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873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

《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第8册教案.docx

人音版第8册教案

课题

第一课手挽手

第1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

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

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弱拍进入的句子,感受人们音乐中传递友情。

教学准备

教学光碟、电脑平台、钢琴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聆听《祝你快乐》

设问:

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聆听乐曲

初步感受音乐

2了解管乐队

介绍管乐队

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认识管乐队结构

3聆听《拍手拍手》

播放音乐:

提示,歌曲中除了歌声还听到什么声音?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聆听

初步感受音乐

4打击掌声出现的节奏

播放音乐,带学生打击节拍然后与学生合作,教师唱歌曲,学生拍节奏。

跟音乐打击节拍,然后与老师合作,教师唱歌曲,学生拍节奏。

掌握歌曲的掌声规律。

5学唱歌曲

播放音乐

跟唱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6认识重音记号“>”

介绍重音记号。

完整表演

在音乐记号的提示下,学生的演唱使歌曲更具有活力。

7课后反思

先让学生打击节奏,同时也是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在多几次聆听后,学习歌曲就比较容易掌握。

课题

第一课手挽手

第2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

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

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重点难点

唱出阳关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学光碟、电脑平台、钢琴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设问:

“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

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初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

2学唱主题的句子

老师带唱

学生学唱

把主题句子学会

3复听

播放音乐带学生欣赏

跟唱主题部分

完整欣赏音乐

4聆听《阳光牵着我的手》

播放音乐设问:

“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欣赏歌曲范唱

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5学唱歌曲

设问:

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全班分成两部分,各唱一个声部。

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的曲调。

(1)各声部学生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第二声部

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学唱第二乐段

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6课后反思

《阳光牵着我的手》曲调明快,学生喜欢,彩桥架到台湾岛》示范演唱的声音尖锐,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师要讲解。

课题

第二课快乐的舞蹈

第1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

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

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4.继续学吹竖笛。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准备

教学光碟、电脑平台、钢琴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聆听《马刀舞》

1.设问:

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

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

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2聆听《小步舞曲》

谈话:

《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通过对比,初步感受音乐

3再欣赏乐曲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认识巴赫

了解宫廷小步舞曲。

4音乐知识导入

1、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

3/4拍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

北欧。

(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3、设问:

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

歌曲是几拍子的?

了解欧洲地理情况,初步聆听歌曲

通过导入欧洲的知识,初步聆听歌曲

5学唱歌曲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

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

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学长城歌曲曲调

让学生渐渐地学会自己看谱歌唱

6学唱歌曲

播放音乐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用听唱法学会歌词

7表演歌曲

播放音乐

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

有感情地歌唱

8反思

《马刀舞》的聆听学生能很明确音乐中描写的场景,并兴致勃勃地模仿,在对比之下学生能听出《小步舞曲》的不同情感。

课题

第二课快乐的舞蹈

第2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

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

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4.继续学吹竖笛。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准备

教学光碟、电脑平台、钢琴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谈话导入

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唱《娃哈哈》

导入新疆音乐的学习

2欣赏乐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

为什么?

欣赏乐曲然后讨论

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3再欣赏一遍

设问:

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学生讨论——手鼓。

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

,为钢琴独奏伴奏。

认识新疆的乐器并熟悉新疆音乐中手鼓常出现的节奏。

4小结

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5.图片导入

设问:

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他们在做什么?

讨论

导入歌曲的学习

6理聆听歌曲《跳吧,跳吧》

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

不信你试试

欣赏歌曲范唱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7范唱曲调

设问:

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

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学唱

熟悉歌曲旋律

8学唱歌曲

指导学生学唱

(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填入歌词歌唱

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9反思

歌曲轻快活泼,学生都很喜欢,节奏要多加巩固,很容易唱错。

课题

第三课家乡美

第1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碟、电脑平台、钢琴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歌曲的体裁导入

1、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设问:

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欣赏《故乡是北京》

1、戏歌——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2复听歌曲

设问:

歌曲演唱的形式?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

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聆听

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3小结

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4演唱形式导入

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5复听歌曲

(1)歌曲的内容。

设问:

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

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细致品味

6小结

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7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

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

它有什么特征?

