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种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199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蝴蝶的种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蝴蝶的种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蝴蝶的种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蝴蝶的种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蝴蝶的种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蝴蝶的种类.docx

《蝴蝶的种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蝴蝶的种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蝴蝶的种类.docx

蝴蝶的种类

雌雄各异-金斑蛱蝶

金斑蛱蝶是雌雄异型的典型代表。

雌蝶以幕拟金斑蝶而闻名。

雄蝶翅黑褐色,前翅中室外有1个长椭圆形白斑,顶角附近有1个小形白斑;后翅中域有1个大形白斑;前后翅的白都斑有紫色光泽。

雌蝶翅橙黄色,顶角有1个较小的白斑,中室外侧有1列宽的白色斜带;后翅外缘黑褐色,前缘有1个黑斑。

两翅外缘均有两列成对的小白点。

 

分布陕西、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台湾;日本、印度、缅甸、锡金、澳大利亚北部、热带非洲、南美洲等。

 

有尾无尾都是她-美凤蝶

Papilio(Menelaides)memnonLinnaeus 

有些种类的蝴蝶,雄蝶的色彩斑纹大同小异,但其雌蝶则变化多端,差异极大,如有的具有尾突,有的没有尾突,更有多种不同的色彩斑纹和形态。

美凤蝶就是上述雌体多型的一个代表种,故又称多型蓝凤蝶,多型美凤蝶。

翅展105~145mm。

雌雄异型及雌性多型。

雄蝶体、翅黑色。

前、后翅基部色深,有天鹅绒状光泽,翅脉纹两侧蓝黑色。

翅反面前翅中室基部红色,脉纹两侧灰白色;后翅基部有4枚不同形状的红斑,在亚外缘区有2列由蓝色鳞片组成的环形斑列,但轮廓不清楚;臀角有环形或半环红斑纹,内侧即cu2、cu1室有弯月型红斑纹,无尾突。

雌性无尾突型前翅基部黑色,中室基部红色,脉纹及前缘黑褐色或黑色,脉纹两侧灰褐色或灰黄色。

后翅基半部黑色,端半部白色,以脉纹分割成长三角形斑,亚外缘区黑色,外缘波状,在臀角及其附近有长圆形黑斑。

翅反面前翅与正面相似;后翅基部有4枚不同形状的红斑,其余与正面相似。

雌性有尾突型前翅与无尾突型相似,后翅除中室端部有1枚白斑外,在翅中区各翅室都有1枚白斑,有时在前缘附近白斑消失;外缘波状,在波谷具红色或黄白色斑;臀角有长圆黑斑,周围是红色。

翅反面前翅与正面相似。

后翅除基部有4枚红斑外,其余与正面相似。

卵 球形,橙黄色。

直径约1.7mm,高约1.5mm。

幼虫 头部最初呈黑褐色,随成长而颜色渐淡,老熟时则呈绿色。

第1~3龄幼虫身体呈橄榄绿色,第2~4腹节有斜白纹在背部相接,第7~9腹节也有白纹扩展到背部。

4龄幼虫体色转为绿褐色,背部白纹减退。

老熟幼虫第4~5腹节有白色斜带,有时会在背面相接,带上有黑绿色小纹。

第6腹节侧面也有1同色斑纹。

气门褐色。

臭角初龄时呈淡橙白色,随成长而颜色渐深,末龄时呈橙红色。

蛹 头前面的1对突起的末端呈圆弧形,第3腹节的后缘及第4腹节的前缘向两侧突出。

绿色型蛹的背面有宽大的菱形黄绿色纹,翅面上则有褐色不规则斑纹;褐色型蛹的斑纹似木材的纹理,翅面上的斑纹则似青苔。

寄主:

芸香科(Rutaceae)的柑橘类(Citrusspp.)、双面剌(Zanthoxylumnitidum)、食茱萸(Z.ailanthoides)等植物。

生物学:

