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导游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392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州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宜州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宜州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宜州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宜州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州导游词.docx

《宜州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州导游词.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州导游词.docx

宜州导游词

夜游导游词

各位贵宾、游客、先生、女士:

欢迎大家游览桂林市环城水系,我叫xxx,担任此次游览的导游,我和船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希望各位给予支持、配合,使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舍利塔在发船之前,请大家看行船前方有一座白塔,那是舍利塔。

原塔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塔前原有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金刚经》碑,已毁。

现存舍利塔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为过街式喇嘛塔,此塔通高13.22米,分塔基、底层、塔身、塔刹4部分。

这样的塔在全国只有2座,一座在青海,还有1座就是大家看到的这座了。

基础设施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船上的基础设施,今天水上游览安全是大家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每位乘客座位下方有救生衣,另外我们船上有水手,有专职摄像师为大家服务。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船上禁烟,喜欢吸烟的朋友不妨忍耐一会,喜欢摄像的朋友,请到游船进湖之后在到船尾甲板上进行,现在我们处在的是桃花江,桃花江和漓江由于水是比较复杂的,为了大家的安全请大家等到游船进湖再到船尾甲板上进行拍照摄像,进出船舱的时候,请注意脚下安全、不要碰头。

为了保障大家在游览的旅途中有个良好的试听环境,请各位游客将说话的音量自动调小,以免影响到其他游客的试听,谢谢大家的合作。

请大家随身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以免丢失。

带小孩的家长,请照顾好小孩。

游览路线现在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天的游览路线,我们从文昌桥码头出发,先游一段桃花江,然后过一个榕湖双船闸,将游船抬升4米左右,进入四个内湖游览,依次是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游览完内湖之后再通过一个木龙湖升船机,使游船下降3米左右,游览一段漓江,最后在解放桥码头靠岸,整个行程大约80分钟左右,现在大家所在的是桃花江水域。

桃花江旧名阳江,发源于桂林市灵川县境内的中央岭东南侧,由北向南流经桂林城西侧,全长18.4千米,往东南汇入漓江,是漓江的主要支流。

传说江的源头有华岩洞,经常有桃花瓣从洞中流出,故名桃花江。

桃花江上游两岸有很多夹竹桃,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花瓣掉落江中,场景十分美丽,所以有诗赞桃花江:

“不似漓江,胜似漓江”。

特别是深秋的夜晚,月光洒在江面上有“阳江秋月”之说,也是桂林古八景之一。

胜水坝请看行船右方,横卧在阳江故道上的是虹桥,又名胜水坝,东西横向,长100米,宽20米。

全用长方形巨石平铺,并有由北而南的斜坡。

始筑于明洪武九年(1376),它既分引了阳江水进城南护城河,向东流,经象鼻山流入漓江,又能使漓江洪水越过堤坝,由阳江故道(今宁远河)汇入漓江。

取名“虹桥”,是因该坝横卧水中,“隐如长虹”,又名“胜水坝”,是取“坝胜于水而城得水之济”之意。

南门桥前方即将通过的是南门桥,它位于桃花江中山路之上,是贯穿桂林市南面的一个重要桥梁。

这座桥是有三座桥构成,中间的一座是明国时建成,旁边的两座是92年扩建成现在大家所看的的样子。

独角亭通过南门桥之后,在大家的左前方有一座小亭子,大家可以看到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亭子的下面部分,只有一只脚,所以我们称它为独角亭,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其占地面积小,不妨碍行人的观赏同时也减少洪水的浸泡。

朱紫牌坊前面有座高大雄伟的朱紫牌坊。

为什么在此处建牌坊,据《临桂县志》,西门外有叫牌坊脚的地方,原先应建有牌坊。

此牌坊的东侧有一浮雕取名“朱紫高升”,因旁边有一朱紫巷而得名。

大家知道唐代官员服饰五品以上为朱色,三品以上为紫色。

因此“朱紫”指高升的意思。

这里预祝大家步步高升。

西门桥在前方我们即将通过的是西门桥。

西门水泊西门桥在宋代时是拖板桥,民国时建成3孔石拱桥,后毁于战争。

过河要靠渡船或涉水,碰上水大,时有遇难者。

解放后,建成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现在已进行了装修。

西门桥的东南侧的堤岸上有一浮雕,取名“西门水泊”,是说此处以前经常停泊许多船舶。

两江四湖桂林市的水上游览,古已有之,到了宋代,环城水上游览成为一种时尚。

但到以后,由于淤塞,江湖隔断,城内水上游览逐渐消失。

1998年9月18日,中共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桂林市环城水系的构想,把桂林市中心区的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贯通,所以又称为“两江四湖”工程。

