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336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实施方案

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科研项目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富顺县实验小学校课题组

时间:

2012年11月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实施方案

提要: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措施

六、预期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Ⅰ﹥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

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2、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

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

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时间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

3、虽然研究者们的出发点不同,具体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但总有些大体相同的内容,如注重教师的引导;注重给学生创设主动、积极求知的氛围;强调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教给学生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不断尝试;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与自我强化等等。

4、在我国,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等人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主持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辽宁盘锦二中魏书生实施的“六步教学法”实验;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等。

所有这些教学实验都把“自主阅读”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主要追求目标。

在实践界,北师大裴娣娜等人主持了学习主体性研究,福建省的王勇等开展了指导——自主学习的研究,董奇等人还开展了自主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庞国维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

2000年9月至2003年4月,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在初中各学科全面进行了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的研究。

对有关自主学习的所有重要问题一一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是华东师大的庞国维,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一书中。

他认为,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通过理论、试验、测验、观察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展开。

5、大多的国外研究偏重理论,没有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没有从动态角度阐述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很好的为基础教育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和支持。

国内的研究多数是在自主教育改革实验中,从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等方面探讨自主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缺乏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许多小学教师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存在认识以及实践操作上的不少误区与困惑,针对小学阅读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还很少。

因此,第一,从总体上说,自主阅读的意识没有完全被一线教师内化为自觉行为.这可能与我国旧的教育传统、教育历史有关。

课堂上,多数学生还处于“被动的自主阅读”状态,即看似老师在引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实则学生并没有产生积极主动阅读的欲望,他们在阅读中没动脑筋或极少动脑筋,是一种唯老师之命是从的阅读。

第二,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

自主学习的大量研究是高校里的教育理论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大胆的思考与构想,也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自主学习理论。

但一线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研究却显得比较薄弱。

   

第三,即便在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中,也是片断、零散的研究比较多,系统研究少,尤其针对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更显得相对薄弱。

第四,在基础教育中,中学研究多,小学研究少;在小学段的研究更是高段研究的多,低段研究少。

﹤Ⅱ﹥本校阅读教学现状

在我校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注。

有的教师总是担心孩子的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老师“问问相逼”就是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课堂上往往是学生被动听的多,而自主阅读的少。

教师整堂课一讲到底,还常常抱怨学生萎靡不振、接受能力差。

结果适得其反,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然不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这类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阅读中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限制了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阻碍了学生思维的灵动发展。

有的教师在课上虽有明显的自主阅读环节,但只是流于形式,为了自主而“自主”,在学生自主阅读前,或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或缺乏明确的阅读要求,或即便在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这样放任的“自主”、学生处于盲目地阅读——无目的地重复阅读。

对所读内容反复阅读,只是眼到、口到、心却不到,学生该背的还是不会背,该理解的还是不会理解。

更甚者,重复阅读多遍后导致大脑常常处于惰性状态,读书效果远远不及预期目标。

﹤Ⅲ﹥发展趋势

当今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培养会阅读、爱阅读的一代新人。

刘延东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谈到,要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科学的思考方法,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要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出发,研究、探讨、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强烈的兴趣引导下,让学生“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不断求得发展。

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不但要提高阅读能力,还要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这句话向我们阐明了一个道理:

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向学生灌输知识,犹如送给他们财富,可以满足一时之需;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则是给他们提供了获取财富的途径,使他们终生受用不尽。

如何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之终生受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类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家提供了海量,多彩的知识信息;另一方面,人们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也正在悄然改变着自己的学习方式。

对于多彩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而言,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可感的信息资源无疑有着无穷的魅力,他们会主动接近,主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但同时,现代信息空间的多样性也可能让他们迷茫,甚至迷失在网络中,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引导他们从教室小课堂走进生活大课堂,成为了我们这次科研课题研究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1、对学生

通过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凸显,能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有浓厚的自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的一些方法,并能根据自身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获得初步的网络操作,多媒体的解读,网络导航的技能,搜集判断、选择、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强于其他学生。