成虫爱访花采蜜,雄蝶飞翔力强,很活泼,多在旷野地方狂飞。

雌蝶飞行缓慢,常滑翔式飞行。

台湾亚种遍布全省各平地至海拔2500m的山区。

1年发生3代以上,以蛹越冬。

成虫全年出现,主要发生期为3-11月。

卵期4-6天,幼虫期21-31天,蛹期12-14天。

成虫将卵单产于寄主植物的嫩枝上或叶背面,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的细枝或附近其它植物上化蛹。

成虫常出现在庭院花丛中,还经常按固定的路线飞行而形成蝶道。

分布:

本种是我国南方种,多见于长江以南各省,如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日本、锡金、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

夏秋不同形-孔雀眼蛱蝶

某些蝴蝶虽为同种,但在不同的季节可以出现不同的色彩和外形,例如孔雀眼蛱蝶PrecisalmanaL.的夏型没有明显的尖角,翅里眼纹清晰;但其秋型的前翅外缘尖角明显外突,后翅臀角长柄状,翅里眼纹消失,翅色枯黄,中贯深色宽条,酷似叶脉,与夏型的色彩斑纹完全不同,故曾被误定为另一种物种。

在热带,蝴蝶的干型和湿型可能很明显,也很有规律。

闻名遐尔-金斑喙凤蝶

(TeinopalpusaureusMell)

隶属凤蝶科。

翅展8.1厘米左右。

因后翅有一块金黄色大斑故名。

雌雄异型。

雄蝶翅面翠绿色。

前翅外缘有2条黑带,前缘至后缘近后角处有1条黄绿色的斜带。

后翅中域有1大型金黄色斑,外缘有1根细长的尾突。

雌蝶前翅淡黑色,外缘带黑色,亚外缘有1条绿色的细带,从前缘经中室中部到后缘有1条白色斜横带。

后翅中域为大型乳白色斑,外缘有2根长尾突。

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特有的世界名贵珍蝶,生活在1000米以上的阔叶、针叶常绿林带。

一年发生1代,越冬代成虫多在3月底4月间活动,少数可延续到8月份。

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湖南、福建等地。

 

1988年IUCN(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制定的受威胁物种红皮目录中列为K级保护对象。

1989年我国公布的“国家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草案中将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aureus)列为一级保护对象。

本种珍稀的原因也许有:

1、分布地区狭窄,仅限于东洋区的局部地区;2、阳盛阴衰,雌、雄性比相差悬殊(1:

50~200);3、因为珍稀,所以蝴蝶研究者、收藏家及爱好者都竞相猎取,甚至有人不惜重金收购,谋利者则狂捕滥采,也是造成稀少的原因之一。

东南亚珍奇之蝶-皇喙凤蝶

TeinopalpusimperialisHope

本种形态与金斑喙凤蝶极相似,唯独后翅的金黄色斑呈带状,故又名金带喙凤蝶。

 

成虫 翅展80~100mm。

身体、翅面大部分翠绿色,雌雄异型。

雄蝶前翅基半部色深,以外侧黄绿色而内侧黑色的横纹分界;端半部隐现2条黑色的宽横带;外缘有2条平行的黑色横线。

后翅中域有1块金黄色弧形大斑;外缘齿状,有新月形黄斑。

反面前翅基部翠绿色;端半部红棕色,其中部有2条前细后粗的黑色横带;外缘有2条平行而又靠得非常近的黑线。

雌蝶后翅正面的金黄色大斑不明显,外缘的齿突增长,部分呈尾突状;尾突细长,端部黄色。

 