该工程自1999年8月23日正式启动,2002年5月2日,两江四湖通水并首航成功,同年6月2日,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航。

两江四湖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桂林市的生态环境,使桂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并被评为“桂林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一个城市”。

摄影介绍今天大家游览两江四湖,相信很多游客出门在外都带来数码器材将自己看到的美景拍摄下来,那么如何在一艘移动的游船上很好的拍摄到风景照片呢,现在由我们船上的摄影大师为大家介绍一下。

榕湖双船闸桂林的地势非常的独特,是湖高江低的,所以待会我们将通过第一道建筑物榕湖双船闸,将船抬升4米左右。

它位于榕湖与桃花江的连接处,是实现内湖与外江环城通航的一个重要控制性建筑物,它是利用三峡大坝的原理,水涨船高、水降船落,蓄水与放水的过程。

今天各位游客将可以体验一下蓄水的过程。

当两只游船在闸内停

好之后,我们船尾的人字大门将会放下,将桃花江水与闸内断开,实现蓄水。

大家可以看到墙壁上的水痕,待会我们的游船将会升到水痕的地方,使船底与前方湖水持平,前方的下沉门下降,我们就可以进入内湖了。

榕湖过了榕湖双船闸,就进入了内湖。

榕湖东西向长860米,平均宽度110米,水域面积约9.46公顷。

信义桥进入榕湖,首先穿过信义桥,该桥的设计与榕湖景区、少年宫等以青少年活动为主题的周边环境相协调,桥墩呈“v”字型,桥上两边各有一道拱圈,桥型线条优美别致,桥拱天面绘有想象丰富的儿童画。

桥长57米,桥宽26米。

榕湖饭店通过信义桥,在左方就是我们的国宾馆——榕湖饭店,曾多次接待国家领导人国外重要宾客,也是桂林最早开放的涉外宾馆。

我们游览的榕湖之所以叫榕湖,是因为一棵千年古榕树,它在行船的左前方沿岸边上,高18.6米,胸径1.62米,冠幅直径32米。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被贬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山)路经桂林时,曾系舟于这棵榕树下。

为纪念他,并修造一艘短篷石船于湖上,后人立碑“黄庭坚系舟处”。

古榕树后面有个古老的成名,古南门,又名榕树门,建于南宋,当时叫威德门。

“古南门”三字系郭沫若所书。

古榕双桥前面即将通过的是是古榕双桥,该桥以中国著名桥梁——颐和园中玉带桥的桥型为基础,并发展为双桥形式,汉白玉的近似满月的桥拱卧于清波之上,充分体现了两水夹明月,双桥落彩虹的意境。

桥长22.6米,单桥桥宽4米。

北斗桥行船左侧那弯弯曲曲的桥是北斗桥,因桥上的七根灯柱的布局与天上北斗七星的布局相同而得名。

而与北斗桥相连的这座小岛,被称为湖心岛,岛上小桥流水、清幽恬静,是休闲的好去处。

玻璃桥前面大家看到的是一座造型优美、晶莹剔透的小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部采用水晶玻璃材料装修的桥梁,兼美观与实用为一体的玻璃桥。

阳桥前方我们将要经过的是一座三跨变截连续的桥梁,叫阳桥,长34米,宽50米。

该桥历史悠久,在宋代叫青带桥,又叫通济桥,为木桥。

因建在阳塘之上,明代时更名为阳桥。

桥拱下以及桥下两边墙壁刻有表现桂林山水及桂林人文故事的浮雕。

杉湖湖与湖之间以桥来区分,游船通过阳桥之后,我们来到第二个湖——杉湖,东西长约390米,平均宽度180米,水域面积7.02公顷,是四个湖中最小的一个。

杉湖与榕湖,都是宋代人工开掘的桂林城南护城河,合称阳塘。

日月双塔杉湖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前面高耸的日、月双塔。

日塔用铜材装修,金碧辉煌,高41米,共9层,是中国最高的铜塔;月塔用琉璃装修,庄重典雅,高35米,共七层。

在湖面下,两塔之间建有18米长的水族馆,把双塔连接起来。

日月为明,象征着桂林明天更加美好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会有几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拍照留影,想要拍照的游客请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到船尾的甲板上进行。

