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446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

专题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专题二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课标诠释】

1.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说出藻类、苔鲜、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关注植物的生存状况。

2.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描述菜豆种子和玉M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运用观察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3.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尝试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5.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6.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形成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进而形成节水意识。

7.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观念。

8.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9.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通过实验明确食物的来源,关注每一片绿叶。

10.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由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1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12.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运用调查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本专题的重点

1.藻类、苔鲜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经济意义。

2.种子的结构。

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

4.种子的结构和种子植物的特征。

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6.认识根尖的结构。

7.花的结构。

8.受精的过程。

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0.理解植物生长需要水。

1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2.导管的结构和功能

13.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14.验证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和需要光。

15.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16.验证分析有机物分解时释放二氧化碳和热量以及需要氧。

17.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

18.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和植被情况。

难点

1.设计实验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1.受精的过程。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理解植物生长需要水。

4.证明导管的输导作用。

5.分析蒸腾作用对植物体的作用和在自然界水循环中的作用。

6.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验证分析有机物分解时释放二氧化碳和热量以及需要氧。

考点

1.①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②从形态结构上比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有何主要区别;③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2.①实验:

观察种子的结构;②菜豆种子和玉M种子的结构及比较;③裸子植物的特征;④被子植物的特征及分布广、种类多的原因。

3.①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②知道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以及与选种和贮存种子的关系;③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各部分的发育情况。

④学会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及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①理解根的生长是依靠分生区细胞分裂来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来增大细胞体积的;②理解芽的各部分发育成枝条的各部分;③知道植株的生长需要量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以及各种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④学会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5.①学会观察花的基本结构,知道花的各部分的作用及花的主要部分;②明确传粉的概念及方式,知道人工辅助授粉的原因和方法;③认识并理解受精的过程;④理解受精后花的发育过程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6.①知道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②描述生物圈中植物分布不同的原因。

7.①学会运用根适于吸水的特点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②知道导管的形成及功能;③区分出不同植物茎的结构:

8.①观察叶片的结构,并描述出叶片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③说出气孔的开闭能调节蒸腾作用;④会用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9.①学会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并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②知道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且制造有机物需要光;③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10.①有机物怎样构建植物体;②有机物分解时释放二氧化碳和放出热量以及需要氧的实验分析;③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④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⑤描述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11.①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②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12.①说出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②能说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及我国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说出我国草原的退化、沙化状况;④学会调查的方法以及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知识梳理】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然后以绿色植物中最高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被子植物为例,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分别介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几大主要作用:

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分成藻类植物、苔鲜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①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大都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都比较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都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常见的单细胞藻类,如衣藻,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的,另外有鞭毛,能在水中运动,细胞质中有一杯状叶绿体。

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是丝状绿藻,常生活在水池或小溪中。

每条水绵由许多个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的细胞连接而成。

每个水绵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有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呈带状,螺旋状地排列在细胞中。

水生环境中的植物主要是藻类植物,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

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仅给鱼类提供了饵料和氧,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地球上近90%的氧来自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从经济意义上说,海带、紫菜、裙带菜等藻类植物可以食用。

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

可见,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巨大,如果没有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将很难在生物圈中生存。

另外,藻类植物又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常见的苔藓植物是葫芦藓和地钱,葫芦藓的植株高度约1~3厘M,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假根主要起着固着植物体的作用;葫芦藓有茎和叶,叶又小又薄,含有叶绿体,不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且能够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葫芦藓的吸水能力不强,所以植株长得十分矮小,并且适于丛生在阴湿环境中。

地钱是扁平的叶状体,较厚,又多层细胞组成。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所以在工厂的附近或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很少见到苔藓植物。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③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根、茎、叶里具有输导组织和发达的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受精过程离不开水,多数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可食用,如蕨(又叫蕨菜)。

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

可做优良的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可供观赏用,如肾蕨。

可形成煤。

在距今2亿多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地生长着高达数十M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

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绝灭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④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即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它包括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

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菜豆种子的外形成肾形,由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和胚构成。

玉M种子由种皮(和果皮紧贴一起,不宜分开。

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

)胚和胚乳构成。

菜豆种子与玉M种子结构的不同点是菜豆种子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玉M种子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种子的基本成分包括:

