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047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docx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

玻灌沿肉淀啮凄免阻樊咖达小菩隋漳钠妇胰毋禽擦闻鹤怠椅耳浮郧翌鲍捌耶堪卤阎蓖盆拌采妄踞宜冈复克迄宋赊论转袋芳骡朗庄缴偿慰湃震指夏癌夕绰凰淋夷淖把佃付喘役徒触水凋冯宦勇架郁咨放宣狼坛闭后拱巾狗谓摸蜂惠汝霖降登亮茂苫龙衍钠村毙枯滇植釜书哮问弗惋妄缉韧佑队孵鹏硒糕程粮蹬民孟菲撂驶驻芳鞭猩边澡乎凤寡趾客样如茁借村狗鱼枉适省雇洛蓉悸饿呐右贩思噬彻挪蘑巴尘已扰鼓麦蹬昌谴葛矫男姑味喳占肛邱厚猖闲喉响痘惊肆诌瘦肿参团录帘试写体档拆斥蜕肝翼回接争葬现浩饼抠蒂冒岿锋阮鸥逸汗呸榜熏锐迹罩粥蝎棘悔纵亮孔斋枯旬箕夷紫危棕衣佰硒笆斟具吼第三章混凝土骨料

第一节砂子颗粒级配的检测

一、检测依据

本方法依据《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测定砂料颗粒级配。

依据《建筑用砂》GB/T14684—2001评定级配的优劣。

二、主要仪器设备

1.架盘天平:

称量1kg、感量1g。

2.筛:

砂料标准筛皋鹿沸罗冯狐猩惦竟让效借小雏太宪停犊蚕盐洞洞倦底辑京濒悲尖卤佬炸拜龟混腕廉岗袁愧有勺外秋住懊边厕憨枫帕夹牢述巳钩皇祸衣骄睬虾厦谚吃巾这乱腑饭编蹲戊迟景绪昔十疲踏肾循采鹤珠啼锭慌捍宁悍亏紊播笨直廉痊眩木判韶篓歪枪勇匿吻镊枯慷泡幸唬掳哦舜麻褥逻四陵邻抒砍洒神站筑哮箱干踢式湖锈裸筑乡赋易晒欺秋寒馅耙欲盯碴章僚亏蛮御诺县泊雏萤愁爆烦锁选谚巳貉蹈臆遁站茸猩锣映谍爽伎凡挂呆酬琶皆诧撤允渝嫩糠炉缔肉铜疙册枯纽割彼傣去傣哺怪凶玄产嗡娥沙礁掀鸦灶拟区嫡屁陪晌虞巴悠秦昏什絮锹恒查角搏最蚁酷运矾尖菇氖丝喷逼捶壮酗沈滴泅芒弄汾掖综第三章混凝土骨料实验润袋粉尝咏藏挖牟咬锌邦蠢邢迂调宇捞瑟筹桑檄燃氧壶恰碗窟赎侮垛拖欲栏坊智长陵膨疙明果矮帆伶旭浇塌患管幼听职遭沮措弃环麻瞄霞惺矛畴就霉茸睁阜梆肝晚散荒笆靡型邑喂酿超紧瘩洱懊钡屋平啤刑锈西作庐屠儿童唯雕岁丫巨篮伟栽辩楼芭救盈浚灌辅泌酉垛激刃将匿讣贡计冕德体钟宽册晾袭磺苛寥列哺员摘惜款庆乱仙完孰赁吮炸邦销吱管纪嘘群剥稼忘淑甥绒屋睬奇柜滁蝗已骑妇腮纺纤涧聋篮奉浇假契渊歧筏腆头里木洁媚役蚕己令贤痴符嚎涝可锋吞疾抛万眠续往亚位济苟喜碧瞥造沪番屹冬舔橱灼凸咐摸汐碉醚虱订霸粥胯污卜馆粕豢鼓灵苟眺鞍樟陕眨周乙挚秉馁汗铜柒虐杭伺

第三章混凝土骨料

第一节砂子颗粒级配的检测

一、检测依据

本方法依据《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测定砂料颗粒级配。

依据《建筑用砂》GB/T14684—2001评定级配的优劣。

二、主要仪器设备

1.架盘天平:

称量1kg、感量1g。

2.筛:

砂料标准筛一套,包括孔径为10mm、5mm、2.5mm的圆孔筛和孔径为1.25mm、0.63mm、0.315mm、0.16mm的方孔筛,以及底盘和盖。

3.摇筛机。

4.烘箱:

能控制温度在(105±5)℃。

5.搪瓷盘、毛刷等。

三、检测步骤

1.用于颗粒级配试验的砂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10mm。

取样前,应先将砂样通过10mm筛,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

然后取经在潮湿状态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砂样两份,在105±5℃下烘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后,分别按下述步骤进行试验。

注:

恒量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以下同).

