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749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三说明文阅读习题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

一、(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选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A.物候现象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B.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C.物候学关系到农业丰产。

D.物候现象来临有古今的差异。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四个因素,对这四个因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四个因素由浅入深,依次排列,有很清晰的说明顺序。

B.四个因素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依次排列,有阐述,也有举例。

C.四个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既有空间因素,又有时间因素。

D.四个因素由抽象到具体,有理有据;既有空间、时间因素,又有逻辑因素。

3.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B.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C.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D.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4.对这段文字语言特点的分析最正确一项是()

A.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语言准确、优美,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C.语言生动、典雅,体现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D.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二、(2018·泰安岱岳区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对苏州园林最突出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苏州园林以游览者感觉在图画中为最大出发点。

D.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或画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或多或少”的意思是“有的多,有的少”,因各地修建的园林受苏州园林的影响不可能完全一样,若删去“或多或少”语言就不够准确。

B.“鉴赏”一词有“鉴别、欣赏”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现了苏州园林高超的艺术水平。

C.“因地制宜”在这里指设计者根据地势的基础条件作出的不得已的园林建筑设计。

D.“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是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强烈,强调了来到园里的每一个人“如在图画中”的感觉。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逻辑上看,选文是按照由局部分说到整体概括的顺序来安排的。

B.第③段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摹状貌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C.第④段画线句子在写法上是从大处着眼,说明苏州园林中的假山和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D.第④段先写假山,后写池沼,既体现了由主到次的写作顺序,又与文段中心句相照应。

三、(2018·天津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

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

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语言造成影响。

他们研究了3__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

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

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

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

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

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

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

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则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1.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

(列数字)

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举例子)

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下定义)

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

(作比较)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四、(2018·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

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

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

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

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

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

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

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

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

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

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

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

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

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

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

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

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

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

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

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2017年7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平实、准确是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

五、(2018·四川南充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花朵,但实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②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

1,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

那么,数列和花朵有什么关联呢?

请耐心点,答案马上为您揭晓!

③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

在一定条件下,细致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

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这些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数字,这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2个数,很有趣吧!

这样排列的目的,是为了让植物最充分地利用阳光和空气,繁育更多的后代。

④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里还有许多体现。

例如,树木的生长。

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

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

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

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

⑤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巧合呢?

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状一样。

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

1.选文的说明对象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B.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

C.生物学上的“鲁德维格定律”

D.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规律

2.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④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树木的生长情况来说明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B.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C.“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向日葵花盘中螺旋线的特点。

D.“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一句中“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

B.虽然向日葵的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

C.盐的晶体形状是立方体,也是斐波那契数列在大自然界中的体现。

D.一株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各个年份的枝桠数,构成斐波那契数列,体现了“鲁德维格定律”。

六、(2018·四川达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宫一号:

控制中的“坠毁”

①近日,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环境及安全造成威胁。

天宫一号是我国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实验性空间站),它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

②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载人飞船神舟十号成功自动对接。

结束了神舟十号任务以后,天宫一号的所有目标就已全部达成,没有进一步的安排,这也符合它预先设计的仅两年的寿命(2013年底结束)。

但是天宫一号超期服役到了2016年3月才正式宣布中断数据连接。

天宫一号将会逐渐坠回地球。

③不可否认,目前的天宫一号的确是个被弃用的航天器残骸,虽然我们心里不愿意承认,但它现在的状态更接近于一个名词:

太空垃圾。

④一般来说,绕地球飞行的无用人造物体都是太空垃圾,具体有很多种。

一种是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

比如多级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上面级等,它们会环绕地球并在稀薄大气作用下返回地球。

⑤另外一种太空垃圾是寿终正寝的航天器。

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就属于此类。

⑥第三种太空垃圾是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

目前估计,一共有1.7亿个直径小于1厘来的太空垃圾,有67万个1~10厘米直径大小以及2.9万个尺寸更大的太空垃圾在绕地飞行。

⑦对于飞在低到中高轨,比如600~39600千米高乃至各种大椭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目前完全无法处理。

尤其是报废的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基本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这些垃圾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

而对包括天宫一号在内的位于200~600千米高度的航天器,都会受到地球稀薄大气的影响而缓慢坠回地球。

历史上,美国航天飞机可以主动移除太空垃圾,但也只在1984年回收两颗入轨失败的昂贵通信卫星的任务中展示过,成本实在太高!

