.91

6.14

41.26

97.12

表1.3-2本项目临时占地统计表单位:

公顷

类型

水田

林地

杂地

旱地

合计

弃渣地

4.9

1.1

0.58

1.37

7.95

施工便道

0.4

0.2

0.1

0.7

施工营地及堆料场

0.25

0.95

1.45

1.25

3.9

取土场

0.07

0.03

0.1

合计

5.15

2.52

2.26

2.72

12.65

(2)拆迁

项目共拆迁房屋5904m2,拆迁电杆303根。

本项目拆迁房屋采取货币补偿方式,电力、电讯线路按原标准予以复建。

电力、电讯线路复建土石方量很小,基本能自行平衡。

1.4施工工期及施工计划

本项目路线较长,初拟建设工期按28个月计算,于2009年9月开工,2011年12月竣工通车,施工计划初步安排见表1.4-1。

表1.4-1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计划

工程

名称

2009

2010

2011

6-10

11-12

1-3

4-6

7-9

10-12

1-3

4-6

7-9

10-12

1

前期

工作

2

路基

工程

3

路面

工程

4

桥涵

工程

5

沿线

设施

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2.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1.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为评价范围内路线所经区域的农业生态、野生动植物,临时工程如临时堆土场、取土场、施工场地等植被与野生动物。

2.1.2生态环境现状

评价区属于低丘地貌,只有少数区段属于高丘或低山,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评价区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早已不复存在,仅在K27+100—K27+500可见呈块状分布的针阔叶混交林群落,针叶以马尾松为主,阔叶树则以米槠居多,另有其他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植物,群落内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层次较为复杂。

就评价区植被的分布面积和分布范围而言,暖性针叶林是评价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在评价区沿路山体均可见其分布,其中在山脊或地势较为陡峭、土层较薄的地段常组成马尾松林,但常呈带状沿山脊分布,或呈块状在山体中上部分布,评价区的马尾松林大都为中幼龄林,也有部分为中龄树,树龄约10~20年,平均高度8—14m,平均胸径10—25cm左右。

杉木林属于评价区最主要暖性针叶林之一,也是分布最广泛的裸子植物,多生长在沿线沟谷、山坡下缘水肥条件较好的区段大都组成纯林,亦有在部分区域与马尾松混生,但在评价区未见大面积分布,仅在K4——K5、K17——K18、K24——K25、K29、K42等区段可见呈小面积斑块状分布,亦有在部分区域与马尾松混生。

毛竹是评价区周边区域主要的竹林,但在评价区范围内的毛竹分布较少,仅在K20—K21、K26—K27、K30—K32、K33和K45附近村庄的后山、部分低丘地段、山坳和一些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沟谷呈环带状或条带状分布。

植株平均胸径8—10cm,高9—14m,群落总盖度为70—85%,毛竹层盖度为50—60%不等。

由于评价区涉及范围的地貌主要包括低丘、农田、园地,除上述森林植被外,还包括由农作植被和果林植被等组成的人工植被,其中农作植被主要有烟草和时令蔬菜等,它们大都分布在周边地势平缓、开阔的农田、园地内。

在评价区山体中下部的缓坡、低丘和一些园地,也开辟许多经济效益较高的油茶林、茶园等经济植物。

如在K0+50——K0+800、K9+200——K9+500、K34、K37等区域可见集中成片分布的油茶林。

在评价区宁化县河龙乡河龙村,即桩号为K19+00——K19+900连片分布着茶园,由于管护力度大,茶园普遍生长良好、生机勃勃,此外,在评价区的其他区域也有部分茶园,但面积通常较小。

另在K3+250——K3+450

有少量集中分布的沙梨群落,在K46+800—K46+950则可见蔷薇科落叶果树——李群落。

2.1.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公路建设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途径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分割土地使沿线耕地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路基挖填破坏原地形地貌和植被,同时也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工程活动打破了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对沿线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的影响等。