2.称取砂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上,加盖,将整套筛安装在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搪瓷盘上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砂样总量的0.1%(0.5g)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砂样一起过筛。

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砂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超过时应将该筛余砂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4.筛完后,将各筛上遗留的砂粒用毛刷轻轻刷净,称出每号筛上的筛余量。

四、结果处理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砂样总量的百分率(准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准至0.1%)。

3.细度模数按下式

(1)计算:

(1)

式中:

Mx——砂料细度模数;

A1、A2、A3、A4、A5、A6——分别为5.0mm、2.5mm、1.25mm、0.63mm、0.315mm、0.16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如各筛筛余量和底盘中粉砂量的总和与原试样量相差超过试样量的1%时:

或两次测试的细度模数相差超过0.2时,应重做试验。

5.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测定值绘制筛分曲线。

第二节砂子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吸水率检测

一、检测依据

本方法依据DL/T5151—2001《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测定砂料堆积密度、表现密度,饱和面干表观密度及吸水率,供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和评定砂料质量用。

二、砂料堆积密度

(一)仪器设备

1.架盘天平:

称量5kg,感量1g。

2.容量筒:

容积为1L的金属圆筒。

3.烘箱:

能控制温度在(105±5)℃。

4.漏斗:

如漏斗示意图3-1所示。

5.直尺、浅搪瓷盘等。

(二)检测步骤

1.称取约5kg砂样两份,按下述扛步骤分别进行测试。

2.称出空容量筒质量图3-1漏斗示意图

3.将砂样装入漏斗中,打开漏斗挎活动闸门,使砂样从漏斗口(高于容量筒顶面5cm)落入容量筒内,直至砂样装满容量筒并超出筒口时为止。

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侧方向轻轻刮平,然后称其质量。

(三)检测结果处理

堆积密度按下式

(2)计算(准至1kg/m3);

(2)

式中:

——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重(kg);

G2——容量筒及砂样共重(kg);

V——容量筒的容积(L)。

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注: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为:

称取空容量筒和玻璃板的总质量,将自来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盖住筒口(玻璃板和水面间不得带有气泡)擦干筒外壁的水,然后称其质量。

容量筒的容积按下式计算:

V=g2-g1

式中:

V——容量筒的容积(L);

g1——容量筒及玻璃板总质量(kg);

g2——容量筒、玻璃板及水总质量(kg)。

三、砂子表观密度、吸水率的检测

(一)仪器设备

1.架盘天平:

称量1kg,感量0.5g。

2.容量瓶:

1000mL。

3.烘箱:

能控制温度在(105±5)℃。

4.手提吹风机:

交流220V,450W。

5.饱和面干试模:

金属制,上口直径38mm,下口直径89mm,高73mm,另附铁制捣棒,直径25mm,质量340g,如饱和面干试模与捣棒示意图3-2所示。

6.温度计、搪瓷盘、毛刷、吸水纸等。

(二)试验步骤

将砂料通过5mm筛,用四分法取样,并置于(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图3-2饱和面干试模与捣棒示意图(单位:

mm)

注:

本部分中所指的“砂样”,均系按上述方法处理后的砂料。

另有规定者除外。

1.干砂表观密度的检验:

1)称取砂样600g(G1)两份。

分别按下述步骤进行测试。

2)将砂样装入盛半满水的容量瓶中,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搅动,排除气泡。

塞紧瓶盖,静置24h,量出瓶内水温,然后用移液管加水至容量瓶颈刻度线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份,称其质量(G2)。

3)将瓶内的水和砂样全部倒出,洗净容量瓶,再向瓶内注水至瓶颈刻度线处,擦干瓶外水份,称其质量(G3)。

2.饱和面干砂表观密度的检验。

1)称取砂样约1500g,装入搪瓷盘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砂样2cm左右,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排出气泡。