请大家注意脚下安全,进出船舱不要碰头。

我们的游船到此,将会原路返回一段路程去游览桂湖及木龙湖,大家可以再次欣赏榕杉湖的美丽景色。

下面我们要连续穿过几道密集的桥梁。

榕溪桥前面是榕溪桥,该桥桥型与我国著名石拱桥----赵州桥的桥型相似,桥长26米,桥宽8米。

桥拱有各种字体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浮雕。

迎宾桥迎面是迎宾桥,它将西方的凯旋门的建筑形式与我国古代吊桥造型完美结合在一起。

迎宾桥是专供入住榕湖饭店贵宾乘车出入的桥梁。

桥长35.50米,桥宽6.50米。

迎客门门拱雕刻着盛开的莲花,栩栩如生,象征友谊纯洁,和平长存。

门顶有中国56个民族兄弟姐妹的浮雕,形象生动,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及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丽泽桥接着要穿过的是丽泽桥。

丽泽桥是中国第一座自锚式柔性钢桁梁悬索桥,就是桥梁承受的力全部通过悬索和两根主缆传递到桥塔上。

该桥的钢梁与钢梁之间靠一个个螺栓连接,共有8万多个螺栓,桥面上的灯光以地灯为主。

现在我们已进入桂湖水域。

桂湖南北向长约1700余米,平均宽度110米,水域面积约16.6公顷,是四个湖中最大的湖。

在宋代就是城西的护城河,据记载,最宽处达120米,最深6米,易守难攻,因此,当时的元军和明军攻打桂林的时候3个月都攻不下来,后来想办法把水放干,才攻入桂林城。

观漪桥前面是观漪桥,采用了拱桥的外型、梁桥的结构,3个连续的桥拱突出了桥身的通透与轻盈。

4根桥头柱饰分别代表着杉湖、榕湖、桂湖与木龙湖。

桥长115米,宽44米。

观漪桥的3个桥拱下面的彩绘分别表现了两江四湖工程显山露水、连江接湖、引水入湖的历程。

宝贤桥前方要穿过的是宝贤桥,宝贤桥是桂林市第一座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建造的桥梁。

该桥采用简洁柔和的装饰石材,雕刻精美。

整座桥就是一尊巨大的石雕工艺品。

桥长47.24米,宽12米。

水杉现在顺着行船前方,湖岸出现了一排树干挺拔、气势不凡的树林。

此景叫“水杉列阵”。

这种高大笔直的树

木就叫水杉树。

水杉是我国珍贵孑(jie)遗树种之一,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生物界的活化石。

而水杉树的叶子也会随着一年四季的交替,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很有观赏价值。

樟树通过宝贤桥之后,请大家将目光转向行船的左前方,在这湖边是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大家可以发现这树的根系非常发达,穿过了围墙插入水中,不知道各位游客能猜得出它是什么树么?

其实是一棵樟树,具有吸尘防蚊的功效。

下边的“树根”密布,远看真假难辨,而实际上是人造的。

因樟树离地面太高,影响景观,于是建造了这一组以假乱真的人造树根,就把樟树、湖岸、湖面融为一体,成为了一个新的景点。

老人山西岸有一座山,状似一位头戴风帽的慈祥老人,待我们进入漓江,远望此山更像。

这座山叫老人山。

老人山从地质上说,它的生成年代相当久远,大约是在3.67亿年前至3.74亿年前在浅海中沉积,它形成数十万年以后,才有了叠彩山,又过几十万年,伏波山、象鼻山、独秀峰等才陆续出现,是名符其实的“老人”

西清桥老人山前的这座桥叫西清桥,为步行桥,桥身装修全部采用名贵的红松木。

桥长48.8米,宽4.5米。

传说是由大科学家牛顿在英国伦敦教书时亲自设计并建造的数学桥,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子和螺丝固定,后来有人想探究奥秘,曾把桥梁拆开,却无法复原。