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2、对教师

构建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更新教师的信息教育观念,能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能、精湛课堂教学艺术的高素质教师。

探索出课内、课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3、对学校

学校开发自主阅读模式下的网络课件、网络教学资源,探寻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力争进行推广与辐射。

(二)课题的意义

1、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已快速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总量翻番,知识更新周期变短。

面对社会发展趋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构建的实践主体。

2、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使之能适应社会的迅速变化。

3、现代教育实践的需要。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成熟,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技术也趋于高度的信息化、网络化、开放化,这就促使现代教育在教育因素上要网络化,教育形式和手段上要信息化,开放化。

但是当前许多学校及教师只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实质是传统教学的延伸,没有很好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构建因素互动、形式开放的教学体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与《课标》要求一致。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皮亚杰认为认识是一种不断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

本课题研究正是需要教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构建知识的欲望,并教给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方法,符合建构主义倡导的理论。

3、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是以主体教育观为理论核心,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内容的现代教育意识,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主体去活动,在学习中完成对象与自我的双重构建,实现自我发展。

本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上为学生创造主体学习的时间,并指导学生生动活泼的主体活动。

这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4、认知结构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应该是一种充分关注每个学生认知结构及认知发展状况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起学生的自主阅读欲望并从文本中获取独特的阅读体验正是本课题的出发点。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优化教育信息网络、优化信息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与学的方法,达到提高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

1、如何优化教育教学网络环境。

目前,我校已做到建成校园网,建立网站,创建多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但最终要达到网络进每一间教室,让学生可自主地、自由地阅读。

2、如何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育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学资源是定向的,苦燥的,单向的。

在自主阅读环境中,应有足够的教育教学资源,多渠道的教育教学信息,多样的教与学的材料,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3、自主阅读教法的探索。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阅读的探究,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教师的高起点,高要求、高素质形成一支适合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自主阅读学法的探究。

在长期灌输式教育影响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自主阅读的能力裒弱。

通过实验研究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协作、探讨及自主阅读的方法。

5、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效率低,无法培养未来社会需求的信息化的人才。

信息技术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已成为现实,因此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开放式的教育、教学,优化教育内容和过程,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初步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1、变量

自变量——信息技术环境。

因变量——自主阅读。

调节变量——信息源。

    通过操作自变量,使学校的教育环境优化,教师教育观得以进一步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自身的影响、熏陶、引导及创设一定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因变量产生变化。

通过调节变量的操作,不断优化信息源,使研究达到最佳效果。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实验研究法。

在高年级选择两个班级(五年级二、四班)开展实验研究,另两个班级作为参照班。

对实验班学生通过操作自变量及调节控制变量测试学生自主阅读的动态变化,证明自主阅读能力的水平。

行动研究法:

在实验研究的动态过程中不断调控,以求自变量及因变量达到最合理状态。

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消除干扰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总结成功经验,及时推广,以求达到最佳内效和外效。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措施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1月)

1、通过教师自愿提出申请与学校考核相结合,挑选出工作认真负责、教研能力强的教师,成立课题研究组,确定实验班级,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2、查阅教学、教改及科研实验的资料,调查教学实际,分析教学现状,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以“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为研究课题,申请立项并开展论证工作。

3、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宣讲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唤起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的主体意识。

4、培训实验教师,组织学习有关现代信息技术和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理论知识,搜集典型经验材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5、召开本校课题组会议,商定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

6、收集实验初期的相关资料(调查问卷、各实验班与平行班阅读抽测及分析比较),建立研究档案,开展研究。

(二)实验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1月)

根据实验方案,针对研究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全面开展实践与研究;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及时发现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写好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下面就课题实验的途径及措施预设如下: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

(Ⅰ)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课题成功与否,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因此,我们将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聘请专家讲座,集中和自学相结合,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性期刊。

以个人自学、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课题组成员统一思想,并能在实验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

另外,学校将组织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或聘请专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增强课题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如组织教师学习幻灯片的制作、flash动画制作、电子白板的熟练操作等。