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珍稀濒危动物。

工程占地将减少动物的生境,对可能存在的保护动物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

评价范围内无国家级保护的珍稀两栖动物。

由于公路没有大面积占用河流及周边用地,只要水体没有受到污染,公路建设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拟建公路建成后也可促进当地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加速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进一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作物单产和农民收益,实现土地资源价值在形式上的转化。

同时在公路施工时,部分原地方机耕道路作为施工辅道而得到整修改造,使地方道路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更能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营运期间,汽车尾气及路面材料产生的污染物随天然降雨形成的路面径流而进入河流,但由于路面径流在工程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地质地形条件采用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路面径流通过排水沟,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经过降解或沉淀,并进行人工清理,其浓度对中山河的水质影响较小,不会改变目前的水质现状。

因此,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小。

2.1.4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生态防治措施

①根据现场调查,位于拟建公路沿分布有名木古树,鉴于上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古树距离拟建道路路基边沟在1——110m之间,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采用局部线位调整、建树池、挂牌等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上述古树的生长。

②建设单位应与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签订具有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权利和义务条款的工程承包合同,并有违约的处理办法。

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进行,同时应按照本报告书生态保护章节的要求和建议施工。

③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努力节约土地资源,适当缩小用地规模,尽量减少占用农田,搞好土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

(2)运营期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①建设单位必须将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投资,并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绿化工程建设。

建议工程区绿化用地面积不低于用地红线范围内土地面积的25%。

植被绿化应实行乔灌草搭配,选用本地植物种类。

绿化植被布设及植物种类选配应符合景观美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的要求。

行道树应选择生长快、耐贫瘠、滞灰尘、减噪声等功能价值较强的树种,并尽量采用当地适生乡土树种,树种选择及行距。

株距等规格,应请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专门设计。

②按公路绿化设计的要求,继续完成拟建公路建设影响范围内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保护路基、减少水土流失等目的。

③主体工程完成后,首先应对工程裸地进行植被恢复,对路堑边坡应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开展植物防护工程施工;应优先采用乡土植物品种,不能用外来物种。

④绿化应首先考虑选用沿线广泛分布的植物,尽量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组成,使公路绿化与周围植被类型相协调。

绿化可采取栽植苗木或播种的方式,尤其是石方路段,可采取客土喷播的方式,合理搭配乔、灌、草的比例,加快公路路域植被恢复的速度。

2.2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2.1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安远溪、中沙溪、东溪及九龙溪水体水质,水域环境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2.2.2水环境现状

根据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各个监测断面均无监测指标超标,说明项目区域水环境质量较好,达到Ⅲ类水标准。

2.2.3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

本项目的施工生活污水排放点分散,并且单点排放量很小,各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农用,少量入河污染物对河流水质影响范围小,程度不大。

公路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

这些施工废水虽然水量不大,且分散在施工道路沿线,但是如果直接排放,则会对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使水体中泥沙含量及有机物质有所增加,施工单位应予以高度重视。

只要本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并采取一系水污染防治措施,则本项目建设施工废水应该不会对道路沿线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产生不可接受影响。

(2)营运期

项目运营期间道路表面径流对水环境影响不大;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现有河流的位置、流向和过水能力,不会对该区域水网的排水能力造成不良影响,能够保证农田灌溉用水的需求。

2.2.4主要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为尽量减少或避免危险品溢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危害,路面、跨河桥梁应细化排水系统的设计,降低风险事故的危害。

②施工营地及施工场地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须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排洪渠或沟渠,应设置临时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和处理后,作为农家肥。

③在桥梁两头桥墩桩基础施工时,对于有泥浆产生的桩基础,必须及时清理泥浆池中的沉淀物,以保证泥浆循环通道的畅通,避免泥浆外溢泄落河渠。

④在浇筑桩基及桥墩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注入量应适量,避免混凝土散落河渠中。

⑤建立完善的施工场地的排水系统,以避免施工用水及雨水排入和污染河渠。

施工场地设置沉淀池、隔油池等设施,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清洗车辆与机械设备等,不对外环境排放。