实际上这座桥是英国桥梁设计大师威廉姆·埃斯里奇在游历东方以后,受中国桥梁的启发而设计的。

其桥身相邻桁架之间均构成11.25度的夹角,在18世纪,这种设计被称为几何结构,故名“数字桥”。

宝积桥接下来要穿过的是宝积桥,宝积桥因位于宝积山下而得名。

桥身采用中国古代城墙形式设计建造,以达到与宝积山上宋代城墙遗址等周围历史人文景观相协调的效果。

该桥的桥型设计为桂林所独创。

桥长50米,宽24米。

桥拱下用阴刻手法描绘了3万年前宝积岩人的生活状况。

宝积山大家看到湖边有一座灯光打造的五颜六色的山,它叫宝积山,宝积山以山坳奇石垒如珠宝而得名,宝积山西北麓有华景洞。

洞内空明轩豁,地面平坦,有支洞盘旋而上,曾塑有鬼谷子像。

山上还遗存宋代300余米城墙及便门,南麓有宝积岩,发现了距今3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桂林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

木龙桥下面我们要经过的这座桥是木龙桥,因横卧在木龙湖之上而得名。

通过木龙桥大家就可以发现,桥下宛如桂林的溶洞,“唐碑西安,宋刻桂林”,桂林除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处,还有摩崖石刻甲天下之誉。

而现在我们要经过的这座木龙桥就可以欣赏到桂林的摩崖石刻文化。

木龙湖过了木龙桥,我们就进入到木龙湖宋城景区。

木龙湖景区的建设突出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特点,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参照清明上河图中的一段而设计建造的。

叠彩山我们看到的是叠彩山的北麓,它的最高峰是仙鹤峰,因山峰酷似仙鹤而得名。

山峰上部有仙鹤洞,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有线电报机房曾迁至洞内。

现辟为“仙鹤碑林”,摩崖多幅现代书画作品。

瞻鹤洞前原有一座长方形的青砖灰瓦平房,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在桂林被国民党秘密囚禁的地方,已不存在。

接下来大家可以欣赏行船右方的一段民乐表演

叠彩桥前边这座优美精巧的桥梁暂名叫叠彩桥,设计灵感来源于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仿此桥而建的木龙桥,白天象一条身姿矫健的蛟龙横跨木龙两岸。

入夜,灯火齐明,它又象一道绚丽的彩虹,仿佛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上的虹桥飘落在木龙湖上。

)木龙塔前方看到的这座塔是木龙塔,它是以上海宋代的龙华塔为蓝本建造的,高37米,是典型的楼阁式宝塔。

铜鼓舞现在我们城墙脚下的为大家带来一段铜鼓舞,迎接各位游客的到来。

叠彩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叠彩山的北面,叠彩是桂林的名山,唐代桂管观察使元晦《叠彩山记》云:

“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

”这里是观赏、品味“山以石纹横布,彩翠相间”的最佳位置。

木龙湖升降机现在我们要通过的是第二道建筑物木龙湖升降机进入漓江。

木龙湖升降机是连通漓江与四湖、实现内湖与外江环城通航的重要控制性建筑物,是中国第一个载客观光用垂直升降升船机。

木龙湖升船机最大提升荷载为74.4吨,最大升程为3.54米,采用湿运过闸形式,即游船驶入升船机的水厢,经过卷扬机,使游船下降3米左右,再驶入漓江。

就像我们乘坐的电梯一样,经过卷扬机,从2楼下降到1楼。

整个过程大约3-5分钟,请大家耐心等待一下。

漓江现在我们已进入漓江。

漓江发源于桂林市兴安猫儿山,由北向南流经兴安、灵川、桂林城区、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桂林段49.3千米。

漓江晶莹清澈,奇峰夹岸,是岩溶地形发育最典型、丰富和集中的地带,有“百里画廊”之称,是享誉世界的黄金水道。

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刘克荘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等千古名句对漓江作了精彩的描绘和热情的歌颂。

现在游船要从叠彩山的东面通过。

叠彩山前有木龙石塔,高4.34米,建于唐代,是中国最古老喇嘛式石塔。

石塔前是木龙古渡,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来桂林考察时,途经木龙古渡。

这里也是著名影片《刘山姐》中刘山姐与莫老爷对歌的拍摄地。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叠彩山主峰明月峰,以高、险、秀著称,以峰高可揽明月,故名明月峰。