卵 略呈球形,底面浅凹。

红紫色,具弱光泽。

直径约1.90mm,高约1.52mm。

幼虫 1龄幼虫头宽1.07mm,头部暗褐色泛黄光泽,生黑色原始型毛,但数量较多,两侧中部排成直线的3根毛是本种的鉴别特征。

前胸盾褐色,两侧各有1个瘤突,突上生7根向前弯的褐色长毛。

身体暗褐色,有1条白色纵带从第3腹节的基线延伸到第4腹节的后缘,然后在背面相接。

第5腹节白色,散生暗褐色斑点。

第6腹节白色区大大减少,仅在气门与基线之间保留。

中胸至第9腹节每节各有1对暗褐色的长背毛和1根亚背毛。

肛上板褐色,有16根末端白色的褐色长毛。

胸足暗褐色,腹足白色。

2龄幼虫头宽1.69mm。

3龄幼虫头宽2.52mm。

4龄幼虫头宽3.67mm。

5龄幼虫头宽5.59mm,头部淡绿色,有橘黄色光泽。

臭角橘黄色,向内弯曲。

身体暗绿色,向下则偏黄色。

气门线上有断续的短黑线。

前胸盾暗绿色,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黑点及不显著的半球形小瘤突。

后胸亚背部的卵形眼斑鲜赤褐色,周围具白紫色及黑色的边框。

眼斑之间有2个具粗黑边的蓝斑;第1~8腹节相应位置上的蓝斑颜色较淡,黑边较细。

肛上板绿色,长梯形。

老熟幼虫体长约63mm。

蛹 鲜绿色,半透明,扁而宽,背面观几乎呈菱形。

头部突出,光滑,但有侧脊。

没有发现褐色蛹。

中胸有1个明显的绿色背角。

第2~5腹节沿气门线强烈向两侧扩张。

第5~7腹节有瘤突。

从中胸背角顶端到腹末的背面有1条宽的黄色纵带。

体长39.7~40.1mm。

寄主:

木兰科(Magnoliaceae)的滇藏木兰(Magnoliacampbelii)。

生物学:

成虫栖居于山林地带,主要活动在阔叶常绿林带,在阴天或雾天以后翅腹面的保护色隐匿于低矮的灌木林之中。

成虫飞翔力强而速度快,不容易捕捉。

卵产在寄主植物叶的中脉上,卵期约15天。

孵化后的幼虫移到嫩叶上取食。

老熟幼虫在小枝上化蛹。

分布:

四川、云南、广西;锡金、缅甸、尼泊尔、不丹。

濒危原因:

缅甸、中国以及喜马拉雅山区大肆的森林砍伐与垦荒种植,造成水土流失,使该种的寄主植物急剧减少,该种的生存要求遭到严重破坏,其栖息地范围更趋狭小;尼泊尔人则开进并似乎“摧毁”了该种在尼泊尔的主要栖息地区,致使该种的大批种群与个体灭绝或处于濒危。

1998年我国修订的“国家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将本种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印度、尼泊尔政府已将该种立法保护,包括监护其栖息地、禁止捕捉等措施。

多灾多难-长尾虎凤蝶

LuehdorfialongcaudataLee

长尾虎凤蝶的发现和被公诸于世,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

1944年,我国著名的蝴蝶专家李传隆教授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第9次扑蝶旅行,途至陕西秦岭,在翻越群山峻岭朝着山顶攀登时,走到仰望才能见天的两座高山之间的密林深处,无意中采到了一只个儿略大、色泽较深的虎凤蝶,经确认为交配过的雌蝶。

李教授从它的腹端向后延生着的1根长刀状的交配衍生物判断它显然与其它三种虎凤蝶不同,可以肯定为一个新种。

可惜它后翅的两根尾突都断了,无法知道它们是粗、是细、是长还是短。

由于这种蝴蝶的数量极少,李教授未能实现再采到一只的愿望。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其研究成果必须忠实地反映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个新蝶种的科学论据不全,只好暂时搁置。

37年以后,为了澄清这一疑问,李教授又于1981年来到原产地探索。

在陪同友人的大力协助下,经过20多天的寻捕,终于捉到了一只左后翅保存有1根完好尾突的雌蝶,补齐了这一欠缺的资料,并将这一新蝶定名为长尾虎凤蝶。

1981年,李教授应邀参加日本鳞翅目学会第28届年会的特别演讲时,将这一新种公布于世,引起与会蝶友们的重视。

日报的一些报纸、电台、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

13年后,周尧教授在《中国蝶类志》中又将它命名为太白虎凤蝶LuehdorfiataibaiChou,只因周尧教授认为该种没有正式发表。

这都是学术之争,我们不必细究,这只说明该种虎凤蝶的不平凡的发现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