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0474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选修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论六家之要旨,其中“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是在论述

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

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

“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3.“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之术”仅仅指孔子个人的学说

B.这一主张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它促进了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这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

4.“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

”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李贽B.朱熹C.陆九渊D.王夫之

5.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将道德视为终极关怀,道德逐渐成为判别人的行为和社会行为是否正当的根据,政治秩序逐渐被看作道德秩序的延伸,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越来越需要道德的合理性来论证。

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古代中国“士”阶层通常将儒家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汉代以后官方用儒学来教化天下,维护“三纲五常”的秩序

C.古代帝王荒淫奢侈、朝政腐败和暴虐无道极易导致王朝更迭

D.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用“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帝权的合法性

6.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中指出:

“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不仅意味着整个儒家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统统可以从形而上的天理推出,天理世界的建立还实现了宇宙秩序合理性标准与社会行动合理性标准的统一。

”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官方理学实现了宇宙秩序、社会行动和儒家价值观的统一

B.整个儒家道德伦理是形而上的天理的源头

C.天理不具有超越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最终标准的意义

D.理学在重建儒家信仰的同时放弃了对道德价值源头的思考

7.《梦溪笔谈》记载: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该技术出现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明清时期D.宋元时期

8.“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时时只见龙蛇走···状同楚汉相攻战。

”李白的这首诗赞美的是当时一位书法家及其书法,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怀素D.柳公权

9.关于下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评述不正确的是

A.这些作品都属于章回形式的长篇小说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C.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产生于明清时期

D.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学特色

10.《海国图志》记载:

“(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

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

国有大

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

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11.“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

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B.陈独秀C.孙中山D.康有为

12.当代学者认为,中国人在文化意识上的不自信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文化的自卑导致

了一种根本性的思想转向。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潮内容不断深化

B.“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魏源等人的文化自卑意识

C.严复等人维新思想已经体现了这种根本性的思想转向

D.这种意识对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也有影响

13.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疾呼: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

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明陈独秀放弃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念

B.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帜

C.新文化运动更为关注民众教育和政治启蒙

D.有利于破除中国传统旧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14.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

“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

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

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

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

A.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B.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1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

16.中国共产党把孙中山先生大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称之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

A.它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孙中山先生对三民主义做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D.它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并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17.根据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主要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必须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上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将它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放在它的

封面上,右图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英文标题为“远离马克思”,

该杂志以此为题可能主要是关注中国的

A.政治体制改革深化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D.“一国两制”构想

19.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④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成就

A.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

“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B.德意志统一后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2分)文明的碰撞与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

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

书成未用。

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

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海国图志》《民报》及孙中山题词《新青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中西文明的碰撞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4分)

 

21.(12分)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变革与它的国民素养紧密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

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

抑或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

其有此自任者乎?

······敬陈六

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

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

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

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

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

(4分)

 

(3)根据材料三的分析视角和思路,概括梁启超的“新民”理念与陈独秀的“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4分)

 

23.(12分)民主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分)提出这一主题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4分)

 

24.(12分)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

——美·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

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华夷之辨”的族群认识论基础之上,在方法论上常常表现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大防”式的狭隘的种族主义······到了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带来了西方的民族主义,它直接促使中国民族观念的近代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走繁荣富强道路的指导思想。

从完整意义上说,它包括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姜义华著《现代性:

中国重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

(4分)

 

(2)根据材料二的视角,你认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何不足?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4分)

 

25.(12分)17至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

当人民被迫服从

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

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

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

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

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五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2分)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

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5分)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料价值更大?

为什么?

(2分)

(4)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材料五所列参考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

请说明你的理由。

(3分)

 

命题、校对:

梅冬审核:

郭锡珍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试卷答题纸

一、选择题:

共60分。

本题答案请填涂于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考场号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1.

(1)

 

(2)

 

(3)

 

22.

(1)

 

(2)

 

(3)

23.

(1)

 

(2)

 

(3)

 

24.

(1)

 

(2)

 

(3)

 

25.

(1)

 

(2)

 

(3)

 

(4)

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选修)期中试卷参考答案2014.11

一、选择题:

1~5DCABD6~10ADCCB11~15DBAAD16~20BBCAB

二、非选择题:

(解题技巧:

回答词提前并条理化,切入点找准并序号化。

21.(12分)

(1)变化:

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传到中国(或答中西文化交融)。

(2分)

(2)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尤其是技术文明的迅速发展;殖民扩张。

(2分)

中国闭关锁国,日趋落后。

(2分)

影响:

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分)

(3)共同点:

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分)

趋势: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2分)

22.

(1)提出原因:

①通过思想启蒙培育新国民,以革新社会、挽救危亡;(此要点2分)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追求民主自由;

③由于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维新变法的失败;

④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有名无实。

(答②③④任意一点得2分)

(2)“新”的表现:

“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开放的、务实的和富有科学

精神的新青年。

(每个要点1分,答对五个要点以上方得4分)

(3)理念关系:

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新制度必须先培植“新民”,陈独秀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丰富了“新民”的内涵,并将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先讲理念,再讲关系,4分)

23.

(1)主题:

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不能只答反帝反封建,这只是革命任务)(2分)

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分)

(2)不同主张:

①孙中山: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或立宪)政体。

(2分)

②毛泽东:

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分)

(3)建设成就:

①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得4分)

24.

(1)思想原则:

世俗主义、平等主义、人民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

(每点1分,共4分)

(2)不足之处:

①“排满”意识带有一定的种族主义色彩;

②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和纲领。

(每个要点2分,共4分)

(3)主要内容:

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

②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平等;

③推翻专制统治,实现主权在民和政治民主化;

④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富强或国家现代化。

(每个要点1分,共4分)

25.

(1)含义: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

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

(三个层次,答对其中任意两个层次要点即可得2分)

(2)判断:

可以。

(1分)

理由:

因为材料三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2分)

材料四的观点是三权分立。

(1分)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1分)

(3)判断:

材料三的史料价值更大。

(1分)

理由:

因为材料三是原始材料(第一手的、直接的);

或答材料四是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

(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此问表明历史知识不仅包括史实知识、史论知识,还包括基本的史学知识)

(4)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理由:

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

或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

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或选《法国革命史》,理由: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选择1分,理由2分,答对任意其中一组即可得3分,注意:

选择其中一本书并不意

味着要否定另外两本书;只做选择而不讲理由或作了选择而讲错理由均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