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0509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

《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docx

人教版秋季九年级物理教案敬南镇中学胡兴龙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法治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

教学重点:

分子的热运动

教学难点: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钢笔(内有红墨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周围有空气,石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当我们打开衣柜,发现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衣柜中有一股樟脑丸的气味,这又是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分子热运动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扩散现象:

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c、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月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三,小结

三、作业布置。

反思:

第二节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

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试管、烧杯、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引入新课—内能。

二、进行新课

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物体内能的改变

A、热传递:

使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B、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C、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反思:

 

第三节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热容概念并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新疆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早穿皮袄午披纱,夜围火炉吃西瓜”,为什么有这样奇异的现象?

引入新课———比热容。

二、进行新课

1、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c表示。

2、单位: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3、物理意义:

C水=4.2×103J/(kg.℃),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4.2×03J。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仅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5、热量的计算:

Q吸=CM(t-to)Q放=CM(to-t)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P154、5题。

反思: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热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张史上的重要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做功

2、利用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法治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四条。

教学难点

汽油机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教学难点

热机中能量的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模型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通过做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汽油机

A、结构

B、工作过程

2、柴油机

A、结构

B、工作过程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反思:

第二节热机的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建立热值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的重要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用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料放出热量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注意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何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分组交流合作,了解热机效率及热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够简述热机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和环境保护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无论是烧菜做饭,还是奔驰的汽车与火车都离不开燃料,即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的那天起,人们使用的能量绝大多数还是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得的,那么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少用来做了有用功呢?

以及燃料的燃烧对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引入新课——热机的效率

二、进行新课

1、燃料的热值

A、定义: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

用q表示。

B、单位:

J/kg或J/m3

C、放热公式:

Q放=mq或Q放=Vq

D、热值的物理意义:

q干木材=1.2×107J/kg,其意义为1千克的干木材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2×107J。

E、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仅跟种类有关

2、热机的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提高效率的途径:

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减小机械摩擦、尽量简化机械传动部分。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P261、3题。

反思: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知道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请改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知道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定律。

教学难点

1、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量是怎样转化和转移的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乒乓球、碎纸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一个单摆让它来回摆动,问:

单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单摆能否永远摆动下来?

为什么?

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能的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

三、小结

反思:

第十五章电路和电路

第一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

教学难点

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验电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会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引入新课——两种电荷

二、进行新课

1、两种电荷

A、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B、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C、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表示,其单位是库仑,用c表示。

E、验电器:

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F、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利用带电体的性质;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使用验电器。

2、原子及其结构

A、原子结构: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点,电子带负电,电子电荷量e=1.6×10-19c

B、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C、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点,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3导体和绝缘体

A、导体定义:

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导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

B、绝缘体定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的绝缘体:

干木棒、橡胶、塑料、玻璃、陶瓷和油脂。

C、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D、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P351、3

反思:

 

第二节电路和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业,能记住并画出一些常用的原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辨别通路、断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的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会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法制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第五十六条。

教学重点

1、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出简单电路图

教学难点

1、短路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导线、干电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演示板上有一个灯泡、电池、导线、开关,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入新课——电流和电路

二、进行新课

1、电流

A、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B、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C、在电源外部:

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D、发光二极管:

电流只能从它地方正极流进去,负极流出来,具有单向导电性。

2、电路的组成: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电源的作用:

提供电能,用电器的作用:

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输送电能。

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

有电源且电路闭合。

3、电路图

A、常见原件符号

B、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C、画电路图的要求:

电路原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原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橫平竖直。

4、通路、断路、短路

A、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

B、断路:

某处断开的电路

C、短路

电源短路:

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用电器短路:

用一根导线将某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P403、5

反思: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原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的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会战胜困难。

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法制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第五十六条

教学重点

1、记住常见的电路原件符号。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短路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导线干电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板上有一个灯泡,电池,导线和开关,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入新课—电流和电路

二、进行新课

1、电流

A、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B、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C、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D、发光二极管:

电流只能从它的正极流进去,负极流出来,具有单向导电性

2、电路的组成

A、电路的组成: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电源的作用:

提供电能,用电器的作用:

消耗电能,开关:

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

输送电能

B、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有电源且电路闭合。

3、电路图

A、常见元件符号:

B、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C、画电路图的要求:

电路原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成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4、通路、开路和短路

A、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

B、开路:

某处断开的电路

C、短路:

电源短路:

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用电器短路:

用一根导线将某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

三、小结

四、作业

反思: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法制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电工进网许可证管理办法第40、41条。

教学重点

1、串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生活中的电路

教学难点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电路板电池盒干电池开关小灯泡导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电路图的相关知识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

A、定义: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B、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工作相互影响;串联电路中只需一个开关,开关作用与位置无关

2、并联电路

A、定义:

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B、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各电路元件可以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本支路。

三、小结

四、作业

反思: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是有强弱的

2、知道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和微安

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4、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电流表的效应来研究电流的强弱,提高学生用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法治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第38条。

教学重点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2、怎样连接电流表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电路板小灯泡开关干电池电池盒电流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我们的家里面,流过电冰箱的电流与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一样吗?

然后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电流

A、电流:

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

B、单位:

安培,用字母A表示

常用单位:

毫安(mA)和微安

C、常见电流(见课本资料)

2、电流表:

测量电流强弱的仪表

A、符号

B、量程每个大格分度值

0----0.6A0.2A0.02A

0----3A1A0.1A

C、接线柱:

3个

D、正确使用电流表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从“+”进,“-”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最大量程;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E、电流表读数:

第一、看清量程第二、确定分度值第三、读出指针所指的格数。

I=格数×分度值。

三、小结

四、作业

反思: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式实验,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巩固链接电路的训练

3、正确使用电流表,识记使用规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现象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2、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学的写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教学难点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学生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导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串联和并联电路,在串并联电路中,流过各用电器的电流有怎样的关系呢?

要高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根据以上电路图链接实物图,分别用电流表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a点电流Ia/A

b点电流Ib/A

c点电流Ic/A

1

 

 

 

2

 

 

 

3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公式:

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根据以上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分别用电流表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a点电流Ia/A

b点电流Ib/A

c点电流Ic/A

1

 

 

 

2

 

 

 

3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

写成公式:

I=I1+I2

三、小结

四、作业

反思: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一节电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示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强弱的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法制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十八条。

教学重点

1、电压的有关内容

2、记住干电池电压和人体安全电压

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和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教学难点

1、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书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时,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二、进行新课

1、电压(U)

A、电压时形成电流的原因

B、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C、电压单位:

伏特(V),常用单位:

千伏(KV)、毫伏(mV)

D、常见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

1.5V,一个蓄电池:

1.5V人体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家庭电路电压:

220V

2、电压表:

测量电压的仪表

量程每大格分度值

0—3V1V0.1V

0—15V5V0.5V

3、电压表的使用

A、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

B、电流从“+”进“-”出

C、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用大量程试触

D、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两个极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