(2)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在跨越河流的桥梁两侧的适当位置竖立醒目的标志牌,提醒车辆尤其是装载有毒、有害危险品的车辆注意安全行驶,防止事故发生;建议在安远中桥、连屋大桥的桥头两侧设置减速带。

建议公路管理单位配备各类事故应急防护处理的设备及器材,如应急防护处理车辆、围油栏、降毒解毒药剂、固液物质清扫回收设备等。

2.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3.1声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和路线走向图,工程推荐方案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敏感点共28处,其中村庄居民点19处,分别为:

永跃村、安远村、牙梳山安置房、岩前村、墩和村、伍坊村、永建村、前进村、河龙村、下伊村、沙坪村、楼家村、中沙村、下沙村、半溪村、肩头岭村、连屋村、东山桥村、中东新村;涉及学校8所,分别为永跃小学、伍坊小学、永建小学、河龙中心学校、沙坪幼儿园、宁化四中、中沙中心小学、下沙小学;涉及卫生院一所为河龙乡卫生院。

2.3.2声环境现状

拟建公路沿线27个声环境监测点的昼、夜间声环境监测值,除永跃村、安远村、河龙村、河龙中心小学超标外,其余均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4a类及2类标准。

2.3.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噪声敏感点分布在公路沿线,且农村区域环境背景噪声值相对较小,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大。

昼间的声环境噪声将对公路沿线第一排建筑物造成影响,在夜间将对敏感点影响较大。

因此,本评价要求与声敏感点距离较近的施工路段应禁止夜间施工作业。

(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拟建公路沿线声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结果,营运近、中、远各期昼间噪声均不超标,部分敏感点夜间超标,本工程建成后,将导致项目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略微有所下降。

为保障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减缓拟建公路交通噪声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全线各超标敏感点路段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将交通噪声的影响降到允许范围内。

2.3.4主要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噪声是短期行为,根据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主要是午间和夜间干扰施工沿线居民的休息。

因此,在距离公路较近的永跃村(K0+300~K4+100)、安远村(K4+100~K5+600)、岩前村(K6+700~K8+500)、墩和村(K9+300~K11+300)、伍坊村(K13+000~K15+400)、永建村(K15+400~K16+900)、前进村(K18+500~K19+900)、河龙村(K20+000~K21+600)、下伊村(K21+900~K22+800)、沙坪村(K25+900~K26+600)、楼家村(K29+300~K31+100)、中沙村(K31+600~K33+600)、下沙村(K34+500~K36+300)、半溪村(K37+800~K38+100)、肩头岭村(K40+500~K40+850)、连屋村(K43+300~K44+300)、东山桥村(K44+800~K46+100)、中东新村(K46+600~K47+500),以及在永跃小学、伍坊小学、永建小学、河龙中心学校、河龙乡卫生院、沙坪幼儿园、宁化四中、中沙中心小学、下沙小学路段施工时,必须严格采取措施,限定噪声高的施工机械和设备的作业时间,要严格禁止夜间22:

00至6:

00和中午12:

00至14:

00居民休息时段施工作业,确有需要连续施工作业时,须报当地环保部门审批,并通告附近居民,尽可能减少噪声产生的影响。

②加强对机械和车辆的维修以使它们保持较低的噪声,车辆运输中尽量避免鸣笛,减轻对居民的影响和干扰。

③为切实控制施工期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环保监理单位应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严格监督施工单位,若出现违规现象,则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的环保管理人员,并有权现场制止施工。

(2)营运期

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费用总计258万元。

本评价推荐的噪声防治措施是对于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点安装通风隔声窗。

2.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2.4.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和路线走向图,工程推荐方案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敏感点共28处,其中村庄居民点19处,分别为:

