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369349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 诗歌鉴赏习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诗歌鉴赏习题

专题复习十诗歌鉴赏习题1

一、(2018·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2017·泰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人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诗人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诗人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下列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三、(2016·泰安中考)阅读《武陵春》,完成问题。

武陵春①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④春尚好,也拟⑤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武陵春,词牌名。

②风住尘香: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

③物是人非: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④双溪:

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

是当时的风景区。

⑤拟:

打算。

⑥舴艋(zéměnɡ)舟:

一种形似蚱蜢的小船。

1.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2.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3.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四、(2015·泰安中考)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①白居易

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水面初平④云脚低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⑥,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⑦,绿杨阴里白沙堤⑧。

【注释】①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现在属山西)人。

唐代大诗人。

著有《白氏长庆集》。

②孤山:

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③贾亭:

贾公亭。

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

④水面初平:

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⑤云脚低: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⑥暖树:

向阳的树。

⑦不足:

不够。

⑧白沙堤:

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画面感。

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

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几处”?

“谁家”?

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

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4.与《钱塘湖春行》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参考答案

【真题过招·知己】

一、

1.A 【解析】A项正确,“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

2.C 【解析】C项理解分析错误,抒发的是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3.D 【解析】D项与题干中的句子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

1.C 【解析】颈联描写意境雄浑,画面开阔,感而不伤,并无悲伤心态,可知C项错误。

2.B 【解析】颔联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3.D 【解析】D项出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主要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不属于边塞诗。

三、

1.A 【解析】“物是人非,国破家亡”令词人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2.B 【解析】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渲染出忧愁之沉重。

3.C 【解析】本词和C项写的都是落花。

四、1.D 2.A 3.C 4.B

专题十 诗歌鉴赏

1.(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深刻的哲理:

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对本词艺术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结构精巧,想象奇特。

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以自然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并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B.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激起了人们的共鸣。

C.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在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中表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D.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寻味,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3)下列句子的感情与本词作者当时的感情不相符合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C.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杜牧的《秋霁寄远》)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2.(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优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2)对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

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山气夕日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诗人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

“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3)与本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最相似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3.(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颈联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诗人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B.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

C.颈联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D.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无论社会怎样向前,个人的沉沦永远如“沉舟”“病树”,令人伤怀。

(2)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罢和州刺吏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B.刘禹锡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C.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与诗歌尾联所展示的心境最相近的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2018·泰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运用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飘萍。

B.这两句运用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两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自己深感孤苦无依而顿生哀怨。

(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以此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B.颔联从横的方面渲染。

作者在“萍”上着“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

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

C.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

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人百感交集。

D.前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尾联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3)与本诗最后两句感情基调不相近的一项是()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5.(2018·泰安新泰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卷”字写出了诗人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突显出了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B.“卷”字表现出了太守精神抖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杀死了老虎,展现了当年孙权搏虎的雄姿,增强了凝聚力。

C.“卷”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场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D.“卷”字表现出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2)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代表“贪残侵略”的天狼星代指屡犯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B.“射天狼”表达了词人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C.这三句为虚写,语言豪放、粗犷,其耿耿衷心溢于言表。

D.这三句统领全词,充分展现了词人想要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3)下列诗句与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一致的一项是()

A.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B.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2018·山东淄博淄川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 望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由“望”入诗:

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7.(2018·山东淄博临淄二模)阅读下面诗歌,选出对其赏析有误的一项()

行路难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在酒宴上,因即将离开长安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与惆怅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也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此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8.(2018·福建宁德质量检测)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9.(2018·黑龙江哈尔滨平房区调研)下面对《黄鹤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鹤楼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A.首联: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B.颔联:

“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在天空中飘来荡去,失落地等待飞去的黄鹤。

C.颈联:

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D.尾联:

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10.(2018·新疆乌鲁木齐二模)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炉。

B.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C.开头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正面显示了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D.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水”“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11.(2018·贵州遵义中考模拟)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质。

12.(2018·山东莱芜中考)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惜牡丹花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A.诗歌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愁思。

“惆怅”一词,造成红艳的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诗歌第二句表现诗人黄昏时赏花的情景。

“唯有”“两枝”等词,强调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满院的牡丹花开得正盛。

C.诗歌第三句实写风吹花残之景。

第二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诗人的惜花之情跃然纸上。

D.本诗借物抒怀,别具一格。

13.(2018·福建中考)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观沧海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4.(2018·天津中考)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

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

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

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