(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体会歌曲的情绪——深情、浪漫

8再聆听一次

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

哪句是合唱?

合唱有没有区别?

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师生讨论

感受歌曲的处理,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

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9再聆听一次

请大家发表见解

发言

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

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10小结

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课题

第三课家乡美

第2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光碟、电脑平台、钢琴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聆听《杨柳青》

设问:

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

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

你能哼唱吗?

聆听后回答

初步感受音乐

2学唱歌曲

示范教学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先掌握歌词节奏在听唱学会歌曲

3学唱曲调

设问:

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

(123456

设问:

曲调中出现几次“

”?

在出现“

”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

(2)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分句学唱歌曲

4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有节奏地朗读

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注意情绪与速度

5表演歌曲

(1)在“

”处,两人用竖笛轻轻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质的打击乐器打击三下。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使歌曲更加形象

6小结

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课题

第三课家乡美

第3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光碟、电脑平台、钢琴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直接切入

《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

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聆听

导入本课学习

2欣赏《大雁湖》

设问:

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听后讨论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

示范朗读

跟教师朗读

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学唱歌曲

先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并唱,再分句纠正学生

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

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

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

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5小小音乐会

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反思:

学生虽然不熟悉当地的自然环境,但在歌曲的情绪引导之下,也能唱出优美的感觉。

课题

第四课水上的歌

第1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5.继续学吹竖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铅笔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

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

(端午节)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

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

(屈原)

讨论:

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

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

A.口令;B.

民间风格导入

2聆听《划龙船》

演唱号子

设问:

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聆听后说感受并说说演唱形式的特征

讲解:

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

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

什么叫齐唱?

(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

《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3复听《划龙船》

要求学生做动作

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

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边听边感受

4情景导入

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导入歌曲学习

5欣赏范唱

设问:

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聆听

6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

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

(3)填上歌词唱歌。

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

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

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

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7反思:

教师要用激情,学生才能把情绪调动起来,否则学生难以感受到划龙舟的气氛。

课题

第四课水上的歌

第2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5.继续学吹竖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铅笔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设问:

18世纪早期大致年份是哪一段?

(2)创作背景简介:

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

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聆听

了解音乐背景

2初听主题音乐

设问:

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

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跟唱

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3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

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

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聆听并分析

分析第一主题音乐

4聆听全曲

设问:

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听到第一段音乐时候举手

完整欣赏音乐

反思:

学生喜欢了解音乐家以及音乐本身的历史背景,在背景的介绍下,学生林音乐更仔细,能划分结构,但我认为像这样的古典风格作品,还是要让学生分段聆听比较好,学生容易区分段落之间的关系。

课题

第四课水上的歌

第3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5.继续学吹竖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铅笔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时代歌声导入

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聆听

导入本课学习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

你听过这首歌吗?

你能哼唱吗?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

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电影插曲,曾获少儿歌曲一等奖等。

3学唱歌曲

1教师弹伴奏

2播放录音

1学生哼唱旋律

2听唱

先熟悉歌曲旋律再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4处理歌曲

提示:

歌曲情绪变化是怎样的,可以怎样演唱

根据学生对歌曲的处理,唱歌曲

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使歌曲更有情感地演唱

5揭题

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

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聆听

介绍学生认识音乐体裁

6.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

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

为什么?

设问:

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

我们学习上行、下行……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

讲解波浪形进行。

7复听管弦乐《船歌》

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

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用动作感受音乐

反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学生不用教就学会了,由于学生原来听的比较多,但其中每段歌词,特别是开始的地方容易混淆,节奏要分清楚。

课题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

第1课时

执教

黄筱彦

教学目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

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铅笔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揭示课题

《彼得与狼》

一起揭示课题

了解课题

2聆听

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