永跃村、安远村、牙梳山安置房、岩前村、墩和村、伍坊村、永建村、前进村、河龙村、下伊村、沙坪村、楼家村、中沙村、下沙村、半溪村、肩头岭村、连屋村、东山桥村、中东新村;涉及学校8所,分别为永跃小学、伍坊小学、永建小学、河龙中心学校、沙坪幼儿园、宁化四中、中沙中心小学、下沙小学;涉及卫生院一所为河龙乡卫生院。

2.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公路沿线为农村地区和乡镇地区,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改建工程沿线地区可以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说明拟建公路沿线空气质量良好。

2.4.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土石方填挖、建筑物拆迁、混凝土搅拌、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及堆放等过程产生的施工扬尘,对施工场周边及运输路线两侧分布的居民点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扬尘污染,确保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2)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营运期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汽车尾气。

由于本项目交通量小,车辆尾气排放量较小,尾气排放对环境的贡献不大,沿途的大气环境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2.4.4主要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运送散装物料的机动车,尽可能用篷布遮盖,以防物料洒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

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

对施工过程中洒落在路面的泥土要及时清扫,并对路面进行洒水,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

2.5固体废物影响结论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小,定期送到沿线当地环卫部门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路基铺设时产生的弃土、弃石,分布在公路沿线两侧,主要集中在公路高填深挖路段;另一部分来自施工区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其主要成分为废塑料、砂土、菜叶、菜梗、玻璃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堆场、施工营地、搅拌站等临时占地及桥梁等构筑物附近。

只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6风险评价分析

本工程跨越水体的桥梁为安远溪和东溪,由于敏感路段距离较短,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低。

因此,从风险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拟建公路应按《国家突发环境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福建省交通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实施应急预案。

2.7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宁化县的交通网,同时项目建设也方便沿线群众的出行及各类的商业活动的进行,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建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项目沿线未涉及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区,工程征地及房屋拆迁将对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是本项目主要的社会问题。

工程建设方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结合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按拆迁补偿方案执行,确保征地拆迁户的生活不低于现有水平。

在采取合理的施工条件下,工程建设对沿线的水利灌溉设施、电力电讯设施、交通设施等的影响不大。

项目施工产生的扬尘、噪声、振动、固体废弃物产生和交通拥堵等将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学校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只要建设方严格按照本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各种环保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做好噪声防尘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可保证区域内交通的畅通,较大程度的减少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及学校教学工作的影响。

2.8水土保持方案

预测项目扰动地表面积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均为110.22hm2。

项目建设产生弃渣量20.70万m3,生产运行期不再有弃渣产生。

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总计110.22hm2。

预测时段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29689.6t,原有水土流失量1492.6t,新增水土流失量28197t。

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2650.4339万元,其中:

工程措施投资2171.2459万元,植物措施投资201.1985万元,施工临时工程投资43.8067万元,独立费用126.6032万元,基本预备费17.7338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89.8458万元。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可保障项目主体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营,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改善项目区的环境,减少对项目区附近水环境的影响。

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项目扰动土地整治率可达98.74%,水土流失治理度可达98.01%,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11,拦渣率为98%,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08%,林草覆盖率为44.05%,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可达到预期防治目标要求。

2.9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根据公众参与调查可知,大多数公众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对完善该地区交通网络、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有利的,公众普遍支持本项目的建设。

同时,公众对该项目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及施工期的占地、环境污染等表示了担忧。

公众对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影响主要集中在征地拆迁的补偿措施及落实情况上,希望项目实施单位及相关部门做好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措施的宣传及落实工作,加强与群众沟通;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措施,文明施工,在提高工程进度的同时更要把保障周围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3评价总结论

省道富下线(S205)建宁宁化界至宁化城关公路工程是福建省省级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福建省干线公路网布局,有利于加强该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宁化县交通路网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是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