无机物(水分、无机盐)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根、茎、叶都很发达;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生殖完全脱离了水。

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油松、雪松、柏、银杏、云杉、水杉、银杉、苏铁等。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生殖完全脱离了水。

果实常有些适于种子传播的特点:

有些果实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飘扬,如槭、杨和柳的果实;有些果实表面有刺毛或黏液,能够黏附在动物的体表传播,如苍耳、鬼针草的果实;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够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能够随着粪便排出而传播。

可见,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能产生孢子,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凡是利用孢子繁殖的植物,叫孢子植物。

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就失去生命力。

而种子则不同,它的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了保护,子叶或胚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和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它的寿命比较长。

所以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

2.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①植物的生长就是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的,但有种子却不一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需要具备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的,度过了休眠期。

种子吸收水分,在适宜的条件下,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②种子萌发后,长出幼嫩的根、茎、叶。

根的生长依靠的就是根尖部分,根尖的结构从上往下是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

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芽中也有分生组织。

芽在发芽时,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木本植物的枝条(茎)的加粗和其结构有关。

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

树皮(内侧是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形成层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可以根据木质部上年轮的数目推断出树的年龄。

不论是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大,都需要不断补充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③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

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

花的结构包括花托、萼片、花瓣、雄蕊(由花药和花丝构成)和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子房内含胚珠)。

花粉成熟后,从花药里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

传粉方式多样,有的依靠昆虫传粉,有的依靠风力传粉。

花粉落到柱头上,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

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

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进行异花传粉的植物常常由于各种原因(例如阴雨天。

无风等)造成传粉不足,这时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辅助授粉。

3.①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因为:

a.水是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b.水分使植物体硬挺、舒展c.水能溶解、运输无机盐d.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②水分进入植物体内,首先要经根的吸收作用,能吸收水分的是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但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因成熟区上生有大量的根毛。

这样大大增加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吸水能力大大加强。

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导管,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

在根、茎、叶内都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

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的,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它的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此外,在根、茎、叶内还都有筛管,筛管的作用是输导有机物,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茎、叶、根、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③植物的一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这些水仅有很少一部分供给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而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了。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

a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

上表皮的保卫细胞少,下表皮的保卫细胞多。

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叫做气孔。

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

当太阳升起时,气孔就慢慢张开了,空气也就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当然,水分也就会通过气孔而散失。

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而减弱。

b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组成。

c叶脉分布在叶肉当中,内有导管和筛管。

叶脉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a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b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c促进植物体内水、无机盐的运输。

此外,森林中的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云量增多,从而调节气候,增加降雨量。

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4.①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和需要光。

实验步骤: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b局部遮光后光照几小时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d漂洗e滴加碘液f用清水冲掉碘液。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水、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光、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淀粉(贮能)、氧(一部分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以气体的形式排到大气中)。

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主要是叶片,凡是含叶绿体的细胞都能进行,如幼茎的表皮细胞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同时也提供了能量来源和氧的来源。

②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有重要作用:

a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从细胞水平来看,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以外,主要是有机物。

从器官水平来看,种子的成分大部分是有机物。

有些植物的根和茎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b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

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放出去。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5.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又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可以采取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6.我国主要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针叶林等,虽然植被类型多,但我国植被却存在着严峻问题。

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6.55%。

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的土地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土地的沙漠化和继发的沙尘暴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精题解读】

〖例1〗小麦播种后,浇水过多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

A.缺乏空气B.胚已死C.温度过低D.水分过多

解读:

该题与农业生产相联系,人们往往会认为浇水越多越好。

其实不然,浇水过多,土壤透气性差,种子会缺氧,影响萌发。

答案:

A

〖例2〗子叶由什么发育而成?