所以,所有像天宫一号这类的人类载人航天器,最终都会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⑧从1971年到1991年,苏联7个重达18.5~19.8吨的礼炮系列空间站先后返回地球,都成功焚毁在大气中。

1979年,美国重达77.1吨的天空实验室返回地球,在地表发现了几十个碎片。

⑨除此之外,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

比如中国神舟飞船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均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等构成,但只有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是能安全着陆的,其他部分都会在空中焚毁。

⑩俄罗斯进步号、中国天舟号货运飞船等,都会整体返回大气焚毁。

例如每年国际空间站任务都会焚毁大约4艘重达7吨的进步号。

我国的天舟一号返回重量与天宫一号接近,已经在2017年9月22日返回地球并完全焚毁。

⑪在世界范围内,废弃航天器(不同于有巨大翼面的航天飞机或者受到保护且带有降落伞等装置的返回舱)精确落点的预测都是个顶级难题。

更何况天宫这种形状不规则且毫无防护的废弃航天器,只能大概划分一个巨大的潜在残骸落区。

目前人类最常用的落区是巨大的南太平洋,这里几乎没有人类生存。

当然,即便是划定残骸落区,也只能尽力提前控制(发动机剩余燃料最后工作)让航天器落到这里,甚至也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残骸会坠落下来。

⑫由于天宫一号的返回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几乎没有办法预测它解体后是否一定能烧完,以及万一存在残骸的话到底会落在哪里,这换作是任何国家也都无法做到。

人类航天已经开展了60年,还从未出现过一例在轨航天器返回地球时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例。

天宫一号造成损失的概率应该远低于你连续随机买号而连中彩票头奖的概率。

(选自《文摘报》2018年2月13日)

1.下列有关“太空垃圾”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主要有三种:

航天发射活动抛弃的负重、寿终正寝的航天器、导弹反卫星试验和太空垃圾碰撞产生的新垃圾。

B.太空垃圾大都处在20000~39600千米高的轨道上,它们差不多将和地球同时灭亡。

C.由于回收太空垃圾成本实在太高,包括美国在内的各航天大国都选择了让废弃的载人航天器缓慢回到地球的怀抱。

D.对废弃航天器的精确落点的预测是顶级难题,目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准确预测航天器残骸到底会落在哪里,而只能大概划分一个巨大的潜在残骸落区。

2.下列有关“天宫一号”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在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苏美两国在全世界近50年的垄断,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

B.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有自己的寿命,天宫一号超期服役两年多时间,2016年3月开始将逐渐坠回地球。

C.天宫一号这种形状不规则且毫无防护的废弃航天器,在返回地球过程中将会解体并烧完。

D.部分外媒称天宫一号已经失控并将撞向地球,对地面安全造成威胁。

其实天宫一号是在控制中坠毁,其造成损失的概率几乎为零。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六自然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太空垃圾是重大的安全隐患;第八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苏联和美国在航天领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B.我国的天舟一号返回重量与天宫一号接近,已经在2017年9月22日返回地球,留下了少量残片。

C.人类所有的载人航天任务都伴随着飞船残骸的返回,不经过特殊保护的返回舱会在空中焚毁。

D.各航天大国的残骸落区都是在巨大的南太平洋,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人类生存。

七、(2018·四川自贡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①蜜蜂属于传粉动物。

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

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

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

“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②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

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

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

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

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③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

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

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④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