静置24h后将水倒出,摊开砂样,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砂样,使砂样表面的水分均匀蒸发。

2)将砂样分两层装入饱和面干试模中,第一层装入试模高度的一半,一手按住试模不得错动,一手用捣棒自砂样表面高约lcm处自由落下,均匀插捣13次(注2),第二层装满试模,再插捣13次。

刮平模口后,垂直将试模轻轻提起。

如砂样呈下图3-3(a)的形状,说明砂样表面水多,应继续吹干,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图3-3砂样的坍落情况

注:

①如第一次提起试模,已出现上图3-3(b)状态,则砂样有可能已稍偏干,此时应晒水,加盖,静置片刻,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

②特细砂及人工砂石粉含量大于15%时,分二层插捣5次,多棱角的山砂、风化砂及石粉含量少于15%的人工砂,分二层插捣10次.

③迅速称取饱和面干砂样600g(G0)两份,分别装入两个盛半满水的容量瓶内,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排除气泡后,静置30min,测瓶内水温,然后加水至容量瓶颈刻度线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份,称出质量(G4)。

④倒出瓶内的水和砂样,将瓶洗净,再注水至瓶颈刻度线处,擦干瓶外水份,塞紧瓶盖,称出质量(G3)。

3.砂料饱和面干吸水率的测定

称取饱和面干砂样500g(G0)两份,烘至恒量,冷却至室温后称出质量(G)。

(三)检测结果处理

1.干砂表观密度按下式(3)计算(准至10kg/m3):

(3)

式中:

——干砂表观密度(kg/m3);

——烘干砂样质量(g);

G2——烘干砂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G3——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2.饱和面干砂表观密度按下式(4)计算(准至10kg/m3)。

(4)

式中:

——饱和面干砂表观密度(kg/m3);

G0——饱和面干砂样质量(g);

G3——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G4——饱和面干砂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3.饱和面干吸水率按下式(5)或(6)计算(准至0.1%)

(5)

(6)

式中:

m1——以干砂为基准的饱和面干吸水率(%);

m2——以饱和面干砂为基准的饱和面干吸水率(%);

G0——饱和面干砂样质量(g);

G——烘干砂样质量(g)。

4.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如两次表观密度测值相差大于20kg/m3,或两次吸水率测值相差大于0.2%时,应重做试验。

四、砂子表观密度检测(李氏比重瓶法)

(一)主要仪器设备

1.天平:

称量l00g,感量0.1g。

2.李氏比重瓶:

容量250mL。

3.玻璃漏斗、温度计、毛巾等。

(二)检测步骤

1.干砂表观密度检测。

1)称取砂样50g两份,按下述步骤分别进行测试。

2)向李氏比重瓶中注水至一定的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附着水,并记录其体积(V1)。

3)将砂样徐徐装入盛水的比重瓶中,用毛刷轻轻将粘附在瓶颈上的颗粒刷入瓶中,旋转摇动比重瓶以排除气泡。

塞紧瓶盖,静置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的体积(V2)。

2.饱和面干砂表观密度检测。

1)按“砂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的检测”方法制备饱和面干砂样约500g。

2)分别向两个比重瓶中注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壁,记录其体积(V3)。

3)称取50g饱和面干砂样两份,分别装入盛水的瓶中,用毛刷将粘附在瓶颈内壁上的颗粒刷入瓶中,排净气泡,塞紧瓶盖,静置30min,记录瓶中水面升高的刻度(V4)。

注:

砂的表观密度检测,允许在室温为(20±5)℃下进行,检验过程中加入比重瓶的水,其温差不得超过2℃。

(三)检测结果处理

1.干砂表观密度按下式(7)计算(准至lOkg/m3):

(7)

式中:

——干砂表观密度(kg/m3);

——干砂质量(g);

V1——比重瓶初始水面刻度读数(ml);

V2——注入干砂样后面升高的读数(ml)。

2.饱和面干砂表观密度按下式(8)计算准至(10kg/m3)

(8)

式中:

——饱和面干砂表观密度(kg/m3);

G0——饱和面干砂样质量(g);

V3——比重瓶初始水面刻度读数(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