峰顶有拿云亭,状其高,可抓住云彩。

若登上此峰,云山、城景、江水尽收眼底,是游人必登的山峰。

1963年1月,朱德、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四老同登此峰,并在峰顶留下唱和诗。

当时朱德77岁,徐特立87岁,朱德《登叠彩山赠徐老》诗:

“徐老老英雄,同登明月峰。

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给名山增辉,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攀登高峰。

此峰又被誉为英雄峰,诸位是英雄的,不妨去攀登一下。

漓江东岸还有一座一半山体插入漓江的山——伏波山,伏波山得名有很多种说法,主要是两种,一个是因山体阻挡住波涛,有伏波平浪的意思,故名伏波山。

另一个是传说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安南时曾在此驻军,其有神力,可以一箭穿三座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则名伏波山。

伏波山景区内还有伏波晚棹、大铁钟、千人锅还珠洞、试剑石等景点,喜欢的朋友不妨去看一下。

解放桥前面的大桥是解放桥。

宋代时此处有由船体相连而成的拖板桥,叫东江桥。

明代重修,更名永济桥。

清代又多次重修。

当行人踏上浮桥,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柳色青青,波澜惊起,景致迷人,故有“东渡春澜”之说,为桂林八景之一。

民国28年(1939)12月~30年(1941)8月建石墩木桁架上承式简支桥,定名中正桥。

日军侵桂时,

二、三孔钢梁被炸断,光复后,设浮桥。

1951年2月~7月,在中正桥原址,利用原墩台,建钢木合构桁架桥,为纪念桂林市解放,命名为解放桥,以后几次改建。

现在的解放桥为五跨空腹箱型连拱造型,是从40个方案中挑选出来的。

桥型优美,气势宏伟。

该桥桥面宽45米,相当于旧桥桥面的3倍。

现在,我们这次游程就要结束了。

请大家在座位上坐好,注意安全,待我们的工作人员将船停好方能下船,谢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谅解。

欢迎各位再来桂林,再次游览两江四湖,我们的游船到此结束,祝各位游客旅途愉快,谢谢各位游客,再见!

2012-8-13篇二:

宜州旅游应打刘三姐牌

宜州旅游应打刘三姐牌

近几年来,随着《印象·刘三姐》的成功演出,刘三姐声名再度鹊起,刘三姐文化品牌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作为刘三姐故乡的宜州,如何利用这块金字招牌促进宜州市的旅游发展呢?

保护刘三姐原生态的完整性

宜州的历史悠久,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人文底蕴深厚,特别是刘三姐故乡下枧河流域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点浑然一体,散发着刘三姐文化的千古魅力,是一方极富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

宜州市要做大做强旅游业,必须大打刘三姐文化牌。

要打刘三姐文化牌,首先要深化对刘三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牢固树立刘三姐大文化的观念,进一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路。

在现有旅游区和景点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新的旅游项目,做大做强宜州的旅游业。

宜州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时,要始终坚持这么一个原则:

保护自然原生态和刘三姐人文原生态的完整性,将宜州市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刘三姐人文生态旅游区。

要打造这样的旅游区,必须要在继承传统刘三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克服复制外地的经验和做法的思想。

要提高旅游业的刘三姐文化含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彰显刘三姐文化。

近年来,宜州市虽然修建了刘三姐度假山庄、刘三姐故居、刘三姐书苑、刘三姐广场、壮古佬等景点,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但是,笔者认为还

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一是宜州市应在市区内建设一家三星级以上的“刘三姐宾馆”,宾馆的服务员不但要形象好,而且要能歌善舞。

二是在市区繁华地带开辟刘三姐商业街,方便外地旅客旅游住宿购物。

三是宜州市应在市区或市郊建设“刘三姐文化主题公园”。

四是宜州市应在下枧河旅游区建设“刘三姐民俗园区”,园区内组织开展宜州市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诸如对歌、上刀山、过火海、抢火球、打陀螺等,让旅客亲身感受和领略刘三姐文化的魅力。