()

A.受精卵B.受精的极核C.珠被D.子房

解读:

子叶属于胚的一部分,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答案:

A

〖例3〗甲种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根系的生长速度快,气孔下陷,叶面多绒毛;乙种植物的根系分布较浅,没有根毛,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请问甲、乙两种植物分别是()

A.湿生植物、中生植物B.旱生植物、湿生植物

C.中生植物、湿生植物D.湿生植物、旱生植物

解读:

甲种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根系的生长速度快,适于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气孔下陷,叶面多绒毛,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乙种植物的根系分布较浅,没有根毛,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说明环境中水分充足,气体含量少,所以甲为旱生植物,乙为湿生植物。

答案:

B

〖例4〗【例1】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而在夜间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在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C.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停止

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解读:

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但白天阳光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植物只消耗少量的氧气,大量的氧被释放到空气之中,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够光合作用使用,所以还要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到了夜间,光合作用完全停止,此时才表现出吸入氧、放出二氧化碳的现象。

答案:

B、C

〖例5〗图3.4-1图甲中叶片的主脉被切断,图乙中叶片上贴上锡箔,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分呈棕褐色,B部分呈蓝色,锡箔的位置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

图3.4-1

A.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阳光

C.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D.光合作用需要水和叶绿素

解读: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A部分呈棕褐色,C部分不呈蓝色,说明这两处都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而B部分呈蓝色,说明B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

比较A、B、C三处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A、B处有阳光,C处没有阳光;A处因主脉被切断,导管破裂,不能得到水分,B、C处能得到水分。

答案:

C

〖例6〗[提出问题]1个甘薯、2个马铃薯、3粒大M、4粒玉M、5个西瓜、6个桃、7个花生M,共有多少个果实?

解读:

在这些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中,甘薯是根,马铃薯是块茎,大M主要是胚乳,玉M粒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由于子房壁形成的果皮很薄,紧紧贴在种皮的外侧难以分开,所以人们经常也把小麦粒和玉M粒成为种子,但是严格的说,是真正的果实。

西瓜、桃也是果实,花生M是种子。

因此,共有果实:

4+5+6=15个。

答案:

15个

〖例7〗“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证明了(  )

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淀粉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D.光合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解读:

此题考察了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考察的基本知识就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有淀粉。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证明了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同时,用黑纸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说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

B

〖例8〗[提出问题]一位科学家把一棵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

利用以下数据来回答问题:

一棵植物的光的吸收值

光的颜色

光吸收的百分率(%)

55

10

2

绿

1

85

40

(1)列出对这棵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说,最重要的3种光。

(2)如果只用黄光照射植物,可能会对植物产生怎样的影响?

请说明原因。

(3)如果实验中采用的是一棵红叶的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预测该红叶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请说明原因。

    解读:

(1)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吸收值是不同的,某种颜色的光吸收越大,说明这种光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来说越重要。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对这棵植物来说最重要的3种光是蓝光(吸收率85%)、红光(55%)和紫光(40%)。

(2)如果只用黄光照射植物,这棵植物的光合作用几乎无法进行,因为黄光的吸收率只有2%。

(3)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植物对绿光吸收的百分率最低(绝大部分绿光被反射,所我们看到的是绿色)。

同理,我们可以推断红色植物对红光的吸收百分率是最低的。

答案:

(1)蓝光、红光和紫光。

(2)这棵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极其微弱,因为黄光的吸收值只有2%。

(3)红叶植物对红光的吸收百分率最低。

我们肉眼之所以看到是红色植物,是因为红光几乎都被反射的缘故。

〖例9〗选取同样的杨树叶片甲、乙、丙、丁,甲不做任何处理,乙的两面均匀涂抹上一薄层凡士林,丙在正面涂上了凡士林,丁在背面涂上了凡士林。

将四片树叶分别吊在通风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明显萎蔫的是,萎蔫不明显的是,这个实验说明了。

解读:

树叶萎蔫的原因是水分的散失,水分散失是通过叶表皮的气孔,若将气孔封住,水分散失少,树叶萎蔫就不明显。

甲气孔开放,丙的正面涂上凡士林,只封住很少的气孔,水分散失快;而乙的两面气孔全封住,丁在背面涂凡士林,封住多数气孔,水分散失慢,因气孔的数目是正面少,背面多。

答案:

甲、丙乙、丁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例10〗森林参加生物圈水循环的两项主要生理作用是()

A.蒸腾作用B.从土壤中吸收水分C.光合作用D.呼吸作用

解读: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运输到植物的各个组织器官,除1%~5%的水分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外,95%~99%的水分都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从而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

答案:

AB

一、选择题(1-30小题为单选,每小题1分,31-40小题为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完整种子的是()

A.一颗玉M粒B.一颗花生M

C.一颗大M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