(Ⅱ)强化管理,提高实验效益。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取得突破,保证实验的效果,我们强化对课题实验的管理,尤其是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

我们要求课题有学期研究计划和总结,有阶段成果分析,有阶段实验报告,有教科研成果,同时对实验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控,定期检查研究的进度,督促到位,落实到位,使课题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研究的效果。

(Ⅲ)团结协作,增强创新意识。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发挥团队作用,要求成员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效能,增强创新意识。

在实验中,我们一方面将定期组织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将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班级之间加强沟通和学习,结合语文教研活动每开展阅读指导研讨课、示范课,探讨课内外阅读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学生交流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心得和体会,一方面教师交流在实验研究中的方法和困惑,还将组织实验教师在一起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形成研究共识。

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要做到四个一:

即学习一本相关教育理论,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作一次全面总结。

(Ⅳ)开展活动,突出研究重点。

为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为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也为突出课题研究的重点。

在课题实施阶段,课题组将紧紧围绕课题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

每次活动明确一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对于课题重点研究的问题,课题组将在全校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重点解决,力求取得显著的活动效果。

另外学校将以班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学生处于相近的阅读水平,参与面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各班级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师生定时诵读、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词语或成语接龙、知识竞赛等活动。

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来与同学一起分享,在相互交流中获得阅读的愉悦感。

另外我们将定期组织评选阅读之星、优秀信息员等。

■第二阶段(2013年7月—2014年2月)

(Ⅰ)立足课堂,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

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只是停留在“空洞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色彩单调,画面缺乏活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鲜活的阅读情境。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而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语言文字的画面感。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

照常理而言,语文应该受学生喜欢,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致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字词讲解课。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毫无兴趣,然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可以直观、形象的再现语言文字的画面,从而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自主阅读兴趣。

(3)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对知识的学习,侧重于积累,尤其是学习课本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学生往往成为接收的机器,缺乏思维的训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教学理念“倡导积极、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摒弃过去在课堂上单纯的“教”,“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出师生间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促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教育以本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习目标的展示,学习要求的明确,学习方法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4)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

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2、着力加强课内自主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还应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18世纪进步思想家卢梭就说过:

“问题不在于给他们讲授科学,而是要启迪他们的兴趣,并且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以便他们以后能进行研究工作。

”吕叔湘先生说过:

“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学。

”为此,要让学生成为独立的个体,进行自主阅读,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指导:

(1)围绕质疑展开学习

就题质疑即从课文题目入手质疑。

就词质疑即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质疑。

就句质疑即抓住课文中重要句子质疑。

就篇质疑即整体感知文章后,从整篇文章入手质疑

(2)“边读边思”训练培养

读题思考

读句思考

读段思考

读篇思考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首先应教会学生辨认重点词句,如写景的文章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就是重点词句。

写人的文章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就是重点词句。

感人至深的文章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就是重点词句。

还有能表现人物品质或能突出文章中心的词句就是重点词句。

然后教给学生勾一勾、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引一引的办法进行自主学习。

勾一勾,即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即读读重点词句;想一想,即想自己的体会;写一写,即写下自己的体会;说一说,即向同桌说说自己的体会;引一引,即学生说完后,教师相机给以点拨、纠正、引导。

在教学中,我们还准备扩展以下阅读方法,促进小学生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发展:

速读法

笔记法

(Ⅱ)家校联系,促进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1、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

审美情趣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

训练人的审美能力和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必须要有大量的审美实践,而语文课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现在的学生表面把知识点背得很熟,但是他们的审美感知力是极差的,几乎不能以审美的眼光来关照文本的美。

(1)美文欣赏,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美文语言美,情感浓,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名家录音范读,激起学生的朗读意愿。

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体味其中的情趣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美术欣赏,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分析、思考、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兴趣,陶冶高尚情操,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3)书法练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审美意识的净化,审美意识的结晶。

书法艺术,能给人以艺术美的薰陶,使人受到民族文化精神的感染,可以焕发精神,舒展郁结,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使精神生活也趋于充实和典雅。

当书法与特定的文字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