五是将白龙公园改造成为宜州历史文化主题园区,其内容包括白龙洞景区文化、会仙山碑刻文化、黄庭坚文化、宜州碑林文化等。

六是将城南郊的南山寺周围建设成寿文化园区,其内容包括南山摩崖上的“寿”字碑刻、寿泉、《清嘉庆帝御赐寿民蓝祥诗碑》等。

七是在宜州市的主要街道上雕刻刘三姐塑像,街道灯饰也应造成绣球型或刻上刘三姐的画像,让人一进入市区,就能感受到刘三姐文化的浓郁气息。

(2)加大软件建设力度,进一步展示刘三姐文化魅力。

电影《刘三姐》之所以让人难忘,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她美丽的山水和纯大自然的环境太诱人了。

宜州市要以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让山更青,水更秀,空气更清新,让人来这里旅游,感到这是一方世外桃源。

打造天下闻名的“歌城”

建议:

一是聘请全国一流的旅游策划专家、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著名导演、演员,借助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打造、做大做强宜

州旅游业。

二是充分利用刘三姐文化品牌的效应,引入战略投资伙伴,共同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项目。

通过项目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宜州市的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扩大和促进就业,推动宜州市的全面发展。

三是将宜州打造成为天下闻名的“歌城”。

宜州市的山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几乎人人都会唱山歌,而且歌王也比较多,这是世人皆知的。

每天晚上,城区附近的山歌爱好者都齐聚到中山公园或城南广场唱山歌。

每逢周末,在广维休闲公园和中山公园更是齐聚各路高手赶歌圩,唱山歌,演彩调。

这是宜州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也是一种丰富的人文资源。

如果能把这种人文资源融入宜州的旅游中去,必将给宜州市的旅游业增光添彩,锦上添花。

四是扶持有潜力的文艺团体,精心排演一台高水平原生态的刘三姐文化节目,作为宜州的固定旅游项目向中外旅客长期表演,扩大刘三姐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是继续搜集、整理、翻译、编辑、出版刘三姐歌谣集和举办山歌赛、彩调唱腔大赛等活动,传承和弘扬刘三姐歌谣文化。

六是加大旅游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通过培训,让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人人都会讲刘三姐故事,尤其是现场会唱、会编山歌。

七是搞好公共关系,将宜州市的旅游景点、线路融入桂林、柳州的旅游圈中去。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宜州市应同步启动、开发、生产具有宜州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如刘三姐绣球、刘三姐服饰、刘三姐故乡土特产品以及刘三姐故事、歌谣、风光书籍等,并实现产业化发展,增加

刘三姐文化的经济附加值,带动宜州交通、旅馆、餐饮、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

篇三:

2013宜昌市情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欢迎各位来到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导游小杨,紧随着汽车的步伐,我们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兴在这个缘分的天空下和我一起漫游宜昌。

预祝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让美丽的宜昌永远留在您的记忆里。

在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湖北省西部,是三国古战场,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如今的宜昌是全国新兴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是全国知名的水电城!

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峡畔有着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土地富饶,风光旖旎。

这颗明珠正是“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的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重庆市东部,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西陵峡畔,因而誉为峡口明珠,她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著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三国时吴蜀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宜昌。

宜昌市共辖五县三市五区,有415万人口,全市面积2.1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4249平方千米,城区人口133.8万,市内有三条主要干道,东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贯穿整个城区,市内横跨长江两岸,宜昌交通便利,可谓水路,公路,铁路,空路,路路皆通。

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宜昌237千米,宜昌港是长江八大港口之一。

焦柳铁路和宜万铁路在宜昌交汇。

三峡机场是三峡地区最大民用机场也是国际备降机场。

以宜黄高速,沪蓉高速和318,209,055三条国道为主干的公路四通八达。

宜昌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县治,曾有过夷陵,宜州,峡州,东湖等十几个名字,用的最长的是夷陵,有2400多年的历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川形势而得名。

它的意思是说:

“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也就是说奔腾咆哮的长江一到宜昌,江面变的开阔,两岸的高山也逐渐成为丘陵,清朝雍正年间,朝庭认为这个夷字犯了忌讳,因为汉人们把他们称为夷族,所以改名宜昌,为什么叫宜昌呢?

宜昌有顺应天时宜于昌盛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

又因地扼长江三峡之口,故有峡州之称。

清朝雍正13年改称为宜昌取于“宜于昌盛”之意。

更因位于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于是又有着“川鄂咽喉”“三峡门户”的美称。

夷陵千年沧桑话,距今20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

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